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源藿香假丝酵母菌DZ018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研究
1
作者 黄姚 么乃全 +3 位作者 袁伟涛 毛爱鹏 张婷 徐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9-399,共11页
[目的]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和鉴定出具有益生菌潜能的酵母菌,并对其体外益生功能进行评价,为其在动物营养与饲料中应用以及鹿源益生菌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YPD固体培养基从健康雄性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出酵母菌菌株,对分离株... [目的]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和鉴定出具有益生菌潜能的酵母菌,并对其体外益生功能进行评价,为其在动物营养与饲料中应用以及鹿源益生菌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YPD固体培养基从健康雄性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出酵母菌菌株,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生长性能及产酸性能,并绘制生长曲线;探究其在不同pH、不同浓度胆盐及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耐受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并对菌株进行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到1株优势酵母菌,并将其命名为DZ018,其菌落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 rRNA序列均与藿香假丝酵母菌(Candida rugosa)的特征相符。生长性能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YPD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培养2 h时进入对数生长期,且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耐受性评价结果显示,分离株对低pH有较好的耐受性,在pH为2.5~6.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pH为4.5;对胆盐耐受性较强,在0.3%和1.0%胆盐中存活率均>100%,在2.0%胆盐中存活率可达74.27%;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31.64%和64.8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和酮康唑表现敏感,对两性霉素B耐药。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生长性能和脏器系数均无不良影响。[结论]本研究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一定益生潜力的藿香假丝酵母菌DZ018,其耐受性强、安全性好。试验结果为鹿源益生菌在鹿科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假丝酵母菌 梅花鹿 分离鉴定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苍术液提取条件优化
2
作者 杨效辉 胡欣悦 +3 位作者 王恩熙 周琪 王红兵 管桂萍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5-89,共5页
苍术中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活性成分的物质,为了优化这类物质的提取条件,以苍术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率作为评价指标,先检测料液比、乙醇浓度和循环次数3个单因素对抑菌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再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 苍术中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活性成分的物质,为了优化这类物质的提取条件,以苍术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率作为评价指标,先检测料液比、乙醇浓度和循环次数3个单因素对抑菌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再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一步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苍术抑菌活性成分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乙醇浓度95%,循环次数3;此条件下,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抑菌率为9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假丝酵母菌 抑菌活性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
3
作者 王岩 黄丽玲 +6 位作者 柴金萱 马寅正 易国辉 吴金燕 吴紫贝 陈琼花 何小稳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32-738,共7页
目的:研究黄皮各部位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Ca)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皮提取物对Ca标准菌株Ca SC5314及其临床耐药菌株Ca N56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 目的:研究黄皮各部位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Ca)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皮提取物对Ca标准菌株Ca SC5314及其临床耐药菌株Ca N56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ngal concentrations,MFCs),时间-生长曲线法测定生长曲线,XTT法测定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对生物膜完整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als3、efg1、hwp1、eap1基因的表达。结果:黄皮各部位提取物中籽提取物对Ca的抑菌效果最好,MICs为0.50~1.00 mg/mL,MFCs为1.00~2.00 mg/mL,且对耐药菌株Ca N56的抑菌效果优于Ca SC5314。黄皮籽提取物对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RT-qPCR结果显示,黄皮籽提取物可以下调生物膜相关基因als3、efg1、hwp1、eap1的表达。结论:该研究揭示了黄皮提取物对Ca及其生物膜的抑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生物膜相关基因als3、efg1、hwp1、eap1的表达,其为临床治疗耐药性严峻的Ca感染提供天然、有效的新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提取物 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 耐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带汤防治脾虚湿盛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韩月 沈甦 +1 位作者 傅捷 任青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探讨完带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及对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脾虚湿盛VVC患者随机分为完带汤组和氟康唑组各35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5例。氟康唑组采用150... 目的探讨完带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及对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脾虚湿盛VVC患者随机分为完带汤组和氟康唑组各35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5例。氟康唑组采用150 mg氟康唑口服一次;完带汤组采用完带汤口服14 d。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临床治愈(Test of cure,TOC)率及临床缓解(Clinical improvement,CI)率;比色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变化以评估DNA损伤情况;治疗后3月评估患者访视临床完全缓解(Follow up,FU)、真菌学转阴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完带汤组优于氟康唑组(P<0.05,P<0.01);完带汤组TOC、CI、真菌学转阴率与氟康唑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完带汤组FU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氟康唑组(P<0.05,P<0.01)。治疗后,氟康唑组阴道灌洗液中8-OHDG表达显著增加(P<0.001),完带汤组未见明显变化,显著低于氟康唑组(P<0.001)。