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高新区建设、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居民收入增加
1
作者 何淼 崔利魏 +1 位作者 张阳 陈志国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5-108,共14页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高新区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民生层面的综合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28...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高新区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民生层面的综合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PSM-DID等方法对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于居民收入提升的效果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设立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随着政策的推进,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呈现递增趋势,该机制具有动态效应,且具有一定的地区一致性和城市规模一致性。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高新区建设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来的传导机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结构升级、就业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市居民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对于本地城市居民收入有显著提升效应,而且对周围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带来了积极民生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建设 偏向型技术进步 城市居民收入 双重差分模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4,共8页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政策与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 被引量:3
3
作者 程中华 徐晴霏 李廉水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107,共14页
分析环境政策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基于ACEMOGLU等的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模型数理演绎了环境税和研发补贴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然后... 分析环境政策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基于ACEMOGLU等的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模型数理演绎了环境税和研发补贴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然后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度了我国30个省份1997—2017年的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最后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两种环境政策及其政策组合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于清洁生产,但仍有不少省份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非清洁生产;环境税与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环境税低于拐点,即环境税使得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非清洁生产,研发补贴和政策组合有利于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清洁生产;环境税、研发补贴及其政策组合均是通过抑制价格效应和扩大市场规模效应进而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但环境税引致的价格效应大于市场规模效应,而研发补贴和政策组合引致的市场规模效应大于价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 清洁生产 非清洁生产 CES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吴传清 杜宇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探究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关系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面板数据,采用三要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和全要素... 探究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关系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面板数据,采用三要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上中下游地区依次递增;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下游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人力资本,中上游地区技术进步偏向物质资本。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需完善创新软环境,加强区域技术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偏向型技术进步 全要素能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向型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云辉 王天尧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8-76,共9页
通过经济增长核算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数据将中国经济增长分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处在初级阶段,特点是资源消耗大、增长依靠资本投入、收入不平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分地... 通过经济增长核算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数据将中国经济增长分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处在初级阶段,特点是资源消耗大、增长依靠资本投入、收入不平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分地依赖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导致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阻。要想突破这种增长阻力,必须利用合乎中国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即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才能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具体措施是在生产领域采取诱致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型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教育—工作匹配与工资差异:基于搜寻匹配模型的理论推演
6
作者 闫佳 李琼 《新经济》 2023年第12期113-130,共18页
现有的对工资差异的经济学研究多集中于发展经济学范式,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扩展的背景下,多数文献都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工资差异的长期演化。但仅仅从宏观层面上考虑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对工资差异的影响并... 现有的对工资差异的经济学研究多集中于发展经济学范式,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扩展的背景下,多数文献都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工资差异的长期演化。但仅仅从宏观层面上考虑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对工资差异的影响并不具有微观基础,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劳动力所从事工作的具体特征如何作用于劳动力的决策。因此,从传统的搜寻-匹配理论出发,以此来分析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如何影响工资差异演化的方向。与此同时,高技能劳动力供给所决定的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也被内嵌进去。研究发现,在随机匹配下的劳动力市场约束中,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存在一个阈值,当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低于此阈值时,工资差异的程度随着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减小;当高于此阈值时,工资差异程度随着高技能劳动力的增加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供给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教育—工作匹配 工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要素收入分配中的技术进步偏向性:马克思偏向型还是新古典偏向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岳平 唐路元 钟世川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5,共13页
利用自生能力指数构建分析框架,分别探讨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新古典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以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分区域进行经验分析,结论均为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才是影响我国要素收入分... 利用自生能力指数构建分析框架,分别探讨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新古典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以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分区域进行经验分析,结论均为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才是影响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类型。以1978年-2013年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无论是固定工资的情况,还是预期工资增长的情况,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更适用于中国,因而未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重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 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 新古典偏向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周期波动分解与产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黄红梅 石柱鲜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7,共8页
