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地表急倾斜厚矿体地表移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智勇 曹建立 +3 位作者 刘洋 刘欢 李广辉 谭宝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利用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开采深度、矿体倾角、矿体厚度三因素设计L16(45)正交试验方案模型。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水平最大位移和移动范围的影响程度,开采深度>矿体倾角>矿体厚度;对垂直最大位移的影响程度,矿体倾角&... 利用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开采深度、矿体倾角、矿体厚度三因素设计L16(45)正交试验方案模型。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水平最大位移和移动范围的影响程度,开采深度>矿体倾角>矿体厚度;对垂直最大位移的影响程度,矿体倾角>开采深度>矿体厚度;地表水平位移呈"山峰-山谷"型曲线,山谷段随着倾角的增加逐渐向下盘方向移动。下沉曲线为漏斗型曲线,开采深度增加到某一深度后,靠近矿体中心附近的岩体会发生隆起。随着矿体倾角的增加,影响地表出现移动盆地的矿体开采深度也相应增加,即矿体倾角越小,越容易在地表形成移动盆地。形成的边界角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逐渐稳定于50°左右,矿体的倾角越大,边界角趋于稳定的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矿体 地表岩移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厚矿体无间柱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韩志型 王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7-370,共4页
无间柱连续采矿是一种高效的采矿方法,已成为地下矿山采矿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以某铅锌矿山为例,采用能模拟开挖与充填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应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无间柱采矿法开采急倾斜厚矿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分层... 无间柱连续采矿是一种高效的采矿方法,已成为地下矿山采矿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以某铅锌矿山为例,采用能模拟开挖与充填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应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无间柱采矿法开采急倾斜厚矿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分层高度和超前回采分层数,以及不同的暴露面积条件下采场的稳定性,从而得出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无间柱采矿法在矿山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矿体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无间柱连续回采 采场结构参数 弹塑性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坑矿缓倾斜厚矿体采矿方案的模糊层次优化与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科平 王嫱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共4页
根据铜坑矿缓倾斜厚矿体赋存特点和工程条件,结合国内外类似矿体的采矿方法,初选三种机械化采矿方案,针对影响采矿方法的各项定性、定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方案优选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评价各项影响因素指标的重要性,运用模糊数学方... 根据铜坑矿缓倾斜厚矿体赋存特点和工程条件,结合国内外类似矿体的采矿方法,初选三种机械化采矿方案,针对影响采矿方法的各项定性、定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方案优选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评价各项影响因素指标的重要性,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选择最优采矿方案。模糊层次法避免单一方法和判据所造成的局限性,选择的最优采矿方法实现了安全、经济、高效和资源高利用率的采矿目的,可以为今后类似条件矿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矿体 充填采矿 模糊层次法 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采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顶方式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克顺 何明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9-21,56,共4页
武钢程潮铁矿西区一期建设工程主要开采Ⅲ # 矿体 ,由于矿体围岩稳固、难于自然冒落 ,生产中存在着合理放顶保证生产安全的问题。为此 ,从主放顶层水平、覆盖层构成 ,可比基建工程规模、投资和工期 ,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对该缓倾斜厚矿... 武钢程潮铁矿西区一期建设工程主要开采Ⅲ # 矿体 ,由于矿体围岩稳固、难于自然冒落 ,生产中存在着合理放顶保证生产安全的问题。为此 ,从主放顶层水平、覆盖层构成 ,可比基建工程规模、投资和工期 ,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对该缓倾斜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放顶问题进行了探讨 ,推荐了技术经济合理 ,管理有效的放顶方案 ,该方案已在生产中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矿体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放顶方式 围岩 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柱留矿法开采倾斜厚矿体的实践
5
