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海面反光抑制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
1
作者 刘鹏 倪新宇 +2 位作者 段锦 王佳林 董克晗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6-2055,共20页
在海洋目标探测中,不同观测几何条件下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目标的图像质量与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Cox-Munk粗糙海面模型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不同风速、风向、太阳入射天顶角、观测天顶角和方位角... 在海洋目标探测中,不同观测几何条件下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目标的图像质量与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Cox-Munk粗糙海面模型的最优偏振探测角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不同风速、风向、太阳入射天顶角、观测天顶角和方位角对偏振反射率与偏振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太阳—海面—探测器”三者之间的不同观测角度组合与接收到的偏振信号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以获取最大化偏振信号和偏振度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受限情况下的观测几何条件,得出相应的最优偏振观测角度组合方案。海面偏振反射率的有效分布主要集中在方位角150°至210°内,并且在相对方位角为180°时达到相对峰值。在该方位角范围内,海面偏振度的峰值出现在太阳入射天顶角与观测天顶角之和约为106°±6°。当太阳入射天顶角为55°,且相对方位角为180°,165°和150°时,观测天顶角接近仿真预测的最优观测天顶角(分别约为51°,53°,57°),通过在探测器前放置偏振方向为90°的偏振片可实现最佳的反光抑制效果,从而显著提升了目标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反射光 最优偏振探测角度 Cox-Munk模型 反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构表面的偏振探测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相锐 孙飞莹 +4 位作者 彭阳 娄泰铭 张先宁 张洪尘 魏兴战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偏振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探测手段,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并能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在光学遥感、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和水下成像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偏振探测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光路复杂等问题,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存在严... 偏振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探测手段,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并能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在光学遥感、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和水下成像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偏振探测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光路复杂等问题,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存在严峻挑战。超构表面是由人工亚波长结构单元组成的二维周期性阵列,可根据入射光偏振态对光场进行精细调控,有效降低偏振探测系统的尺寸,提升器件的集成程度,为小型化偏振探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超构表面与偏振探测相关的光场调控机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基于超构表面的光子型与光热型偏振探测器件,并对现存问题与未来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构表面 光场调控 偏振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天文紫外偏振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单睿䶮 董联庆 +5 位作者 李康 张牧尧 郑国宪 张琢 杨立欣 邵俊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41,共18页
新型空间天文探测技术在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高精度的观测提供了独特的机遇,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同时推动了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前沿研究。这些探测不仅为理论模型的验证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还... 新型空间天文探测技术在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高精度的观测提供了独特的机遇,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同时推动了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前沿研究。这些探测不仅为理论模型的验证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还在基础物理学领域催生了新理论。在国家层面,拥有先进的空间天文探测技术不仅凸显了国家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同时为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助于国家在全球科研舞台上赢得竞争优势。因此,对新型空间天文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显得十分紧迫。天文紫外偏振作为一种创新的空间天文探测手段,相较于传统探测手段,紫外偏振测量技术能够提供多维度的观测数据,进而实现全方位的宇宙感知能力,具备巨大地应用潜力。