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48
1
作者 孟林 尚春艳 +2 位作者 毛培春 张国芳 安沙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4,共8页
采用温室苗期模拟NaCl盐分胁迫方法,对来自于21个国家的偃麦草属8个植物种34份种质材料苗期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K+/Na+、相对生长速度变化率、耐盐系数、存活率和出现盐害到死亡的时间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对偃... 采用温室苗期模拟NaCl盐分胁迫方法,对来自于21个国家的偃麦草属8个植物种34份种质材料苗期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K+/Na+、相对生长速度变化率、耐盐系数、存活率和出现盐害到死亡的时间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对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上述指标均是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苗期耐盐性评价的有效指标。且通过对0.9%NaCl浓度下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聚类,可将34份偃麦草属植物种质划分为3个耐盐级别,即耐盐种质有ER030、ER035、ER041、EE011、EE014、EE017、EE023、EE026、EE047、EH001、EH002和EPU02;中度耐盐种质有ER008、ER014、ER027、ER032、ER037、ER038、ER044、ER045、EE007、EE027、EJ001、EPO02、EPO03和EPO04;敏盐种质有ER028、ER033、ER036、ER039、EE022、EJ003、EL001和EI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种质 苗期 耐盐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麦草属植物苗期耐盐性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58
2
作者 张耿 高洪文 +3 位作者 王赞 阳曦 孙桂芝 关宁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55-61,共7页
对10份自国外引进的野生偃麦草属种质材料在不同梯度NaCl胁迫下,测定存活率、K+/Na+、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12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存活率、K+/Na+、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 对10份自国外引进的野生偃麦草属种质材料在不同梯度NaCl胁迫下,测定存活率、K+/Na+、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12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存活率、K+/Na+、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生长胁迫指数、相对生长速度6个可以对偃麦草属植物耐盐性进行评价的指标;2)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得出材料耐盐性排序为ZXY04P-6>ZXY04P-210>ZXY04P-29>ZXY04P-490>ZXY04P-176>ZXY04P-103>ZXY03P-271>ZXY04P-157>ZXY03P-444>ZXY03P-289;3)10个材料的耐盐性预测值(VP)与综合评价值(D)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耐盐性 苗期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d Zn对长穗偃麦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积累能力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田小霞 孟林 +1 位作者 毛培春 高洪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3-1490,共8页
以长穗偃麦草为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长穗偃麦草的生物量、保护酶(SOD和P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影响,及长穗偃麦草对Cd、Zn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下,长穗偃麦草生... 以长穗偃麦草为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长穗偃麦草的生物量、保护酶(SOD和P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影响,及长穗偃麦草对Cd、Zn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下,长穗偃麦草生物量随Cd和Z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Cd和Zn单一污染下,随着Cd、Zn浓度的升高,SOD、POD、MDA、Pro含量增加;Cd和Zn复合污染下,随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SOD呈下降趋势,POD和MDA呈增加趋势。Cd10Zn200处理下Pro含量减少,随Cd和Zn质量浓度的增加,其他复合处理下的Pro含量增加;植株根部的Cd和Zn积累量均大于地上部的积累量。综合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长穗偃麦草能积累和忍受一定量的Cd、Zn,Cd和Zn复合污染对上述各指标的毒害效应大于同水平单元素污染的效应。长穗偃麦草根茎发达,生物量大,在生长过程中可通过生物量带走部分重金属Cd、Zn,因此长穗偃麦草具有修复重金属Cd和Zn污染土壤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麦草属植物种间苗期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3
4
作者 孟林 杨宏新 +1 位作者 毛培春 高洪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41,共8页
