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检测掺假芝麻油 被引量:3
1
作者 于舸 杨仁杰 +1 位作者 吕爱君 谭恩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5-1109,共5页
将同步-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和多维偏最小二乘判别法相结合定性分析掺假芝麻油。分别配置40个纯芝麻油和含有玉米油不同体积分数(3%~60%)的掺假芝麻油样品40个。室温下,分别采集所有样品的常规一维中红外光谱(650~4 000cm-1)。在研究... 将同步-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和多维偏最小二乘判别法相结合定性分析掺假芝麻油。分别配置40个纯芝麻油和含有玉米油不同体积分数(3%~60%)的掺假芝麻油样品40个。室温下,分别采集所有样品的常规一维中红外光谱(650~4 000cm-1)。在研究纯芝麻油和掺假芝麻油的一维中红外光谱的基础上,以芝麻油中掺假的玉米油浓度为外扰,进行相关计算,得到同步和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矩阵,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分别提取标准化的同步和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主对角线上部分和下部分元素进行融合,得到同步-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矩阵。在此基础上,分别基于同步-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矩阵、同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矩阵和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矩阵建立了三个定性分析掺假芝麻油的多维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对预测集未知样品进行预测,其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96.2%和96.2%。结果表明:相对于同步和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同步-异步二维中红外相关谱不仅包含了完整的掺假油特征信息,而且剔除了冗余信息,因此能取得更好的判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异步维中红外相关谱 多维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掺假芝麻油 玉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在川续断属植物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敏 杨进 +2 位作者 付海燕 邹坤 杨天鸣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95-98,共4页
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川续断和部分川续断属其它植物进行鉴别,为川续断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分别对6种川续断属植物的近红外漫反射原始图谱和经过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二阶导数(SD)处理后的图谱建立PLSD... 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川续断和部分川续断属其它植物进行鉴别,为川续断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分别对6种川续断属植物的近红外漫反射原始图谱和经过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二阶导数(SD)处理后的图谱建立PLSDA模型.快速、准确地鉴别川续断和部分川续断属其它植物,同时不同产地的同种样品也得到了准确的区分.本方法快速.准确,不破坏样品,能用于鉴别川续断和川续断属其它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多元散射校正 阶导数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川续断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鉴别ABS废旧塑胶原料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迎 林君峰 +4 位作者 刘佳 谢堂堂 李晓鹏 崔飞鹏 李小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塑胶微粒原料已渗透到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并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农业、交通乃至航空航天和海洋开发等各重要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利益的诱惑下,废旧塑胶的走私现象屡禁不止。我国作为塑胶原料进口大国,现有检测方法耗时长,难... 塑胶微粒原料已渗透到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并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农业、交通乃至航空航天和海洋开发等各重要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利益的诱惑下,废旧塑胶的走私现象屡禁不止。我国作为塑胶原料进口大国,现有检测方法耗时长,难以实现现场检测,因此,开发一种用于现场的废旧塑胶微粒判别方法,对快速通关和海关缉私有重要意义。拉曼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样品用量小、无需前处理且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在现场快速鉴别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研究塑胶废旧机理的基础上,将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判别方法,应用于废旧塑胶原料识别。选取两类成分相似的实际通关塑胶原料样品,包含标准品及废旧品各160份,并对样品的拉曼光谱信息进行了采集。对比分析了两种塑胶原料的原始拉曼光谱,并对样品的拉曼光谱特征峰进行了归属分析。选取1603 cm^-1作为归一化参照峰位,进一步探究废旧塑胶的成分变化,对比统计了废旧塑胶原料及标准塑胶原料的相对峰强变化,结果表明废旧塑胶原料发生了化学老化。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原始拉曼光谱及预处理拉曼光谱进行降维处理,结果表面预处理拉曼光谱的前2主成分空间分离度较好,通过对原始拉曼光谱数据进行背景扣除及平滑预处理,可减少荧光背景及噪声对鉴别的影响,提高鉴别的准确度。