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患儿2例临床与基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沈烨 沈永年 +5 位作者 王剑 黄晓东 杨培蓉 李娟 余永国 付启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3-987,共5页
目的了解2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患儿的临床和SCNN1A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例疑难病例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CNN1A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和文献复习对患儿进行诊治。结果 2例患儿经基因检测确诊为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经补钠降钾对症治疗... 目的了解2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患儿的临床和SCNN1A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例疑难病例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CNN1A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和文献复习对患儿进行诊治。结果 2例患儿经基因检测确诊为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经补钠降钾对症治疗后,2例患儿的血电解质均恢复正常,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结论对表现为低钠性脱水、高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患儿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考虑假性醛固酮减少症的可能。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 SCNN1A基因 低钠性脱水 高血钾 代谢性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3C2基因变异致新生儿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例报道
2
作者 李俊鹤 张瑞 +1 位作者 刘庆旭 随素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4-938,共5页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pseudohypoaldosteronism typeⅠ,PHAⅠ)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醛固酮受体缺乏、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减少或完全不能结合而引起,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出现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伴有脱水、呕吐、...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pseudohypoaldosteronism typeⅠ,PHAⅠ)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醛固酮受体缺乏、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减少或完全不能结合而引起,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出现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伴有脱水、呕吐、体质量下降,甚至休克等。该病分为盐皮质激素受体突变的肾型PHAⅠ和上皮钠通道3个亚单位(α、β或γ)中任何一个突变的多脏器型PHAⅠ。肾型PHA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醛固酮受体突变引起,伴有孤立的肾性失盐综合征,与多脏器型相比,临床症状较轻,且随着年龄增加,症状可改善。但不同患儿根据其失盐程度,症状有所差异,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因反复脱水导致休克,甚至因高钾导致心脏骤停。目前研究发现人类盐皮质激素受体由NR3C2基因编码,位于4q31.1与4q31.2区域之间。该文报告1例新发NR3C2基因(4q31.22)变异所致的肾型PHAⅠ患儿,胎儿期检测出染色体异常,且在生后表现出高血压、高血钾和低钠血症,伴随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2 000 pg/mL)。全基因染色体检测显示患儿存在NR3C2基因4q31.22区域微缺失,确诊为肾型PHAⅠ。口服浓氯化钠后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1个月后病情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 NR3C2基因 高钾血 低钠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多脏器型醛固酮减少症Ⅰ型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珍娥 华子瑜 +1 位作者 朱珉 韦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脏器型醛固酮减少症1型(PHA1)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新生儿PHA1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新生儿,男女各1例,均以脱水、反应差、喂养困难为表现,1例临床治愈,另外1例死亡。基因检测发现SCNN1G基因复合杂合...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脏器型醛固酮减少症1型(PHA1)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新生儿PHA1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新生儿,男女各1例,均以脱水、反应差、喂养困难为表现,1例临床治愈,另外1例死亡。基因检测发现SCNN1G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本例及文献报道共40例PHA1型患儿,其中男19例,女21例;发病日龄7~21天,平均(9.4±8.28)天;家族中有类似症状病史6例(15.0%);40例(100%)患儿均有反应差及高血钾、低血钠;食欲减退或拒乳等喂养困难38例(95.0%),呕吐21例(52.5%),腹泻20例(50.0%),皮疹15例(37.5%),酸中毒38例(95.0%),脱水37例(92.5%),体质量不增37例(92.5%)。其中34例行基因检测,发现上皮钠通道(ENaC)基因不同类型变异。21例(52.5%)行血液净化治疗。4例(10.0%)放弃治疗死亡,临床治愈4例,病情稳定18例,病情不稳定14例。结论PHA1早期表现非特异,部分有类似家族史,对疑似患儿应尽早行血醛固酮、肾素及基因检测,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醛固酮减少 遗传性疾病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NN1B基因突变致全身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汉华 温丽华 +2 位作者 谢丽春 罗青苹 马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SCNN1B基因突变所致的全身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型(PHA1)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PHA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全身型PHA1尤其是SCNN1B基因突变的全身型PHA1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4岁3个月,出生1个月时诊断为假性醛... 