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复水法,对收集自6个国家的10种偃麦草属植物的种间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于干旱胁迫开始前(CK),连续干旱胁迫7,14,21,28,35d,以及复水7d后,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含量(Pro)、丙... 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复水法,对收集自6个国家的10种偃麦草属植物的种间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于干旱胁迫开始前(CK),连续干旱胁迫7,14,21,28,35d,以及复水7d后,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SSC)5个抗旱生理指标,以及干旱胁迫到35d时复水7d后的植株平均存活率(ASR)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5个生理指标的综合聚类分析,可将10个植物种划分为3个抗旱等级,即相对抗旱的包括:ET001、EPU02、EJ003和EH001;中等抗旱的包括ES001、EE013和EC002;相对旱敏感的包括:ER037、EL001和EI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种间 抗旱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复水后4份偃麦草渗透调节物质的响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孙宗玖 李培英 +1 位作者 阿不来提 陈乐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7,共6页
用盆栽法研究了干旱复水后4份偃麦草种质资源对水分短缺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后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且复水后0,5,10,15 d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偃麦草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基本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脯氨酸... 用盆栽法研究了干旱复水后4份偃麦草种质资源对水分短缺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后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且复水后0,5,10,15 d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偃麦草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基本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游离氨基酸均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则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脯氨酸与可溶性糖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糖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综合评价认为,4份偃麦草抗旱性强弱顺序为E22>E5>E1>E16,且当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9.47%时,偃麦草开始受到干旱胁迫,需要进行及时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水分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水分饱和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幼苗对盐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睿 封晓辉 +4 位作者 吴玉洁 孙琦 李静 李劲松 刘小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95-1806,共12页
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的生长同时受到旱和盐的胁迫。本研究以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探究了盐、旱及其互作对长穗偃麦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长穗偃麦草在盐碱地的种植提供... 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的生长同时受到旱和盐的胁迫。本研究以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探究了盐、旱及其互作对长穗偃麦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长穗偃麦草在盐碱地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土壤含盐量水平:0 g·kg^(−1)、4 g·kg^(−1)、8 g·kg^(−1)和12 g·kg^(−1);3个干旱水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常规灌水)、55%~65%(中度干旱)和35%~45%(重度干旱),共12个处理,以常规灌水和无NaCl添加为对照。试验测定了长穗偃麦草幼苗的生物量及叶绿素SPAD值、光合参数、抗氧化物酶活性和地上、地下部Na^(+)、K^(+)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均可使长穗偃麦草的生长受到抑制,但盐旱互作可提高根/冠比,长穗偃麦草仍可在重度干旱和高盐胁迫(12 g·kg^(−1))下存活。干旱或盐胁迫使长穗偃麦草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但这些指标在盐旱互作下高于常规灌水下的同一盐分处理。适当的盐分和干旱胁迫提高长穗偃麦草叶片SOD、POD、CAT活性,高盐则降低;重度干旱和高盐胁迫提高了叶片MDA含量。长穗偃麦草地上部Na^(+)、K^(+)含量和K^(+)/Na^(+)比高于根部;干旱和盐分胁迫下,长穗偃麦草根部和地上部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但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根部Na^(+)含量,但根部K^(+)/Na^(+)相对稳定,地上部K^(+)/Na^(+)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在重度干旱和高盐胁迫下的存活特征可能与其具有发达的根系、高根/冠、完善的抗氧化系统以及根系Na^(+)积累和根系稳定的K^(+)/Na^(+)有关,但要获得一定的生物量仍需要适度的干旱和低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盐旱互作 盐胁迫 旱胁迫 保护酶活性 离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简介 被引量:35