将样品一半划分为校正集用于模型建立,另一半划分为预测集用于模型验证,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废旧塑胶原料鉴别模型,该模型对建模训练集鉴别正确率为100%,模型验证集鉴别正确率为99.06%。研究表明,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结合测试数据预处理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塑胶原料的现场、快速、准确鉴别,为开发现场检测装备及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ABS塑胶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DA方法分析变黄方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飞程 杨懿德 +4 位作者 段玉锋 李生栋 杨洋 鄢敏 段卫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79,共9页
为探索不同变黄方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明确较适宜的烤烟变黄方式,采用烘烤试验的方式研究阶段降低湿球、胁迫失水变黄、中温中湿和高温保湿4种变黄方式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对烤后烟叶外观颜色指标、感官质量、酚类物质、常规化学成分... 为探索不同变黄方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明确较适宜的烤烟变黄方式,采用烘烤试验的方式研究阶段降低湿球、胁迫失水变黄、中温中湿和高温保湿4种变黄方式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对烤后烟叶外观颜色指标、感官质量、酚类物质、常规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处理,胁迫失水变黄处理的烤后烟颜色最接近国际色卡橘黄色的色度标准,香气特征、烟气特征、口感特性较优,综合感官品质得分最高(68.18);胁迫失水变黄处理烤后烟的绿原酸、芸香苷、烟碱、总氮、钾和脯氨酸含量最高。PLS-DA分析结果显示,4种变黄方式下,烟叶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烟碱、脯氨酸、绿原酸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较高,可作为提升烟叶烘烤质量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黄方式 烤烟 品质控制 生化成分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快速鉴别新陈大米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迎 李明 +2 位作者 肖兹兰 任立志 王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03-304,共2页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判别方法建立新陈大米拉曼光谱判别模型。选取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式,使用拉曼光谱仪对新陈大米共计60组样品进行检测,在785nm波长的激光下,获取样品200~2 400cm-1的拉曼光谱信息,并对原始拉曼光谱进行基线校正...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判别方法建立新陈大米拉曼光谱判别模型。选取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式,使用拉曼光谱仪对新陈大米共计60组样品进行检测,在785nm波长的激光下,获取样品200~2 400cm-1的拉曼光谱信息,并对原始拉曼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滤波等处理。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及粗分类鉴别;基于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建立新陈大米快速鉴别模型,该模型对建模训练集鉴别正确率为100%,模型验证集鉴别正确率为95%。结果表明:该模型判断新陈大米是可行的,为稻谷新陈度的快速判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 大米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鉴别新陈大米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迎 李明 +1 位作者 王小龙 李小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68-1471,共4页
基于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结合化学判别方法,建立新陈大米拉曼光谱判别模型;建立适当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确保样品制备的均一性,使用拉曼光谱仪对新陈大米共计60组样品进行检测,在785 nm波长激光激发下,获取样品200~2 400 cm^(-1)的拉曼光谱... 基于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结合化学判别方法,建立新陈大米拉曼光谱判别模型;建立适当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确保样品制备的均一性,使用拉曼光谱仪对新陈大米共计60组样品进行检测,在785 nm波长激光激发下,获取样品200~2 400 cm^(-1)的拉曼光谱信息;对原始拉曼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滤波等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拉曼光谱进行降维处理及粗分类鉴别;基于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建立新陈大米快速鉴别模型,该模型对建模训练集鉴别正确率为100%,模型验证集鉴别正确率为95%。结果表明:该模型判断新陈大米是可行的,为大米新陈度的快速判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 大米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脐橙产地溯源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苏学素 张晓焱 +1 位作者 焦必宁 曹维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40-245,共6页
