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铝酸钠对单组分地聚水泥的性能调控及水化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宁 王延军 +2 位作者 赵明宇 孙艺涵 王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149,共6页
地聚水泥是一种新型胶凝材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绿色环保、节能低碳、性能优异等诸多技术优势。目前,地聚水泥主要由原材料粉体与碱溶液双组分混合所得,导致腐蚀性和高粘度碱溶液运输条件苛刻,且现场施工不易控制,因而在土木工... 地聚水泥是一种新型胶凝材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绿色环保、节能低碳、性能优异等诸多技术优势。目前,地聚水泥主要由原材料粉体与碱溶液双组分混合所得,导致腐蚀性和高粘度碱溶液运输条件苛刻,且现场施工不易控制,因而在土木工程中难以大规模应用。本工作以偏铝酸钠(NaAlO_(2))对单组分地聚水泥的性能调控及水化机理为研究目标。在地聚水泥中,将碱溶液改为固体碱激发剂,并引入原材料粉体质量2%的NaAlO_(2)改善其工作性能。研究表明,NaAlO_(2)水解速度快,可在反应初期产生富Al反应环境,并快速形成水化硅铝酸钙,使得单组分地聚水泥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凝结时间得到延长,工作性能得到改善,且微观结构也趋于凝胶化、致密化。可见,少量NaAlO_(2)的引入有利于突破当前双组分地聚水泥的应用技术瓶颈,推动地聚水泥在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水泥 单组分 偏铝酸钠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和偏铝酸钠对水泥浆体强度发展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嘉欣 王健 +2 位作者 孔祥明 徐忠洲 周普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1-1080,共10页
利用水化量热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压汞仪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建立了水泥浆体水化过程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硫酸铝(AS)和偏铝酸钠(NA)对水泥浆体强度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掺... 利用水化量热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压汞仪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建立了水泥浆体水化过程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硫酸铝(AS)和偏铝酸钠(NA)对水泥浆体强度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掺量下,AS和NA对水泥浆体水化过程的影响和促凝早强机理完全不同,AS对水泥浆体硫酸盐平衡没有显著影响,但NA使水泥浆体成为欠硫体系,显著改变了体系的溶解沉淀平衡;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发展同时受硅相反应程度和浆体微结构建立过程的影响;水泥砂浆的早龄期强度不仅源自水泥水化的非晶相产物,钙矾石(AFt)和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等晶相产物也对早期强度有所贡献;与AFm相比,早期生成的AFt更有利于水泥浆体建立良好的早期固体网络结构,从而促进浆体后期强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凝剂 硫酸 偏铝酸钠 水化过程 强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铝酸钠处理循环冷却水 被引量:3
3
作者 田颖 陈科 李彦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5-347,共3页
本文以偏铝酸钠处理循环冷却水。结果表明 ,偏铝酸钠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硬度 ,降低浊度 ;对影响处理效果的投加剂量、p H、搅拌时间和温度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偏铝酸钠 循环冷却水 硬度 水处理 工业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铝酸钠处理循环冷却水及配伍使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7-19,共3页
