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如果”类假设连词的语义功能与语用分布
被引量:
25
1
作者
张雪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如果、要是"等21个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假设连词,是假设句表达非现实情态的主要成分,但其所表假设义的范围大小、程度深浅及其语体色彩都有差异。本文根据这类词在四种不同语义的假设句和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其语义...
"如果、要是"等21个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假设连词,是假设句表达非现实情态的主要成分,但其所表假设义的范围大小、程度深浅及其语体色彩都有差异。本文根据这类词在四种不同语义的假设句和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其语义语体特点,说明了这些特点与其使用频率之间的密切关联,认为语义功能及语体色彩差异是这类词共时并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果”
假设连词
语义功能
语体特点
使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丽
马贝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84-188,共5页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自袁仁林的《虚字说》已经经历了4个世纪的探索,取得了众多成果。综观汉语假设连词的已有研究成果,仍然存在重描写而轻解释,对假设连词的界定不明确,对假设连词的来源及其发展演变研究不够深入,忽视了假设连词与假设复...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自袁仁林的《虚字说》已经经历了4个世纪的探索,取得了众多成果。综观汉语假设连词的已有研究成果,仍然存在重描写而轻解释,对假设连词的界定不明确,对假设连词的来源及其发展演变研究不够深入,忽视了假设连词与假设复句的关系等问题。今后可以适当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汉语假设连词的来源及成因进行探讨,推进研究的深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
复句
虚词释义
《虚字说》
向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假设连词连用现象二题
被引量:
5
3
作者
徐复岭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假设连词
连用现象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言生活
现场直播
重复使用
邢福义
连用形式
假设
关系
完全相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骨文中的假设连词“若”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天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殷墟甲骨文是否有假设连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在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甲骨文中的"若"字有些已经由比况(表"如同")发展为表假设,也就是说商代卜辞里已经有了假设连词。并对含有假设连词&qu...
殷墟甲骨文是否有假设连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在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甲骨文中的"若"字有些已经由比况(表"如同")发展为表假设,也就是说商代卜辞里已经有了假设连词。并对含有假设连词"若"的卜辞作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甲骨文
假设连词
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敦煌变文中的“忽”类假设连词
5
作者
潘志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忽"及以它为语素构成的一些复合词,在敦煌变文中有时用作假设连词。"忽"作假设连词在中古已产生,是副词用法的进一步语法化。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认为"忽"作假设连词是"或"的同音假借...
"忽"及以它为语素构成的一些复合词,在敦煌变文中有时用作假设连词。"忽"作假设连词在中古已产生,是副词用法的进一步语法化。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认为"忽"作假设连词是"或"的同音假借字,情况并非如此。"忽若"、"忽如"、"忽其"用作假设连词是通过同义复合而形成的复合词。"忽然"、"忽尔"、"忽而"是"忽"加词缀构成的复合词,它们由于受到"忽"、"忽若"、"忽如"、"忽其"作假设连词的类推作用而产生出相同的连词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忽
假设连词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若”类让步连词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考察
被引量:
3
6
作者
郑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41-146,共6页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词
假设连词
“若”类让步
连词
汉语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左传》的假设复句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克炯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关于古代汉语的假设复句,语法学界的看法尚不一致。有的古汉语语法专著不讲复句,实际上等于无视假设复句的存在;有的则将假设复句并入条件复句,无疑等于取消了假设复句,这都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代表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左传》...
关于古代汉语的假设复句,语法学界的看法尚不一致。有的古汉语语法专著不讲复句,实际上等于无视假设复句的存在;有的则将假设复句并入条件复句,无疑等于取消了假设复句,这都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代表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左传》一书中的假设复句问题,作一全面系统的考察,以管窥战国时期假设复句的历史概貌。《左传》中的假设复句,就其结构形式而言,有意合法和使用虚词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
复句
春秋左传
假设连词
关联词语
古代汉语
经传释词
意合法
结构形式
条件复句
先秦历史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旦”用法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
4
8
作者
张雪平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3,95,共10页
"一旦"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连词,较少作副词,偶尔用作非典型名词。这些用法的形成经历了两条演变路径:其一,在特定的语境中,由于语义的抽象化,战国时它由短时义类名词演变为短时突发义时间副词。其二,由于未然假设句语境的影...
