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小互信息的自适应偏振差分成像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韩裕生 周浦城 +2 位作者 乔延利 薛模根 王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7-491,共5页
偏振信息解析是偏振成像探测涉及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传统的偏振差分成像方法存在的不足,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互信息的自适应偏振差分成像方法。首先,利用偏振信息解析得到的斯托克斯参量图像,计算得到偏振片透光轴... 偏振信息解析是偏振成像探测涉及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传统的偏振差分成像方法存在的不足,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互信息的自适应偏振差分成像方法。首先,利用偏振信息解析得到的斯托克斯参量图像,计算得到偏振片透光轴与所选参考坐标轴的成任意夹角的出射光强度图像;然后,以归一化互信息为评价指标,寻找具有最大不相关的两幅出射光强度图像;最后,根据找到的两幅图像的差分结果进行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具有更好的抑制背景、突出目标细节特征的能力,而且得到的图像质量更高,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偏振差分成像 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差分反射光谱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雷 陈涌海 +2 位作者 左玉华 王海宁 时文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85-1189,共5页
介绍了偏振差分反射光谱的原理,并结合半导体材料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的来源,总结了偏振差分反射光谱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界面分析技术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指出其在Si基材料电光改性研究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偏振差分反射光谱 半导体 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 电光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偏振差分透射谱技术测量半导体晶体片应力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振宇 陈涌海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0-583,共4页
利用偏振差分透射谱测量了2英寸圆形GaAs晶片、自支撑GaN衬底和蓝宝石衬底等的双折射分布,通过弹光效应换算得到了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测量得到的应力反映的是晶片各个点的[110]和[110]方向的应变差。实验测量得到的GaAs晶片和自支撑... 利用偏振差分透射谱测量了2英寸圆形GaAs晶片、自支撑GaN衬底和蓝宝石衬底等的双折射分布,通过弹光效应换算得到了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测量得到的应力反映的是晶片各个点的[110]和[110]方向的应变差。实验测量得到的GaAs晶片和自支撑GaN衬底的[110]和[110]的应变差最大可以达到10-5数量级。蓝宝石衬底的可以达到10-6数量级。因此TDS可以对透明或者半透明晶片的应力分布实现快速、实时、无损、高灵敏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差分透射谱 各向异性 内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差分图像的海天线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宿德志 刘亮 +4 位作者 王坤 吴世永 刘陵顺 明瑞龙 宫剑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606,共11页
针对低对比度红外图像中海天线检测困难,且易受云层、条状波浪和海杂波等干扰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偏振差分图像进行海天线检测的方法。首先,利用偏振差分方法增强海面区域的局部对比度和海天线的信噪比;其次,对偏振差分图像... 针对低对比度红外图像中海天线检测困难,且易受云层、条状波浪和海杂波等干扰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偏振差分图像进行海天线检测的方法。首先,利用偏振差分方法增强海面区域的局部对比度和海天线的信噪比;其次,对偏振差分图像采用大尺度的局部对比度累加方法确定海天线区域;最后,在海天线区域中采用梯度显著性及多项式拟合方法完成小尺度的海天线精确检测。该方法将偏振度、偏振角等多维信息融入海天线检测,并采用了大尺度与小尺度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云层、条状波浪和海杂波等因素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海天线检测准确率为98.5%,平均耗时16 ms,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海天线检测,具有较强的场景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差分 海天线检测 低对比度 梯度显著性 红外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军敏 汤琦 巩稼民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2,共4页