对偏铝酸钠、石灰法和石灰纯碱法处理循环冷却水硬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偏铝酸钠和石灰纯碱法效果最好;以偏铝酸钠与助凝剂的配伍使用结果表明,偏铝酸钠与PAM配伍使用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偏铝酸钠 循环冷却水 水处理 配伍使用 硬度 助凝剂 PAM 工业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铝酸钠激发石灰石粉的胶凝材料合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源涛 王琰帅 董必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石灰石在地球上储量丰富。为了对石灰石粉进行高效利用,本工作采用偏铝酸钠与石灰石粉制备胶凝材料,探究了偏铝酸钠掺量对其凝结时间、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胶凝材料的物相组成、红外吸收特性及微观结构,揭示了石灰石粉的碱激发活化机... 石灰石在地球上储量丰富。为了对石灰石粉进行高效利用,本工作采用偏铝酸钠与石灰石粉制备胶凝材料,探究了偏铝酸钠掺量对其凝结时间、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胶凝材料的物相组成、红外吸收特性及微观结构,揭示了石灰石粉的碱激发活化机理。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当偏铝酸钠质量掺量为15%时,浆体在71 min时初凝;掺入20%(质量分数)的偏铝酸钠时,试样3 d抗压强度可达25.3 MPa。偏铝酸钠可促进石灰石粉的缓慢溶解、重结晶,生成层状双氢氧化物Ca_(4)Al_(2)(OH)_(12)(CO_(3))·5H2O。然而当掺入过量偏铝酸钠时,Na^(+)、Al(OH)_(4)^(-)、OH-等离子无法及时与石灰石进行反应,使得所形成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延长。因此,在制备碱激发石灰石粉胶凝材料时,需控制偏铝酸钠掺量在胶凝材料总量的20%以下。本研究为碳酸钙基胶凝材料的高效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粉 偏铝酸钠 碱激发反应 反应机理 层状双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铝酸钠去除高盐废水中二氧化硅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党平 赛世杰 +1 位作者 张娜 王巧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76,共3页
研究了偏铝酸钠的投加比、pH对二氧化硅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偏铝酸钠除硅时对Ca^2+、Mg^2+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当pH控制在8.5时对二氧化硅的去除效果最佳,同时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硅的投加质量比在2∶1时即可将废水中的二氧化硅降... 研究了偏铝酸钠的投加比、pH对二氧化硅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偏铝酸钠除硅时对Ca^2+、Mg^2+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当pH控制在8.5时对二氧化硅的去除效果最佳,同时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硅的投加质量比在2∶1时即可将废水中的二氧化硅降至5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5%以上。除硅后产水中残留铝离子仅有0.47 mg/L,不会造成铝离子含量的明显上升;在偏铝酸钠除硅过程中对钙离子几乎没有去除作用,而对镁离子有15%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偏铝酸钠 高盐废水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场中偏铝酸钠溶液碳分制备氢氧化铝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杰 李敏 +1 位作者 袁着迪 何超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研究了苛性比1.42、铝元素浓度1.54 mol/L的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CO_(2)气体以碳分法制备氢氧化铝,考察了超声波对碳分结晶氢氧化铝的影响,并对比了超声波强化结晶和机械搅拌结晶对沉淀粉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显著降低结晶粉... 研究了苛性比1.42、铝元素浓度1.54 mol/L的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CO_(2)气体以碳分法制备氢氧化铝,考察了超声波对碳分结晶氢氧化铝的影响,并对比了超声波强化结晶和机械搅拌结晶对沉淀粉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显著降低结晶粉体粒径,在50℃、CO_(2)流量0.2 L/min、超声波功率320 W下结晶15 min,可得粒径5.565μm的氢氧化铝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铝酸钠溶液 碳分 超声波 氢氧化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钠和偏铝酸钠溶液能共存吗?