"一旦"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连词,较少作副词,偶尔用作非典型名词。这些用法的形成经历了两条演变路径:其一,在特定的语境中,由于语义的抽象化,战国时它由短时义类名词演变为短时突发义时间副词。其二,由于未然假设句语境的影响和句法位置的相似性,它由不定时义准名词演变为假设连词,萌芽于东汉,宋代基本成熟,但彻底完成其连词化过程是在现代汉语中;随着频率增高,其连词功能进一步扩展,还可作充分条件连词。由于"一旦"的几种用法之间具有上述演化关系,彼此间并非界限分明,且其连词化完成得晚,才使得学界对其用法及其性质的认识尚不全面且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旦
名词性
时间副词
假设连词
充分条件
连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必无人”的“必”字商诂
9
作者
周建成
冯汝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36-37,共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语一册)有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句中的“必”,中学教材释为副词“一定、实在”,失之。此“必”当为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倘若”。“必”的这种用法,古文中并不鲜见。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语一册)有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句中的“必”,中学教材释为副词“一定、实在”,失之。此“必”当为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倘若”。“必”的这种用法,古文中并不鲜见。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书中的异文、对文之证。1《史记·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
复句
《史记》
《史记·淮阴侯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项羽本纪》
内蒙古陆
刺客列传
教学实录
中学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谓间之“而”字辨
被引量:
5
10
作者
于富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46-51,共6页
文言文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时使用一个“而”字,这样“而”字常被解为用如假设连词“如”,承接连词“则”,或陪从连词“之”.本文仅就这种情况试作探讨. 一使用在假设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被解为用如假设连词“如”的.如: (1)邦君树塞...
文言文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时使用一个“而”字,这样“而”字常被解为用如假设连词“如”,承接连词“则”,或陪从连词“之”.本文仅就这种情况试作探讨. 一使用在假设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被解为用如假设连词“如”的.如: (1)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
分句
主语
主谓间
谓语动词
文言文
论语
左传
马氏文通
假设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丝路汉语语法的两个特征
被引量:
1
11
作者
宋金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3年第3期50-56,共7页
丝绸之路大致分为东西两段,敦煌以东至长安为东段,敦煌以西达西域为西段。本文讨论的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汉语。这一地区的汉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路线有南路和中路,各路的必经之途是河西走廊。笔者以南路的临夏、西宁;...
丝绸之路大致分为东西两段,敦煌以东至长安为东段,敦煌以西达西域为西段。本文讨论的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汉语。这一地区的汉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路线有南路和中路,各路的必经之途是河西走廊。笔者以南路的临夏、西宁;中路的兰州、永登;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八个重要城镇为点,对丝路东段的汉语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汉语在语法上有两个引人注意的特征,一是保留了部分近代汉语语法的痕迹,二是吸收了周边民族语言的若干语法成素。由于上述地区位于丝绸之路,这些语法现象大体是沿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商道分布和扩散的,因此,笔者称其为丝路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
汉语语法
丝绸之路
简志
普通话
选择问句
哈巴
假设连词
阿尔泰语
北方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红楼梦》中的虚词“竟”
被引量:
1
12
作者
何旦
《高校教育管理》
1991年第4期56-59,共4页
《红楼梦》中有若干虚词意义繁复,用法灵便,值得注意,虚词“竟”即为其中之一.在古汉语中虚词“竟”的意义目前为大家公认的只有三项:(1)副词,表最终结果,相当于“终于”;(2)副词.表意外,相当于“居然”;(3)介词,表动作终止的时间,相当...
