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农业产业结构及区位优势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田鸿雁 宋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294-4296,共3页
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2006~2009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农业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及其对GDP增长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各地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区位优势偏离分量变动幅度较大;在产业结构内部,种... 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2006~2009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农业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及其对GDP增长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各地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区位优势偏离分量变动幅度较大;在产业结构内部,种植业处于上升趋势,畜牧业呈现下降势头。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区位优势 偏离-份额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我国区域间经济收敛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佩颖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167,共7页
经济收敛文献总体上反映出一种忽视产业结构与收敛联系的趋势。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是劳动力从低效产业转向高效产业的流动过程,它会不断提高经济体的生产率,一个落后的经济体可以从滞后的产业结构变动中获得"后发优势",从而... 经济收敛文献总体上反映出一种忽视产业结构与收敛联系的趋势。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是劳动力从低效产业转向高效产业的流动过程,它会不断提高经济体的生产率,一个落后的经济体可以从滞后的产业结构变动中获得"后发优势",从而步入快速的经济增长阶段,并最终与发达经济体实现经济收敛。我国六区域在2002-2008年间总体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经济收敛趋势,但从产业水平上看,第一、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弱的收敛趋势,而第二产业出现了很强的反收敛趋势。基于产业结构变动视角,本文对于六区域总体与各个产业增长趋势的不一致给予解释,通过使用偏离-份额模型发现如果缺乏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六区域间总体生产率收敛速度平均每年会下降一半以上,这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区域间经济收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收敛 产业结构 生产率 偏离-份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优势、空间差异与区域产业定位——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霞 王志增 朱启航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2期17-26,共10页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及各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地区进行双向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丝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工业优势产业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薄弱;各...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及各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地区进行双向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丝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工业优势产业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薄弱;各省区工业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且发展极不均衡。为此,各地应明确优劣势,精准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积极培育四川作为西南、陕西作为西北的两个增长极,发挥其带动作用;合理化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工业结构,改变其资源密集型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比较优势 产业定位 偏离-份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艳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166,共5页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应用到中原城市群2006—2011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优于全省水平,相对于邻...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应用到中原城市群2006—2011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优于全省水平,相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的空间竞争力,而空间结构分量为负;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无论与河南省相比,还是与邻近区域相比,其第一、二、三产业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比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在偏离-份额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结果中的竞争偏离分量,进而提出提高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产业竞争力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偏离-份额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新才 杨兴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8,共4页
区域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率。以产业结构为切入点,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模型对陕西省和三大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陕西省产业发展现状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识,并进行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区域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率。以产业结构为切入点,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模型对陕西省和三大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陕西省产业发展现状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识,并进行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从而为改善陕西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模型 份额分量 产业结构分量 竞争力分量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高端制造业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评价——基于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洪军 曾志强 吴优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2-228,239,共8页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对重庆市2007—2016年高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且具有一定的产业竞争力,是重庆市高端制造业发...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对重庆市2007—2016年高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且具有一定的产业竞争力,是重庆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剩余三大产业只有通信与计算机设备制造业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他产业都展现出结构不合理和缺乏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 高端制造业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模型下的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文清 孙能利 张俊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42-3246,共5页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选择相关指标,考察并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退耕前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得出了退耕后西部地区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选择相关指标,考察并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退耕前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得出了退耕后西部地区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较大的结构优势和较强的区域竞争力,但竞争力的贡献率尚不够高,林业和牧业的结构优势有所抑制的结论,从而为西部地区在大开发新的10年中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合理调整农业发展重点,最终实现输血式发展转向内生型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效益 农业竞争力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退耕还林还草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月兰 李豫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4,78,共5页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1978-2007年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结果显示:新疆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除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外,其他产业较小;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产值结...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1978-2007年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结果显示:新疆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除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外,其他产业较小;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极不对称;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增长产业,西部大开发以来产业竞争能力有所增强;但区域衰退及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较差,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效益 比较劳动生产率 偏离-份额模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旺舟 武友德 宋成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9054-9056,共3页
采用偏离—份额模型,以2000~2005年为考察期,对湖北省17个市(州)农业的产业结构、竞争力及其对农业产值增长效用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区域差异 偏离-份额模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产业结构及区位优势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鸿雁 宋学文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7,共2页
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了2005-2008年内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对GDP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为充分认识各地市产业结构及区位竞争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 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了2005-2008年内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对GDP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为充分认识各地市产业结构及区位竞争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位优势 偏离-份额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龙娟 肖敏 吴殿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431,共8页
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十五”期间主要是1999—200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并对各地区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得到以下... 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十五”期间主要是1999—200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并对各地区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得到以下结论:1)主导因素不同是导致经济增长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2)山东和天津两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3)中部各省区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经济增长的竞争力都很弱.以期为从全国层面把握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任崇强 宗跃光 王燕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2009年2个时段的要素量值变化,用ArcGIS 9.3分析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构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强,第二、三产业处于偏弱的态势;竞争力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竞争力呈现整体水平提升,第一、三产业竞争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今后应继续保持对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快速实现二、三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加大投资和科技投入,保持第二产业竞争实力,逐步实现第一、三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 空间增长权重 产业空间分异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明元 柳凯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91,共4页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以全国和浦东新区为基准,天津对滨海新区第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偏离情况进行测度,通...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以全国和浦东新区为基准,天津对滨海新区第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偏离情况进行测度,通过四组数据的对比来分析新区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由此来弥补该模型静态分析的局限性,旨在实现其最大的现实效果,并对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竞争力 产业结构演进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空间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云鹏 晏燕 王久梗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沿线的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郑州、西安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成为郑西高速铁路沿... 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沿线的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郑州、西安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成为郑西高速铁路沿线两端的核心;区域内大部分城市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呈增长态势,空间竞争力较强,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西高速铁路 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戴明锋 李宗和 吴翌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3-131,共9页
本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充分考虑空间距离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对长三角地区2014—2018年高新技术五大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本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充分考虑空间距离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对长三角地区2014—2018年高新技术五大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结论与现实经济总体状况一致,空间因素对地区产业竞争力明显,长三角地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最强,浙江和上海竞争力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 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