8
作者 胡争明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36,共1页
有人说:碳酸氢钠溶液因HCO<sub>3</sub><sup>-</sup>离子水解显碱性,偏铝酸钠溶液因AlO<sub>2</sub><sup>-</sup>离子水解也显碱性,故两者不反应,能共存。 到底能否共存呢?让我们用实... 有人说:碳酸氢钠溶液因HCO<sub>3</sub><sup>-</sup>离子水解显碱性,偏铝酸钠溶液因AlO<sub>2</sub><sup>-</sup>离子水解也显碱性,故两者不反应,能共存。 到底能否共存呢?让我们用实验来回答,在5毫升1摩尔/升AlCl<sub>3</sub>溶液中加入适量2摩尔/升NaOH溶液,可得到胶状Al(OH)<sub>3</sub>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 胶状 偏铝酸钠 酸钠溶液 水解程度 反应方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废催化剂载体的回收与再生制备
9
作者 李琳 黄国勇 +14 位作者 徐盛明 郁丰善 翁雅青 曹才放 温嘉玮 王春霞 王俊莲 顾斌涛 张袁华 刘斌 王才平 潘剑明 徐泽良 王翀 王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0-649,共10页
铝基催化剂是石油精炼行业中需求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催化剂。将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的铝基废催化剂载体回收再生,可大幅度地提高工业催化过程的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工作通过“钠化焙烧-弱碱性浸出”将用于轻质油催化重整工艺的废Pt-Sn/Al_... 铝基催化剂是石油精炼行业中需求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催化剂。将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的铝基废催化剂载体回收再生,可大幅度地提高工业催化过程的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工作通过“钠化焙烧-弱碱性浸出”将用于轻质油催化重整工艺的废Pt-Sn/Al_(2)O_(3)催化剂中的铝元素回收得到NaAlO_(2)溶液,并采用反沉淀法将NaAlO_(2)制备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的介孔γ-Al_(2)O_(3)。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原料质量比、浸出pH等参数,研究铝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在焙烧温度为450℃、质量比为1.2、浸出pH为8.5的条件下,铝的浸出率高达99.9%,效果最佳。将回收的NaAlO_(2)溶液制备为介孔γ-Al_(2)O_(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Brunner−Emmet−Teller(BET)、粒度分析仪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500℃、老化时间为12h、反应pH为10的条件下,合成的介孔氧化铝比表面积为284.19m^(2)/g,孔体积为0.47cm^(3)/g,平均孔径为6.65nm,且其孔径分布均一、颗粒均匀程度良好,所得再生γ-Al_(2)O_(3)的比表面积、粒径等均满足《氧化铝》(GB/T24487—2022),样品纯度可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弱碱性浸出 偏铝酸钠 反沉淀法 再生 氧化 理化指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lO_2-CO_2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杨清河 李大东 +3 位作者 庄福成 康小洪 石亚华 朱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63,共5页
研究NaAlO2-CO2法制备无三水氧化铝杂晶且Na+含量较低的拟薄水铝石的规律。通过系统研究,解决了较高成胶温度下或较高NaAlO2溶液成胶浓度下生成三水氧化铝杂晶的问题;用NH4NO3或稀硝酸作洗涤介质,可有效地... 研究NaAlO2-CO2法制备无三水氧化铝杂晶且Na+含量较低的拟薄水铝石的规律。通过系统研究,解决了较高成胶温度下或较高NaAlO2溶液成胶浓度下生成三水氧化铝杂晶的问题;用NH4NO3或稀硝酸作洗涤介质,可有效地降低拟薄水铝石中Na+含量;用循环洗涤方式降低洗涤介质用量;并探讨干燥温度影响拟薄水铝石胶溶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铝酸钠 拟薄水 裂化催化剂 粘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lO_2-Al_2(SO_4)_3法制备拟薄水铝石成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哲民 杨清河 +2 位作者 聂红 石亚华 李大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52-554,共3页
