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风剪效应的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倾角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立军 米玉霞 +3 位作者 赵昕辉 马东辰 张松 王旱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风剪效应易使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叶片产生振动及疲劳损坏。针对一种1. 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不同倾角下对应叶片的受力情况;以叶片倾角优化前后的风功率相等为目标函数,对叶片倾... 风剪效应易使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叶片产生振动及疲劳损坏。针对一种1. 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不同倾角下对应叶片的受力情况;以叶片倾角优化前后的风功率相等为目标函数,对叶片倾角进行优化计算。提出采用方差评价叶片受力不均的衡量方法。结果表明:风轮运行一周过程中,风剪效应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法向力载荷上。对于该1. 5 MW风力机,最优叶片倾角为-7°。经过倾角优化后,一周内表征受力不均匀的最大方差由1. 53降到0. 96,方差平均值由0. 66降到0. 52,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风剪效应 叶片载荷 倾角优化 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演进网络中基于粒子群的天线下倾角自优化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连晓灿 张彭园 +1 位作者 谭国平 李岳衡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2,共6页
针对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中自组织网络(SON)的覆盖与容量自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有源天线下倾角优化方法。首先,确定基站(eNB)中传输数据的用户设备(UE)数,用户测量上报邻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息... 针对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中自组织网络(SON)的覆盖与容量自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有源天线下倾角优化方法。首先,确定基站(eNB)中传输数据的用户设备(UE)数,用户测量上报邻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息和位置信息;然后,确定优化目标预设适应度评价函数为频谱效率(SE);其次,将下倾角同时优化问题看作是多维优化问题,选择天线下倾角为粒子集合,使用PSO算法求解得到天线下倾角的最优值;最后,通过系统自主调整优化下倾角,实现长期演进(LTE)网络中容量及覆盖的自优化。通过建模及仿真结果分析,此算法在优化目标不同时可以取得不同的优化效果:优化目标为用户平均频谱效率时,采用传统黄金分割优化算法频谱效率较初始设定提升12.9%,采用PSO算法可提升22.5%;调整优化目标为用户加权平均频谱效率时,对边缘用户,传统黄金分割优化算法并无明显提升,PSO算法取得了19.3%的优化提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升用户吞吐量,改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演进 倾角优化 自组织网络 容量与覆盖优化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平台中部钻杆输送机上输方案与机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葛乐通 石浦 +1 位作者 孙俊林 刘志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针对国内外陆地钻井平台周边大功耗的输送方式,提出一种新型、高效便捷的提推式平台中部钻杆输送方案,主要对新方案中的上输钻杆机构进行研究。以ZJ70DB钻机为例,首先运用SolidWorks建立平台中部钻杆输送机的设备模型,通过MATLAB计算并... 针对国内外陆地钻井平台周边大功耗的输送方式,提出一种新型、高效便捷的提推式平台中部钻杆输送方案,主要对新方案中的上输钻杆机构进行研究。以ZJ70DB钻机为例,首先运用SolidWorks建立平台中部钻杆输送机的设备模型,通过MATLAB计算并验证上输机构中提升装置与推送装置的速度关系,确立提升与推送的动力输送方案;其次在ADAMS中模拟上输机构钻杆输送过程,并对提升装置和推送装置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上输机构中竖直猫道的倾角,解决钻杆输送过程中由惯性力引起的冲击振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钻井 钻杆输送 倾角优化 冲击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式铁路挡沙墙防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党海明 赵耀军 +2 位作者 扎西邓珠 杨林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1,96,共6页
为减小传统铁路挡沙墙顶部气流加速区越过的沙粒数量,一定程度上提高挡沙墙的阻沙效率,提出一种挂板可以随风力转动的新型挡沙墙(可调式挡沙墙),并利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其防沙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调式挡沙墙的流场结构与... 为减小传统铁路挡沙墙顶部气流加速区越过的沙粒数量,一定程度上提高挡沙墙的阻沙效率,提出一种挂板可以随风力转动的新型挡沙墙(可调式挡沙墙),并利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其防沙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调式挡沙墙的流场结构与传统的挡沙墙类似,但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在能够随风力转动的挂板背风侧形成了局部的气流高速区;挡沙墙背风侧涡旋流的发育程度明显强于迎风侧,风速衰减能力背风侧也远强于迎风侧,挡沙墙背风侧是主要沉沙区;可调式挡沙墙周围的积沙主要分布在背风侧,且与挡沙墙存在一定的距离;挡沙墙防沙性能与挂板倾角和风速相关,最优设计参数:25 m/s风速下3号和4号挂板倾角组合为10°~20°和15°~20°,35 m/s风速下3号和4号挂板倾角组合均为15°~20°;45 m/s风速下3号和4号挂板倾角组合为15°~20°和20°左右;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和现场调查结果一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调式挡沙墙可以削弱其顶部加速区的风速,达到提高其防沙效率的目的,尤其适合于挡沙墙顶部加速效应明显的强风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风沙地区 可调式挡沙墙 防沙性能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挂板倾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