《红楼梦》中有若干虚词意义繁复,用法灵便,值得注意,虚词“竟”即为其中之一.在古汉语中虚词“竟”的意义目前为大家公认的只有三项:(1)副词,表最终结果,相当于“终于”;(2)副词.表意外,相当于“居然”;(3)介词,表动作终止的时间,相当于“直到”.但《红楼梦》中虚词“竟” 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们都是从古汉语中“竟” 的较早的意义引申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
虚词
《红楼梦》
副词
假设连词
凤姐
用例
古汉语
宝玉
“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必”改新注是正确的
13
作者
刘晓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6-47,共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其中的“必”,人教版旧版教材注为“倘若,假如”,处理为假设连词;新版课标教材改为新注...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其中的“必”,人教版旧版教材注为“倘若,假如”,处理为假设连词;新版课标教材改为新注:“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旧版教材
假设连词
课标教材
人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汉语虚词音近通用例释之一“而”
14
作者
李载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68-72,共5页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並列、顺承、转折、递进、偏正等关系。这是连词“而”的基本用法。此外,由于它和“以、与、...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並列、顺承、转折、递进、偏正等关系。这是连词“而”的基本用法。此外,由于它和“以、与、如、则、乃”等词古音相近,又常通用。《经传释词》、《词诠》对这些通用的词例有的作过训释,但是没有具体说明训释的语音根据、用法的由来,因而使人感到同一“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虚词
基本用法
中心词
假设连词
连接状语
语音根据
经传释词
动词谓语
古音
例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如有”
15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6-,41,共2页
释“如有”高中《语文》第一册《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则宜图之,以济大事。”其中的“如有”,课本未注,一般都把它们当作两个词,释为“如果有”,我以为未为允当。这个“如有”...
释“如有”高中《语文》第一册《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则宜图之,以济大事。”其中的“如有”,课本未注,一般都把它们当作两个词,释为“如果有”,我以为未为允当。这个“如有”,实是两个假设连词的同义连用,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同义连用
《古书虚字集释》
“有”
孟尝君
《赤壁之战》
动词短语
初中《语文》
《经传释词》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玉微瑕——对《古代汉语》的一些商榷
16
作者
史佩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继王力《古代汉语》之后,在高校同类教材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好评,曾荣获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进入九十年代后,编写组在听取专家们意见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修订...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继王力《古代汉语》之后,在高校同类教材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好评,曾荣获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进入九十年代后,编写组在听取专家们意见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修订,进一步提高了教材的质量。然而,白玉也难免微瑕,笔者在便用这部教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教学之余,随手记下。今不揣浅陋,从中择出若干则,以求教于该书编者和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修订本
表敬副词
倒装句
《史记·淮阴侯列传》
现代汉语
假设连词
《战国策·秦策》
同义连用
语气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而”字的用法
17
作者
刘安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48-152,共5页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而”,用法相当灵活,有时甚至难以捉摸,因此对具体用例的分析,历来就有分歧.将“而”视为假设连词,作假设复句中偏句的关联词看待,一般文言语法读物皆不涉及.而翻检古典文献,仔细琢磨,属此类用法的却又不少.粉碎“四...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而”,用法相当灵活,有时甚至难以捉摸,因此对具体用例的分析,历来就有分歧.将“而”视为假设连词,作假设复句中偏句的关联词看待,一般文言语法读物皆不涉及.而翻检古典文献,仔细琢磨,属此类用法的却又不少.粉碎“四人帮”以后,报章上常有“闹而优则仕”、“跳而优则仕”、“唱而优则仕”等语出现.这可以说是“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
复句
关联词
用法
文言语法
偏句
正句
转折
连词
古代汉语
具体用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条件句式探源
18
作者
张文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27-35,共9页
条件句式,是条件句的语法形式。条件有三种:充足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者之中充足条件是最基本的,无论从逻辑方面讲,从语言方面讲都是如此。本文所谈只限于充足条件,下文“条件”字样,除特加说明者外,一律指充足条件而言。条件...