鉴于目前尚未有关于空间天文紫外偏振探测的系统性综述报告和文章,因此,文中从紫外偏振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已有的紫外偏振载荷,挖掘这一领域技术发展的思路和途径,最后对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与总结,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 空间偏振探测 空间天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上红外偏振探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甄玉冉 邓杰 +7 位作者 布勇浩 代旭 余宇 石梦碟 王若文 叶韬 陈刚 周靖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偏振是光的固有自由度,偏振探测提供了光强和波长之外的更多丰富信息。红外偏振探测器在成像、通信、遥感和宇宙学等众多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偏振检测系统体积庞大、系统复杂,阻碍了偏振探测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近来... 偏振是光的固有自由度,偏振探测提供了光强和波长之外的更多丰富信息。红外偏振探测器在成像、通信、遥感和宇宙学等众多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偏振检测系统体积庞大、系统复杂,阻碍了偏振探测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近来,片上红外偏振探测器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将重点介绍片上红外偏振探测器的两个前沿研究领域:偏振敏感材料和偏振选择性光耦合结构集成的红外偏振探测器,主要讨论片上红外偏振探测器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探测 各向异性材料 拓扑材料 手性钙钛矿 选择性光学耦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范德华材料的偏振探测器及性能增强方法(特邀)
5
作者 王菁 焦韩雪 +5 位作者 陈艳 伍帅琴 王旭东 张书魁 褚君浩 王建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共20页
随着高分辨率成像、信息通信、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对光电探测精度和效率的需求日益增长,偏振光探测作为光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全面综述了基于范德华二维材料的偏振光电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尤其聚... 随着高分辨率成像、信息通信、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对光电探测精度和效率的需求日益增长,偏振光探测作为光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全面综述了基于范德华二维材料的偏振光电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尤其聚焦于通过表面等离激元、铁电场调控以及转角材料等三种先进策略来显著提高偏振探测性能的创新方法。表面等离激元技术通过局域和传播等离激元共振增强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显著提升了偏振探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铁电场调控利用铁电材料的自发极化和局域电场,有效调节探测器件的载流子浓度和光电性能,为实现高效率和低能耗偏振探测提供了新的途径。转角材料通过调整双层二维材料之间的相对角度,引入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可调控性,开辟了偏振探测新领域。最后展望了这些策略在未来偏振光电探测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强调了材料科学和微纳加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为实现高性能偏振探测器件提供强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 偏振探测 二维材料 等离激元 铁电局域场 转角范德华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遥感中的光谱偏振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乔延利 杨世植 +2 位作者 罗睿智 王乐意 荀毓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6-39,共4页
简要分析了遥感偏振探测与现行的遥感强度探测在物理含义方面的区别 ,并举例说明了偏振遥感信息在表达暗目标 (或低照度 )和人工建筑目标方面有更丰富的内涵。从物理数学方法上简要归纳了遥感偏振信息的处理解译过程。给出了一种航空光... 简要分析了遥感偏振探测与现行的遥感强度探测在物理含义方面的区别 ,并举例说明了偏振遥感信息在表达暗目标 (或低照度 )和人工建筑目标方面有更丰富的内涵。从物理数学方法上简要归纳了遥感偏振信息的处理解译过程。给出了一种航空光谱偏振CCD相机的主要技术指标设计 ,并与法国的POLDER偏振仪进行了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探测 遥感技术 航空光谱CCD相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探测的机理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必鎏 时家明 +1 位作者 赵大鹏 许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7-781,共5页
偏振探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其机理研究对红外偏振探测的实际应用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综述了偏振产生的机理,如反射、热辐射和散射,分析了物体的表面特性如粗糙度、色泽和电导率等对光的偏振特性的影响,并... 偏振探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其机理研究对红外偏振探测的实际应用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综述了偏振产生的机理,如反射、热辐射和散射,分析了物体的表面特性如粗糙度、色泽和电导率等对光的偏振特性的影响,并借助多人的实验加以辅证。发现当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的线偏振度达到最大值;多次散射使光的偏振方向不断偏转,经统计平均后降低了反射或散射光的偏振度;亮的粗糙表面的反射光以多次反射为主,表现出较小的线偏振度;通过检测反射光偏振角的相位差可以确定目标是金属还是绝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探测 机理 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偏振探测对伪装目标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启超 赵大鹏 +3 位作者 汪家春 陈宗胜 王科伟 陈斌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4,共6页
