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空变倾角时差校正及其处理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谢会文 罗斌 +3 位作者 许安明 尚江伟 顾成龙 陈维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5,共8页
零偏VSP以水平地层为假设条件,当地层倾斜时,零偏VSP时深关系精度和走廊叠加记录精度出现误差,更严重的是,走廊叠加记录上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波成像位置错误,需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处理。针对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资料处理,提出了... 零偏VSP以水平地层为假设条件,当地层倾斜时,零偏VSP时深关系精度和走廊叠加记录精度出现误差,更严重的是,走廊叠加记录上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波成像位置错误,需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处理。针对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资料处理,提出了空变倾角时差校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利用零偏VSP上、下行波场计算反射界面倾角,建立二维层速度初始模型,通过射线追踪修正速度模型,使倾角空间变化的高陡构造地层的VSP上行反射波场得到充分拉平,不仅提高了零偏VSP走廊叠加记录的精度,而且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也得到有效拉平并能精确成像,从而实现观测井段之下地层深度的精确预测和波组特征预测,时深关系也校正到地震波自地面震源到井下检波器的铅直传播时间,有效解决了复杂高陡构造的零偏VSP时深关系、层位标定和钻前地层预测等问题,实际资料处理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深关系 层位标定 走廊叠加 倾角时差校正 VSP资料处理 钻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井源距VSP数据地层倾角分析和倾角时差校正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保利 朱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在零井源距VSP数据处理中,由于地层倾斜,按双程时校正后的反射波场并不能被拉平,因而使得上行波双程时排齐剖面中的反射波并不能真正排齐,因此走廊叠加就会出现误差,且地层倾角越大,误差越大。本文从零井源距VSP的观测方式入手,分析了... 在零井源距VSP数据处理中,由于地层倾斜,按双程时校正后的反射波场并不能被拉平,因而使得上行波双程时排齐剖面中的反射波并不能真正排齐,因此走廊叠加就会出现误差,且地层倾角越大,误差越大。本文从零井源距VSP的观测方式入手,分析了地层界面倾角对走廊叠加剖面上反射同相轴位置的准确性和叠加后反射同相轴的频率的影响,推导出了可用于分析地层倾角和进行走廊叠加倾角时差校正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走廊叠加方法,同时编制了可用于交互分析地层倾角的软件,分别用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测试处理,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井源距VSP 走廊叠加 地层倾角 倾角时差校正 倾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V反射转换波的倾角时差校正(DMO)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3-250,共8页
倾角时差校正(DMO)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的纵波反射波(P-P)的多次覆盖地震数据的叠加具有显著的提高信噪比的效果.对于转换反射波(P-SV)来说,进行倾角时差校正(DMO)处理就更需要.本文首先对P-SV波的... 倾角时差校正(DMO)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的纵波反射波(P-P)的多次覆盖地震数据的叠加具有显著的提高信噪比的效果.对于转换反射波(P-SV)来说,进行倾角时差校正(DMO)处理就更需要.本文首先对P-SV波的倾角时差校正(DMO)的几何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研究用波动方程进行DMO的方法,即P-SV转换反射波的叠前部分偏移的波动方程法.这种方法也适用于P-P反射波的叠前部分偏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波动方程DMO方法在振幅保真方面比几何原理的DMO方法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反射波 倾角时差校正 波动方程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倾角时差校正
4
作者 耿建华 马在田 +1 位作者 王华忠 雷兵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0-433,共4页
首先从倾角时差极正(DMO)微笑响应方程出发,导出了共偏移距地震剖面DMO波动方程,在浮动坐标系中,该方程化为一个只与炮检距有关而与速度无关的二阶偏微分方程,用时间步长上的分裂方法对此方程进行分裂,获得了以地面观测波场为这... 首先从倾角时差极正(DMO)微笑响应方程出发,导出了共偏移距地震剖面DMO波动方程,在浮动坐标系中,该方程化为一个只与炮检距有关而与速度无关的二阶偏微分方程,用时间步长上的分裂方法对此方程进行分裂,获得了以地面观测波场为这值,最大记录时间波场为初值的波动方程波场外推法DMO的定解问题.由于时间步长上的分裂方法没有任何近似,所以理论上讲能适应任何倾角反射波的成像,同时由于采用浮动坐标变换,波场只需延拓到t=τ,处即可以成像,这样和其他波场外推法DMO相比计算量也减少了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倾角时差校正 有限差分 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时差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5
作者 何宝庆 王秋成 +2 位作者 吴迪 穆志平 蔡锡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6-400,共5页
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三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 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三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距和目的层深度,可以得到不同倾角地层的DMO脉冲响应。不同的观测系统对应不同的加权DMO覆盖次数和DMO脉冲响应,可以根据加权DMO覆盖次数的分布是否均匀, DMO脉冲响应是否有好的一致性,对三维观测系统进行评判。对某研究区的常规和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进行了DMO分析,结果表明,DMO校正对于判断观测系统压制采集脚印的能力以及进行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时差校正 DMO覆盖次数 DMO脉冲响应 三维观测系统 采集脚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O校正技术在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丽娜 王建民 +2 位作者 王元波 任林伟 王春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3-64,共2页
