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相容性及结晶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衡峰 谢玲 +1 位作者 边宏 李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5-459,共5页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DF/P(VDF-CTFE)体系中P(VDF-CTFE)作为一种无规共聚物在与PVDF共混时有一定的相容性,影响着PVDF的结晶熔融热力学特征;PVDF/P(VDF-CTFE)共混结晶时,P(VDF-CTFE)的存在有利于形成β型晶体;PVDF均匀地分散在P(VDF-CTFE)相中,而且随着PVDF含量的减少,分散点的PVDF球晶数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共混 相容性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结晶 被引量:6
2
作者 付海涛 陈玮 +3 位作者 于瀛 范仲勇 聂福德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58-1961,共4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 DSC)、广角 X射线衍射 ( WAX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研究了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单体摩尔比为 1∶ 4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晶与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无规共聚物属于半结晶型聚合物 .在 3 3 3~ 3 5 3 K温度范围内退...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 DSC)、广角 X射线衍射 ( WAX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研究了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单体摩尔比为 1∶ 4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晶与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无规共聚物属于半结晶型聚合物 .在 3 3 3~ 3 5 3 K温度范围内退火 ,片晶逐渐完善、增厚 ,熔点和结晶度均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于3 5 3 K退火时 ,由 DSC结果计算得到片晶厚度约 4.68nm.在 3 3 3 K退火时得到共聚物的最大结晶度约为1 4% .WAXD测试结果表明 ,沿晶粒 ( 1 0 1 )晶面的面间距为 0 .5 5 nm,垂直于 ( 1 0 1 )衍射晶面方向上的晶粒平均尺寸为 5 .8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三氟氯乙烯 无规共聚物 结晶行为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制备聚偏氟乙烯/乙烯-乙烯醇共混膜多重孔设计及性能
3
作者 岳征杰 陈凯凯 +5 位作者 王琦铭 代云龙 严海波 张爽 闫静静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8,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PVDF/乙烯-乙烯醇(EVOH)中空纤维膜,成功制备了多重孔结构PVDF中空纤维膜。将PVDF、EVOH和功能粒子熔融共混制备初生中空纤维膜,利用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差异,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PVDF/乙烯-乙烯醇(EVOH)中空纤维膜,成功制备了多重孔结构PVDF中空纤维膜。将PVDF、EVOH和功能粒子熔融共混制备初生中空纤维膜,利用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差异,通过后拉伸设计多重孔结构,探究了EVOH及拉伸比对中空纤维膜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能明显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及孔隙率。当拉伸比达到150%时,水接触角达到61°,纯水通量达到354 L/(m^(2)·h)。在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有机溶剂和有毒试剂,实现了PVDF中空纤维膜的绿色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乙烯-乙烯共聚物 中空纤维膜 熔融纺丝拉伸法 多重孔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晶体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付海涛 于瀛 +3 位作者 聂福德 王建华 李越生 范仲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2期588-591,共4页
用X-衍射和FTIR研究了单体摩尔比为1:4聚合的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无规共聚物(F2314)的晶体结构。XRD测试结果表明F2314的晶区是由分子链中的CTFE序列链段结晶形成,属于准六方晶系。分子链构象为H16.81,晶胞参数为a=6.44A°,... 用X-衍射和FTIR研究了单体摩尔比为1:4聚合的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无规共聚物(F2314)的晶体结构。XRD测试结果表明F2314的晶区是由分子链中的CTFE序列链段结晶形成,属于准六方晶系。分子链构象为H16.81,晶胞参数为a=6.44A°,b=6.44A°,c=41.5A°。沿(101)晶面方向的晶面间距分别约为0.55nm。在等温处理时,由于F2413,样品中CTFE链段结晶,FTIR在580cm^-1,506cm^-1及438cm^-1出现PCTFE晶区的IR特征吸收峰,实验结果与WAXD测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乙烯 分子链 无规共聚物 结晶 摩尔比 WAXD 晶体结构 FTIR 晶面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微观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衡峰 岳春波 边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2-366,共5页
利用1,1,2-三氟三氯乙烷(F113)作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不同配比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利用NMR,FTIR,GPC和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和讨论。对共聚物的19FNMR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H2CF2CF2CFClCH2CF2—结构... 利用1,1,2-三氟三氯乙烷(F113)作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不同配比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利用NMR,FTIR,GPC和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和讨论。对共聚物的19FNMR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H2CF2CF2CFClCH2CF2—结构和—CF2CFClCF2CFClCF2—结构为随反应物三氟氯乙烯(CTFE)的增加主要的结构增长成分,增速是其他结构增长速度的2倍;F113的使用提高了共聚物中的CTFE的含量;该种反应中少量的CTFE-CTFE结构中存在明显的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三氟氯乙烯 微观结构 共聚物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结晶形态研究