条件句式,是条件句的语法形式。条件有三种:充足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者之中充足条件是最基本的,无论从逻辑方面讲,从语言方面讲都是如此。本文所谈只限于充足条件,下文“条件”字样,除特加说明者外,一律指充足条件而言。条件句和条件句式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首先是因为汉语中有许多种复句可以用“意合法”,条件句也可以,这一点是人们早已注意到了的。还有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即,同一个句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如,白话文中的“一……就”式可以表示时间关系(两件事连接很紧),也可以表示条件关系;“也”字式(如“他去,我也去”)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表示条件关系。这后一点在研究古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时,特别重要。因为上古虚词较少,分工也不如后世明确,一不留神就会出“以今例古”或“以中古例上古”的毛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句
假设连词
句式
关联词
条件关系
意义关系
意合法
上古汉语
语法形式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君既若见录”新解
19
作者
邱承余
秦志强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9-69,共1页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孔雀东南飞》诗中:“君既若见录”句,课本注释为:“既然蒙你记着我。录,记。”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中古诗文对译》等许多注释本,其注释译文大都类此。但笔者...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孔雀东南飞》诗中:“君既若见录”句,课本注释为:“既然蒙你记着我。录,记。”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中古诗文对译》等许多注释本,其注释译文大都类此。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妥贴,细玩文味,是句宜解作:“你如果被提拔任用之后。录,任用。” 第一,从诗中提及的情况看,如此解释合情也合理。焦仲卿身为庐江府小史,职位不高,但自律甚严,自担任府中小吏之后,便“守节情不移”,因此,他完全有干迁的可能,而他守节卖力的良苦用心,想来也无非是希望被提拔重用。在诗中,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焦仲卿曾两次提到“吾今且报(赴)府”这一情况,第一次是兰芝自诉原委,仲卿求母无效的情况下说出的,第二次是兰芝被遣回家临别之时所说的。按理,相爱的妻子被遣,仲卿哪还有“报府”、“赴府”的心思?大概只是由于此次“报府”非同寻常,所以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方面是仕途上正处于升迁的关键时刻,他不想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婚姻上又面临重重危机,仲卿自然也不想失去贤慧的妻子。在二者不可兼“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吏
假设连词
兰艺
课本注释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释译
果被
重危
庐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求“甚解”而不好读书
20
作者
卞幼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8,共2页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他的读书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固是自谦自责之辞。而事实上,“好读书”、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汉语言文字的必由之路。可是,审视一下如今的语文教与学的实际情形,走的正是与之相反的道路:不“好读书”...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他的读书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固是自谦自责之辞。而事实上,“好读书”、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汉语言文字的必由之路。可是,审视一下如今的语文教与学的实际情形,走的正是与之相反的道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请看,有的语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现象
语文教师
“举三反一”
第二人称代词
语文教学
汉语言文字
青少年学生
语气助词
假设连词
“举一反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果”类假设连词的语义功能与语用分布
被引量:
25
1
作者
张雪平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句子的非现实情态研究"(项目编号:13BYY11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10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表达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2BYY017)的资助
文摘
"如果、要是"等21个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假设连词,是假设句表达非现实情态的主要成分,但其所表假设义的范围大小、程度深浅及其语体色彩都有差异。本文根据这类词在四种不同语义的假设句和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其语义语体特点,说明了这些特点与其使用频率之间的密切关联,认为语义功能及语体色彩差异是这类词共时并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如果”
假设连词
语义功能
语体特点
使用频率
Keywords
"ruguo"(如果)
the conjunctions of hypothesis
semantic functions
genr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the us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丽
马贝加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词语法化研究>(02BYY025)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CX201B184)
文摘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自袁仁林的《虚字说》已经经历了4个世纪的探索,取得了众多成果。综观汉语假设连词的已有研究成果,仍然存在重描写而轻解释,对假设连词的界定不明确,对假设连词的来源及其发展演变研究不够深入,忽视了假设连词与假设复句的关系等问题。今后可以适当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汉语假设连词的来源及成因进行探讨,推进研究的深入化。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