7
作者 吕伟东 徐鹏彬 蒲训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36-140,共5页
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和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偃麦草属作为小麦属的近缘属,具有很多普通小麦本身所不具备的遗传特性。控制这些特性的基因对改良普通小麦的抗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和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偃麦草属作为小麦属的近缘属,具有很多普通小麦本身所不具备的遗传特性。控制这些特性的基因对改良普通小麦的抗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涉及利用偃麦草属创制育种材料的研究和偃麦草属在改良小麦特性育种方面的应用。在后者中,分别从偃麦草属中的一些物种在小麦抗病、提高小麦抗逆境性能和改良小麦谷蛋白品质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简介。结果表明,引入偃麦草属中的一些种的新的抗病基因,如抗条锈病的基因,抗黄矮病的基因以及抗赤霉病的基因等,发现其后代出现有优良的抗相关病的突变体,而且通过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及回交转育工作,获得了抗旱和耐胁迫的品质比较优良的小麦品种,偃麦草属在改良小麦谷蛋白品质方面有一初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小麦育种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盐碱牧草——长穗偃麦草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宏伟 郑琪 +2 位作者 李滨 赵茂林 李振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0-199,共10页
长穗偃麦草是一种耐盐碱、耐旱、耐涝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大面积种植。自1954年起,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我国长期被用作小麦远缘杂交的亲本。尽管1980-1990年代我国曾引进长穗偃麦草用于防风固... 长穗偃麦草是一种耐盐碱、耐旱、耐涝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大面积种植。自1954年起,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我国长期被用作小麦远缘杂交的亲本。尽管1980-1990年代我国曾引进长穗偃麦草用于防风固沙和牧草生产,但鲜有大面积种植的报道。全世界已审定推广了10个以上的长穗偃麦草品种,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自主选育的长穗偃麦草品种。2012年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振声组先后在北京、曹妃甸、南皮、海兴、东营等地进行多年多点种植试验,再次证实其耐盐碱高产特性。于是,2020年1月李振声提出了利用环渤海盐碱荒地种植耐盐碱牧草(如长穗偃麦草)建立“滨海草带”的设想。为此,需建立适合长穗偃麦草大面积种植的栽培技术、选育耐盐高产新品种。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长穗偃麦草耐盐碱、耐涝、耐旱等特点及牧草品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与长穗偃麦草“滨海草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长穗偃麦草研究利用与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盐碱地 滨海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份偃麦草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燕 毛培春 +2 位作者 孟林 高洪文 张德罡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4-201,共8页
选用产地来源不同的3份偃麦草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旨在为其细胞学特性和演化趋势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来源于俄罗斯列宁格勒的偃麦草种质ER044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选用产地来源不同的3份偃麦草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旨在为其细胞学特性和演化趋势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来源于俄罗斯列宁格勒的偃麦草种质ER044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L+14M2+20M1+4S,核型公式为:K(2n)=6X=42=2M+32m+8sm。来源于阿富汗喀布尔的偃麦草种质ER058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20M2+16M1+4S,核型公式K(2n)=6X=42=30m+12sm(2sat)。采自于中国新疆的偃麦草种质ER132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L+16M2+16M1+6S,核型公式为:K(2n)=6X=42=32m+8sm(4sat)+2st。3份偃麦草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均属于"2B"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杀配子染色体2C诱导中国春-长穗偃麦草1E二体附加系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曲敏 张延明 +3 位作者 张雪婷 刘凤歧 徐香玲 李集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42-348,共7页