首先基于偏振探测原理,提出一种利用地物偏振信息识别伪装目标的方法。然后研制了一套多光谱偏振探测系统,并编制了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最后利用该系统在4001000nm波段内对林地型背景中的铁板和迷彩伪装板进行了多光谱偏振探测实验。... 首先基于偏振探测原理,提出一种利用地物偏振信息识别伪装目标的方法。然后研制了一套多光谱偏振探测系统,并编制了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最后利用该系统在4001000nm波段内对林地型背景中的铁板和迷彩伪装板进行了多光谱偏振探测实验。图像处理结果表明:地物背景和迷彩伪装板的偏振特性各不相同,与自然背景相比,伪装目标的偏振特性非常显著,利用偏振探测技术能够凸显背景中的伪装目标,提高目标探测和场景识别的准确度,相对传统的光强探测更容易从杂乱的背景中实现对伪装目标的有效探测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偏振探测 斯托克斯参量 伪装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偏振探测对伪装网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启超 汪家春 +1 位作者 赵大鹏 马丽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0-1264,共5页
为解决传统光强探测手段难以有效探测和识别伪装网这一难题,基于偏振探测技术搭建了光谱偏振探测成像系统,对南方冬季干枯草地背景下的某林地型和荒漠型数码迷彩伪装网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400~1000nm波段场景的偏振图像。通过编... 为解决传统光强探测手段难以有效探测和识别伪装网这一难题,基于偏振探测技术搭建了光谱偏振探测成像系统,对南方冬季干枯草地背景下的某林地型和荒漠型数码迷彩伪装网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400~1000nm波段场景的偏振图像。通过编制的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以提取其中的偏振信息,得到了背景与伪装网偏振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背景与伪装网的偏振特性有较大差别,偏振信息可以增强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因此,光谱偏振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背景中传统伪装目标的有效探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网 自然背景 偏振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探测技术在空间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谭佐军 李俊 陈海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0-203,共4页
介绍了目前偏振探测技术识别目标的几种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偏振探测技术的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并指出目前国内外偏振探测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目标识别 Stokes参数 偏振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探测系统的摄像机标定与图像畸变校正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均均 胡良梅 +2 位作者 范之国 高永 张阳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80-1785,共6页
偏振探测在许多相关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探测系统的标定及校准是精确提取被探目标的前提。本文针对偏振探测系统,分析了基于2D平面标靶的摄像机标定算法,建立了摄像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畸变模型,通过线性及非线性结合的算法,得到了精确... 偏振探测在许多相关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探测系统的标定及校准是精确提取被探目标的前提。本文针对偏振探测系统,分析了基于2D平面标靶的摄像机标定算法,建立了摄像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畸变模型,通过线性及非线性结合的算法,得到了精确的摄像机内外部参数。利用镜头的畸变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牛顿迭代算法来求解高阶非线性方程组对图像畸变校正的方法,建立了各像素点畸变量与到畸变中心距离的关系,最后对畸变校正前后的图像进行了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测试点实际畸变大小符合理论畸变量关系,很好地验证了镜头的径向畸变特性;经畸变校正后的偏振图像能有效提高被探目标提取的准确率,偏振图像的畸变校正对复杂背景下目标提取准确率的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探测 摄像机模型 标定 畸变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探测器在成像光谱偏振探测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芮 李晓 +3 位作者 王志斌 黄艳飞 王耀利 张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2-825,共4页
为了在成像光谱偏振仪中应用近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得到高质量图像信息,结合新型弹光调制型成像光谱偏振探测技术(PEM-ISP),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成像光谱偏振探测技术。系统采用FPA-640×512 InGaAs焦平面阵... 为了在成像光谱偏振仪中应用近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得到高质量图像信息,结合新型弹光调制型成像光谱偏振探测技术(PEM-ISP),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成像光谱偏振探测技术。系统采用FPA-640×512 InGaAs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作为光学探测接收元件,采用高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信号处理单元,做到对光学信号的快速采集与并行处理,满足高速、实时的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等要求。