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致相分离法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秋光 刘海亮 肖长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1-848,共8页
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VDC-co-VC)膜.通过聚合物-稀释剂二元体系相图、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 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VDC-co-VC)膜.通过聚合物-稀释剂二元体系相图、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纯水通量、接触角、孔径及其分布、截留率及力学性能等研究了聚合物含量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随着聚合物含量增加,膜的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膜的孔连通性降低,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同时膜上表面孔隙率降低,粗糙度增大. L-L分相时间和聚合物含量的变化,导致膜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大.聚合物含量的增加使膜上表面接触角、断裂强度及蛋白截留率增加,但膜的平均孔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30%时,所得膜通透性较优,断裂强度可达7.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法 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多孔膜 聚合物含量 -液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