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结核耶尔森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鑫 景怀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41-1046,共6页
关键词 假结核耶尔森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耶尔森 鼠疫耶尔森 流行病学特点 肠道病原 肠杆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林麝场林麝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的诊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解冰冰 彭家兰 +10 位作者 钟志军 彭广能 彭西 杨利平 周潇潇 李刚诗 刘学涵 石锦江 陈英 杨平 李兵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4,433,共7页
为寻求四川宝兴某家养林麝死亡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采集一例病死林麝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和细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小鼠致死试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切片中各组织含有大量细菌团;... 为寻求四川宝兴某家养林麝死亡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采集一例病死林麝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和细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小鼠致死试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切片中各组织含有大量细菌团;从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和肺中只分离到1株病菌;16S rDNA测序分析发现该菌与耶尔森菌16S基因的相似性高达100%,生化及鉴别试验最终判定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西丁、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结果证实,此次林麝死亡的原因为假结核耶尔森菌引起的败血症,并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了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结核耶尔森菌 林麝 16S RDNA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松鼠猴假结核耶尔森菌的分离与鉴定
3
作者 刘珍 闻亮 +7 位作者 糜森州 鞠勇 吴亚光 杨君 黄凯 张信军 陈素娟 彭大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2,共5页
2014年12月22日,扬州动物园内的1只松鼠猴突然发生死亡。解剖该松鼠猴可见其肺脏、肾脏、脾脏及肠道上呈现白色圆形、干酪样、大小不等的坏死病灶。无菌采集肝脏和脾脏后,在麦康凯琼脂板、血清琼脂板和鲜血琼脂板上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 2014年12月22日,扬州动物园内的1只松鼠猴突然发生死亡。解剖该松鼠猴可见其肺脏、肾脏、脾脏及肠道上呈现白色圆形、干酪样、大小不等的坏死病灶。无菌采集肝脏和脾脏后,在麦康凯琼脂板、血清琼脂板和鲜血琼脂板上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纯培养后,鲜血琼脂板上可见干燥的灰黄色的菌落。经生化试验和16S rDNA试验鉴定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也表明该菌为该松鼠猴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羧苄青霉素和头孢噻肟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猴 假结核耶尔森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T6SS效应蛋白TepC功能研究
4
作者 瞿熠晨 郭呈昊 +5 位作者 赵依昕 史圆 邢照岩 宋莉 潘君风 沈锡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5,共9页
【目的】研究模式病原细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Ⅵ型分泌系统T6SS效应蛋白TepC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自身杀虫活性,为该效应蛋白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假结核耶尔森氏菌野生... 【目的】研究模式病原细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Ⅵ型分泌系统T6SS效应蛋白TepC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自身杀虫活性,为该效应蛋白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假结核耶尔森氏菌野生型(WT)、ΔtepC突变体和ΔtepC(tepC)回补菌株的非生物表面生物膜形成情况,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线虫模型进行生物表面的生物膜形成试验,研究TepC对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大蜡螟为模型,研究假结核耶尔森氏菌野生型和突变体对大蜡螟致病性的影响;以大蜡螟和棉铃虫为模型,研究纯化TepC蛋白的毒性作用;对大蜡螟脂肪体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研究TepC处理对大蜡螟脂肪体的影响;利用定量PCR方法研究假结核耶尔森氏菌野生型和tepC突变体感染对大蜡螟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构建tepC转基因拟南芥,检测转基因拟南芥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性。【结果】TepC在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tepC的缺失导致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在非生物表面和生物表面(线虫)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TepC能影响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对大蜡螟的致病性,注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野生型的大蜡螟存活率仅为36.7%,而注射ΔtepC突变体的大蜡螟存活率为70.0%,另外TepC蛋白对大蜡螟和棉铃虫均有毒性作用,具有广谱杀虫性;TepC处理导致大蜡螟脂肪体遭到破坏,其通过影响大蜡螟脂肪体发挥毒性作用;与接种假结核耶尔森氏菌ΔtepC突变体菌株相比,接种假结核耶尔森氏菌WT菌株的大蜡螟抗菌肽在6 h显著上调,表明TepC影响了大蜡螟的免疫防御功能,喂食tepC转基因拟南芥可以显著降低甜菜夜蛾幼虫的存活率。【结论】假结核耶尔森氏菌T6SS效应蛋白TepC不仅在细菌竞争中发挥作用,还具有杀虫功能,并能影响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耶尔森 Ⅵ型分泌系统 杀虫蛋白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rpoS基因的抗胁迫功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关景元 宋云洪 +1 位作者 李长富 王瑶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1-297,共7页