结论完带汤总体临床疗效与氟康唑相当,但在改善中医证候、防止复发方面优于氟康唑,同时具有不加剧阴道细胞DNA损伤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带汤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DNA损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等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秦金喜 李仲兴 +3 位作者 杨永昌 袁欣 柏秀菊 石忻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7-260,256,共5页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对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用交叉条带实验方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54株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带最宽...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对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用交叉条带实验方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54株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带最宽。产蓝绿色素的第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抑制率均达100%,产黄绿色素的第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抑制率也均达100%,铜绿假单胞菌产色素菌株的抗真菌活性优于不产色素的菌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单胞菌 代谢产物 假丝酵母菌 光滑假丝酵母菌 克柔假丝酵母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小檗内生真菌假丝酵母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6
作者 郭铭焯 麻淑芳 +6 位作者 王世苗 冯亚萍 欧阳艳 庞克坚 焦子伟 木古丽木哈西 杨新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00-3005,共6页
目的研究黑果小檗内生真菌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假丝酵母菌发酵提取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研究黑果小檗内生真菌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假丝酵母菌发酵提取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苯基-1,2-乙二醇(1)、4-羟基苯乙醇(2)、4-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乙酸(4)、间羟基苯乙酸(5)、3-甲基亚砜基丙酸(6)、苯乙酸(7)、(S)-N-nitroso-1-amino-p-hydroxy phenylethanol(8)、2-苯乙酰胺(9)、对羟基苯甲醛(10)、2-(4-羟苯基)-乙酸乙酯(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13)、3-吲哚甲醛(14)、N-乙酰-L-苯丙氨酸(15)、9-hydroxy-10 E,12Z-octadecadienoic acid(16)、9-hydroxy-10 E,12E-octadecadienoic acid(17)、(6E)-5-methylene-6-tetradecenoic acid(18)。结论化合物1、3~8、10~18为首次从假丝酵母菌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小檗 假丝酵母菌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力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媛 刘会玲 +1 位作者 吴丹 李宝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47-2351,共5页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由于其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案各异。本文针对毒力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发病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由于其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案各异。本文针对毒力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发病机制、治疗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毒力因子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种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鸣皋 丁进亚 +1 位作者 徐娟 孙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42例患者血标本分离假丝酵母菌42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0株,47.62%),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6株,38.10%)、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9.52%)、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4.76%)。来源科室主要为:急诊监护病房(EICU,11株)、泌尿外科(9株)、心胸外科(8株)等。37例(占88.10%)患者静脉导管与血标本培养出相同的假丝酵母菌,留置静脉导管至血培养阳性和导管培养阳性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1.47 d和33.18 d;导管和血培养阳性比例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为75.00%~100.00%,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00%;而不同菌种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0~87.50%)。结论该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且与静脉导管的使用有关,其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抗真菌药物 血流感染 药敏试验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光荣 胡平 +2 位作者 张冬霞 唐吉云 段德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与致病菌种的变迁、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和性伴侣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妇产科门诊123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及其性伴侣龟头皮屑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VVC致病菌株白假丝酵母菌78.9%,光滑假...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与致病菌种的变迁、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和性伴侣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妇产科门诊123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及其性伴侣龟头皮屑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VVC致病菌株白假丝酵母菌78.9%,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8.7%,克柔假丝酵母菌占2.4%。对酮康唑药物敏感率高达75.6%,对特比奈芬耐药率高达75.6%。在随访的102例性伴侣中,有症状者44.1%,镜检阳性率为26.5%,培养阳性率为51.0%,菌种分布与性伴侣一致率为98.0%。结论:非白假丝酵母菌占VVC致病菌比例增加,而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性伴侣的感染可能是VVC复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药敏试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和假丝酵母菌群分布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俊 宗利丽 +2 位作者 毛婷 黄郁馨 徐正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9-1653,共5页
