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叠后偏移反褶积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国安 武威 +2 位作者 李合群 魏庚雨 王尚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4-849,共6页
偏移反褶积方法是一种提高偏移剖面分辨率的有效方法,求取偏移反褶积所需的格林函数基于采集观测系统以及速度模型只随深度变化的假设,但求取偏移反褶积滤波因子的计算量巨大,对于三维数据更是如此。本文提出基于均匀介质假设的叠后偏... 偏移反褶积方法是一种提高偏移剖面分辨率的有效方法,求取偏移反褶积所需的格林函数基于采集观测系统以及速度模型只随深度变化的假设,但求取偏移反褶积滤波因子的计算量巨大,对于三维数据更是如此。本文提出基于均匀介质假设的叠后偏移格林函数的快速算法,其思路是:对于叠后数据来说,震源点与检波点是重合的,同时,可以认为其观测系统是规则的,再根据偏移格林函数平移不变性的假设,在每个深度上只需计算一个偏移格林函数即可。通过快速偏移反褶积方法,采用常速扫描来设计优化的偏移反褶积算子以处理横向变速情况。针对不同数据的初步实验表明,快速偏移反褶积算子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和偏移剖面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反褶积 格林函数 均匀介质 分辨率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像到反演: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实践与发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共23页
早期地震偏移的目标是通过寻找地下反射面的位置来落实井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震偏移技术日趋精深。特别是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地震偏移结果为解释人员进行精细的地质构造描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梳理并总结了叠前深... 早期地震偏移的目标是通过寻找地下反射面的位置来落实井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震偏移技术日趋精深。特别是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地震偏移结果为解释人员进行精细的地质构造描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梳理并总结了叠前深度偏移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应用现状,以及为满足生产需求所发展起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从真振幅偏移理论出发,介绍了生产中常用的Kirchhoff偏移、射线束偏移和单程波偏移等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特别讨论了逆时偏移的理论和应用。介绍了逆时偏移研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技术方法,如叠前道集输出、各向异性偏移、非弹性衰减补偿、组合炮记录偏移、成像中的鬼波补偿、多次波成像等等。讨论了最小二乘偏移的理论、方法以及其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了偏移反褶积和最小二乘偏移的区别。全波形反演是近十年来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真振幅偏移理论可以作为联系成像与反演的纽带,全波形反演的算法核心仍然是基于反演的真振幅逆时偏移。对全波形反演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低频缺失、走时反演、反射波反演、多参数反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自动化全波形反演大幅简化了处理流程、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成像精度。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有助于反演出高精度的定量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真振幅偏移 逆时偏移 Kirchhoff偏移 共成像点道集 各向异性偏移 非弹性衰减补偿 多次波偏移 鬼波 最小二乘偏移 偏移反褶积 全波形反演 跳周现象 多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