为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鉴别脐橙产地的可行性,该文采用江西、重庆和湖南3个产地脐橙样品1140~1170nm波段的近红外光谱经一阶导数(9点平滑)预处理,分别建立了簇类独立软模式法脐橙产地鉴别模型。在5%显著水平下,模型对3个产地训练集... 为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鉴别脐橙产地的可行性,该文采用江西、重庆和湖南3个产地脐橙样品1140~1170nm波段的近红外光谱经一阶导数(9点平滑)预处理,分别建立了簇类独立软模式法脐橙产地鉴别模型。在5%显著水平下,模型对3个产地训练集样品的识别率均为100%,拒绝率分别为85.7%、83.3%、100%;对验证集样品的识别率均为100%,拒绝率分别为100%、89.5%、100%,表明簇类独立软模式法模型基本能够判别脐橙产地。将江西、重庆和湖南3个产地的脐橙样品分别赋值0、1、?1,在全波段范围内建立原始光谱脐橙产地的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其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决定系数为0.973,校正标准差为0.110,预测标准差为0.159,模型对训练集和验证集样品的识别率达到100%。因此,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准确、快速地追溯脐橙产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型 优化 脐橙 簇类独立软模式(SIMCA)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S-DA优化模型的马铃薯黑心病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检测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亚芬 吕程序 +4 位作者 苑严伟 杨炳南 赵庆亮 曹有福 尹学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3-1219,共7页
马铃薯黑心病是一种马铃薯主要内部缺陷,严重损害薯条、薯片、全粉等加工制品的质量和产率。目前对马铃薯的分级主要侧重于外部品质检测,针对内部缺陷检测的研究很少。旨在开发一种马铃薯黑心病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为此搭建了马铃薯可... 马铃薯黑心病是一种马铃薯主要内部缺陷,严重损害薯条、薯片、全粉等加工制品的质量和产率。目前对马铃薯的分级主要侧重于外部品质检测,针对内部缺陷检测的研究很少。旨在开发一种马铃薯黑心病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为此搭建了马铃薯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平台,分析健康与黑心病马铃薯的透射光谱特性并优化光谱判别模型参数。基于现有马铃薯分级线和复享PG2000高速光谱仪,采用左右透射方式(光源与光纤探头位于分级线果盘左右两侧),采集470个马铃薯(其中健康薯234个、黑心薯236个)的透射光谱图,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LS-DA),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光谱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特征波长,优化模型。分析发现,健康薯与黑心薯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在吸光度值和光谱形态特征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黑心薯的平均光谱吸光度值高于健康薯(650~900 nm范围内),但黑心薯的平均光谱曲线较为平缓,无明显吸收峰,而健康薯平均光谱曲线在665,732和839 nm附近有明显吸收峰,并且健康薯与黑心薯的平均光谱差值在705 nm处达到最大值。基于PLS-DA法建立了马铃薯黑心病判别模型,对黑心病的判别效果显著,分类器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值为0.9942,黑心薯识别总正确率能够达到97.16%,RMSE CV和RMSE P分别为0.28和0.26。此外,成功利用PCA与光谱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简化,最终得到由6个波长(658,705,716,800,816和839 nm)组成的特征波长组合,简化后的模型总正确率能够达到96.73%,接近全波段模型判别水平。研究表明,左右透射的方式能够准确识别黑心马铃薯,实现对马铃薯内部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马铃薯内部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 黑心病 马铃薯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漫透射光谱信息的蚕茧雌雄检测 被引量:7
9
作者 代芬 吴玲 +3 位作者 叶观艳 钟杨生 洪添胜 黄晓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0-284,共5页
采用Maya2000pro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以3个品种共491粒蚕茧为实验对象,进行了450~1 050 nm波段内的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谱采集和比较。随后对漫透射光谱数据进行了均值中心和一阶求导预处理,并分别对3个品种以及全部样本通过偏最小二乘判... 采用Maya2000pro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以3个品种共491粒蚕茧为实验对象,进行了450~1 050 nm波段内的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谱采集和比较。随后对漫透射光谱数据进行了均值中心和一阶求导预处理,并分别对3个品种以及全部样本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进行了判性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漫反射光谱,漫透射光谱更能反映出雌雄蚕蛹组分特性的不同;基于漫透射光谱的PLSDA预测结果显示,分别针对3个品种的鉴别结果(试东A·华3x C·7532判性真雌性率、真雄性率和精确度分别为89.796%、92.424%和90.854%;化中2·华3x C·7532判性真雌性率、真雄性率和精确度分别为96.250%、94.253%和95.210%;9·芙x7·湘判性真雌性率、真雄性率和精确度分别为97.260%、91.954%和94.375%)和全部样本混在一起的雌雄鉴别结果(真雌性率、真雄性率和精确度分别为94.024%、92.917%和93.483%)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雌雄检测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漫反射 漫透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VE-PLS-DA的鸡蛋新鲜度在线检测分级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巧华 李小明 段宇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87-191,共5页