探讨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既往用药及工作环境相似的急性VV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 探讨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既往用药及工作环境相似的急性VV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对其阴道来源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子水平的菌种鉴定,结合SSCP和基因扫描(GeneScan)对白假丝酵母菌CAI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对VVC的严重程度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分。结果从获得的198份标本中分离白假丝酵母菌140株(70.7%);58株非白假丝酵母菌(29.3%)。198名患者中重度VVC 95人,轻中度VVC 103人。白假丝酵母菌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所占比列分别为62.1%和76.6%(P=0.011)。140株C.albican共检出38种CAI基因型且集中分布于少数几种,其中基因型30-45(44株,31.43%)和32-46(23株,16.43%)最常见,其次为基因型30-46(4株,2.86%)和32-47(9株,6.42%)。以上4种优势基因型菌株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vs 42.0%,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VVC的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假丝酵母菌与白假丝酵母菌相比更容易引起重度VVC,白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型与VVC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假丝酵母菌 CAI基因型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基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姹 薛凤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1-253,共3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是一种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以白色、稠厚分泌物为特征的外阴阴道炎症,在育龄期女性中十分常见。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妊娠期 假丝酵母菌感染 育龄期女性 阴道炎症 生理状态 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祁文瑾 许妙玲 李白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阴道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以特异引物PCR法(INT-PCR)对151株致病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抗真菌药敏实验标准(M27-A方案)以微量稀释法...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阴道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以特异引物PCR法(INT-PCR)对151株致病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抗真菌药敏实验标准(M27-A方案)以微量稀释法检测不同基因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根据扩增条带中是否存在450 bp和840 bp片段可将白假丝酵母菌分为A、B、C3种基因型;克霉唑和咪康唑对A基因型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明显高于C基因型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霉菌素对不同基因型菌株的MI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白假丝酵母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临床上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 假丝酵母菌 基因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希木龙假丝酵母菌突破性菌血症病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莹莹 吕博文 +2 位作者 王杰 钱景荣 李文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2-1175,共4页
假丝酵母菌血症是医院感染主要的侵袭性真菌病。其病死率高达32%~34%。目前针对免疫缺陷患者进行常规预防与经验性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虽然短暂的降低了侵袭性假丝酵母菌血症的病死率,但也改变了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的流行病学。我国近年... 假丝酵母菌血症是医院感染主要的侵袭性真菌病。其病死率高达32%~34%。目前针对免疫缺陷患者进行常规预防与经验性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虽然短暂的降低了侵袭性假丝酵母菌血症的病死率,但也改变了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的流行病学。我国近年来文献报道,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这也是导致突破性假丝酵母菌血症病例增多的主要因素。突破性假丝酵母菌血症是指在任何情况下,经过系统性的抗真菌治疗3 d后出现的假丝酵母菌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木龙假丝酵母菌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 突破性假丝酵母菌血症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昌市52株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药敏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喻 刘洋 +5 位作者 王千 张浩 万喆 李若瑜 刘伟 曹先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了解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5年3—10月南昌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真菌,扩增真菌的转录间隔间区(ITS区)和核糖体大亚基(26rRNA、D1/D2区)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检测... 目的了解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5年3—10月南昌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真菌,扩增真菌的转录间隔间区(ITS区)和核糖体大亚基(26rRNA、D1/D2区)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检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收集血培养阳性标本1 332份,真菌阳性标本74份,占5.56%,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52株,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17株,占32.69%),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均为16株,各占30.77%)。ITS区和D1/D2区的鉴定结果相同。52株假丝酵母菌对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均敏感,两性霉素B的流行病学折点(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9.41%、17.64%,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82.35%、94.12%;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75%、81.25%,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显示,野生型分别占75.00%、81.2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均为中介,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66.67%、100.00%、100.00%。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真菌,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唑类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和两性霉素B仍是一线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血症 分子鉴定 抗真菌药物 假丝酵母菌 CANDIDA s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ap活性白假丝酵母菌对阴道上皮局部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明琨 侯梦瑶 +1 位作者 罗丹丹 祁文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Sap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活性菌株对阴道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取白假丝酵母菌行药敏性分析、25S rDNA基因分型、Sa... 