研究了拟薄水铝石和三水氧化铝的生成机理。考察了成胶pH、成胶温度对生成物类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NaAlO2溶液和Al2(SO4)3溶液成胶过程中完全中和时的临界体积比Ψ/Ψ0,在成胶过程中,当Ψ/Ψ0≤1时,NaAlO2溶液与Al2(SO4)3溶液发... 研究了拟薄水铝石和三水氧化铝的生成机理。考察了成胶pH、成胶温度对生成物类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NaAlO2溶液和Al2(SO4)3溶液成胶过程中完全中和时的临界体积比Ψ/Ψ0,在成胶过程中,当Ψ/Ψ0≤1时,NaAlO2溶液与Al2(SO4)3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拟薄水铝石和/或碱式硫酸铝;当Ψ/Ψ0>1时,过量的NaAlO2溶液发生自发水解反应,生成三水氧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铝酸钠 硫酸 拟薄水 三水氧化 成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lO_2-CO_2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老化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清河 李大东 +2 位作者 庄福成 石亚华 康小洪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9,共6页
考察了NaAlO2-CO2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的老化过程中各参量如介质、pH值、温度、时间、压力等对拟薄水铝石性质(结晶度、晶粒大小等)的影响,以及老化过程中拟薄水铝石转化为湃铝石(β1-Al2O3·3H2O)和湃铝... 考察了NaAlO2-CO2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的老化过程中各参量如介质、pH值、温度、时间、压力等对拟薄水铝石性质(结晶度、晶粒大小等)的影响,以及老化过程中拟薄水铝石转化为湃铝石(β1-Al2O3·3H2O)和湃铝石转化为拟薄水铝石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铝酸钠 二氧化碳 老化 拟薄水 炼油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NaAlO_2-CO_2连续中和法制备拟薄水铝石 被引量:20
13
作者 曾丰 杨清河 曾双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9-1074,共6页
采用NaAlO2-CO2连续中和方式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了连续中和-母液老化和连续中和-净水老化2种工艺的规律,探讨了不同中和pH值、老化方式、老化温度以及老化时间对产物性质的影响。采用XRD、BET、XRF、TEM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晶相、相对... 采用NaAlO2-CO2连续中和方式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了连续中和-母液老化和连续中和-净水老化2种工艺的规律,探讨了不同中和pH值、老化方式、老化温度以及老化时间对产物性质的影响。采用XRD、BET、XRF、TEM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晶相、相对结晶度、晶粒尺寸、孔结构、比表面积、杂离子含量以及晶粒的形貌和堆积方式。结果表明,连续中和与间歇中和工艺反应规律相似,但连续中和工艺更易生成丝钠铝石;采用连续中和-净水老化工艺可有效避免丝钠铝石的生成;随着中和pH值下降,拟薄水铝石晶粒堆积更加致密,其焙烧所得γ-Al2O3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均有所降低,最可几孔直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薄水 偏铝酸钠 二氧化碳 碳酸化 连续中和 连续成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再生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东田 尹方平 杨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8,共4页
对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饱和吸附量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2.3倍;以偏铝酸钠为再生剂对已达饱和吸附状态的活性氧化铝进行再生效果较好。同时研究... 对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饱和吸附量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2.3倍;以偏铝酸钠为再生剂对已达饱和吸附状态的活性氧化铝进行再生效果较好。同时研究了偏铝酸钠浓度、再生时间对再生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的影响。再生后的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再生前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83.44%。动态实验表明氢氧化钠改性氧化铝的有效吸附时间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6.4倍,再生后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 氢氧化钠 偏铝酸钠 除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ZSM-5分子筛膜微结构调控及其对乙二醇溶液的脱水性能