针对目前鸡蛋新鲜度检测技术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检测精度低、分级效率不足等缺陷,本研究在4 800枚/h的禽蛋传输机上搭建了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501-1 000 nm)在线检测装置,动态采集鸡蛋透射光谱数据,并建立光谱信息与鸡蛋哈夫值等... 针对目前鸡蛋新鲜度检测技术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检测精度低、分级效率不足等缺陷,本研究在4 800枚/h的禽蛋传输机上搭建了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501-1 000 nm)在线检测装置,动态采集鸡蛋透射光谱数据,并建立光谱信息与鸡蛋哈夫值等级的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采用3∶1原则对鸡蛋样本进行随机划分,其中校正集169个,验证集57个,通过比较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两种特征波长选择方法,得出标准正态变换预处理方法和多模式共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模型的正确率、运算效率和预测能力,优化模型后的校正集和验证集准确率分别为92.31%、91.23%。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透射光谱检测方法能够对鸡蛋的新鲜度进行无损、智能、在线检测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新鲜度 在线检测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多模式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PLSDA鉴别不同产地的川续断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敏 杨进 +2 位作者 付海燕 邹坤 杨天鸣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不同产地的川续断进行鉴别,为川续断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方法:4个不同产地的川续断的近红外漫反射原始图谱经过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二阶导数(SD)进行处理后,分别建立PLSDA模型.结果:所建立的P... 目的: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不同产地的川续断进行鉴别,为川续断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方法:4个不同产地的川续断的近红外漫反射原始图谱经过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二阶导数(SD)进行处理后,分别建立PLSDA模型.结果:所建立的PLSDA模型可以有效地对不同产地的川续断药物进行鉴别.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的川续断的鉴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多元散射校正 阶导数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川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结合多变量统计建立野生与人工沉香的识别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丽丽 陈媛 +2 位作者 晏婷婷 王茜 李改云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1,共9页
为了建立野生、人工沉香的识别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48批次沉香的HPLC图谱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变量统计筛选野生、人工沉香识别特征峰,建立两者的Fisher线性识别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识别模型。结果表... 为了建立野生、人工沉香的识别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48批次沉香的HPLC图谱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变量统计筛选野生、人工沉香识别特征峰,建立两者的Fisher线性识别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野生、人工沉香HPLC图谱的色酮种类及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为识别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多变量统计筛选出的9个色谱峰变量具有代表性,可用于识别模型的建立;所建立的Fisher识别模型对野生沉香和3年以内人工沉香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可用于野生与人工沉香的识别; Fisher线性识别模型的线性判别函数:y=-0.193 14x_1-0.086 49x_2+0.073 02x_3+0.136 65x_4+0.053 01x_5-0.058 5x_6+0.097 58x_7+0.040 24x_8-0.130 12x_9,y_1=-1.555 3、y_2=2.641 8、临界值y_0=0.543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沉香 人工沉香 FISHER线性判别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氢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掺假茶油 被引量:23
13
作者 石婷 陈倩 +3 位作者 闫小丽 朱梦婷 陈奕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41-248,共8页