将经高速A/D采集得到的数据存储到FPGA外扩的静态随机存储器中,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最终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传至上位机,上位机通过LabVIEW实现图像还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应用于PEM-ISP中,实现对测量信号的精确探测与采集,并得到完整的图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三弹光调制器 成像光谱偏振探测技术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红外偏振探测原理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继勇 李范鸣 马利祥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红外偏振信息的获取扩展了目标信息的维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可见光相比,红外辐射不仅包含反射辐射还包含其自身的自发辐射,因此在考虑红外偏振特性时,需要结合目标红外反射辐射以及自发辐射的偏振特性来分析。初步分析了红外自发... 红外偏振信息的获取扩展了目标信息的维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可见光相比,红外辐射不仅包含反射辐射还包含其自身的自发辐射,因此在考虑红外偏振特性时,需要结合目标红外反射辐射以及自发辐射的偏振特性来分析。初步分析了红外自发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偏振特性,介绍了红外偏振信息的表示方法以及获取方式;运用一套分时的红外偏振探测系统获取目标偏振信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一些红外偏振探测相对于常规红外探测的优势;最后结合当前国内红外偏振探测的现状,分析了偏振探测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探测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探测系统的图像配准 被引量:4
14
作者 褚金奎 林威 +1 位作者 张然 陈永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1190,共10页
分振幅式偏振探测成像系统的各分光路图像之间存在位置误差,率先完成各分光路图像之间的图像配准是进行偏振探测的前提条件。针对探测过程中,目标特征不明显、图像特征难以提取、各分光路图像间灰度变化较大的问题,提出适用于分振幅式... 分振幅式偏振探测成像系统的各分光路图像之间存在位置误差,率先完成各分光路图像之间的图像配准是进行偏振探测的前提条件。针对探测过程中,目标特征不明显、图像特征难以提取、各分光路图像间灰度变化较大的问题,提出适用于分振幅式偏振探测成像系统各分光路图像的相似性度量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各分光路图像间的配准工作。首先,根据图像间的位置误差会造成偏振信息图像中出现信息异常区域的原理,研究了相似性度量函数的提取算法;接着,根据探测系统的各分光路的成像特点,确定图像间的几何变换参数;以遗传算法作为参数优化搜索算法,搜索得到最优的几何变换参数,完成整个图像配准算法的设计;最后,分别利用构造图像和实际采集图像,对配准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以图像间互信息值(MI)衡量图像配准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配准后的构造图像的MI为2.692 5,高于特征配准方法的实现精度;实际采集图像配准后的MI达1.849 3,同样高于特征配准方法的实现精度。基本满足偏振探测系统的图像配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探测成像系统 图像配准 信息 相似性度量函数 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太阳耀光背景下的偏振探测技术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卫国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为了实时抑制太阳耀光对海面目标探测的影响,基于偏振光学理论,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偏振自适应滤波探测系统。本文介绍了偏振探测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偏振探测及背景抑制原理,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光学设计结果;利用自适应偏振滤波探测系统,通... 为了实时抑制太阳耀光对海面目标探测的影响,基于偏振光学理论,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偏振自适应滤波探测系统。本文介绍了偏振探测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偏振探测及背景抑制原理,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光学设计结果;利用自适应偏振滤波探测系统,通过搭载望远镜跟踪试验平台,针对海上典型目标,开展了相关的偏振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海面太阳耀光存在比较明显的偏振特性,采用常规探测手段,探测器极易出现饱和,而利用偏振探测技术则能够有效抑制太阳耀光的影响,进而实现目标的有效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探测 太阳耀光 海面目标 望远镜 背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镉汞集成偏振探测器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国画 徐长彬 +1 位作者 吴卿 李雪梨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4-1108,共5页
红外碲镉汞集成偏振探测器的结构是采用多个芯片叠层的方式,由于各层的材料不同,热膨胀系数不同,在低温下工作时各层界面之间存在应力,应力控制的不好会造成芯片裂片等情况,导致探测器性能劣化或无法使用。本文对长波320×256碲镉... 红外碲镉汞集成偏振探测器的结构是采用多个芯片叠层的方式,由于各层的材料不同,热膨胀系数不同,在低温下工作时各层界面之间存在应力,应力控制的不好会造成芯片裂片等情况,导致探测器性能劣化或无法使用。本文对长波320×256碲镉汞集成偏振探测器的裂片现象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应力运用软件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碲镉汞芯片上的应力值及减小应力的方向。针对仿真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相应的铟柱降低、碲锌镉衬底减薄的试验,解决了碲镉汞集成偏振探测器的裂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集成偏振探测 应力 铟柱 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雾霾降质图像清晰化偏振探测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荣华 朴俊峰 +1 位作者 唐智超 褚清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6期89-91,94,共4页