在测度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对全国及三次产业的产出增长率进行要素分解,进而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和三次产业的要素贡献率的波动趋于缓和,这说明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趋于稳定... 在测度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对全国及三次产业的产出增长率进行要素分解,进而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和三次产业的要素贡献率的波动趋于缓和,这说明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趋于稳定的同时,各要素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式也趋于稳定;另外,随着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各要素波动对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第三产业将会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及促进技术进步等诸多全国性经济问题的重要着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波动 产业结构 偏向型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偏向性与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被引量:5
9
作者 任韬 宋子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8,共15页
基于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3—2017年,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 基于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3—2017年,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三次产业要素配置均呈现出偏向资本的特征;要素效率的增长效应是三次产业TFP增长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和要素配置偏向效应仅在部分年份促进了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提升。未来,应当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为出发点,以适宜的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方向为着眼点,以提高要素效率为着力点,最终实现提高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增长率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三次产业 标准化供给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技术进步的性质及其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易定红 赵一凡 宁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50,共13页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技术进步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一性质的技术进步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并通过采用中国企业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运用OLS和处理效应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新时期的技术进步为技能偏向型技...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技术进步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一性质的技术进步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并通过采用中国企业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运用OLS和处理效应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新时期的技术进步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该类型技术进步影响高低技能劳动者工资差距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改变高低技能劳动者的相对数量和生产率而形成的。2.如果企业中存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对高低技能劳动者都存在工资溢价,但溢价程度不同。实证结果表明高低技能劳动者小时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了5.94%。3.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增大了有限责任公司、缩小了私营企业员工的技能工资差距。这主要与企业规模、目标、劳动力需求结构等因素有关。总之,工资差距的产生存在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政策上需要加强低技能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应对新技术革命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技能工资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价格扭曲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莹莹 李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9,共8页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从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两个角度探讨要素价格扭曲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关系,并采用199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要素价格扭曲度与技术进步方向指数,进而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通过自...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从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两个角度探讨要素价格扭曲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关系,并采用199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要素价格扭曲度与技术进步方向指数,进而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资本偏向型技术均产生抑制作用,且总体效应为负;由变系数模型估计发现要素价格扭曲的影响存在显著地区异质性。研究的结论为全面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对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提供实证基础,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实现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偏向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工资不平等的演化特征: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勇 柏喆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103,共13页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方向性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路径,运用中国省际数据计算中国各省份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并通过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对1990-2016年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各省份工资收敛性的关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总...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方向性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路径,运用中国省际数据计算中国各省份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并通过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对1990-2016年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各省份工资收敛性的关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不存在绝对收敛;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省份居民工资的收敛性均具有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其他控制因素对工资收敛性也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扩大的阶段恰好是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快速增长的阶段,而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有所缩小的阶段又恰好是各省份工资增长减速的阶段。因而,本文认为各地区政府应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地区工资差距、工资增长的长期影响,更加专注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型技术进步 工资收敛 工资差距 工资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工资溢价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1989-2009年CHNS数据的分析
13
作者 孟大虎 施璐璐 欧阳任飞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第7期27-42,共16页
大学生工资溢价,是测量和评价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之间工资差距的一个经典指标。基于CHNS1989-2009年的面板数据所做的描述性统计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工资溢价在1989-2009年间,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有所下降。1989年大学生工资溢价为0... 大学生工资溢价,是测量和评价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之间工资差距的一个经典指标。基于CHNS1989-2009年的面板数据所做的描述性统计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工资溢价在1989-2009年间,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有所下降。1989年大学生工资溢价为0.41%,显示出改革开放早期,由于劳动力市场改革相对滞后,脑体收入相对倒挂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工资溢价的上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和劳动力市场的转型,脑体收入相对倒挂现象得到了缓解,大学生工资溢价逐渐上升到了1997年的16.52%。进入21世纪,大学生工资溢价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2006年上升到样本区间最高的50.39%。此后,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大学生工资溢价迅速上升的趋势也逐步缓解,2009年的工资溢价为35.35%。进一步的计量检验发现,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了我国大学生工资溢价水平,这一经验结果与国际上主流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对外贸易增加将会降低大学生工资溢价;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大学生工资溢价具有正向作用,而非国有化改革却制约了大学生工资溢价的上升,这可能说明不同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对工资溢价的影响存在差异。另外,计量结果还隐含地表明,大学毕业生供给量的增多,并没有压低我国大学生工资溢价的水平。原因可能在于,尽管扩招以来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但是这几百万大学毕业生规模,与我国庞大的就业人口存量相比,仍然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并没有显著改善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于是,在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供给的增加还没有形成对我国大学生工资溢价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工资溢价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市场化改革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