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司法中的权利倾斜性配置——实质的正义还是错位的公平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飞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9,共6页
对权利进行倾斜性配置是保护弱势主体一方利益、彰显法的实质正义价值的惯用性方法。就公司而言,存在着小股东、员工等相关弱势主体,保护他们的既有与预期利益是维系公司效率化运营的前提性条件。然而,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公司是与... 对权利进行倾斜性配置是保护弱势主体一方利益、彰显法的实质正义价值的惯用性方法。就公司而言,存在着小股东、员工等相关弱势主体,保护他们的既有与预期利益是维系公司效率化运营的前提性条件。然而,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公司是与市场相对应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科层制下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所支撑的是一种区别于平等主体之间市场交易关系的以"权威—服从"为特质的团结性关系,而权利倾斜性配置只能针对平等主体之间具有利益博弈性与对抗性的交易关系。因此,在公司中进行权利的倾斜性配置不应是保护弱势主体的应然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倾斜性配置 公司法 弱势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消法》中权利倾斜性配置规则之完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69,共4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对弱势群体进行权利倾斜性配置的典型法律形式。然而,由于其权利倾斜性配置规则存在立法目的多元、立法语言不当、权利实现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该法在实践中运行不畅。为真正实现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有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对弱势群体进行权利倾斜性配置的典型法律形式。然而,由于其权利倾斜性配置规则存在立法目的多元、立法语言不当、权利实现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该法在实践中运行不畅。为真正实现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有必要从明确立法目的、界定宽松的消费者概念以及配套相应的权利实现机制等方面,对之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倾斜性配置 弱势群体 消费者 惩罚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权利倾斜性配置的破产取回权行使期限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崔艳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0-184,共5页
权利倾斜性配置源于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破产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关于破产取回权形式期限的规定增加了取回权人的义务和责任,属于权利的倾斜性配置,该配置会促使破产取回权人及时取回财产、诱发道德风险,并对交易成本、交易机会及... 权利倾斜性配置源于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破产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关于破产取回权形式期限的规定增加了取回权人的义务和责任,属于权利的倾斜性配置,该配置会促使破产取回权人及时取回财产、诱发道德风险,并对交易成本、交易机会及交易安全预期产生消极影响。该条立法的原因为提高破产程序的效率,降低破产成本,实现破产公正,但该条违背了破产法的立法目的,不利于债务人的破产拯救。协调二者的关系需建立完善的权利申报制度,在破产债权申报之外增加物权及其他对债务人享有的权利申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取回权 权利倾斜性配置 企业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权利倾斜到责任倾斜的弱者保护路径转换——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飞飞 《广东商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6,共8页
制度建构者通常从维护法的实质正义价值视角出发,对弱者的权利做倾斜性保护安排。然而,作为一种对交易规则的人为性制度改观,权利的倾斜性配置因缺乏主体间长期的历史性博弈,容易产生被配置权利空置化、交易量减少、损害最差者利益与道... 制度建构者通常从维护法的实质正义价值视角出发,对弱者的权利做倾斜性保护安排。然而,作为一种对交易规则的人为性制度改观,权利的倾斜性配置因缺乏主体间长期的历史性博弈,容易产生被配置权利空置化、交易量减少、损害最差者利益与道德风险等制度积弊。而在遵循市场规律、不改变主体间固有交易规则的前提之下,责任的倾斜性配置通过对强者的责任而非弱者的权利进行倾斜性安排的方式,达到保护弱者利益与尊重主体行为自治二元协调的制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者 强者 权利倾斜性配置 责任倾斜性配置 法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父爱主义与侵权法之失 被引量:58
5
作者 吴元元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3-147,共15页
因法律父爱主义的影响,当代中国侵权法领域的异化现象日益呈现,侵权立法往往过度以侵权责任替代当事人的合约机制,或者对权利予以倾斜性配置,造成一系列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并最终导致侵权法在宪政之维的价值失落。基... 因法律父爱主义的影响,当代中国侵权法领域的异化现象日益呈现,侵权立法往往过度以侵权责任替代当事人的合约机制,或者对权利予以倾斜性配置,造成一系列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并最终导致侵权法在宪政之维的价值失落。基于自治与强制之间的有效均衡,应当以负外部性、高度危险性以及信息偏在为标准,审慎对待法律父爱主义在侵权法中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父爱主义 侵权法 个体自治 权利倾斜性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