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测度与结构分解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小克 郑珊珊 +1 位作者 张姝晴 史怀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5,共15页
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对于厘清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内涵和机理,揭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技术选择机制和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机制纳入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分析框架... 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对于厘清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内涵和机理,揭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技术选择机制和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机制纳入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分析框架,首次将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是否有利于TFP增长作为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与否的衡量标准,并基于标准化要素增强型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从有效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两个层面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测度和来源。由1980—2019年间中国和印度发展实践的经验分析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在有效要素投入结构层面上的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水平上升,这对TFP增长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然而,粗放的物质资本深化引发资本边际生产率水平递减,造成了我国要素效率层面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较大损失。与此同时,我国劳动效率水平也进入低速增长状态,这是中国TFP增长率低于印度的最主要原因。相对而言,印度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递增效应。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自由程度演变显著推动了我国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向要素效率驱动转变。本文为我国发展适宜的偏向性技术以促进TFP持续增长提供了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 技术选择机制 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与偏向性技术进步——兼论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振 徐志鹏 李小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偏向性技术进步为视角,选取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要素价格相对扭曲演变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偏向性技术进步为视角,选取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要素价格相对扭曲演变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水平的提高显著抑制了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第二,随着资本深化水平的提高,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对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抑制效应增强;随着国有经济投资占比水平的提高,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对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抑制效应减弱。因此,需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要素价格扭曲,引导适宜的技术进步偏向,释放技术进步及效率提升红利,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偏向技术进步 要素市场化 要素价格相对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适宜性与环境治理效能——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0,共8页
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是影响环境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明技术进步偏向对环境治理效能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4-2020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度模型与环境治理效能动态模型,实证检验... 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是影响环境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明技术进步偏向对环境治理效能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4-2020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度模型与环境治理效能动态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环境治理效能的影响,并通过质性检验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实证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与环境治理效能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越高,环境治理效能越高,技术进步偏向通过投资、需求、研发、资本配置效率共同作用于环境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环境治理效能 要素适宜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缓解碳排放不平等——来自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证据
4
作者 孙倩 李国祥 薛进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6,共11页
各地区协同推进低碳转型,是中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然而,地区间碳排放空间失衡和降碳策略的异质性特征,对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构成严峻挑战。该研究基于不平等理论,剖析地区间碳排放差异的形成机理... 各地区协同推进低碳转型,是中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然而,地区间碳排放空间失衡和降碳策略的异质性特征,对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构成严峻挑战。该研究基于不平等理论,剖析地区间碳排放差异的形成机理,系统解构数字经济缓解地区间碳排放不平等的理论逻辑,通过要素配置效率与偏向性技术进步双重传导路径,揭示其作用机制,并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降低城市间碳排放不平等程度,提升高碳城市的碳减排速率,该结论在进行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强化技能溢价效应,逐步引导技术进步更多地依赖高技能劳动力,更好地推动高碳城市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缩小城市间碳排放不平等。相较于减排偏向性技术进步,节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由于更契合高碳城市的要素禀赋特征,故在缓解碳排放不平等方面更具优势。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缓解高数字禀赋城市的碳排放不平等,较高的数字技术应用空间和人力资本水平有助于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碳排放不平等的缓解效应。鉴于此,该研究提出应构建多元协同政策体系,推动地区间数字技术合作和要素流动,加速高碳城市数字化转型与技术要素优化配置,以数字化治理协同推进低碳转型,从而激发数字经济提升碳减排效率与缓解碳排放不平等的倍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偏向技术进步 碳减排 碳排放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与技术进步偏向性——来自最低工资调整的证据
5
作者 宫汝凯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26,共22页
