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隔离度光学环形器偏振灵敏度分析
1
作者 向清 聂刚 黄德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在介绍一种光学环形器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该环形器偏振灵敏度的因素,给出了偏振灵敏度的数学表达式。实验研制的光学环形器的测试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光学环形器 偏振灵敏度 高隔离度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偏振灵敏度行波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雪峰 孙军强 +1 位作者 黄菊仙 黄德修 《光通信技术》 CSCD 199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本文报导了一种具有低偏振灵敏度的行波半导体光放大器。通过有效地设计放大器的端面增透膜系,使得端面残余反射率低于10-4,从而获得低于2dB的偏振灵敏度。
关键词 行波半导体 激光放大器 偏振灵敏度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P基应变补偿结构偏振不灵敏半导体光放大器制作的研究
3
作者 殷景志 杜国同 +3 位作者 龙北红 杨树人 许武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为了制备偏振不灵敏的半导体光放大器 (SOA) ,将有源区设计为由 4个压应变、3个张应变阱层及晶格匹配的垒层InGaAsP交替组合而成的应变补偿结构。器件做成带有倾角的扇形脊形波导结构 ,避免了常规制作SOA的复杂工艺。对样品 3在 80~ 12... 为了制备偏振不灵敏的半导体光放大器 (SOA) ,将有源区设计为由 4个压应变、3个张应变阱层及晶格匹配的垒层InGaAsP交替组合而成的应变补偿结构。器件做成带有倾角的扇形脊形波导结构 ,避免了常规制作SOA的复杂工艺。对样品 3在 80~ 12 5mA电流范围内 ,获得了偏振灵敏度≤ 0 .6dB ,最小可达 0 .1dB ;较大的电流范围内FWHM值为 4 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光放大器 磷化铟 应变补偿结构 晶格匹配 偏振灵敏度 量子阱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偏振超宽光谱分色膜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天燕 秦杨 +2 位作者 蒋林 段微波 刘定权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2,共7页
可见/红外超宽光谱分色片是星载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Ⅲ型光学系统中的重要光学薄膜器件。利用诱导透射原理,采用金属-介质膜系结构加非对称等效导纳匹配层,实现了45°入射时0.4~1.05μm光谱高效透射,1.35~13μm波段光谱高效反射,从... 可见/红外超宽光谱分色片是星载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Ⅲ型光学系统中的重要光学薄膜器件。利用诱导透射原理,采用金属-介质膜系结构加非对称等效导纳匹配层,实现了45°入射时0.4~1.05μm光谱高效透射,1.35~13μm波段光谱高效反射,从而将入射光束分配到不同的光路。同时通过消偏振控制设计,获得了可见近红外波段低偏振灵敏度(LPS)。所研制的分色片可见近红外波段平均透射率大于85%,LPS小于4%;短波及长波红外波段平均反射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超宽光谱分色片 诱导透射 偏振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系统探测器上的辐照度的偏振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宁 韩心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7-51,共5页
推导出了光学系统探测器上的辐照度误差与入射光以及光学系统的偏振特性之间关系的公式,分析了入射光以及光学系统的线偏振灵敏度对光学系统的探测器上的辐照度的影响,并计算了卡氏望远镜的探测器上的辐照度误差。
关键词 辐照度 偏振灵敏度 光学系统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系统像面强度的偏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宁 王骐 +1 位作者 韩心志 王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引入偏振像差矩阵的概念 ,描述光学系统的偏振像差 ,建立了光学系统的偏振像差矩阵和复振幅响应矩阵之间的关系 ,并推导出光学系统像面强度的分布函数和入射光的偏振度以及光学系统的平均线偏振灵敏度的成积成正比 .最后 ,以航天光学遥... 引入偏振像差矩阵的概念 ,描述光学系统的偏振像差 ,建立了光学系统的偏振像差矩阵和复振幅响应矩阵之间的关系 ,并推导出光学系统像面强度的分布函数和入射光的偏振度以及光学系统的平均线偏振灵敏度的成积成正比 .最后 ,以航天光学遥感器中常用的卡氏望远镜以及扫描系统为例 ,计算并分析了入射光的偏振度和光学系统的平均线偏振灵敏度对像面中心点强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差矩阵 偏振灵敏度 光学系统 像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遥感扫描系统的偏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宁 韩心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6-40,共5页
提出了航天遥感器扫描系统的偏振计算和分析方法,对航天遥感中通常采用的三种扫描系统进行偏振计算和分析,提出了扫描系统的新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扫描系统 偏振灵敏度 航天遥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遥感偏振特性分布与偏振误差补偿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军 王舒鹏 +2 位作者 顾行发 余涛 方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3-1638,共6页