复句
虚词释义
《虚字说》
向熹
Keywords
suppositive conjunction
suppositive complex clause
explain function words
XuZi
XIANG Xi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假设连词连用现象二题
被引量:
5
3
作者
徐复岭
机构
山东济宁师专中文系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假设连词
连用现象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言生活
现场直播
重复使用
邢福义
连用形式
假设
关系
完全相同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骨文中的假设连词“若”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天树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殷墟甲骨拓本大系数据库建设"(15ZDBO94)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甲骨文图像数据库"(16@ZHO17A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殷墟甲骨文是否有假设连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在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甲骨文中的"若"字有些已经由比况(表"如同")发展为表假设,也就是说商代卜辞里已经有了假设连词。并对含有假设连词"若"的卜辞作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
殷墟
甲骨文
假设连词
若
Keywords
Yin Ruins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
"ruo" ( "as if" )
分类号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敦煌变文中的“忽”类假设连词
5
作者
潘志刚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文摘
"忽"及以它为语素构成的一些复合词,在敦煌变文中有时用作假设连词。"忽"作假设连词在中古已产生,是副词用法的进一步语法化。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认为"忽"作假设连词是"或"的同音假借字,情况并非如此。"忽若"、"忽如"、"忽其"用作假设连词是通过同义复合而形成的复合词。"忽然"、"忽尔"、"忽而"是"忽"加词缀构成的复合词,它们由于受到"忽"、"忽若"、"忽如"、"忽其"作假设连词的类推作用而产生出相同的连词用法。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忽
假设连词
来源
Keywords
Dunhuang Public Lecture Writings
Hu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
Origi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若”类让步连词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考察
被引量:
3
6
作者
郑丽
机构
闽江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41-146,共6页
文摘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关键词
连词
假设连词
“若”类让步
连词
汉语语法
Keywords
: conjunction
hypotheses conjunction
"ruo(若)"concession conjunction
Chinese grammar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左传》的假设复句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克炯
出处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文摘
关于古代汉语的假设复句,语法学界的看法尚不一致。有的古汉语语法专著不讲复句,实际上等于无视假设复句的存在;有的则将假设复句并入条件复句,无疑等于取消了假设复句,这都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代表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左传》一书中的假设复句问题,作一全面系统的考察,以管窥战国时期假设复句的历史概貌。《左传》中的假设复句,就其结构形式而言,有意合法和使用虚词两种情况。
关键词
假设
复句
春秋左传
假设连词
关联词语
古代汉语
经传释词
意合法
结构形式
条件复句
先秦历史散文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旦”用法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
4
8
作者
张雪平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3,95,共10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表达系统研究"(编号:2012BYY017)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句子的非现实情态研究"(编号:13BYY1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研究"(编号:12YJA740108)的资助
文摘
"一旦"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连词,较少作副词,偶尔用作非典型名词。这些用法的形成经历了两条演变路径:其一,在特定的语境中,由于语义的抽象化,战国时它由短时义类名词演变为短时突发义时间副词。其二,由于未然假设句语境的影响和句法位置的相似性,它由不定时义准名词演变为假设连词,萌芽于东汉,宋代基本成熟,但彻底完成其连词化过程是在现代汉语中;随着频率增高,其连词功能进一步扩展,还可作充分条件连词。由于"一旦"的几种用法之间具有上述演化关系,彼此间并非界限分明,且其连词化完成得晚,才使得学界对其用法及其性质的认识尚不全面且不一致。
关键词
一旦
名词性
时间副词
假设连词
充分条件
连词
Keywords
yidan(一旦)
temporal adverb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
conditional conjunc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必无人”的“必”字商诂
9
作者
周建成
冯汝汉
机构
江苏如皋市如城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36-37,共2页
文摘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语一册)有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句中的“必”,中学教材释为副词“一定、实在”,失之。此“必”当为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倘若”。“必”的这种用法,古文中并不鲜见。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书中的异文、对文之证。1《史记·孟...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