目的探讨SCNN1B基因突变所致的全身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型(PHA1)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PHA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全身型PHA1尤其是SCNN1B基因突变的全身型PHA1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4岁3个月,出生1个月时诊断为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服用聚苯乙烯磺酸钙、枸橼酸钠后仍反复出现脱水性休克、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酸中毒,且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皮疹。基因测序显示SCNN1B基因编码区第2外显子存在c.118C>T错义突变,第4内含子存在c.776+1G>A错义突变。查询HGMD数据库、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1000g2015aug_ALL)和dbSNP147数据库,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未检测到高IgE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目前国内无SCNN1B突变致全身型PHA1病例报道。国外报道4例,发病年龄为出生3天~3周,表现为呕吐、反应差、休克、脱水、高血钾、低血钠、代谢性酸中毒、流清涕、反复下呼吸道感染,4例中1例死亡。结论SCNN1B突变所致PHA1较罕见,为常染色隐性遗传,新生儿顽固性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应考虑PHA1可能,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醛固酮减少 SCNN1B基因 基因诊断 高钾血 低钠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失盐危象的婴幼儿暂时性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艳 匡新宇 +3 位作者 康郁林 朱光华 黄文彦 吴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暂时性假性醛固酮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暂时性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3月龄初次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考虑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可能,... 目的探讨暂时性假性醛固酮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暂时性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3月龄初次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考虑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可能,予以激素治疗后未再随访。6月龄时再次出现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均提示17-羟孕酮无异常,血醛固酮、肾素水平升高。多项影像学检查提示泌尿道畸形(左侧重复肾畸形、左侧输尿管囊肿、左侧膀胱输尿管反流(III-IV级)。经积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症状很快缓解,血醛固酮、肾素水平迅速恢复正常。考虑为泌尿道畸形和/或泌尿道感染引起的暂时性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故停用激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外科手术治疗泌尿道畸形,随访中未再发生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结论新生儿期后的婴幼儿失盐危象,须排查是否存在泌尿道感染和泌尿道畸形,并观察抗生素治疗后48小时内是否能迅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盐危象 假性醛固酮减少 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假性低醛固酮症引起年轻高血压一例
6
作者 陈欣 闵新文 +1 位作者 郎明键 李东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121-3121,共1页
关键词 假性醛固酮减少 高血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炎症性肠病的糖原累积病-Ⅰb型5例患儿SGLT2抑制剂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夏瑜 葛文松 +6 位作者 杜陶子 龚自珍 肖冰 梁黎黎 王瑞芳 杨奕 邱文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分析5例合并炎症性肠病(IBD)的糖原累积病-Ⅰb型(GSD-Ⅰb)患儿接受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接受治疗并随访的5例合并IBD的GSD-Ⅰb型患儿,SGLT2抑制剂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 目的分析5例合并炎症性肠病(IBD)的糖原累积病-Ⅰb型(GSD-Ⅰb)患儿接受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接受治疗并随访的5例合并IBD的GSD-Ⅰb型患儿,SGLT2抑制剂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5例患儿IBD发作中位年龄为5.0岁。5例均有口腔溃疡、腹痛、腹泻及肛周脓肿。SGLT2抑制剂治疗前,5例的中位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为55.0。SGLT2抑制剂中位治疗12.0月后[末次随访中位剂量0.31 mg/(kg·d)],中位PCDAI(10.0)显著降低(P=0.043),5例均获得临床应答。治疗中,2例出现低血糖,4例出现会阴部或尿道口瘙痒。发现2种新SLC 37A4变异(c.2delT,c.1065delG)。c.446G>A(p.G 149E)为热点变异(70%)。结论SGLT2抑制剂可明显改善GSD-Ⅰb型患儿的IBD活动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b SLC 37A4基因 性肠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SGLT2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8
作者 袁新民 陈曦 丛祥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0-430,共1页
1对象与方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在全血细胞分析中作为抗凝剂,因其对血细胞体积、形态无影响而被大量应用。文献报道,普通人群对EDTA—K2抗凝稳定,结果无影响,而少数标本可在EDTA—K2诱导下使血小板假性减少,我院收治1... 1对象与方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在全血细胞分析中作为抗凝剂,因其对血细胞体积、形态无影响而被大量应用。文献报道,普通人群对EDTA—K2抗凝稳定,结果无影响,而少数标本可在EDTA—K2诱导下使血小板假性减少,我院收治1例男性患者,年龄62岁,主因发作性胸闷6年、加重3个月于2005年5月23日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高血压入院。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180/8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肯、营养良好、皮肤无紫癜,黏膜无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假性减少 乙二胺四乙酸 血小板减少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恶化劳力心绞痛 全血细胞分析 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