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旋发展和移动的动力和热力问题Ⅱ:广义倾斜涡度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国雄 郑永骏 刘屹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从位涡-位温(PV-θ)以及拉格朗日观点,引入广义倾斜涡度发展的概念研究绝热条件下的垂直涡度发展。广义倾斜涡度发展是一个与涡度发展的坐标无关的概念框架,该框架包括倾斜涡度发展。倾斜涡度发展研究当大气处于稳定或不稳定层结情形,... 从位涡-位温(PV-θ)以及拉格朗日观点,引入广义倾斜涡度发展的概念研究绝热条件下的垂直涡度发展。广义倾斜涡度发展是一个与涡度发展的坐标无关的概念框架,该框架包括倾斜涡度发展。倾斜涡度发展研究当大气处于稳定或不稳定层结情形,空气质点沿着向上凸的陡峭等熵面下滑或沿着向下凹的陡峭等熵面上滑过程垂直涡度激烈发展。因此,倾斜涡度发展是研究强烈天气过程的涡度发展非常强的情形。此外,广义倾斜涡度发展概念澄清了涡度发展和倾斜涡度发展的区别,涡度发展和倾斜涡度发展的判别标准表明,倾斜涡度发展的要求比涡度发展的要求严格很多。在空气质点沿着向上凸的陡峭等熵面下滑或沿着向下凹的陡峭等熵面上滑过程,当在稳定大气中静力稳定度(θ_z)迅速减小或在不稳定大气中静力稳定度(θ_z)迅速增大,即静力稳定度(θ_z)趋于0时,如果C_D<0,那么垂直涡度将急速发展。应用得到的理论结果分析了2008年7月下旬的一次青藏高原低涡过程,该低涡形成于青藏高原中西部,东移滑出青藏高原然后继续东移,给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带来强降水。诊断表明,2008年7月22日00—06时(世界时)青藏高原低涡沿着四川盆地东北边的斜坡爬升时低涡加强发展,PV_2变化对低涡加强发展有贡献,因为此时的水平涡度(η_s)变化和斜压度(θ_s)变化都对垂直涡度发展起正贡献。而且,22日06时,330 K等熵面的倾斜涡度发展判据满足,表明倾斜涡度发展并对垂直涡度发展起重要贡献。围绕着低涡中心较强的涡度发展和倾斜涡度发展信号表明,广义倾斜涡度发展概念框架可以作为诊断天气过程的一个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涡 涡度发展 倾斜涡度发展 广义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7.21”暴雨过程中变形场引起的锋生与倾斜涡度发展诊断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娜 冉令坤 +1 位作者 周玉淑 高守亭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3-605,共13页
从变形场驱动锋生及通过锋生引起倾斜涡度发展的角度对变形场在北京"7.21"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诊断结果发现:北京地区降水产生时,变形向量与等位温线走向一致或有较小夹角,北京地区有较强的... 从变形场驱动锋生及通过锋生引起倾斜涡度发展的角度对变形场在北京"7.21"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诊断结果发现:北京地区降水产生时,变形向量与等位温线走向一致或有较小夹角,北京地区有较强的变形场局地锋生过程。锋生函数分析发现,变形项对引发暴雨的低层锋生有重要贡献。锋生能够引发大气动力、热力结构的调整,伴随大气锋生过程的高空急流加强和转竖使得北京地区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中,其带动低层空气辐合,有助于暴雨的加强维持。分析还发现,"7.21"暴雨过程中,垂直涡度存在爆发性发展,尤其是锋面降水阶段,而大气斜压度的增长趋势与垂直涡度增长趋势十分一致。分析全型涡度方程中与变形场有关的斜压度个别变化项发现,与变形场相关的垂直涡度驱动项异常正值区与垂直涡度爆发性增长区相对应,表明变形场在北京"7.21"暴雨过程中对垂直涡度发展有重要贡献。基于变形场沿其压缩轴方向气流汇合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加入水汽作用的水汽通量变形场与暴雨发生、发展的关系。分析结果发现,低层水汽通量变形场的正值区与暴雨具有很强的相关,且水汽通量变形场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比湿平流,其对未来暴雨区位置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一部分为变形场项,其对水汽通量变形场分布起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场 锋生 倾斜涡度发展 水汽通量变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湾风暴影响高原暴雪的个例分析:基于倾斜涡度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王子谦 朱伟军 段安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3-711,共9页
基于湿位涡(MPV)诊断分析和倾斜涡度发展(SVD)理论,研究了2007年11月一次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北上造成青藏高原暴雪的天气事件。结果表明:热带风暴螺旋云系移动至高原东南部受陡峭地形抬升与高层北侧下滑的干冷空气(MPV1正值带)相交汇是导... 基于湿位涡(MPV)诊断分析和倾斜涡度发展(SVD)理论,研究了2007年11月一次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北上造成青藏高原暴雪的天气事件。结果表明:热带风暴螺旋云系移动至高原东南部受陡峭地形抬升与高层北侧下滑的干冷空气(MPV1正值带)相交汇是导致这次天气过程的重要原因。由于等熵面密集且明显倾斜,在降雪区上空附近大气弱稳定区,负的MPV2对总湿位涡MPV的贡献超过了MPV1,SVD得到较大增长,同时使得MPV<0,导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产生,有利于倾斜涡度的发展。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是这次暴雪发生、发展的一种可能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暴雪 湿位涡 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垂直切变和下滑倾斜涡度发展 被引量:113
4
作者 吴国雄 蔡雅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本文根据绝热无摩擦的饱和湿空气具有湿位涡守恒的特征,研究湿斜压过程中涡旋垂直涡度的发展。由于传统的等熵位涡分析的应用受等熵面倾斜的限制,本文进而发展了Z坐标及P坐标中的倾斜涡度发展理论。指出在梅雨锋南侧暖湿区的北端,... 本文根据绝热无摩擦的饱和湿空气具有湿位涡守恒的特征,研究湿斜压过程中涡旋垂直涡度的发展。由于传统的等熵位涡分析的应用受等熵面倾斜的限制,本文进而发展了Z坐标及P坐标中的倾斜涡度发展理论。指出在梅雨锋南侧暖湿区的北端,以及梅雨锋北边界附近,湿等熵面十分陡立,是涡旋发展及暴雨发生的重要地区。还证明了倾斜涡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指出在对流不稳定的饱和大气中,倾斜涡度发展必伴有低空急流存在。对1991年6月12~15日江淮流域暴雨过程的诊断表明,湿位涡分析,尤其是等压面上湿位涡量Pm1和Pm2的分析不仅在中高纬有效,在低纬度及低对流层均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倾斜涡度发展 垂直切变 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弱热带气旋附近的倾斜涡度发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瀛 王元 +1 位作者 张立祥 郜凌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2,共6页