为了提高海洋水色卫星遥感的定量参数反演精度,确定入瞳处的偏振信号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以Aqua-MODIS为例,分析了海洋卫星传感器大视场范围内的偏振特性分布,发现无论是大气程辐射还是考虑海表贡献的入瞳光,视场内偏振特... 为了提高海洋水色卫星遥感的定量参数反演精度,确定入瞳处的偏振信号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以Aqua-MODIS为例,分析了海洋卫星传感器大视场范围内的偏振特性分布,发现无论是大气程辐射还是考虑海表贡献的入瞳光,视场内偏振特性的变化与观测几何的变化密切相关。相比海表的偏振贡献而言,大气是偏振光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遥感器在不同偏振灵敏度条件下对入瞳处的偏振信号的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发现只有当偏振灵敏度不超过2%时可以满足反演离水辐射产品的需要。提出了补偿大气偏振测量误差的方案,能够较好地提高卫星数据的利用率和遥感器的辐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遥感 特性 偏振灵敏度 误差补偿 矢量辐射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响应抑制与测试 被引量:1
9
作者 崔程光 安宁 +3 位作者 于宗伟 张生杰 王伟刚 徐彭梅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6,共12页
为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植被荧光探测精度,需降低光学系统偏振灵敏度,即对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响应进行抑制。文章利用斯托克斯-穆勒体系对超光谱探测仪光学系统进行偏振特性分析,... 为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植被荧光探测精度,需降低光学系统偏振灵敏度,即对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响应进行抑制。文章利用斯托克斯-穆勒体系对超光谱探测仪光学系统进行偏振特性分析,对前置光学系统引起的偏振响应进行理论分析,从而确定采用双巴比涅消偏器实现全光路消偏的方案;同时对偏振测试系统中主要误差源(即测试系统残余偏振度)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积分球光源+扩束系统+偏振元件”的低残余偏振度的偏振测试系统,对超光谱探测仪偏振灵敏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度为0.65%,满足高精度植被荧光探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 偏振灵敏度测试 超光谱 荧光探测 星载成像仪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光学遥感系统偏振耦合误差分析与修正方法研究
10
作者 高军 王舒鹏 +2 位作者 方莉 顾行发 余涛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3期44-50,共7页
星载遥感器偏振灵敏度带来的偏振测量误差会影响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该误差作为系统误差将直接影响到数据应用。文章采用矢量辐射传输模型模拟遥感器(以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为例)入瞳处信号偏振与遥感器偏振耦合特性,分析了遥感器偏振灵... 星载遥感器偏振灵敏度带来的偏振测量误差会影响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该误差作为系统误差将直接影响到数据应用。文章采用矢量辐射传输模型模拟遥感器(以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为例)入瞳处信号偏振与遥感器偏振耦合特性,分析了遥感器偏振灵敏度分别为2%、5%、7%时,遥感系统的测量误差分布情况,发现偏振耦合误差直接影响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视场内满足要求的数据随着偏振灵敏度指标的提高而减少,甚至不足30%。提出了采用补偿大气偏振误差的方法,可部分消除遥感器偏振测量引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光学遥感系统 遥感器 偏振灵敏度 耦合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扫描镜空间成像系统偏振特性分析
11
作者 张银召 王淦泉 刘定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834-3838,3845,共6页
光线非垂直入射到光学界面时会产生偏振效应,且偏振效应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显著增强。双扫描镜空间成像系统具有宽光谱、大入射角、大孔径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大的偏振灵敏度。由于光电探测器的转化效率对偏振光而言不是各向同性的,而且... 光线非垂直入射到光学界面时会产生偏振效应,且偏振效应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显著增强。双扫描镜空间成像系统具有宽光谱、大入射角、大孔径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大的偏振灵敏度。由于光电探测器的转化效率对偏振光而言不是各向同性的,而且有时差别很大,为保障光学系统探测灵敏度必须限定光学系统偏振灵敏度。采用斯托克斯矢量和穆勒矩阵的偏振表示方法,推导得出入射角度与双扫描空间成像系统偏振灵敏度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对薄膜设计参数进行一定的工艺修正得出各个光学元件偏振数据,进而得出整个双扫描成像系统的偏振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双扫描成像系统的偏振灵敏度在0.5%左右;在红外波段双扫描空间成像系统偏振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托克斯矢量 偏振灵敏度 基态 穆勒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大气超光谱探测的异型双H-V消偏器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茜 郭立新 赵葆常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13-3919,共7页