偃麦草属具有许多优良的遗传性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偃麦草的染色体易位,是创建小麦异源易位系、丰富小麦遗传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杀配子染色体2C在单体附加时,可高效率地诱导染色体畸变,得到易位、缺失等畸变类型。本研究利... 偃麦草属具有许多优良的遗传性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偃麦草的染色体易位,是创建小麦异源易位系、丰富小麦遗传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杀配子染色体2C在单体附加时,可高效率地诱导染色体畸变,得到易位、缺失等畸变类型。本研究利用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Ae.Cylindrical2n=28CCDD)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长穗偃麦草(E.elongate2n=14EE)1E二体附加系杂交。观察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情况,发现存在到量的染色体异常行为。单价体数超过理论值,棒状二价体数明显增加,并出现一定频率的三价体和四价体,及大量的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微核,并伴随发生多极分裂现象。经C-分带与荧光原位分子杂交鉴定83株杂交F2,共检测到5株易位、6株缺失。易位频率为6.02%,缺失率为7.22%,染色体畸变的总频率为13.24%。并对杀配子染色体的诱变机制及引起杂交后代结实率降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配子染色体 长穗偃麦草 C-分带 原位杂交 易位系 缺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不同耐盐群体生理指标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孟林 毛培春 张国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9,共7页
采用温室苗期模拟NaCl盐分胁迫方法,对来自于21个国家的偃麦草属8个植物种34份种质材料苗期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K+/Na+、相对生长速度变化率、耐盐系数、存活率和出现盐害到死亡时间等指标进行测定,... 采用温室苗期模拟NaCl盐分胁迫方法,对来自于21个国家的偃麦草属8个植物种34份种质材料苗期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K+/Na+、相对生长速度变化率、耐盐系数、存活率和出现盐害到死亡时间等指标进行测定,且将0.9%NaCl浓度下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率和生长指标测定值,利用欧氏最大距离聚类分析,将34份偃麦草属植物种质划分为3个耐盐群体(级别):即耐盐种质、中度耐盐种质、敏盐种质。在此基础上,对NaCl胁迫下的RWC、REC、Pro和K+/Na+等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不同耐盐群体的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REC、Pro、Na+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而K+、K+/Na+和RWC则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当NaCl浓度上升至1.2%时,与对照(CK)相比,耐盐种质的REC、Pro和Na+分别增加了121.83%、29.25倍和145.45%,K+、K+/Na+和RWC分别下降了26.89%、74.26%和16.40%;而敏盐种质的REC、Pro和Na+分别增加了199.20%、75.45倍和617.86%,K+、K+/Na+和RWC分别下降了43.16%、93.55%和27.69%,中度耐盐种质的增加和下降幅度居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种质 耐盐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长穗偃麦草EeHKT1;4基因增强拟南芥抗旱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勇 田小霞 +2 位作者 郑明利 毛培春 孟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8-198,共11页
植物高亲和性K^(+)转运蛋白基因(HKT)编码K^(+)、Na^(+)转运或K^(+)-Na^(+)共转运质膜通道蛋白,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穗偃麦草EeHKT1;4(GenBank:KF956112.1)的功能作用,构建了EeHKT1;4过表达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 植物高亲和性K^(+)转运蛋白基因(HKT)编码K^(+)、Na^(+)转运或K^(+)-Na^(+)共转运质膜通道蛋白,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穗偃麦草EeHKT1;4(GenBank:KF956112.1)的功能作用,构建了EeHKT1;4过表达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进行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抗旱耐盐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生长条件下野生型(WT)与转基因株系的主根长度无差异,NaCl与甘露醇处理下WT和转基因株系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转基因株系根长度均大于同等胁迫条件下(WT)的根长;正常生长条件下WT与转基因株系表型无显著差异,但在NaCl与甘露醇处理下WT表现出叶片萎缩和植株枯黄,转基因株系仅部分植株表现出叶片萎缩,同一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植株存活率皆高于WT。硝基氮蓝四唑(NBT)与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生长条件下WT与转基因株系叶片染色相对较浅,随着NaCl与甘露醇浓度提高,所有叶片染色程度逐渐加深且同等胁迫下WT染色程度高于转基因株系。以正常生长条件下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AtSOS1基因在WT和转基因植株中逐渐上调且在转基因中的表达量高于WT;AtNHX1基因在NaCl处理下上调表达且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低于WT,除转基因株系L5外并未检测到WT和转基因株系自身因NaCl浓度的提高AtNHX1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在甘露醇处理下,AtRD29B和AtP5CS1基因均上调表达且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高于WT。综上所述,EeHKT1;4过表达降低了逆境胁迫下拟南芥中超氧阴离子和H_(2)O_(2)的积累,诱导抗逆基因上调表达,增强拟南芥抗旱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EeHKT1 4 转基因 DAB染色 NBT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毛麦属与偃麦草属物种染色体组遗传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成 杨足君 +3 位作者 李光蓉 冯娟 周建平 任正隆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300,共6页
