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及产业结构研究——基于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喜仓 邹威华 曹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60,共6页
首先介绍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说明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引出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宏观区域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也考虑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然后运用Nazara和Hewings推演的区域增长分解公... 首先介绍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说明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引出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宏观区域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也考虑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然后运用Nazara和Hewings推演的区域增长分解公式,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不仅衡量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清晰展示了镇江市6大高新技术行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状况。最后按照竞争力和产业结构将镇江市6大高新技术产业分成3类,对不同类别产业未来发展分别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一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竞争力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艳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166,共5页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应用到中原城市群2006—2011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优于全省水平,相对于邻...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应用到中原城市群2006—2011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优于全省水平,相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的空间竞争力,而空间结构分量为负;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无论与河南省相比,还是与邻近区域相比,其第一、二、三产业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比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在偏离-份额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结果中的竞争偏离分量,进而提出提高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产业竞争力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吕岩威 王玲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假定国家影响区域而区域之间不相互影响,空间模型考虑了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假设空间权重不随时间变化。文章综合考虑了“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两类因素,构造了基于可变空间权重系数的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 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假定国家影响区域而区域之间不相互影响,空间模型考虑了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假设空间权重不随时间变化。文章综合考虑了“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两类因素,构造了基于可变空间权重系数的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对山东省2008—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将测算结果与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无论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产业,空间拓展模型与传统模型测算结果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说明空间拓展模型考虑了空间相关性,揭示了邻近区域对山东省的空间影响。与邻近区域相比,山东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整体上均具有一定的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其中第二产业优势最强,第一产业优势最弱。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提高第一产业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第二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 传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区发展、空间溢出效应与苏南产业区位分异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国杰 郭占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上海自贸区发展及其经验复制推广对周边区域影响深刻。运用时间固定效应SAR模型,对江浙沪皖42个样本区域面板数据分时段实证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引入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苏南产业空间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自贸区设立... 上海自贸区发展及其经验复制推广对周边区域影响深刻。运用时间固定效应SAR模型,对江浙沪皖42个样本区域面板数据分时段实证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引入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苏南产业空间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后,江浙沪皖空间内邻近区域对本地经济发展平均带动作用极大提高,消费与投资等需求拉动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提升;在此条件下,苏南产业聚集变迁形成南京、南通、苏州为代表的不同区域分布板块。未来应继续吸收上海自贸区升级与长三角一体化的间接效应;借助智库研究推进苏州与南京自贸片区建设,形成区域发展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莫兰指数 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时间固定SAR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任崇强 宗跃光 王燕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2009年2个时段的要素量值变化,用ArcGIS 9.3分析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构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强,第二、三产业处于偏弱的态势;竞争力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竞争力呈现整体水平提升,第一、三产业竞争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今后应继续保持对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快速实现二、三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加大投资和科技投入,保持第二产业竞争实力,逐步实现第一、三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 空间增长权重 产业空间分异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空间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云鹏 晏燕 王久梗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沿线的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郑州、西安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成为郑西高速铁路沿... 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沿线的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郑州、西安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成为郑西高速铁路沿线两端的核心;区域内大部分城市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呈增长态势,空间竞争力较强,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西高速铁路 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区经济增长与产业优势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贝贝 肖海峰 孙赫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1,22,共9页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考察2005年-2012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14个省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状况,并根据空间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对14个省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类。研究表明:从地区经济增长来看,国家分量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考察2005年-2012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14个省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状况,并根据空间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对14个省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类。研究表明:从地区经济增长来看,国家分量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经济增长的主因,而空间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在不同省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从产业经济增长来看,各省区的经济增长均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海南除外),但各省区三次产业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从空间竞争分量来看,东部的江苏、福建和海南三省区的三次产业均具有竞争优势,而西北的甘肃、宁夏和东部的浙江、广东四省区的三次产业均不具有竞争优势。各省区可借鉴邻区经验,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同时强化竞争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经济 丝绸之路经济带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互动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祥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120,共12页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互动 产业结构 空间偏离/份额模型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戴明锋 李宗和 吴翌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3-131,共9页
本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充分考虑空间距离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对长三角地区2014—2018年高新技术五大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本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充分考虑空间距离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对长三角地区2014—2018年高新技术五大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结论与现实经济总体状况一致,空间因素对地区产业竞争力明显,长三角地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最强,浙江和上海竞争力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 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