高效调制技术可以最大化消除背景噪声对紫外光通信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紫外光通信距离。因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紫外光通信的偏振差分脉冲位置调制(PDPPM)方法,该方法利用圆偏振光可以分解成两路正交线偏振光,两路正交的线偏振光构... 高效调制技术可以最大化消除背景噪声对紫外光通信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紫外光通信距离。因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紫外光通信的偏振差分脉冲位置调制(PDPPM)方法,该方法利用圆偏振光可以分解成两路正交线偏振光,两路正交的线偏振光构成了原始信息的差分信号,有用信息为双极性差分信号传输信息;给出了PDPPM的实现结构,并对其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PDPPM解调信噪比比脉冲位置调制(PPM)提高2d B左右,在紫外光远距离通信上具有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 紫外光通信 偏振差分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光谱偏振差分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新全 齐敏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214-21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可调谐滤光片(liquid crystal tunable filter,LCTF)和液晶可调谐相位延迟器(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ation,LCVR)的静态光谱偏振差分成像技术。采用液晶可调谐相位延迟器实现不同波长成像光束的偏振方向旋转... 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可调谐滤光片(liquid crystal tunable filter,LCTF)和液晶可调谐相位延迟器(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ation,LCVR)的静态光谱偏振差分成像技术。采用液晶可调谐相位延迟器实现不同波长成像光束的偏振方向旋转,采用液晶可调谐滤光片实现波长选择和检偏,通过程序控制实现透过波长及其两个正交线偏振态的设定,面阵光电探测器完成两个正交线偏振态图像采集,再经过图像处理获取光谱偏振差分图像。完成了原理样机的研制,取得了初步试验结果。该技术没有任何机械运动部件,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灵活、数据处理简单直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差分成像 光谱成像 静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偏振FTIR光谱法探测水面溢油污染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越明 熊伟 +2 位作者 方勇华 兰天鸽 李大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8-412,共5页
海上溢油污染严重危害着海洋生态环境,为了能够及时了解某一水域的溢油污染程度以及溢油的种类,提出了差分偏振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遥感水面溢油。通过获取分析目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偏振方向的偏振强度差谱,对水面油膜实现了直... 海上溢油污染严重危害着海洋生态环境,为了能够及时了解某一水域的溢油污染程度以及溢油的种类,提出了差分偏振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遥感水面溢油。通过获取分析目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偏振方向的偏振强度差谱,对水面油膜实现了直接探测,并且通过分析差分偏振FTIR光谱中的光谱特征,可以识别水面溢油的种类,弥补了传统热红外遥感探测水面溢油污染的局限性。对差分偏振FTIR光谱探测水面溢油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对水面SF96油膜的差分偏振光谱探测分别做了室外实验和理论模拟,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遥感 差分 溢油污染 傅里叶变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偏振FTIR光谱法探测水面溢油污染 被引量:3
8
作者 袁越明 熊伟 +2 位作者 方勇华 兰天鸽 李大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9-2132,共4页
传统热红外遥感探测水面溢油污染时需要大面积洁净水域与污染水域进行辐射对比,并且通过红外影像无法鉴别溢油种类。为了能够及时了解某一水域的溢油污染程度以及溢油的种类,文章提出了差分偏振FTIR光谱法探测水面溢油污染。该方法通过... 传统热红外遥感探测水面溢油污染时需要大面积洁净水域与污染水域进行辐射对比,并且通过红外影像无法鉴别溢油种类。为了能够及时了解某一水域的溢油污染程度以及溢油的种类,文章提出了差分偏振FTIR光谱法探测水面溢油污染。该方法通过获取分析目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偏振方向的偏振强度差谱对目标实现探测,具有很好的时效性。文章分析了差分偏振FTIR光谱探测的辐射传输模型,并在室外对水面0号柴油油膜和SF96油膜进行了差分偏振FTIR光谱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大面积洁净水域进行辐射对比即可直接对水面溢油污染物进行探测,并且通过分析差分偏振FTIR光谱中的光谱特征可以识别水面溢油的种类。该方法弥补了传统热红外遥感探测水面溢油污染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遥感 差分 溢油污染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进制差分偏振移位键控通信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继东 王春华 +1 位作者 罗璠 黄肇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4-687,共4页
提出一种在电域进行四进制差分编码的偏振移位键控通信系统,可克服单模光纤中光偏振态随机扰动对接收效果的影响.在光发射机中,通过差分编码使前后两个符号周期偏振状态差异与差分编码器的输入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接收端,提取前后两个... 提出一种在电域进行四进制差分编码的偏振移位键控通信系统,可克服单模光纤中光偏振态随机扰动对接收效果的影响.在光发射机中,通过差分编码使前后两个符号周期偏振状态差异与差分编码器的输入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接收端,提取前后两个符号周期内光的斯托克斯矢量并将二者点乘,就能提取两个符号周期内偏振状态的差异,恢复发送序列.即使在不用动态偏振控制器情况下,点乘运算也能有效消除光偏振状态的随机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移位键控 差分编码 斯托克斯矢量 点乘 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溶液颗粒尺寸及浓度的差分偏振弹性散射光谱在线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伟康 方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0-774,共5页