根据簇毛麦长末端重复序列Sabrina设计引物,进行PCR筛选,获得了偃麦草属(Thinopyrum)物种的特异分子标记OPV1079,比对结果显示标记OPV1079与簇毛麦(Dasypyrum)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有95%的同源性,说明簇毛麦属与偃麦草属物种在重复序... 根据簇毛麦长末端重复序列Sabrina设计引物,进行PCR筛选,获得了偃麦草属(Thinopyrum)物种的特异分子标记OPV1079,比对结果显示标记OPV1079与簇毛麦(Dasypyrum)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有95%的同源性,说明簇毛麦属与偃麦草属物种在重复序列的组成和分布上有较大的相似性。为了深入探讨该两属染色体组的关系,以二倍体簇毛麦(V染色体组)总DNA为探针,对八倍体小偃麦进行原位杂交,发现有5条染色体在除端部和着丝粒处外具有强烈的弥散状杂交信号;以四倍体簇毛麦(VbVb染色体组)总DNA为探针,对中间偃麦草(JJSSt染色体组)进行杂交,发现有14条染色体在端部有杂交信号。结果表明染色体组V形成Vb过程中发生了较大重组,并且V较Vb与St有更近的遗传关系,说明基因组重复序列在小麦族物种的遗传分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对物种遗传关系研究也为外源物种优异基因向小麦中转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属 偃麦草 分子标记 原位杂交 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麦草EST和POD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培英 朱昊 +1 位作者 孙宗玖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依木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71,共6页
【目的】了解32份新疆野生偃麦草资源在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差异状况。【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PAGE)对其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分析,依据Jaccard相似系数,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判定偃麦草种质材料间的... 【目的】了解32份新疆野生偃麦草资源在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差异状况。【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PAGE)对其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分析,依据Jaccard相似系数,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判定偃麦草种质材料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32份材料EST酶谱共出现13条酶带,可划分为2个主带区,与EST1区相比,EST2区着色较深、酶活性较强。POD酶谱共出现3条酶带。【结论】与POD相比,EST同工酶活性更高、多态性更好,更能显示出供试偃麦草材料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性;供试种质资源EST和POD酶谱共出现16条酶带,其中10条酶带出现频率高于50%,但一些材料也存在特征谱带;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其中来源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材料酶谱特征表现出与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 EST和POD同工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萨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裴自友 温辉芹 +2 位作者 陈华锋 庄丽芳 亓增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对百萨偃草麦抗性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与利用、百萨偃草麦基因组与染色体分析等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对百萨偃草麦抗性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与利用、百萨偃草麦基因组与染色体分析等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利用百萨偃草麦有益基因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百萨偃麦草 抗性基因 基因组分析 染色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和偃麦草苗期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沙吾列.沙比汗 张丽萍 +3 位作者 阿衣很.赛比汗 赛里克.都曼 田聪 努尔哈孜.拜哈布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277-278,共2页