15
作者 魏海琴 杨璐 +2 位作者 王晓东 高志华 黄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0-650,共11页
在多孔α-Al_(2)O_(3)载体上,原位水热生长Ge-ZSM-5分子筛膜,并以其为分离膜使乙二醇溶液脱水。通过改变铝源NaAlO_(2)和锗源Ge(OC_(2)H_(5))_(4)在合成液中的含量及晶化时间实现对膜的微结构和分离性能的调控。采用SEM、EDS、XRD和N_(2... 在多孔α-Al_(2)O_(3)载体上,原位水热生长Ge-ZSM-5分子筛膜,并以其为分离膜使乙二醇溶液脱水。通过改变铝源NaAlO_(2)和锗源Ge(OC_(2)H_(5))_(4)在合成液中的含量及晶化时间实现对膜的微结构和分离性能的调控。采用SEM、EDS、XRD和N_(2)单组分渗透等手段表征Ge-ZSM-5分子筛膜。结果表明:采用乙氧基锗、二氧化硅、四丙基氢氧化铵、水、偏铝酸钠按摩尔比为Y∶300∶15∶7461∶X(Y=2、3、6,X=2、3、6)的合成液制备系列Ge-ZSM-5分子筛膜样品中,Al比Ge更快地进入分子筛的骨架,并抑制Ge的进入;合成液中Al含量增加,则膜的厚度减小,致密性和分离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合成液中Ge含量增加或晶化时间延长,均使得膜的厚度增大,致密性和分离性能优化。渗透汽化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操作温度(30~70℃)有利于水的选择性透过;在温度30℃下,当乙二醇溶液中水质量分数为1%时,MAl/Ge/Si-3-6-24分子筛膜作为分离膜,总渗透通量为23.70 g/(m^(2)·h),分离因子可达1825.91,并且膜的分离性能在渗透汽化进行的60 h内基本不变,膜的稳定性良好,该分子筛膜对乙二醇溶液脱水具备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ZSM-5分子筛膜 微结构 偏铝酸钠 乙二醇溶液 脱水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氧化着色铝材碱洗废液制造聚合氯化铝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铁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5-36,共2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氧化着色铝材废碱洗液制造聚合氯化铝,提出计算公式。
关键词 氧化着色 偏铝酸钠 聚合氯化 废液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铝β沸石的制备和表征
17
作者 龚建议 宋守强 何鸣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2-948,共7页
采用微型晶化釜,在投料硅铝比(n(SiO_2):n(Al_2O_2),简称SAR)为3~14,含氟、低水含量以及无钠/低钠的SiO_2-Al_2O_3-四乙基氟化铵-H2O体系中、近中性和晶化温度170℃条件下,考察了富铝β沸石的晶相生长规律。采用XRD,SEM,^(27)Al MAS NM... 采用微型晶化釜,在投料硅铝比(n(SiO_2):n(Al_2O_2),简称SAR)为3~14,含氟、低水含量以及无钠/低钠的SiO_2-Al_2O_3-四乙基氟化铵-H2O体系中、近中性和晶化温度170℃条件下,考察了富铝β沸石的晶相生长规律。采用XRD,SEM,^(27)Al MAS NMR,XRF,BET等方法,分析了铝源、晶化时间、系统水含量(n(H_2O):n(Si+Al))、投料SAR、原料焙烧温度等因素对晶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焙烧后的无钠/低钠硅铝胶为铝源有利于抑制杂相生成,适宜的n(H_2O):n(Si+Al)为3.5左右,晶化时间为7 d以上;投料SAR在10以下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晶化活性提高,经过1 000℃以上高温焙烧,投料SAR最低为7时能达到较高晶化活性;投料SAR在10以上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晶化活性降低,当投料SAR为10~14、焙烧温度为600℃时,可获得纯相、高结晶度和SAR为15以下的富铝β沸石;沸石产品形貌多为团聚体,多数试样可辨初级晶粒大小多为微米级(0.5~2.0μm),个别试样多为纳米级(30~1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拟薄水 偏铝酸钠 四乙基氟化铵 β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铝煤矸石低钙烧结法提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维涛 陈延信 +1 位作者 赵博 宋强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0,共10页