深层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油气勘探与地震资料处理工作者始终致力于其油、气资源的勘探及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力求在深层地震勘探中有所突破。由于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手段难以满足地质解释精度要求,因此进行了倾角时差(DMO)... 深层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油气勘探与地震资料处理工作者始终致力于其油、气资源的勘探及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力求在深层地震勘探中有所突破。由于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手段难以满足地质解释精度要求,因此进行了倾角时差(DMO)校正技术研究。该技术是将动校正后的数据偏移到倾斜反射界面零偏移距位置上,能够解决深层构造成像问题。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采用合适的叠前去噪及合理的静校正方法基础上,通过精确的DMO速度分析实现DMO校正处理后,能够使来自不同方向的反射波有效叠加,从而提高横向分辨率,不仅消除了速度分析过程中不同倾角带来的影响,而且使统射波得到加强。经DMO校正技术处理后,能够获得水平层和倾斜界面同时存在的高信噪比资料,使倾斜地层及复杂断裂等深层地质构造正确成像,确保更加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滤波 正常时差(NMO)校正 倾角时差(DMO)校正 共炮检距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拗陷低潜山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柳世光 崔晓娟 高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辽河拗陷低潜山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断点绕射复杂、潜山形态及其内幕反射不清楚的特征,为此,必需提高资料信噪比和成像精度。本文采用分方位角速度分析及叠加、地表一致性、三维投影滤波去噪、各向异性倾角时差校正、偏移速度场扫描... 辽河拗陷低潜山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断点绕射复杂、潜山形态及其内幕反射不清楚的特征,为此,必需提高资料信噪比和成像精度。本文采用分方位角速度分析及叠加、地表一致性、三维投影滤波去噪、各向异性倾角时差校正、偏移速度场扫描及层速度场平滑、叠前时间偏移等数据处理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后认为,前三项技术可以在保持有效地震信号特征的前提下,有效地压制干扰,提高剩余静校正的精度,从而提高低潜山资料的信噪比;后三项技术有力地保证了低潜山带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初步形成了一套针对辽河低潜山地区地震资料特点的资料处理技术系列,对低潜山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具有参考与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辽河拗陷 低潜山 倾角时差校正 数据处理技术 叠前时间偏移 复杂构造成像 地表一致性 剩余静校正 信噪比 成像精度 速度分析 滤波去噪 各向异性 偏移速度 方法原理 详细介绍 信号特征 压制干扰 实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花台断裂的三维结构特征
8
作者 赵成彬 刘保金 +2 位作者 酆少英 姬计法 李春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4,48,共5页
为研究芦花台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断裂的活动性以及断裂向下的延伸形态,以芦花台断裂为中心布设了一个550m×875m的三维地震探测区。探测结果表明,芦花台断裂由两条隐伏活动断裂组成,断裂带走向N20°~22°E,最新活动... 为研究芦花台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断裂的活动性以及断裂向下的延伸形态,以芦花台断裂为中心布设了一个550m×875m的三维地震探测区。探测结果表明,芦花台断裂由两条隐伏活动断裂组成,断裂带走向N20°~22°E,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主断裂F1倾向SE,次断裂F2倾向NW,都是正断层。主断裂F1的活动时代比次断裂F2新,断距也比次断裂F2的大,F1的上断点埋深在工作区内具有自北向南逐渐加深的趋势。在工作区内断裂F1和F2在平面上的距离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在垂直剖面上的距离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大约在深度780~800mF2断裂归并到F1断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技术 隐伏活动断裂 倾角时差校正 相干数据分析 可视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Q-DMO在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梁鸿贤 单联瑜 +1 位作者 曲寿利 王立歆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4期517-520,共4页
DMO技术 (倾角时差校正技术 )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处理技术。它主要是针对叠前能识别出倾角的道集中 (如共炮检距道集 ) ,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 ,消除正常时差校正 (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的影响 ,以实现叠前部分偏... DMO技术 (倾角时差校正技术 )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处理技术。它主要是针对叠前能识别出倾角的道集中 (如共炮检距道集 ) ,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 ,消除正常时差校正 (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的影响 ,以实现叠前部分偏移 ,达到提高剖面叠加质量的目的。对于野外施工规则覆盖次数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处理效果好 ,但对于由于野外施工不规则或丢道而造成覆盖次数不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覆盖次数低的区域常会引起斜干扰和空间假频 ,这时EQDMO(即均衡DMO)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在简单给出EQDMO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来验证EQDMO在覆盖次数不均匀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性 ,进而结合实际资料 ,给出关于EQDMO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 EQ-DMO 倾角时差校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线性化相位移DMO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振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1-393,共13页
在 Hale 的傅里叶变换 DMO 方法中,相位移ω_0t_n(1+(k_x^2h^2)/(ω_0~2)+t_n^2)^(1/2)不是时间 t_n 的线性函数,无法用 FFT 来实现,因此,计算量很大,难以在实际中推广使用。本文基于 Hale 的 DMO 方法,提出一种用分段线性相位移逼近非... 在 Hale 的傅里叶变换 DMO 方法中,相位移ω_0t_n(1+(k_x^2h^2)/(ω_0~2)+t_n^2)^(1/2)不是时间 t_n 的线性函数,无法用 FFT 来实现,因此,计算量很大,难以在实际中推广使用。本文基于 Hale 的 DMO 方法,提出一种用分段线性相位移逼近非线性相位移的 DMO 方法。该方法可用 FFT 计算每一段地震记录的频谱,并能对频谱进行内插、相移和叠加等处理,最终实现 DMO 处理,其处理精度和效果与 Hale 的 DMO 方法相当。分段线性化相位移 DMO 方法的突出优点是计算量小,与 Hale 的方法相比,最低可减少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时差校正 相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