针对偏振图像清晰化算法的偏振图像的时空同步性和图像数据的准确性的问题,以Stokes矢量检测原理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多通道的偏振探测器。采用同步调整机构用于稳像,使系统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可靠性,保证图像信息采集的精确性,同时也减少... 针对偏振图像清晰化算法的偏振图像的时空同步性和图像数据的准确性的问题,以Stokes矢量检测原理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多通道的偏振探测器。采用同步调整机构用于稳像,使系统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可靠性,保证图像信息采集的精确性,同时也减少后续相机标定和配准的难度;采用4个通道平面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结构方式增加相邻相机间的交叉视场,克服传统多通道偏振探测器无法对近处景物进行探测的缺点;经实验表明:该设备对偏振角的测量精度为2. 03°(3σ),偏振度的测量精度为1. 41%(3σ),可较好地完成偏振图像的获取,保证了每组偏振图像的时空同步性,为雾霾降质图像清晰化算法提供可靠的图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探测 视场 多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探测的CARS非共振背景抑制与分离
18
作者 李仁兵 张龙 +4 位作者 王如琴 鲍伟义 闫博 陈爽 陈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22,共6页
为消除非共振背景干扰,提高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测量精度,研究了基于偏振探测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非共振背景抑制与分离.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信号强度只取决于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共振部分,而与非共振部分无... 为消除非共振背景干扰,提高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测量精度,研究了基于偏振探测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非共振背景抑制与分离.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信号强度只取决于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共振部分,而与非共振部分无关,并且三阶极化率共振部分与非共振部分偏振方向不一致,为偏振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提供了理论支撑;然后,以平面火焰炉温度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偏振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探测系统实施方案,并与热电偶、常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两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开展了温度测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常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方法的测量相对误差优于7%,测量相对不确定度优于7%;偏振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方法的测量相对误差优于4%,测量相对不确定度优于5%;相同工况条件下与常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相比,偏振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最接近均值的拟合光谱更加平滑.偏振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具有更小的拟合误差,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诊断 温度测量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 非共背景 偏振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专用集成电路的γ暴偏振探测仪设计
19
作者 柴军营 张永杰 +3 位作者 卢云鹏 江晓山 吴泊冰 孔敏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74-1477,共4页
设计了基于VA32-TA32芯片的γ暴偏振探测仪,用于探测γ暴的偏振度。设计中,采用多通道专用集成电路采集γ射线与多个塑料闪烁体棒发生康普顿散射的散射光子和电子信号,从采集的位置而得到入射γ暴射线的偏振度。该采集方法可大大降低传... 设计了基于VA32-TA32芯片的γ暴偏振探测仪,用于探测γ暴的偏振度。设计中,采用多通道专用集成电路采集γ射线与多个塑料闪烁体棒发生康普顿散射的散射光子和电子信号,从采集的位置而得到入射γ暴射线的偏振度。该采集方法可大大降低传统电子学探测系统的功耗和复杂程度,从而为γ暴偏振探测仪的航天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该探测仪的线性动态范围为66.9 d B,最大输入电荷量20 p C,串扰不大于0.1%,基线不大于±10 m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集成电路 Γ射线暴 偏振探测 VA32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偏振探测器的定标及非均匀性校正 被引量:6
20
作者 尹佳琪 王世勇 +1 位作者 张瑞 李范鸣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5-241,共7页
首先介绍了偏振探测器的结构,建立了探测器的信号响应模型,并基于该响应模型制定了相应的参数定标方案,实现了对入射辐射偏振态的高精度计算和对偏振图像的非均匀性校正。实验数据表明,校正后计算得到的线偏振度是真实值的97.8%~101.5%... 首先介绍了偏振探测器的结构,建立了探测器的信号响应模型,并基于该响应模型制定了相应的参数定标方案,实现了对入射辐射偏振态的高精度计算和对偏振图像的非均匀性校正。实验数据表明,校正后计算得到的线偏振度是真实值的97.8%~101.5%,满足了偏振探测的精度要求;强度图像和线偏振度图像相对于未校正图像的非均匀性分别降低了93.64%和93.67%,有效提高了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偏振探测 定标 非均匀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