技术进步偏向性是影响要素收入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探讨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背后的逻辑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要素收入分配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最低工资调整视角探讨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的价格效应。理论结果表明,当资本与劳动要... 技术进步偏向性是影响要素收入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探讨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背后的逻辑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要素收入分配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最低工资调整视角探讨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的价格效应。理论结果表明,当资本与劳动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替代)关系时,最低工资提升促使技术进步偏向劳动(资本)。采用中国城市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发现城市技术进步整体偏向资本,而在2004年之后出现偏向劳动的趋势。实证研究显示,随着最低工资水平上升,技术进步倾向于偏向劳动,且这一效应在要素互补样本更为显著,在要素替代样本不显著。考虑内生性问题、技术进步偏向性动态变化等稳健性检验均得到一致结果,且这一效应在2004年之后和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进一步考察城市异质性特征发现,最低工资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在非省会、中小经济规模、劳动密集型及对外开放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随着所在省份市场化水平和出口开放度提高而减弱,随着民营化水平提高而加强。本文研究结论为驱动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的价格效应提供了证据支持,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实施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提供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 要素替代弹 技术进步偏向 价格效应 要素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杨万平 张琪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6,共15页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对中国ATFP增长的驱动机制;检验ATFP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促进了ATFP增长率提升,且一致性程度逐渐加深,成为A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土地效率增长率低下是ATFP增长损失及后期ATFP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若能破除土地效率扭曲,ATFP增长率将提高3.28%;要素效率增长效应差异是中国ATFP增长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技术进步 要素效率结构 技术一致 多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来自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冲击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朱家华 罗良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1,共16页
从生产效率视角识别企业碳减排效应的来源既是纾缓企业低碳减排与生产经营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该研究首先借鉴大气定量遥感反演的方法,估算了2007—2021年上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与偏向性技术进步,采用双... 从生产效率视角识别企业碳减排效应的来源既是纾缓企业低碳减排与生产经营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该研究首先借鉴大气定量遥感反演的方法,估算了2007—2021年上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与偏向性技术进步,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及其制度要素(包括碳价格、碳市场活跃度、碳市场规模)的碳减排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企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与碳减排效应之间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及其制度要素能够显著促进上市企业碳减排,同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出偏向性技术进步,抑制了中性技术进步,但对企业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表明上市企业的碳减排效应主要源自企业降低生产前沿面而不是技术进步,该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②企业类型差异会引起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碳减排效应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异质性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或高耗能企业相较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或低耗能企业展现出更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和偏向性技术进步;企业技术偏向类型的差异也会引起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产出减少型企业比产出增加型企业碳减排效果更显著,能源要素或劳动要素偏向型企业比资本要素偏向型企业碳减排效果更显著,且降低能源投入、增加劳动投入均能够促进企业碳减排。③当上市企业面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制度要素冲击时,技术进步企业的碳减排效果显著优于技术退步企业;同时,较低水平的碳价格和碳市场活跃度,以及较高水平的碳市场规模能够显著调节碳交易政策通过企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的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偏向技术进步 环境规制制度要素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企业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技术进步偏向的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士梅 李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3,共9页
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要素禀赋结构的错位会导致生产要素配置的错位,降低生产要素的投入效率,这是出现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并直接影响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培育。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选取2006-2016年中国工业行业创... 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要素禀赋结构的错位会导致生产要素配置的错位,降低生产要素的投入效率,这是出现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并直接影响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培育。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选取2006-2016年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数据,重点探讨创新技术进步偏向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呈现下降的趋势,创新人员的产出弹性呈现上升的趋势,创新人员近年来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程度逐步增强。在创新技术进步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各个工业行业创新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别,并存在部分行业创新技术进步方向的选择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失衡的情况。因此,结合工业行业自身要素禀赋结构选择相适宜的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行业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技术进步偏向 适宜 工业结构调整 要素禀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毛淫羊藿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赖锟阳 崔欣萍 +7 位作者 张宇飞 闫滨滨 万修福 孙楷 康传志 吕朝耕 张燕 朱寿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5,I0033,I0034,共7页
目的探究中药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挖掘柔毛淫羊藿潜在的适生栽培地,促进柔毛淫羊藿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文献收集、中国数字标本馆共收集68条有效点位数据,根据柔毛淫羊藿的生理习性选择了54个生态因子,通过最大信息... 目的探究中药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挖掘柔毛淫羊藿潜在的适生栽培地,促进柔毛淫羊藿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文献收集、中国数字标本馆共收集68条有效点位数据,根据柔毛淫羊藿的生理习性选择了54个生态因子,通过最大信息熵(MaxEnt)模型研究柔毛淫羊藿在中国的潜在生态适宜区。结果CI指数、4月降水、年日照时长、高程、1月平均温、HI指数是对柔毛淫羊藿分布影响较大的6个生态因子,柔毛淫羊藿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陕西南部,四川中北部、贵州中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部等地区。结论本研究对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与2004年版《中国植物志》中描述的范围基本一致,可为柔毛淫羊藿在我国的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淫羊藿 最大信息熵 地理信息技术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产业的技术进步方向及增长路径选择——基于偏向技术进步视角
10
作者 张万年 马琼 +1 位作者 褚家琦 肖杨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8-335,共8页