使用WRF有限区域模式对2002年第5号台风(Rammasun)减弱后在长白山脉诱生新涡旋产生复合系统的过程进行了60h的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倾斜涡度发展分析,揭示了当减弱的热带气旋移近较高大山脉时,通过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空气产生... 使用WRF有限区域模式对2002年第5号台风(Rammasun)减弱后在长白山脉诱生新涡旋产生复合系统的过程进行了60h的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倾斜涡度发展分析,揭示了当减弱的热带气旋移近较高大山脉时,通过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空气产生沿倾斜等熵面的下滑运动。在此基础上,热带气旋减弱引起的风的垂直切变的改变可以引起垂直涡度的发展从而诱生新的涡旋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弱热带气旋 山脉 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涡度的发展与云南冬季强降水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英 段旭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705-710,共6页
应用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对云南的一次冬季强降水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在θe 陡立密集区内;倾斜涡度发展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形成强降水的重要因子;大气的弱位势稳定和强斜压性有利于云南冬季强降水的发生。
关键词 倾斜涡度发展 冬季 强降水 降水 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陇东大暴雨的锋生过程及倾斜涡度发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伏村 许东蓓 +4 位作者 姚延锋 修韶宇 郭萍萍 阙龙凯 韩树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9-431,共13页
利用探空、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和ECMWF(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锋生及倾斜涡度发展等方面对2013年6月20日发生在甘肃陇东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 利用探空、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和ECMWF(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锋生及倾斜涡度发展等方面对2013年6月20日发生在甘肃陇东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东北侧低空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及冷空气相互作用下,干冷空气和暖湿空气在中低空交汇产生强锋生,使切变线上垂直涡度、辐合快速发展,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导致大暴雨发生。暴雨出现在TBB<-52℃的强对流云带中,雨强随着冷空气的向南侵入和渗透,由北向南在陇东地区逐步增强,进入四川后开始减弱。雷达强回波区高度<5 km,在0℃层以下具有低质心、暖云高效降水回波的特征。降水回波为南北带状,自南向北移动,不断影响同一地区,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锋生强度与切变线强度及暴雨强度的增强、维持和减弱变化基本一致。分析锋生函数表明,在暴雨增强阶段,散度项锋生和形变项锋生起主要作用,形变项锋生作用更显著,倾斜项锋生作用相对较小;在暴雨持续阶段,散度项锋生和形变项锋生作用旗鼓相当,倾斜项起锋消作用。通过全型垂直涡度方程建立垂直涡度变化与锋生的直接联系,从而诊断锋生对天气系统强度的作用。锋生使得湿等熵面倾斜,在锋区前侧产生显著的正垂直涡度变化,切变线得到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涡 切变线 垂直涡度 锋生 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地区经济发展综合优势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森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地区经济优势的综合利用。文章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皖西地区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农业基础、旅游文化等方面优势,提出集中有限的人财物,以特色产业为突破、旅游经济为先导,夯实农业基础,培植优势工业为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地区经济优势的综合利用。文章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皖西地区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农业基础、旅游文化等方面优势,提出集中有限的人财物,以特色产业为突破、旅游经济为先导,夯实农业基础,培植优势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倾斜发展战略。并对特色农业、优势工业、旅游产业发展分别提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地区 综合优势 倾斜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经济政策效应分析
9
作者 张倩肖 郭瑞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30,共6页
政府经济政策是影响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中央先后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政策和区域倾斜发展战略政策,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要真正推动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实施区... 政府经济政策是影响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中央先后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政策和区域倾斜发展战略政策,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要真正推动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策,在投资、金融、财税、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域经济 经济政策效应 政府经济政策 区域倾斜发展战略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52-56,共5页
本文认为,协调发展并非所有区域经济增长相同,而是指各区域均能充分发挥本区域的优势,积极参与区际分工,实现本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倾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为掌握好地区差异的“度”,中央政府应为避免区域差异扩大化,制定一套有... 本文认为,协调发展并非所有区域经济增长相同,而是指各区域均能充分发挥本区域的优势,积极参与区际分工,实现本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倾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为掌握好地区差异的“度”,中央政府应为避免区域差异扩大化,制定一套有针对性、吸引力的“新的区域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经济主体 倾斜发展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斜压性与入海江淮气旋发展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雷鸣 秦曾灏 +1 位作者 端义宏 杜秉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95-104,共10页
