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振变换法测量固体激光器的动态热焦距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宽 王菲 +1 位作者 车英 张国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1-235,共5页
为了精确测量激光晶体的动态热焦距,提出了一种指示光偏振变换测量方法。基于几何光学成像理论,建立了热透镜动态热焦距的表达式。将准直的指示光往返两次通过具有热透镜效应的激光晶体,利用偏振变换的方法使测量光束有效的从光路中分... 为了精确测量激光晶体的动态热焦距,提出了一种指示光偏振变换测量方法。基于几何光学成像理论,建立了热透镜动态热焦距的表达式。将准直的指示光往返两次通过具有热透镜效应的激光晶体,利用偏振变换的方法使测量光束有效的从光路中分离出来,采用CCD相机对被测光束进行探测。搭建了激光晶体的动态热焦距的实验测量装置,分别测量了端面泵浦和侧面泵浦两种工作状态激光晶体的动态热焦距,最后分析了实验测量的误差。结果表明:利用指示光偏振变换法测量激光晶体的热焦距,测量误差仅为0.8 mm,能够满足激光器谐振腔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热透镜 动态热焦距 偏振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纤偏振变换器“本地”拍长的测量
2
作者 肖悦娱 陆少凡 徐怀宝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9,共4页
全光纤偏振变换器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变速旋转高双折射光纤,可实现宽带的偏振变换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偏振耦合不可避免,拍长是衡量光纤抗偏振耦合能力的重要参数。关于全光纤偏振变换器的"本地"拍长,还存在一定的理论争议。... 全光纤偏振变换器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变速旋转高双折射光纤,可实现宽带的偏振变换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偏振耦合不可避免,拍长是衡量光纤抗偏振耦合能力的重要参数。关于全光纤偏振变换器的"本地"拍长,还存在一定的理论争议。通过邦加球上的偏振态变化轨迹直观地推导出全光纤偏振变换器的"本地"拍长与转速的关系,并对自制的全光纤偏振变换器的"本地"拍长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本地"拍长是随着转速的增加而降低的。该研究为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全光纤偏振变换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器件 全光纤偏振变换 “本地”拍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式可控偏振态变换器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长胜 崔翔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晶体双折射效应的脉冲式可控偏振态变换器,可以实现偏振光六个偏振分量的脉冲变换.将它应用于偏振型光传感信号的单光路分时检测,可以提高信号检测灵敏度和传感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文中给出了利用铌酸锂晶体和脉冲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晶体双折射效应的脉冲式可控偏振态变换器,可以实现偏振光六个偏振分量的脉冲变换.将它应用于偏振型光传感信号的单光路分时检测,可以提高信号检测灵敏度和传感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文中给出了利用铌酸锂晶体和脉冲电场对光传感信号的X、Y线性偏振分量进行脉冲变换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 光传感信号检测 晶体双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偏振态变换的群论描述:变换矩阵与群论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江月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1-734,共4页
讨论了无耗和部分损耗偏振光系统的3种计算方法——Jones矩阵、Mueller矩阵和Poincaré球与二维特殊酉SU(2)群、三维实特殊转动正交SO(3)群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二向色性或圆二向色性与Lorentz变换群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了可用群... 讨论了无耗和部分损耗偏振光系统的3种计算方法——Jones矩阵、Mueller矩阵和Poincaré球与二维特殊酉SU(2)群、三维实特殊转动正交SO(3)群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二向色性或圆二向色性与Lorentz变换群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了可用群论作为偏振光计算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 变换矩阵 对应关系 JONES矩阵 MUELLER矩阵 群论 无损耗光学系统 部分损耗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平行分束激光偏光镜的几种设计
5
作者 李国华 李继仲 宋连科 《激光技术》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7-50,共4页
利用双折射晶体的反射和折射特性提出四种两元复合式平行分束偏光棱镜设计,其特点是分束距大,消光比和透射比高,分离角小,非常适宜于大间隔光束调制和光开关系统,以冰州石晶体为例给出了各器件的工作参数。
关键词 平行分束光镜 光束偏振变换 激光仪器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分析拉伸羊毛的二级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莉 姚金波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4,44,共7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偏振红外光谱及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分别对不同拉伸率(0、30%、50%)下的羊毛二硫键、分子链段取向结构及大分子构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毛纤维拉伸率越大,二硫键断裂越多;随着拉伸率的增...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偏振红外光谱及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分别对不同拉伸率(0、30%、50%)下的羊毛二硫键、分子链段取向结构及大分子构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毛纤维拉伸率越大,二硫键断裂越多;随着拉伸率的增大,部分α-螺旋链转化为β折叠链形式,二向色性比值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大;在拉伸羊毛的构象分析中可知,酰胺I带中,随着拉伸率的提高,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构象和无规卷曲构象的含量增加;酰胺III带中,拉伸初期主要改变的是纤维中微原纤的结构,微原纤从α-螺旋结构转变为β折叠结构,当拉伸率提高后,纤维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内部基质及细胞间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 拉伸羊毛 α-螺旋链 β折叠链 酰胺I带 酰胺III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