探究农业技术进步特征及其增长路径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以棉花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12个棉花主产区的面板数据,以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采用要素替代弹性判别我国棉花生产进步偏向并通过“二维... 探究农业技术进步特征及其增长路径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以棉花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12个棉花主产区的面板数据,以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采用要素替代弹性判别我国棉花生产进步偏向并通过“二维空间相图”分析棉花生产增长路径。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产出弹性为正,均值为0.0321,化肥要素产出弹性下降趋势明显,均值为-0.0715,机械、农膜要素产出弹性缓慢上升,均值分别为0.0441、0.0997;投入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机械对劳动、化肥的替代弹性均值为0.532、0.462,化肥对劳动的替代弹性均值为0.522,农膜对化肥的替代弹性均值为0.487;棉花生产增长路径已由土地生产率导向转变为劳动生产率导向,不同地区棉花技术进步偏向存在异质性,大多数省份偏向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因此,既要聚焦棉花主产区现代农机装备水平,提升棉花生产产业链条,还应合理运用生物化学技术,根据地区要素禀赋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生产技术进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产业 诱致技术变迁 偏向技术进步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福建省火龙果精细化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11
作者 陈惠玲 万璐 +2 位作者 林晶 李丽容 马治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6期78-81,共4页
以1981—2020年福建省6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根据火龙果生长气候特点,选取≥10℃活动积温、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80%保证率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气候区划因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小网格推算模型进行分析,建立区... 以1981—2020年福建省6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根据火龙果生长气候特点,选取≥10℃活动积温、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80%保证率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气候区划因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小网格推算模型进行分析,建立区划指标气候学模型,并计算残差以订正区划指标因子,根据适宜性指标进行火龙果种植气候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火龙果种植适宜性分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海陆差异和纬度差异,火龙果种植的最适宜区以漳州、泉州大部、厦门、莆田大部、福州大部等南部及沿海地区为主。该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旨在对福建省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区进行精细划分,对于科学规划火龙果种植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GIS技术 适宜 气候区划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吗? 被引量:58
12
作者 董直庆 王芳玲 高庆昆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4,共8页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向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现代研究却普遍忽视技术进步对异质性要素发展可能产生的偏向性影响,特别是技术进步能否呈现技能偏向性并引致不同类型劳动者报酬分化问题。本文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和非线...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向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现代研究却普遍忽视技术进步对异质性要素发展可能产生的偏向性影响,特别是技术进步能否呈现技能偏向性并引致不同类型劳动者报酬分化问题。本文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和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中国技能溢价水平,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而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及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利用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模拟的数据与真实值无明显差异,印证技能溢价源于偏向型技术进步且偏向性效应不断强化。同时,回归方法检验结果也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技能溢价正向效应显著,验证出我国技能溢价现象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溢价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 非线似不相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鹏 常远 穆怀中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7,共14页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缓和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全面厘清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及中等收入群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理论模型,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研究中国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利用1993—2015年的...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缓和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全面厘清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及中等收入群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理论模型,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研究中国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利用1993—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GMM估计等分析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不等于1),无论从静态层面还是动态层面,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只要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为正,提高技术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就可以有效且稳定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技术进步偏向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偏向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林辉 董直庆 刘宇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9,共7页
通过构建模型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性关系,模型显示:(1)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作用表现出双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组合模式决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而技术进步偏向性更是通过要素产出弹性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构作用,即纯... 通过构建模型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性关系,模型显示:(1)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作用表现出双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组合模式决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而技术进步偏向性更是通过要素产出弹性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构作用,即纯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影响有限,而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收入呈现相依性和非线性共变特征。(2)劳动收入份额对技术进步偏向性方向的影响并非固定,而是存在临界效应,当劳动收入占比达到这一临界时,企业对技术进步偏向性选择无差异。若劳动收入占比小于或大于这一临界值时,企业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选择将向两个相反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技术进步偏向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 被引量:17
15
作者 丁黎黎 杨颖 +1 位作者 郑慧 王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92,共9页