复句
《史记》
《史记·淮阴侯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项羽本纪》
内蒙古陆
刺客列传
教学实录
中学教材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谓间之“而”字辨
被引量:
5
10
作者
于富章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46-51,共6页
文摘
文言文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时使用一个“而”字,这样“而”字常被解为用如假设连词“如”,承接连词“则”,或陪从连词“之”.本文仅就这种情况试作探讨. 一使用在假设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被解为用如假设连词“如”的.如: (1)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
分句
主语
主谓间
谓语动词
文言文
论语
左传
马氏文通
假设
关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丝路汉语语法的两个特征
被引量:
1
11
作者
宋金兰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3年第3期50-56,共7页
文摘
丝绸之路大致分为东西两段,敦煌以东至长安为东段,敦煌以西达西域为西段。本文讨论的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汉语。这一地区的汉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路线有南路和中路,各路的必经之途是河西走廊。笔者以南路的临夏、西宁;中路的兰州、永登;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八个重要城镇为点,对丝路东段的汉语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汉语在语法上有两个引人注意的特征,一是保留了部分近代汉语语法的痕迹,二是吸收了周边民族语言的若干语法成素。由于上述地区位于丝绸之路,这些语法现象大体是沿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商道分布和扩散的,因此,笔者称其为丝路汉语。
关键词
丝路
汉语语法
丝绸之路
简志
普通话
选择问句
哈巴
假设连词
阿尔泰语
北方方言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280.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红楼梦》中的虚词“竟”
被引量:
1
12
作者
何旦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1年第4期56-59,共4页
文摘
《红楼梦》中有若干虚词意义繁复,用法灵便,值得注意,虚词“竟”即为其中之一.在古汉语中虚词“竟”的意义目前为大家公认的只有三项:(1)副词,表最终结果,相当于“终于”;(2)副词.表意外,相当于“居然”;(3)介词,表动作终止的时间,相当于“直到”.但《红楼梦》中虚词“竟” 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们都是从古汉语中“竟” 的较早的意义引申而来的。
关键词
“竟”
虚词
《红楼梦》
副词
假设连词
凤姐
用例
古汉语
宝玉
“却”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必”改新注是正确的
13
作者
刘晓然
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6-47,共2页
文摘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其中的“必”,人教版旧版教材注为“倘若,假如”,处理为假设连词;新版课标教材改为新注:“一定,
关键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旧版教材
假设连词
课标教材
人教版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汉语虚词音近通用例释之一“而”
14
作者
李载霖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68-72,共5页
文摘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並列、顺承、转折、递进、偏正等关系。这是连词“而”的基本用法。此外,由于它和“以、与、如、则、乃”等词古音相近,又常通用。《经传释词》、《词诠》对这些通用的词例有的作过训释,但是没有具体说明训释的语音根据、用法的由来,因而使人感到同一“而”
关键词
古汉语虚词
基本用法
中心词
假设连词
连接状语
语音根据
经传释词
动词谓语
古音
例释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如有”
15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6-,41,共2页
文摘
释“如有”高中《语文》第一册《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则宜图之,以济大事。”其中的“如有”,课本未注,一般都把它们当作两个词,释为“如果有”,我以为未为允当。这个“如有”,实是两个假设连词的同义连用,就是...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同义连用
《古书虚字集释》
“有”
孟尝君
《赤壁之战》
动词短语
初中《语文》
《经传释词》
《史记》
分类号
H146.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玉微瑕——对《古代汉语》的一些商榷
16
作者
史佩信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文摘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继王力《古代汉语》之后,在高校同类教材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好评,曾荣获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进入九十年代后,编写组在听取专家们意见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修订,进一步提高了教材的质量。然而,白玉也难免微瑕,笔者在便用这部教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教学之余,随手记下。今不揣浅陋,从中择出若干则,以求教于该书编者和广大读者。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修订本
表敬副词
倒装句
《史记·淮阴侯列传》
现代汉语
假设连词
《战国策·秦策》
同义连用
语气词
分类号
H10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而”字的用法
17
作者
刘安荣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48-152,共5页
文摘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而”,用法相当灵活,有时甚至难以捉摸,因此对具体用例的分析,历来就有分歧.将“而”视为假设连词,作假设复句中偏句的关联词看待,一般文言语法读物皆不涉及.而翻检古典文献,仔细琢磨,属此类用法的却又不少.粉碎“四人帮”以后,报章上常有“闹而优则仕”、“跳而优则仕”、“唱而优则仕”等语出现.这可以说是“而”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