比较不同NaCl浓度(0、0.4%、0.6%、0.8%、1.0%、1.2%)(盐浓度)下,中间偃麦草和偃麦草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盐浓度下,对中间偃麦草和偃麦草的生长没影响,盐浓度大于0.6%时,株高、分蘖数、存活苗数和生物量随浓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 比较不同NaCl浓度(0、0.4%、0.6%、0.8%、1.0%、1.2%)(盐浓度)下,中间偃麦草和偃麦草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盐浓度下,对中间偃麦草和偃麦草的生长没影响,盐浓度大于0.6%时,株高、分蘖数、存活苗数和生物量随浓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中间偃麦草所受的影响小于偃麦草;中间偃麦草能抗1.2%的盐浓度,而偃麦草在0.8%的盐浓度下严重受到盐害,植株已枯黄死亡。2种牧草相比,苗期的耐盐性中间偃麦草高于偃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偃麦草 苗期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谷蛋白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红日 刘爱峰 +7 位作者 李豪圣 翟胜男 曹新有 刘成 刘建军 赵振东 宋健民 郭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54-159,共6页
我国小麦优质基因源较单一,品种间同质化高问题日趋突出,亟需挖掘和利用携带新基因的优异育种资源。长穗偃麦草具有生长繁茂、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抗寒、抗病、耐盐碱等优异性状,是小麦性状改良的重要基因库。本文从长穗偃麦草种... 我国小麦优质基因源较单一,品种间同质化高问题日趋突出,亟需挖掘和利用携带新基因的优异育种资源。长穗偃麦草具有生长繁茂、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抗寒、抗病、耐盐碱等优异性状,是小麦性状改良的重要基因库。本文从长穗偃麦草种属及基因组构成、长穗偃麦草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和长穗偃麦草HMW-GS与小麦HMW-GS的遗传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长穗偃麦草HMW-GS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优良基因向小麦的转移利用
18
作者 张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716-5717,5767,共3页
综述中间偃麦草的生物学特性、染色体组成及其优良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利用与鉴定等,并展望中间偃麦草的利用前景。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小麦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牧草——偃麦草
19
作者 武保国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1,共1页
偃麦草又称速生草、匍匐冰草,为禾本科多年生优良牧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东北、内蒙古等地也有分布。偃麦草野生种采自新疆伊犁草原,经在内蒙古锡林浩特的多年人工栽培驯化,获得成功,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陕... 偃麦草又称速生草、匍匐冰草,为禾本科多年生优良牧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东北、内蒙古等地也有分布。偃麦草野生种采自新疆伊犁草原,经在内蒙古锡林浩特的多年人工栽培驯化,获得成功,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四川等地进行人工种植。实践表明,偃麦草是建立人工打草场和放牧场以及改良天然草场的优良草种。现将该草及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特征及特性偃麦草具横走的根状茎,为上繁禾草,株高7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具4~5节,径为3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偃麦草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第6同源群特异STS标记开发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淑娟 张晓军 +10 位作者 李欣 刘成 白建荣 任永康 郑军 李世姣 郭慧娟 梅超 张树伟 畅志坚 乔麟轶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中间偃麦草(2n=6x=42,JJJ^sJ^sStSt)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资源之一,因其基因组尚未完成测序,造成目前已报道的特异分子标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小麦生产和研究领域内对杂交材料中外源片段或外源基因鉴定的需求。本研究利用中间偃麦草... 中间偃麦草(2n=6x=42,JJJ^sJ^sStSt)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资源之一,因其基因组尚未完成测序,造成目前已报道的特异分子标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小麦生产和研究领域内对杂交材料中外源片段或外源基因鉴定的需求。本研究利用中间偃麦草GBS芯片探针数据组装了5877409条Contig序列,筛选后获得5452条与小麦基因组相似性低于80%的、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非冗余序列,据此开发201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分子标记,在中间偃麦草第1至第7同源群中的分布依次为250、215、323、253、323、253和402;利用5株中间偃麦草和5份小麦农家种的DNA从253个第6同源群(G6)标记中进一步筛选出160个中间偃麦草特异标记,其中"+/-"型特异标记共有53个,分布在G6-Chr1(32个)、G6-Chr2(13个)和G6-Chr3(8个)染色体上;接着利用拟鹅观草(2n=2x=14,StSt)、百萨偃麦草(2n=2x=14,J^bJ^b)、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J^eJ^e)以及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6J^e代换系推断G6-Chr2为6St染色体;最后利用6St上开发的13个"+/-"型标记,从分子水平对小麦-偃麦草代换系F881(6St/6D)中的外源6St染色体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将为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鉴定提供较为方便和经济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基因组特异 STS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