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技术进步及其在资源环境等不同要素间的偏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差异,论文构建了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识别出绿色技术进步是否存在... 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技术进步及其在资源环境等不同要素间的偏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差异,论文构建了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识别出绿色技术进步是否存在投入与产出的组间偏向,而且对投入要素群及产出要素群组内偏向具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论文以2005-2017年为时间跨度,选取我国30个省份进行绿色技术进步测度,对涵盖劳动力、资本、能源的投入要素群与包括污染物排放与GDP的产出要素群的组间及组内偏向特征予以分析,并给出引致绿色技术进步及其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性绿色技术进步与投入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对区域技术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使技术水平年均上升0.57%和1.43%,但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年均下降0.49%。②从投入要素群组内偏向来看,自西向东,资本密集使用、劳动与能源节约的要素驱动特征逐渐显著,产出要素群多表现出环境友好型技术进步特征。③对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异质性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能源结构调整大幅度改善了中性绿色技术进步而对投入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存在抑制作用,但这一抑制相对有限,仅为促进作用的49.09%;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向于整体性的提高资源配置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即形成中性绿色技术进步而对投入及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存在负面影响;外贸依存度对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正;环境规制引导了企业绿色技术革新,可能对生产性资本临时占用而对当期中性绿色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但对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及下一期的中性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绿色偏向技术进步 要素群组内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要素收入分配效应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林辉 韩丽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2,共7页
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技术进步偏向性使资本和技能型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资本和技能报酬更高并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偏向程度加深,资本报酬更高且在... 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技术进步偏向性使资本和技能型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资本和技能报酬更高并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偏向程度加深,资本报酬更高且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具掠夺性,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并恶化劳动力市场地位。而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并出现技能溢价。若任凭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技术进步偏向性不断强化,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工资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最终将阻碍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生产要素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董直庆 陈锐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9-1207,共9页
基于CES生产函数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证明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动会通过改变要素结构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据显示,我国整体经济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程度逐... 基于CES生产函数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证明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动会通过改变要素结构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据显示,我国整体经济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程度逐年减弱;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趋势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结构适配性逐年增强,并呈现出愈加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跨国传递效应——来自中美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林辉 杨博 董懿萱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75,共13页
依据Hicks和Acemoglu的技术进步方向定义,将生产函数设定为CES形式,使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定并对比中美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通过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美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跨国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 依据Hicks和Acemoglu的技术进步方向定义,将生产函数设定为CES形式,使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定并对比中美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通过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美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跨国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为资本偏向性,呈逆要素禀赋发展趋势,且与美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走势基本一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美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对中国存在跨国传递效应,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主要受美国影响,但存在1-2年的时滞,而要素禀赋结构和自主创新并未使技术进步转向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跨国传递 要素禀赋 制造业 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博山碧玉猕猴桃种植适宜性区划
19
作者 李密 邱东凤 朱保美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碧玉猕猴桃已成为淄博市博山区水果重点发展对象,编制其种植区划可为果农建设桃园提供有力支持。针对气候差异细微的博山区,根据碧玉生长的生态特征,选择<-1℃日数、日照时数、≥35℃日数、<-7℃日数、≥10℃积温、年平均气温、... 碧玉猕猴桃已成为淄博市博山区水果重点发展对象,编制其种植区划可为果农建设桃园提供有力支持。针对气候差异细微的博山区,根据碧玉生长的生态特征,选择<-1℃日数、日照时数、≥35℃日数、<-7℃日数、≥10℃积温、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干旱和洪涝发生频率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结合土壤和地形数据,利用极大值和极差标准化方法将各因子标准化,通过GIS技术和逻辑运算方法得到博山区碧玉猕猴桃种植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博山区适宜栽种的地域由东向西呈逐渐递减趋势,主要分布在该区东部的池上镇、源泉镇东部和博山镇东南角。该区划为当地优化猕猴桃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制定碧玉种植布局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碧玉 GIS技术 种植 适宜区划 加权 淄博市博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配置会扭曲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吗? 被引量:14
20
作者 常远 吴鹏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4,共15页
本文从理论层面探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要素结构配置下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探究要素配置... 本文从理论层面探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要素结构配置下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探究要素配置是否会扭曲其影响。研究发现,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中国的数据表明,要素配置合理下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要素错配扭曲了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滞后项后要素错配扭曲技术进步偏向性抑制作用的程度有所下降;整体上,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要素配置推动,而非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配置 要素错配 要素替代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