6
作者 于瀛 付海涛 +3 位作者 聂福德 王建华 李越生 范仲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2期592-595,共4页
在不同条件下,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单体摩尔比1:4聚合的偏氟乙烯(VDF)和三氟氯乙烯(CTFE)共聚物(F2314)的结晶形态。实验结果表明:F2314结晶过程和环境对晶体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在DMF溶剂诱导下,溶液浇铸膜样品生成针状晶。在室温处... 在不同条件下,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单体摩尔比1:4聚合的偏氟乙烯(VDF)和三氟氯乙烯(CTFE)共聚物(F2314)的结晶形态。实验结果表明:F2314结晶过程和环境对晶体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在DMF溶剂诱导下,溶液浇铸膜样品生成针状晶。在室温处理1440h,溶液浇注膜样品按均相成核结晶机理,形成负球晶形态。采用熔融压膜技术制备的F2314样品,偏光显微镜观察形成正球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乙烯 共聚物 结晶形态 均相成核 摩尔比 熔融 球晶 晶体 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co-AA两亲性共聚物对聚偏氟乙烯膜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陶国良 王海琴 +1 位作者 廖小军 夏艳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MA-co-AA,并将其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PVDF共混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MA-co-AA,并将其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PVDF共混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水接触角等对共混膜的性能与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以及两亲性共聚物MMA-co-AA有利于提高PVDF的结晶度,能促进β-PVDF晶型的形成。同时,MMA-co-AA能引发PVDF共混膜表面出现微孔,随着两亲性共聚物含量的不断增加,共混膜的接触角逐渐减小,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乙烯 共混膜 晶型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相转化法制备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对称微孔膜 被引量:6
8
作者 汪国杰 潘慧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用干 /湿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 -HFP)为基材的对称微孔膜 ,该膜可用于塑料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 .通过扫描电镜、孔隙率和湿膜电导率 ,主要考察了成膜工艺中干态处理的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对所制微孔... 用干 /湿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 -HFP)为基材的对称微孔膜 ,该膜可用于塑料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 .通过扫描电镜、孔隙率和湿膜电导率 ,主要考察了成膜工艺中干态处理的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对所制微孔膜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较低的温湿度下干态处理铸膜液 ,易形成小颗粒为主的对称性微孔膜 ;而在较高的温湿度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 ,形成的微孔膜从有致密皮层的不对称结构转变为对称有缺陷海绵体结构 .采用FT -IR研究了成膜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化法 乙烯 丙烯 共聚物 对称膜 形态 聚合物电解质 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建宇 钱艳玲 +2 位作者 章帆 朱宝库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757-2761,共5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PEG-b-PMM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PEG-b-PMM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进行表征。然后,将所合成的MPEG-b-PMM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MPEG-b-PMMA/PVDF共混超滤膜。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PVDF膜相比,MPEG-b-PMMA/PVDF共混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纯水通量及BSA截留率等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乙烯 共混膜 亲水性 抗污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剂量对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远远 郑怡磊 +3 位作者 王进炜 傅公维 周坚 朱伟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4,共6页