以纯茶油和掺假茶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作为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处理核磁数据,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茶油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纯茶油和掺假茶油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上有较好地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 以纯茶油和掺假茶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作为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处理核磁数据,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茶油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纯茶油和掺假茶油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上有较好地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但少部分低体积分数的掺假油与纯茶油重叠。而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可以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在该模型中,纯茶油的判别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采用PLS可实现对茶油掺假水平的准确定量测定。该方法可简单、快速地用于茶油的掺假鉴别,在茶油品质控制及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掺假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主成分分析(PCA) 最小乘判别(PLS-DA) 最小二乘(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荧光光谱技术的茶叶藻斑病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燕德 林晓东 +2 位作者 高海根 王舜 高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29-2134,共6页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茶叶病害的及早发现与诊断,有利于农业生产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了实现对茶叶病害的准确判别,采用叶绿素荧光光谱对茶叶的光谱特性展开研究。实验采集了健康茶叶样本90片,藻斑病轻度病害叶片90片,...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茶叶病害的及早发现与诊断,有利于农业生产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了实现对茶叶病害的准确判别,采用叶绿素荧光光谱对茶叶的光谱特性展开研究。实验采集了健康茶叶样本90片,藻斑病轻度病害叶片90片,藻斑病重度病害叶片90片,并根据Kennard-Stone算法将样本数按3∶1划分训练集和预测集样本数,其中校正集为200个、验证集为70个。采用叶绿素荧光光谱采集系统对茶叶藻斑病、正常叶片进行光谱采集,其中采集参数设置为:积分时间20 ms,激光功率40 mW。分别分析了患病叶片和正常叶片的光谱响应特性,总体上看,三种叶片光谱主要存在吸收强度差异,光谱走势基本一致。在685和740 nm附近存在叶绿素的荧光峰,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正常叶片光谱较另外两种叶片光谱吸收强度较高,而重度病害强度最低。然后使用多项式平滑(Savitzky-Golay)对原始光谱进行平滑和降噪处理,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LS-DA),在PLS-DA建模集模型中,误判样品数为3个,误判率为3%;PLS-DA预测集模型中,误判样品个数为5个,误判率为7.1%。然后建立4种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由RBF作为核函数,经主成分分析法(PCA)降维后的变量建立的SVM模型误判率最低,准确率达到95.72%,最后采用PCA结合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建立的模型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98.9%。其中最优主成分数的选取由留一验证法取得,选用前10个主成分进行建模时,交叉验证准确率最高,达98%。通过模型对比得到PLS-DA建模集和预测集精度都达到90%以上,以四种核函数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中,径向基核函数模型效果较优,达到95.72%。经主成分分析后建立的LDA效果最好,识别率为98.9%。该研究采用叶绿素荧光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茶叶病害进行识别,为茶叶病害的快速、准确预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支持向量机 线性判别分析 藻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识别正常食用植物油和精炼潲水油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红 赵博 +2 位作者 冉晓鸿 屠大伟 陈世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潲水油回流餐桌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探寻准确、快速、高效的潲水油鉴别新方法成为食用油安全性检测的新要求。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FT-MIR)对精炼潲水油(refini... 潲水油回流餐桌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探寻准确、快速、高效的潲水油鉴别新方法成为食用油安全性检测的新要求。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FT-MIR)对精炼潲水油(refining hogwash oils, RHOs)和4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进行快速检测,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建立了RHOs和4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4000-450cm^-1)内,经二阶求导(Savitzky—Golay,5点)后,RHOs和4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FT—MIR有显著差异。PLS-DA模型对22个未知样品预测发现,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均为100%。此结果表明FT-M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作为RHOs和4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区分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潲水油 正常食用植物油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