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图像双角度偏振大气校正仪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亚东 胡巧云 +3 位作者 孙斌 王相京 裘桢炜 洪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2-659,共8页
研制了一种双角度偏振大气校正仪航空样机用于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的定量化。该仪器通过时间同步和空间覆盖的探测方式获取被校正图像对应的角度、光谱、偏振三个维度的大气信息,实现气溶胶和水汽的高精度参数的反演;将反演获取的大气参数... 研制了一种双角度偏振大气校正仪航空样机用于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的定量化。该仪器通过时间同步和空间覆盖的探测方式获取被校正图像对应的角度、光谱、偏振三个维度的大气信息,实现气溶胶和水汽的高精度参数的反演;将反演获取的大气参数作为输入条件,利用辐射传输模型进行遥感图像的高精度大气校正。仪器采用天底(0°)和前向(55°)两个方向观测,具有8个探测波段,覆盖可见到短波红外(0.49~2.25μm)波段,其中5个波段具备偏振探测能力;采用高精度一体化结构设计保证各偏振探测通道的视场重合精度,降低偏振探测目标不一致引起的偏振测量误差。实验室定标和测试结果表明,偏振波段的视场重合度优于95%,偏振测量精度优于1%(偏振度DoLP=0.3),满足仪器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大气校正仪 测量 气溶胶 遥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数据处理方法及初步在轨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振海 丛强 +11 位作者 黄红莲 雷雪枫 谢艳清 王宇轩 陶菲 赵鑫鑫 宋茂新 邹鹏 侯伟真 林军 李正强 洪津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9,共11页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作为首个成功在轨运行的扫描型同时偏振遥感器,其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均有别于以往的在轨遥感器。文章在简要介绍大气校正仪原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其数据预处理、大气参数反演和大气校正方法,评估和...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作为首个成功在轨运行的扫描型同时偏振遥感器,其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均有别于以往的在轨遥感器。文章在简要介绍大气校正仪原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其数据预处理、大气参数反演和大气校正方法,评估和展示了部分在轨应用效果。在轨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基于大气校正仪L1级数据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水汽柱浓度(CWV)数据与全球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数据的偏差落在期望误差(EE)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68.62%和95.39%,且与对应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空间同步覆盖的16 m相机多光谱数据校正前后图像清晰度和纹理特征均提升明显,地表反射率校正精度满足应用需求,初步显示了大气校正仪在气溶胶监测和大气校正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大气校正仪 气溶胶光学厚度 水汽柱浓度 数据处理方法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设计与验证
3
作者 邹鹏 宋茂新 +3 位作者 刘振海 凌明椿 孙真 洪津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98,共7页
大气校正仪搭载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采用同时偏振探测技术,通过穿轨扫描的方式同步获取与16 m相机相同观测区域内的光谱、偏振信息,通过数据融合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柱浓度等大气参数,进而实现16 m相机图像的高精度大气校正。... 大气校正仪搭载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采用同时偏振探测技术,通过穿轨扫描的方式同步获取与16 m相机相同观测区域内的光谱、偏振信息,通过数据融合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柱浓度等大气参数,进而实现16 m相机图像的高精度大气校正。文章介绍了大气校正仪探测原理及系统构成、性能测试及定标结果,并展示了在轨应用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信噪比分别优于57.2 dB和57.5 dB,辐射定标不确定分别优于4.32%和4.37%,经大气校正后的16 m相机图像质量提升明显,满足仪器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大气校正仪 气溶胶 测量 辐射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PSAC载荷陆地观测中气溶胶和地表参数的信息量分析
4
作者 樊依哲 孙晓兵 +2 位作者 提汝芳 黄红莲 刘晓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0-784,共15页
针对卫星载荷大气校正仪分系统PSAC在陆地上空气溶胶反演领域的应用需求,基于最优化反演框架,引入信息量和后验误差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观测模式下气溶胶和地表参数的信号自由度(DFS)的观测角度依赖性,给出了气溶胶和地表参数的后验误... 针对卫星载荷大气校正仪分系统PSAC在陆地上空气溶胶反演领域的应用需求,基于最优化反演框架,引入信息量和后验误差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观测模式下气溶胶和地表参数的信号自由度(DFS)的观测角度依赖性,给出了气溶胶和地表参数的后验误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溶胶和地表参数的DFS随光学厚度(AOD)和地表反射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不同的观测几何下,气溶胶参数总的DFS有很大差异,反演气溶胶参数的最优散射角范围是140°~180°;2)任意观测角度,细粒子为主的细模柱浓度v_(0)^(f),粗粒子为主的气溶胶柱浓度v_(0)^(f)和v_(0)^(c)能被反演出来,谱分布部分参数以及折射指数部分参数在大散射角能被反演获得;3)对不同AOD和地表反射率下参数的DFS分析,偏振信息的增加有助于亮地表下气溶胶参数的反演,增加短波红外波段能提升在AOD高值条件下对地表参数的获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大气校正仪(psac) 遥感 短波红外 气溶胶 信息量分析 最优估计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