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析法净化原铝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符岩 张晓明 +1 位作者 孙中祺 翟秀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考察了原铝熔体偏析净化过程中冷却速度、搅拌方式、温度梯度等因素对偏析净化的影响 ,并对净化得到的杂质富集相和纯化相进行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冷却速度、搅拌方式和温度梯度在偏析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冷却速度... 考察了原铝熔体偏析净化过程中冷却速度、搅拌方式、温度梯度等因素对偏析净化的影响 ,并对净化得到的杂质富集相和纯化相进行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冷却速度、搅拌方式和温度梯度在偏析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冷却速度缓慢 ,搅拌充分 ,温度梯度较大时 ,偏析净化效果比较好·杂质Si,Fe主要分布在杂质富集相中 ,并以Al Si Fe和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铝熔体 偏析法 净化 杂质 冷却速度 搅拌方式 温度梯度 富集相 纯化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析法制备高纯电子铝箔的再结晶织构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丽莎 何陈强 +2 位作者 杨宏 甘勇 陈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32-137,共6页
本工作基于偏析法高纯铝制备的高压电子铝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其在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织构演化,并建立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从能量角度解释不同再结晶机制。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分级退火... 本工作基于偏析法高纯铝制备的高压电子铝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其在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织构演化,并建立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从能量角度解释不同再结晶机制。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分级退火时,在低温段变形基体中S型取向({123}〈634〉)和Cu型取向({112}〈111〉)的晶粒通过连续再结晶获得长大优势,立方取向({001}〈100〉)晶粒的形核受到抑制,在后续高温段S型取向和Cu型取向晶粒迅速长大并形成了以S型和Cu型织构为主的再结晶织构;直接高温退火时立方取向晶粒优先形核、长大从而形成强立方织构;CA模型表明两种不同退火条件下的能量差异是造成不同再结晶织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铝箔 偏析法 轧制 退火 再结晶 立方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料的偏析布料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希超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18,共6页
本文综述了国外开发的若干偏析布辩技术,如气流喷吹法、磁辊偏析布料法、条棒筛法及强化筛分布料法等,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偏析原理及效果。
关键词 烧结 配合料 偏析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烧结混合料偏析布料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殷吉余 缪琦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3-46,共4页
国内外研究表明:在不同粒级的烧结混合料中固定碳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一般规律是粗颗粒混合料中固定碳较低,而细颗粒混合料中固定碳偏高,见表1。因此必须使混合料粒度和固定碳在料层内合理偏析。
关键词 烧结 混合料 偏析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引法制备高纯铝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伟 杨钢 +2 位作者 张希俊 赵娜 李玉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9-51,54,共4页
介绍了高纯铝提纯方法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偏析法提纯原理。试验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拉晶速度两影响因素对上引法制备高纯铝的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对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较低(高于铝熔点)并且拉... 介绍了高纯铝提纯方法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偏析法提纯原理。试验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拉晶速度两影响因素对上引法制备高纯铝的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对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较低(高于铝熔点)并且拉晶速度较慢时,提纯效果良好,并得出了较好的试验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铝 提纯 偏析法 上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铝旋转偏析净化工艺原理及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洋 胡志强 +1 位作者 王海权 张海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旋转偏析是一种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物理冶金方法。该方法具有杂质祛除效果好、提纯时间短、可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并且在日本的铝、硅提纯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使用该方法对工业原铝进行提纯,其提纯的纯度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 旋转偏析是一种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物理冶金方法。该方法具有杂质祛除效果好、提纯时间短、可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并且在日本的铝、硅提纯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使用该方法对工业原铝进行提纯,其提纯的纯度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阐述了旋转偏析法的原理、工艺过程及提纯效果,总结了日本旋转偏析法从1984年至今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偏析法提纯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铝 旋转偏析法 定向凝固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精炼法 被引量:5
7
作者 颜非亚 程然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2-35,共4页
对目前国际上工业化广泛采用的铝精炼法(三层液电解精炼法、偏析法)的工艺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及分析比较,并对发展我国精铝工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纯度铝 三层液电解精炼 偏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三维温度场的莫尔偏折层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苗鹏程 阎大鹏 倪晓武 《激光技术》 CAS CSCD 1990年第6期29-34,共6页
本文讨论了莫尔偏折法层析三维温度场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多方向)莫尔偏折的方法来获得多方向光线经过温度场后偏折的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层析再现三维温度扬的方法;并分析了最佳通道采样角间隔的选取问题,得到了角间隔与角频率之... 本文讨论了莫尔偏折法层析三维温度场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多方向)莫尔偏折的方法来获得多方向光线经过温度场后偏折的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层析再现三维温度扬的方法;并分析了最佳通道采样角间隔的选取问题,得到了角间隔与角频率之间的关系。采用YAG脉冲激光光源,测量了非对称火焰的三维空间温度分布,并与干涉法测量的结果比较,得到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温度场 莫尔偏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铝的精炼工艺研究及生产现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小东 赵飞燕 +3 位作者 郭昭华 王永旺 张云峰 高志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4,共4页
高纯铝比原铝有更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光反射性和抗腐蚀性,在电子、航空、交通、能源、光学、化工、冶金及军工等工业和科技领域中备受青睐。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高纯铝精炼提纯的几种工艺方法,主要有直接净化法、电化学精炼法和偏析... 高纯铝比原铝有更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光反射性和抗腐蚀性,在电子、航空、交通、能源、光学、化工、冶金及军工等工业和科技领域中备受青睐。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高纯铝精炼提纯的几种工艺方法,主要有直接净化法、电化学精炼法和偏析熔炼法,并对国内高纯铝的研究及生产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铝 电化学精炼 偏析熔炼 三层液电解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uditory P300 in several trials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少锋 汤井田 陈洪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201-2206,共6页
A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based on Infomax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nfomax ICA) for automatically extracting auditory P300 signals within several trials. A signaling equilibrium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enhanc... A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based on Infomax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nfomax ICA) for automatically extracting auditory P300 signals within several trials. A signaling equilibrium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fomax ICA decomposition. After the mixed signal was decomposed by Infomax ICA, the independent component(IC) used in auditory P300 reconstruction was automatically chosen by using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fixed temporal pattern. And the result of auditory P300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the selected IC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ditory P300 can be detected automatically within five trials.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tandard signal and the signal detected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standard signal and the signal detected using the average method within five trials. The wave pattern result obtained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better and more similar to the standard signal than that obtained by the average method for the same number of trials. Therefore,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utomatically detect the effective auditory P300 within sever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auditory P300: fixed temporal patltern several trials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es for bearing capacity of rigid strip footing subjected to eccentric load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谅 王宗建 K.AR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983-3992,共10页
A footing may get an eccentric load caused by earthquake or wind, thu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oting subjected to eccentric load become a fundamental geotechnical problem. The conventional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u... A footing may get an eccentric load caused by earthquake or wind, thu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oting subjected to eccentric load become a fundamental geotechnical problem. The conventional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used for this problem usually evaluates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nly by its final strength. But the class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does not necessarily provide a clear collapse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the yield condition of elements.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 a numerical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create an explicit collapse mode combining a modified smeared shear band approach with a modified initial stress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sand foundation and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rocedure applied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comput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laboratory model tests results and some conventional solutions. Furthermore, because the proposed numerical procedure employs a simple elasto-plastic model which requires a small number of soil parameters, it may be applied directly to practical design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ring capacity eccentric load slip surface shear b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