目的探讨不同Sap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活性菌株对阴道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取白假丝酵母菌行药敏性分析、25S rDNA基因分型、Sap及磷酯酶(Plb)活性检测;用不同Sap活性的白假丝酵母菌与阴道上皮细胞共培养,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IL-8、IL-17的水平。结果VVC白假丝酵母菌株的Sap活性强于RVVC菌株;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后,阴道上皮细胞分泌的IL-4、IL-8、IL-17更多,且IL-8和IL-17出现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Sap强的白假丝酵母菌能刺激阴道上皮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结论除外Sap活性,VVC与RVVC菌株之间侵袭力无明显差异;白假丝酵母菌能在短时间内激活阴道宿主免疫反应,且Sap活性强的菌株诱发的宿主免疫也强;R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Sap活性弱的原因可能与阴道上皮分泌的保护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假丝酵母菌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 IL-4 IL-8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致踝关节感染1例
16
作者 叶晓烁 韩镜明 徐江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3-63,共1页
深部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健康人感染罕见,关节真菌感染报道尚不多。本院近日收治1例踝关节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儿,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关节感染 假丝酵母菌 踝关节 深部真菌感染 假丝酵母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健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笑梅 宁玉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580-581,共2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高发病率、高复发性、西药耐药现象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加,因此临床上急需寻找一种对白假丝酵母菌有独特性抑制作用的新药。就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单味中药 假丝酵母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7
18
作者 马啸 蔡慧华 +4 位作者 何彦 郑慧敏 康玲 周宏伟 刘木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方法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6例)以及正常对照女性(5例)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方法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6例)以及正常对照女性(5例)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比较两组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以及菌群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其中惰性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比例相当,同时存在少量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和其它菌属;或者以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奇异菌属、纤毛菌属等为主要菌属;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丰富度明显降低,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属,卷曲乳杆菌含量明显减少。正常对照女性阴道菌群随月经周期的变化出现波动,其中在月经期的波动最为明显,其优势菌属在月经周期中呈现相互交替或保持绝对优势的变化模式;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波动性减弱,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疾病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菌群结构相似。结论 RVVC患者阴道菌群结构不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在疾病发作期和间歇期相似。诱导卷曲乳杆菌产生或抑制惰性乳杆菌定植,从而恢复阴道菌群比例,可能可以治愈R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阴道菌群 动态分析 BIPES 16S r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菌与桑叶黄酮对犊牛营养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杨春涛 刁其玉 +4 位作者 曲培滨 司丙文 马俊南 周玉财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4-234,共11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乳品和开食料,断奶后为开食料;C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CT;MLF组添加MLF;CM组添加CT和MLF。犊牛于56日龄断奶(代乳品),试验期60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0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CM组犊牛断奶前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较CON组,断奶后CM组氮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MLF组较CON和CT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T组显著提高了28-80日龄瘤胃液p H和56、80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CT、MLF和CM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56日龄M L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乙酸/丙酸CT和MLF组较CON组有提高的趋势(P=0.090),各组间乙酸和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T有助于改善断奶前犊牛瘤胃液p H和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添加CT和MLF有助于提高断奶前犊牛饲粮代谢能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提高断奶后犊牛总能代谢率和氮的利用率,降低粪能和总排出氮量,同时具有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且CT与MLF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热带假丝酵母菌 桑叶黄酮 微生物蛋白 营养物质代谢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丝酵母菌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谢航 邱宏端 +1 位作者 林娟 陈朝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2-145,共4页
为筛选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功能菌,从海水中取样,用212mg/L氨氮浓度的分离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获得了一株能高效降解养殖水体氨氮功能的菌株,经鉴定为假丝酵母菌。通过研究养殖水体氨氮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菌株降解氨氮作用的影响,... 为筛选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功能菌,从海水中取样,用212mg/L氨氮浓度的分离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获得了一株能高效降解养殖水体氨氮功能的菌株,经鉴定为假丝酵母菌。通过研究养殖水体氨氮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菌株降解氨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降解氨氮较适宜的条件为养殖水体氨氮≤20mg/L,pH值6~7,温度25~30℃,盐浓度0~1%,溶氧2mg/L以上。假丝酵母菌在这种水体生态条件下接种5%,氨氮降解率接近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养殖水体 氨氮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