采用凝胶含量、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拉伸性能等表征手段,研究不同辐照剂量(60 kGy, 90 kGy, 120 kGy, 160 kGy和200 kGy)对辐照交联的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 采用凝胶含量、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拉伸性能等表征手段,研究不同辐照剂量(60 kGy, 90 kGy, 120 kGy, 160 kGy和200 kGy)对辐照交联的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200 kGy辐照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P(VDF-HFP)中凝胶含量增加、交联度增加,而可溶解的未交联部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减小;P(VDF-HFP)的熔融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降低,600℃残炭量增加;P(VDF-HFP)的力学性能在辐照剂量60 kGy时显著改善,且断裂伸长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对P(VDF-HFP)形状记忆材料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六丙烯共聚物 辐照剂量 结构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电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飞鹏 夏钟福 邱勋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是PVDF家族备受关注的新成员,因为这种共聚物薄膜具有显著的电活性,如铁电性、压电性和热释电性,特别是其电致伸缩系数可高达1700pm/V。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这种新型铁电共聚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 乙烯-六丙烯共聚物 铁电性 压电性 热释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β、γ混合晶型固相转变与松弛现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闻建勋 吕伟慧 胡玉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89-194,共6页
本文用红外光谱及压电常数方法研究了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在高压直流电场下,γ晶型向β晶型的固相转变。同时用动态力学方法、介电损耗测试法及压电常数方法研究了样品的松弛现象。
关键词 乙烯 乙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的分子链旋转势能计算
13
作者 徐敬 李杰 《声学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27-28,共2页
文章计算了聚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共聚物分子链旋转时势能曲线。结果表明势能曲线不存在“六阱势”理论所预言假设的准六度对称性。由此推论“六阱势”理论不是描述这种有机铁电共聚物极化反转的合适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六阱势” 极化反转 乙烯 乙烯共聚物 有机铁电材料 分子链旋转 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固态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戈明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质轻、安全、易加工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综述了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为基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工作,介绍了PVDF-HFP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影响此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因...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质轻、安全、易加工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综述了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为基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工作,介绍了PVDF-HFP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影响此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因素,并讨论了PVDF-HFP电解质的改性措施,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全丙烯共聚物 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对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结构和介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小佳 冯海悦 +2 位作者 战再吉 彭桂荣 侯文龙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6-311,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VDF-HFP)/PC]共混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共混物的晶体结构、结晶度和熔融行为。结果发现PC对P(VDF-HFP)...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VDF-HFP)/PC]共混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共混物的晶体结构、结晶度和熔融行为。结果发现PC对P(VDF-HFP)的晶型基本没有影响,只是使其晶粒细化,结晶度和熔融温度降低。同时对共混物的介电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介电常数和损耗都有所下降,并且EMT模型对共混物介电常数的预测更接近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六丙烯共聚物 聚碳酸酯 晶体结构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浩歌 马文中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3,共9页
通过研究PVDF均聚物和PVDF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的结晶行为,来掌握与六氟丙烯共聚后,PVDF结晶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晶过程中,均聚物和共聚物都形成具有球晶结构的α晶型.相比于均聚物,共聚物的结晶(熔融)温度、平衡熔点和结晶度... 通过研究PVDF均聚物和PVDF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的结晶行为,来掌握与六氟丙烯共聚后,PVDF结晶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晶过程中,均聚物和共聚物都形成具有球晶结构的α晶型.相比于均聚物,共聚物的结晶(熔融)温度、平衡熔点和结晶度均下降.两种聚合物在等温结晶时,随着结晶温度提高,结晶速率下降.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共聚物的结晶速率低于均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PVDF) 结晶 均聚物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接枝共聚物纤维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飞 尤蒙 +2 位作者 张树友 王华 孟建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7,共10页