偏振弹性散射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在偏振光入射条件下,根据出射光的偏振特性不同可以筛选出浅表层组织的单次散射光信息和深层组织的漫散射光信息。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颗粒溶液检测,目的是在颗粒溶液原始状态下实现对... 偏振弹性散射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在偏振光入射条件下,根据出射光的偏振特性不同可以筛选出浅表层组织的单次散射光信息和深层组织的漫散射光信息。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颗粒溶液检测,目的是在颗粒溶液原始状态下实现对颗粒尺寸及浓度的同时检测。设计了一个共轴笼式光学系统,测量了聚苯乙烯微球颗粒溶液某一角度的背向散射信号,通过控制入射端和收集端偏振片的偏振方向获得了颗粒溶液的偏振平行光谱与偏振垂直光谱,两者之差即偏振差分光谱对应颗粒的单次散射信息,将该单次散射信息与Mie散射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颗粒的尺寸,然后在颗粒尺寸作为已知的条件下进一步分析偏振垂直光谱,将该垂直光谱对应的颗粒溶液的漫散射信息代入光漫散射下的近似表达式拟合得到颗粒的浓度信息。将实验结果与样品提供值进行了比对,并进一步分析了在获取颗粒数浓度时,颗粒直径的方差分布对结果的影响,最终验证了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的潜在应用包括对标准颗粒制造厂商的产品在线检测以及对牛奶制品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浓度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弹性散射光谱 微小颗粒 颗粒溶液浓度 颗粒尺寸 笼式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水下偏振特性用于目标图像探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海晏 杨廷梧 安毓英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利用激光水下偏振特性获得偏振差分图像 (PDI) ,并运用PDI技术 ,从理论和实验上对水下目标探测进行了研究 .介绍了PDI基本概念和实验系统原理 ,然后比较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普通图像与PDI在辨别目标距离及其纹理上的差别和PDI中背景偏振光... 利用激光水下偏振特性获得偏振差分图像 (PDI) ,并运用PDI技术 ,从理论和实验上对水下目标探测进行了研究 .介绍了PDI基本概念和实验系统原理 ,然后比较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普通图像与PDI在辨别目标距离及其纹理上的差别和PDI中背景偏振光的影响 ,得出利用目标和背景偏振光的差异区分二者 ,从而提高探测距离的结论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处理有关PDI偏振参量来进一步辨别目标与背景的设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 目标图像探测 激光探测 偏振差分图像 扭曲向列相液晶 光强度 PDI 水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PolSK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罗璠 方捻 +2 位作者 王继东 王春华 黄肇明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在分析四进制差分偏振移位键控(4DPolSK)技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4DPolSK通信系统接收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包括光路的Stokes参数提取、电路的放大、采样与处理芯片FPGA的解调算法与判决。该方案设计新颖、价格低廉,通过重新配置FPGA可用... 在分析四进制差分偏振移位键控(4DPolSK)技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4DPolSK通信系统接收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包括光路的Stokes参数提取、电路的放大、采样与处理芯片FPGA的解调算法与判决。该方案设计新颖、价格低廉,通过重新配置FPGA可用作任何偏振移位键控系统(PolSK)的接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进制差分移位键控 移位键控 STOKES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PC的高速POLMUX-CSRZ-DQPSK系统研究
13
作者 胡家顺 徐铭 +1 位作者 洪涛 荣翼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0,共4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建立了100Gbit/s的光POLMUX(偏振复用)-CSRZ(载波抑制归零)-DQPSK(差分正交相移键控)系统,并研究了基于FDPC(频域相位共轭)的100Gbit/s的高速光POLMUX-CSRZ-DQPSK传输系统。研究表明,FD-PC不仅能够补偿系统的各...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建立了100Gbit/s的光POLMUX(偏振复用)-CSRZ(载波抑制归零)-DQPSK(差分正交相移键控)系统,并研究了基于FDPC(频域相位共轭)的100Gbit/s的高速光POLMUX-CSRZ-DQPSK传输系统。研究表明,FD-PC不仅能够补偿系统的各阶色散,还能补偿系统的非线性效应,比传统的采用DCF(色散补偿光纤)的技术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 色散补偿 光学相位共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