高精度的大气探测光谱仪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太阳发出的自然光与大气作用后所产生的(部分)偏振光会影响设备的探测精度,所以该类光谱仪通常需要去除入射光的偏振影响。论文针对大气超光谱成像探测设备的消偏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H-... 高精度的大气探测光谱仪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太阳发出的自然光与大气作用后所产生的(部分)偏振光会影响设备的探测精度,所以该类光谱仪通常需要去除入射光的偏振影响。论文针对大气超光谱成像探测设备的消偏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H-V(horizontal-vertical)消偏器。由于晶体的双折射结构在光学原理上可以产生消偏效应,所以消偏器材料通常为双折射晶体,但是该结构同时又会产生双像,从而降低光谱仪的成像质量。针对此问题,结合该大气超光谱探测设备中空间维像元合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异型双H-V消偏器。它不同于传统双H-V消偏器中两子H-V楔角相等的结构,所提出的异型双H-V消偏器两个子H-V楔角不同,从而使其在光谱维及空间维对应不同的双像距,在满足退偏度要求的同时保证了成像质量,很好的解决了高消偏度与高成像质量之间的矛盾。论文详细阐述了消偏器的设计方案,并针对消偏效果与成像质量进行了分析,消偏器的退偏率优于98.8%,并且在空间方向双像所占像元数仅为合并像元的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仪 偏振灵敏度 H-V消 楔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SnS的光电效应及应变工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3
作者 徐中辉 许晟源 +1 位作者 刘川川 刘国港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6-683,共8页
光电探测器在工业制造和军事国防等各领域用途广泛。近年来,研究者在寻找一种兼具极化灵敏度高与光响应强的特点的光电探测器。在可见光范围内,SnS是一种制作具有各向异性光电探测器的半导体材料。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非平衡态格林... 光电探测器在工业制造和军事国防等各领域用途广泛。近年来,研究者在寻找一种兼具极化灵敏度高与光响应强的特点的光电探测器。在可见光范围内,SnS是一种制作具有各向异性光电探测器的半导体材料。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非平衡态格林函数(NEGF)与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的方法对单层SnS两个器件方向(Armchair和Zigzag)的光电性质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发现,在零偏压下,两个方向的光电流数值均较小,通过加偏压的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光电流。计算了小偏压0.1~1.0 V(间隔0.1 V)、线性偏振光照射下最大光响应随光子能量的变化,发现单层SnS在光子能量为2.4与3.2 V时最大光响应数值较大且十分稳定,并结合能带图和态密度图分析了光响应产生的微观机制。本文通过计算消光比,发现单层SnS具有极强的偏振灵敏度。最后,通过施加双轴应变的方法,器件的不对称性显著增加,极大增强器件在零偏压下的光电流,其中压缩应力数值为-6%时对光电流的提升十分明显。希望以上结果能为单层SnS设计用于光电探测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SnS 光电探测器 第一性原理 最大光响应 偏振灵敏度 应变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掺杂单层WS 2的光电效应
14
作者 袁秋明 陈妍 +2 位作者 徐中辉 罗兵 陈圳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7-503,共7页
基于非平衡态格林函数-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VA族元素(N、P、As或Sb)掺杂单层WS 2的光电效应,并解释了掺杂提高光电效应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线性极化光照射下,单层WS 2中可以产生光电流。由于掺杂降低了单层WS 2... 基于非平衡态格林函数-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VA族元素(N、P、As或Sb)掺杂单层WS 2的光电效应,并解释了掺杂提高光电效应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线性极化光照射下,单层WS 2中可以产生光电流。由于掺杂降低了单层WS 2的空间反演对称性,导致N、P、As或Sb分别掺杂的单层WS 2的光照中心区产生的光电流明显提升。其中N掺杂的效果最好,掺杂后的单层WS 2在光子能量3.1 eV时获得最大光电流(1.75),并且偏振灵敏度达到最大(18.1),P、As、Sb分别掺杂的单层WS 2在光子能量3.9 eV时取得较大的光电流,并且有较高的偏振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掺杂能够有效增强光电效应,获得更高的偏振灵敏度,揭示了掺杂单层WS 2在光电子器件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掺杂 WS 2 光电效应 偏振灵敏度 空间反演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放大、控制及器件
15
《中国光学》 EI CAS 1995年第6期45-45,共1页
TN29 95063920 对称反馈式接法的线性光电耦合器=The linearoptoelectric coupler with symmetrical feed-backconnection[刊,中]/张翔(上海仪表电子技术发展中心.上海(200040))//集成电路应用.—1994,(6).—39,38研制了实用的线性光电... TN29 95063920 对称反馈式接法的线性光电耦合器=The linearoptoelectric coupler with symmetrical feed-backconnection[刊,中]/张翔(上海仪表电子技术发展中心.上海(200040))//集成电路应用.—1994,(6).—39,38研制了实用的线性光电耦合器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耦合器 集成电路应用 电子技术 器件 非线性 偏振灵敏度 发展中心 行波半导体光放大器 接法 致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