复句
关联词
用法
文言语法
偏句
正句
转折
连词
古代汉语
具体用例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条件句式探源
18
作者
张文熊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27-35,共9页
文摘
条件句式,是条件句的语法形式。条件有三种:充足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者之中充足条件是最基本的,无论从逻辑方面讲,从语言方面讲都是如此。本文所谈只限于充足条件,下文“条件”字样,除特加说明者外,一律指充足条件而言。条件句和条件句式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首先是因为汉语中有许多种复句可以用“意合法”,条件句也可以,这一点是人们早已注意到了的。还有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即,同一个句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如,白话文中的“一……就”式可以表示时间关系(两件事连接很紧),也可以表示条件关系;“也”字式(如“他去,我也去”)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表示条件关系。这后一点在研究古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时,特别重要。因为上古虚词较少,分工也不如后世明确,一不留神就会出“以今例古”或“以中古例上古”的毛病。
关键词
条件句
假设连词
句式
关联词
条件关系
意义关系
意合法
上古汉语
语法形式
甲骨文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君既若见录”新解
19
作者
邱承余
秦志强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9-69,共1页
文摘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孔雀东南飞》诗中:“君既若见录”句,课本注释为:“既然蒙你记着我。录,记。”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中古诗文对译》等许多注释本,其注释译文大都类此。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妥贴,细玩文味,是句宜解作:“你如果被提拔任用之后。录,任用。” 第一,从诗中提及的情况看,如此解释合情也合理。焦仲卿身为庐江府小史,职位不高,但自律甚严,自担任府中小吏之后,便“守节情不移”,因此,他完全有干迁的可能,而他守节卖力的良苦用心,想来也无非是希望被提拔重用。在诗中,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焦仲卿曾两次提到“吾今且报(赴)府”这一情况,第一次是兰芝自诉原委,仲卿求母无效的情况下说出的,第二次是兰芝被遣回家临别之时所说的。按理,相爱的妻子被遣,仲卿哪还有“报府”、“赴府”的心思?大概只是由于此次“报府”非同寻常,所以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方面是仕途上正处于升迁的关键时刻,他不想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婚姻上又面临重重危机,仲卿自然也不想失去贤慧的妻子。在二者不可兼“办”
关键词
小吏
假设连词
兰艺
课本注释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释译
果被
重危
庐江
分类号
C658.3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求“甚解”而不好读书
20
作者
卞幼平
机构
江苏江都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8,共2页
文摘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他的读书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固是自谦自责之辞。而事实上,“好读书”、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汉语言文字的必由之路。可是,审视一下如今的语文教与学的实际情形,走的正是与之相反的道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请看,有的语文教...
关键词
语言现象
语文教师
“举三反一”
第二人称代词
语文教学
汉语言文字
青少年学生
语气助词
假设连词
“举一反三”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如果”类假设连词的语义功能与语用分布
张雪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陈丽
马贝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假设连词连用现象二题
徐复岭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甲骨文中的假设连词“若”
黄天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敦煌变文中的“忽”类假设连词
潘志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若”类让步连词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考察
郑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左传》的假设复句
陈克炯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一旦”用法的形成与演变
张雪平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王必无人”的“必”字商诂
周建成
冯汝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主谓间之“而”字辨
于富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丝路汉语语法的两个特征
宋金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红楼梦》中的虚词“竟”
何旦
《高校教育管理》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必”改新注是正确的
刘晓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古汉语虚词音近通用例释之一“而”
李载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释“如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白玉微瑕——对《古代汉语》的一些商榷
史佩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谈“而”字的用法
刘安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汉语条件句式探源
张文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君既若见录”新解
邱承余
秦志强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求“甚解”而不好读书
卞幼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