为探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抗逆机制,采用同源重组原理进行双交换以获得rpoS基因突变株。分别在5mmol/L H_2O_2和pH 3.5两种胁迫下测定野生型菌株、rpoS基因突变株和互补菌株的存活率,并以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 为探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抗逆机制,采用同源重组原理进行双交换以获得rpoS基因突变株。分别在5mmol/L H_2O_2和pH 3.5两种胁迫下测定野生型菌株、rpoS基因突变株和互补菌株的存活率,并以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为荧光探针,测定两种胁迫下细菌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显示,在5mmol/L H_2O_2和pH3.5胁迫下,假结核耶尔森氏菌rpoS基因突变株存活率明显降低,这种降低能够在互补菌株中得到恢复;突变株中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和互补菌株。说明:rpoS基因具有帮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抗氧化胁迫和酸胁迫的功能,且这一功能的发挥是通过调节胞内活性氧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耶尔森 rpoS基因 抗胁迫 活性氧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石於友 陈汝琎 +6 位作者 曾顺玉 刘宁 宋聪 李美荃 李华春 赵德宏 姚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0,共5页
2014年8月26日云南省富宁县某生猪散养户饲养的中大猪群发生疑似猪丹毒疫情,送检病死猪组织样品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II型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从淋巴... 2014年8月26日云南省富宁县某生猪散养户饲养的中大猪群发生疑似猪丹毒疫情,送检病死猪组织样品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II型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从淋巴结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呈两极浓染,经昆明小白鼠致病性实验、本动物回归实验、细菌生化实验鉴定,该病原体为假结核耶尔森氏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头孢曲松钠、四环素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低度敏感,对青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耶尔森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尔森菌侵袭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瑛 景怀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9-672,共4页
关键词 耶尔森 侵袭性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假结核耶尔森菌 鼠疫耶尔森 肠杆 啮齿动物 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尔森菌致病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古文鹏 景怀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2-866,共5页
关键词 耶尔森 致病机理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y.pestis 假结核耶尔森菌 鼠疫耶尔森 革兰氏染色 短小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株疑似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系统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建 李艳君 +8 位作者 祁芝珍 崔玉军 任玲玲 代瑞霞 王效义 崔百忠 张青雯 杨瑞馥 宋亚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对1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方法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该菌株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 目的对1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方法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该菌株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蜜二糖(-)、甘油(+)、脱氮(+),与典型鼠疫菌一致。毒力因子检查结果为均为阴性;对实验动物小白鼠完全无致死能力。全基因组芯片杂交实验和PCR扩增表明55023菌株没有鼠疫菌的三个质粒;也不具鼠疫标识基因;pgm位点代表性基因YPO1954扩增阳性,YPO1908扩增阴性,表明其pgm位点不完整;差异片段(DFR)分型结果表明该菌株缺失了14个DFR,不符合鼠疫菌的特征;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鼠疫存在16个碱基的差异,而与血清Ⅲ型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仅相差两个碱基。结论尽管55023菌株具备鼠疫菌的一些表型特征,但基因组特征表明其不是鼠疫菌,而可能是血清III型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噬菌体裂解结果等表型不能作为鼠疫菌鉴定的最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 结核耶尔森 表型鉴定 基因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