在详细分析 1 990年、1 993年 6月两个东海气旋入海发展的大尺度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利用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SVD)建立了风垂直切变与垂直涡度的联系 ,并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结果表明 :在气旋入东海发展初期 ,其所在区域风垂直切变的增强... 在详细分析 1 990年、1 993年 6月两个东海气旋入海发展的大尺度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利用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SVD)建立了风垂直切变与垂直涡度的联系 ,并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结果表明 :在气旋入东海发展初期 ,其所在区域风垂直切变的增强有利于气旋发展 .另外 ,对高空急流与气旋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伴随气旋发展高空西风急流强度有所增强 ,在气旋整个生命期中气旋位置有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南侧向出口区的北侧移动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涡度发展 风垂直切变 大气斜压性 江淮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战略模式定量选择研究
12
作者 朱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8-11,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湘潭地区在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解放38年来其发展战略的总趋势,是以速度和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倾斜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模式,并力图通过重工业化实现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这一模式下所形成的现有系统,存在... 一、问题的提出湘潭地区在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解放38年来其发展战略的总趋势,是以速度和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倾斜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模式,并力图通过重工业化实现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这一模式下所形成的现有系统,存在着结构较为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模式 重工业化 选择研究 战略研究 重要地位 倾斜发展 湖南省 物资消耗 优先发展 资金利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理顺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13
作者 魏民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22-25,共4页
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理顺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魏民区域经济是一个涉及资源配置和发展关系的综合经济概念。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主要作为生产力布局的资源配置合理性概念加以研究。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 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理顺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魏民区域经济是一个涉及资源配置和发展关系的综合经济概念。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主要作为生产力布局的资源配置合理性概念加以研究。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距 发展政策 区域利益 三大经济地带 中西部 矛盾和冲突 倾斜发展战略 发展关系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型赶超战略初探
14
作者 左中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2-50,共9页
所谓赶超战略,是指以经济高速发展为目标,以赶上和超过经济发达国家为比较对象的经济发展战略。赶超战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市场经济型 赶超战略 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 高速增长 我国经济发展 倾斜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8”山东特大暴雨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赵宇 龚佃利 +1 位作者 刘诗军 孙兴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利用双重嵌套的非静力数值模式MM5V3,成功地模拟了1999年8月11~12日山东诸城发生的特大暴雨。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这次暴雨天气及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是在弱冷空气侵入台风低... 利用双重嵌套的非静力数值模式MM5V3,成功地模拟了1999年8月11~12日山东诸城发生的特大暴雨。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这次暴雨天气及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是在弱冷空气侵入台风低压环流,热带辐合带北伸的形势下形成的;倾斜涡度发展是特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产生、发展的重要机制,鲁东南有利的地形对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台风低压倒槽顶部的强辐合作用首先触发上升运动,产生强降水,强降水位于低层气旋性暖式切变最明显的地方;强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使高层气层增暖,高层辐散加强,引起低层中尺度低涡强烈发展,导致降水增幅。可见,CISK机制是特大暴雨和中尺度低涡加强的另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中尺度低涡 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杨晓霞 李春虎 +3 位作者 杨成芳 邰庆国 陈优宽 周雪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80,I0002,共8页
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应用湿位涡守恒理论研究了飑线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飑线是由500hPa西风槽影响产生的,为低层增温增湿,高层冷空气南下,低能舌叠加在高能舌之上,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850hPa切变... 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应用湿位涡守恒理论研究了飑线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飑线是由500hPa西风槽影响产生的,为低层增温增湿,高层冷空气南下,低能舌叠加在高能舌之上,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850hPa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槽中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热力不稳定和风垂直切变的环境条件下对流云团东移发展,形成飑线。低层大气湿斜压性增强,破坏了地转平衡,倾斜涡度发展,上升运动增强,对流发展;高空高位势涡度下传使得中低层位势涡度增大,导致其垂直涡度增大,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对流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与风垂直切变相互作用,促使对流系统发展形成飑线,产生雷雨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不稳定 辐合上升 风垂直切变 倾斜涡度发展 飑线 雷雨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79
