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关系 |
孙杏丽
侯军良
王素平
陈翠英
冯志杰
|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2
|
黄连解毒汤对幼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炎性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
岳桂华
张志伟
孟子誉
陈文清
|
《环球中医药》
CAS
|
2010 |
7
|
|
3
|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
王国彬
胡申江
孙坚
|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
2002 |
3
|
|
4
|
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检测的意义 |
杨坤
郭昆全
叶林秀
阎劲松
|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5
|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检测 |
邵冰
吴蔚
王晓萍
孙琳
宋平南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
2011 |
1
|
|
6
|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
王炜
罗克娴
李根山
郭卓平
|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李汉东
李志华
|
《淮海医药》
CAS
|
2007 |
0 |
|
8
|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庄昱洲
姚海勤
王学文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1995 |
1
|
|
9
|
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子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中的意义 |
张琳琼
陈善昌
|
《浙江临床医学》
|
2013 |
5
|
|
10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eNOS、sTM、hs-CRP、vWF的变化及意义 |
张琦
牛文彦
李晓亮
苏桂新
孙续国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34
|
|
11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APC、vWF、D-D水平变化及意义 |
田勇
卜瑞红
解彦格
袁会玲
王雪敏
陈娟
靳杰
刘杰
杨洪霞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2
|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ET-1、vWF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
董燕
任常军
蒋秀芳
程思思
徐瑞红
种讯
|
《山东医药》
CAS
|
2019 |
8
|
|
13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意义 |
陈瑶
汪翼
李燕
孙书珍
王玉林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4
|
高血压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
王晓春
葛庆峰
王蔓莉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5
|
血浆ET-1、NO和vWF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关系 |
杜红阳
付海燕
刘丹
孙鹏
|
《眼科新进展》
CAS
|
2006 |
12
|
|
16
|
P-选择素、TM和vWF对早期识别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
许建民
田湘萍
刘秀珍
董涛
张银华
赵存新
杨焕东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
2013 |
7
|
|
17
|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损伤及靶器官损害的变化 |
李淑英
赵洪林
魏刚
冀秋娣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8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
陈曙光
唐海沁
|
《安徽医学》
|
2003 |
9
|
|
19
|
ET-1和vWF在马兜铃酸肾病肾组织上的表达及意义 |
金弢
孙东
冯江敏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2008 |
2
|
|
20
|
AMPE家兔血浆ET-1、vWF、GPⅡb/Ⅲa及GMP-140水平变化及与心肌受损关系的研究 |
张泽明
陈宝元
尹娟
葛常青
张敬国
王彦存
赵学琴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