以提取富铝煤矸石中的氧化铝为目的,采用低钙烧结法活化煤矸石,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碱比(n(Na_(2)O)/[n(Al_(2)O_(3))+n(SiO_(2))+n(Fe_(2)O_(3))])对烧结熟料矿物相、微观结构及氧化铝溶出效果的影响。其中,烧结温度设置6个水平... 以提取富铝煤矸石中的氧化铝为目的,采用低钙烧结法活化煤矸石,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碱比(n(Na_(2)O)/[n(Al_(2)O_(3))+n(SiO_(2))+n(Fe_(2)O_(3))])对烧结熟料矿物相、微观结构及氧化铝溶出效果的影响。其中,烧结温度设置6个水平(1000℃,1050℃,1100℃,1150℃,1200℃,1250℃),烧结时间设置6个水平(30 min,50 min,70 min,90 min,110 min,130 min),碱比设置5个水平(0.8,0.9,1.0,1.1,1.2)。根据钙比(n(CaO)/[n(SiO_(2))+n(TiO_(2))])为1.1、碱比为变量配料,在不同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下进行单因素试验;所得熟料研磨过筛后按照氧化铝标准溶出条件在集热式恒温磁力水浴锅中溶出,得到溶出固相,然后对熟料和溶出固相进行检测分析,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氧化铝溶出率。对最佳配比的生料,做不同温度下的烧结试验,分析熟料矿物相和微观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高岭石脱水生成偏高岭石,在686.71℃完成转变;偏高岭石优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铝酸钠Na_(2-x)Al_(2-x)Si_(x)O_(4),在石灰石对Na_(2-x)Al_(2-x)Si_(x)O_(4)的分解作用下,Na_(2-x)Al_(2-x)Si_(x)O_(4)中硅的摩尔数x逐渐降低并趋于0,最终形成NaAlO_(2)和Na_(2)CaSiO_(4)矿物;在实验条件下,升高温度、延长时间或增加碱比可促使Na_(2-x)Al_(2-x)Si_(x)O_(4)向NaAlO_(2)转变;而高温、长时间和高碱比易使熟料烧结致密,导致NaAlO_(2)的溶解度下降。在钙比为1.1、温度为1150℃、时间为90 min、碱比为1.1的条件下,氧化铝溶出率达87.51%(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钙烧结 煤矸石 氧化 酸钠 偏铝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流滴加法制备大孔容纤维状γ-氧化铝 被引量:5
19
作者 万艳春 王玉军 骆广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40-4847,共8页
以偏铝酸钠(NaAlO_2)-硫酸铝(Al_2(SO_4)_3)为原料,利用并流滴加法控制沉淀过程的反应pH,并通过调节原料浓度、老化pH和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等方法,成功制备得到了大孔容纤维状的γ-氧化铝。实验发现,不同的原料浓度... 以偏铝酸钠(NaAlO_2)-硫酸铝(Al_2(SO_4)_3)为原料,利用并流滴加法控制沉淀过程的反应pH,并通过调节原料浓度、老化pH和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等方法,成功制备得到了大孔容纤维状的γ-氧化铝。实验发现,不同的原料浓度会影响成核-生长过程,得到不规则片状、纤维状或颗粒状等不同形貌的γ-氧化铝,其中纤维状可形成大孔容。当NaAlO_2浓度为0.5~0.75 mol/L,反应pH控制在8~9.5,老化pH控制在9左右时,得到的γ-氧化铝呈纤维状,孔容较大;此外,在老化过程中添加SDBS可进一步提高孔容,并改善孔径分布。本方法成功制备出孔容为1.35~2.19 ml/g、比表面积为300~500 m^2/g、平均孔径为14~21 nm的纤维状γ-氧化铝,纤维长度为50~60 nm,纤维宽度约5 nm,可为渣油加氢过程提供一种性能良好的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铝酸钠-硫酸 沉淀法 Γ-氧化 并流滴加 成核-生长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条件对氢氧化铝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玉旺 戴清 +4 位作者 许岩 刘敬利 于海斌 郭郢 费家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3-45,共3页
以偏铝酸钠和稀硝酸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中和制备了氢氧化铝,并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对氢氧化铝粒度、晶相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中和温度得到的氢氧化铝的粒度随老化时间变化很小,其粒度由中和温度决定,因而可以尽量缩短老化时... 以偏铝酸钠和稀硝酸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中和制备了氢氧化铝,并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对氢氧化铝粒度、晶相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中和温度得到的氢氧化铝的粒度随老化时间变化很小,其粒度由中和温度决定,因而可以尽量缩短老化时间;经过70℃中和得到的氢氧化铝的粒度为28-30μm,高于50℃中和条件下的17-20μm。中和结束后不同老化温度对氢氧化铝粒度的影响一致,因此可以采用较低的老化温度;75℃中和的浆液中氢氧化铝随老化时间延长粒度有变大的趋势,而低温(如40℃)中和的浆液中氢氧化铝随老化时间延长粒度有所减小,因而要获得较大粒子,较低温度中和后一般采用老化时间为0.5 h;老化时间对氢氧化铝晶相影响较小,中和结束后,氢氧化铝晶型转化基本完成,不随老化时间增加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 老化 偏铝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