17
作者 段旭 李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 1 998年 6月滇中地区罕见的 6场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θe 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 ,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 ,形成θe 陡峭密集区 ,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 ;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 50 0hPa至 60 0hP...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 1 998年 6月滇中地区罕见的 6场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θe 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 ,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 ,形成θe 陡峭密集区 ,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 ;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 50 0hPa至 60 0hPa之间 ,若对流层低层MPV1 <0 ,同时MPV2 >0 ,易产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倾斜涡度发展 暴雨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春季一次罕见暴雨天气的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赵宇 张兴强 杨晓霞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6-843,共8页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3年4月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罕见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产生在925hPa以下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稳定度较小,有利于湿斜压涡度发展;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前期700hPa上ξM...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3年4月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罕见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产生在925hPa以下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稳定度较小,有利于湿斜压涡度发展;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前期700hPa上ξMPV1<0,ξMPV2>0的演变,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及斜压不稳定的增强;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降水增幅,也是低涡东移发展为气旋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暴雨 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春秋季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杨晓霞 万丰 +2 位作者 刘还珠 薛德强 华岩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对山东省春秋季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制作了春秋季暴雨的平均环流形势图。分析了2003年春秋季两次大范围暴雨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及暴雨期间大气的热力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应用k-螺旋度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 对山东省春秋季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制作了春秋季暴雨的平均环流形势图。分析了2003年春秋季两次大范围暴雨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及暴雨期间大气的热力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应用k-螺旋度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4月暴雨均受气旋影响,10月暴雨以冷锋影响居多。2003年4月17—18日为气旋暴雨,10月10—12日为切变线冷锋暴雨。两次暴雨前都有低空偏南风急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大气强烈增温增湿,对流不稳定度增大,湿斜压性增强。强冷锋南下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暴雨期间低层正k-螺旋度猛烈发展。暴雨前期中低层MPV1<0且MPV2>0,冷锋影响期间MPV1>0且MPV2<0,都有利于倾斜涡度发展,增强了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季暴雨 水汽输送 低层k-螺旋度 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位涡在云南冰雹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英 段旭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2-248,共7页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 1 997年 3月云南南部频繁发生的几次冰雹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在 θe陡立密集区 ,湿斜压涡度发展 ,密集区内冰雹容易发生 ;在降雹区低层为对流稳定的层结下 ( MPV1 >0 ) ,有 MPV2 <0 ,使湿斜压不稳...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 1 997年 3月云南南部频繁发生的几次冰雹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在 θe陡立密集区 ,湿斜压涡度发展 ,密集区内冰雹容易发生 ;在降雹区低层为对流稳定的层结下 ( MPV1 >0 ) ,有 MPV2 <0 ,使湿斜压不稳定增强 ,倾斜涡度得以发展 ;冰雹易在MPV2负值区南侧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倾斜涡度发展 冰雹 天气分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