本文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OEGMA)共聚物(PVDF-g-POEGMA),再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g-POEGMA纤维膜,最后经过热处理工艺使共聚物中亲水链段在膜表面富集以改善膜的亲水性能,得到... 本文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OEGMA)共聚物(PVDF-g-POEGMA),再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g-POEGMA纤维膜,最后经过热处理工艺使共聚物中亲水链段在膜表面富集以改善膜的亲水性能,得到用于油水分离的PVDF静电纺丝纤维膜(PVDF-g-POEGMA-w).结果表明,PVDF-g-POEGMA-w膜的水接触角在5 s内从85°变成0°,拉伸强度为2.7 MPa,爆破压力为3.01 kPa.在"死端"过滤装置中,改性膜在10 cm高度液柱驱动下分离分散油,其水通量为11630 L/(m^(2)·h),表现出高通量的优点,对乳化油和分散油的截留率均为99%以上.经过3次循环污染测试,改性膜的通量恢复率保持在91%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抗污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接枝共聚物 静电纺丝 油水分离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氟乙烯及其共聚物薄膜非线性光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勇 刘卫国 +4 位作者 牛小玲 惠迎雪 戴中华 王之恒 郭文浩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0-659,共20页
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薄膜拥有极佳的电活性、较高的衍射效率、显著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广泛应用于光电转换、光调控、光开关等光电功能器件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PVDF及其共聚物薄膜非线性光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指出该类薄... 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薄膜拥有极佳的电活性、较高的衍射效率、显著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广泛应用于光电转换、光调控、光开关等光电功能器件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PVDF及其共聚物薄膜非线性光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指出该类薄膜共混、纳米掺杂、超薄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出需从第一性原理-光子带隙计算着手研究其非线性光学性质,以高灵敏度Z-扫描及马克条纹法结合椭偏为主要测量方式。本综述将为该类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研究及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及其共聚物 薄膜 铁电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复合膜中的偏析行为及膜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康冬冬 邵会菊 +3 位作者 陈贵靖 程继锋 詹晓梅 秦舒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5-92,共8页
采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VDF/SMA)复合膜。首先,探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添加量对复合膜表面偏析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究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复合膜中SMA... 采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VDF/SMA)复合膜。首先,探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添加量对复合膜表面偏析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究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复合膜中SMA偏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MA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中SMA的偏析程度增强,在SMA的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的纯水通量为176.28 L/(m^(2)·h),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截留率为89.11%,但是随着SMA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膜表面的孔结构发展成大裂纹,当SMA质量分数为5%时,对BSA的截留性能降低至53.87%。添加PVP后,SMA的表面偏析行为没有变化,而添加PVP/SDS后复合膜中SMA的表面偏析程度减弱,但SDS的存在增强了PVP在膜表面的富集,复合膜的纯水通量提高至409.51 L/(m^(2)·h),同时抗污染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表面 乙烯吡咯烷酮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b-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和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志辉 刘进朝 包永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3-829,共7页
以C6F13I为链转移剂,通过碘转移乳液聚合制得碘封端的聚偏氟乙烯(PVDF-I),再以PVDF-I为大分子链转移剂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碘转移溶液聚合,得到聚偏氟乙烯-b-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DF-b-PVP)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采用NMR、IR、XRD、DSC和AF... 以C6F13I为链转移剂,通过碘转移乳液聚合制得碘封端的聚偏氟乙烯(PVDF-I),再以PVDF-I为大分子链转移剂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碘转移溶液聚合,得到聚偏氟乙烯-b-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DF-b-PVP)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采用NMR、IR、XRD、DSC和AFM等对PVDF-b-PVP嵌段共聚物的分子和相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PVP能有效嵌入PVDF与末端碘之间,PVDF嵌段PVP后,PVDF分子链的有序度明显降低,产生γ晶型PVDF,同时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降低。PVDF-b-PVP嵌段共聚物表现微相分离结构,相分离尺寸约20 nm,其亲水性也优于PVDF均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合成 结晶 乙烯 乙烯基吡咯烷酮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