作者 钟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37-239,共3页
潘洛铁矿同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组成的地下开采技术研究(攻关)组,针对洛阳矿区南矿段矿体赋存的地质条件,即矿体形态、厚度、倾角和大小等多变又无规律可循,以及矿体顶板稳固等特点,将原设计的分条分段崩落采矿法改为点柱浅孔留矿法... 潘洛铁矿同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组成的地下开采技术研究(攻关)组,针对洛阳矿区南矿段矿体赋存的地质条件,即矿体形态、厚度、倾角和大小等多变又无规律可循,以及矿体顶板稳固等特点,将原设计的分条分段崩落采矿法改为点柱浅孔留矿法和留矿全面法。本文着重介绍点柱留矿法的试验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倾斜厚矿体 点柱留矿法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厚大矿体机械化垂直分条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方法研究
6
作者 冯帆 徐剑坤 +1 位作者 孙淑华 曹国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当采用传统的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缓倾斜厚大矿体时,常常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低、矿石贫损率高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缓倾斜厚大矿体机械化垂直分条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其核心是将矿体沿走向方向上划分为若干分条,采... 当采用传统的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缓倾斜厚大矿体时,常常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低、矿石贫损率高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缓倾斜厚大矿体机械化垂直分条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其核心是将矿体沿走向方向上划分为若干分条,采用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逐条回采,并在矿房一侧留设废石混凝土挡墙,随后在充填体上铺设耐磨钢板,且配备铲运机等机械化设备进行出矿和充填,从而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矿石贫损率。首先,介绍了缓倾斜厚大矿体机械化垂直分条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的采场布置方式、回采工作、充填工艺,并阐述了其技术优势。其次,以某地下金矿为例,将该方法与上向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进行了经济比较。研究表明:当采用该方法回采矿体时,每个采场可多获得收益105万元。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条件下缓倾斜厚大稀有贵重金属矿体安全高效回采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矿体 机械化 干式充填体 废石混凝土挡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分条分层废石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飞 乔登攀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东大山铁矿倾斜厚矿体主体采矿方法为分段崩落法,分段高度8~10 m,矿石回收率为49.25%~55%,贫化率29.92%~33.37%。研究表明,分段崩落法在该矿应用时存在采切比大、放矿时下盘矿石残留损失大、顶底柱无法回采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主... 东大山铁矿倾斜厚矿体主体采矿方法为分段崩落法,分段高度8~10 m,矿石回收率为49.25%~55%,贫化率29.92%~33.37%。研究表明,分段崩落法在该矿应用时存在采切比大、放矿时下盘矿石残留损失大、顶底柱无法回采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提出采用上向分条分层废石充填采矿法。实践表明,新型采矿工艺可将矿石回收率提高到87%左右,贫化率降低到15%左右,有效地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因而经济效益显著。该工艺对同类矿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条分层 倾斜厚矿体 废石充填 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山铁矿斜分条分段崩落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乔夏梁 任凤玉 +1 位作者 曹建立 师宏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47-1752,共6页
杏山铁矿小杏山采区为层状倾斜厚矿体,原用垂直走向布置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存在矿石损失贫化大、上盘侧回采进路地压显现严重、巷道支护工程量大等生产问题.研究提出斜分条分段崩落采矿法,即沿矿体延深方向,从上盘到下盘按斜... 杏山铁矿小杏山采区为层状倾斜厚矿体,原用垂直走向布置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存在矿石损失贫化大、上盘侧回采进路地压显现严重、巷道支护工程量大等生产问题.研究提出斜分条分段崩落采矿法,即沿矿体延深方向,从上盘到下盘按斜线分条开采,每一分条在矿体里布置诱导冒落进路,在崩落本分段矿石的同时,诱导近上盘矿体自然冒落,冒落的矿石由设置在下盘围岩里的回收进路回采.该法较好地顺应了倾斜矿体崩落矿石的移动规律,降低了采切工程总成本.试验采场自2019年5月开始回采,现已回采两个分段,矿石回采率由74%提高到85.6%,贫化率由18%降低到15%,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矿体 斜分条分段崩落法 矿石回采指标 诱导冒落 采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落法开采岩体冒落及岩移机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东杰 任凤玉 王健多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9,共11页
为研究倾斜厚矿体开采岩体冒落及岩移机理,以某铁矿崩落法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对开采过程中顶板覆岩冒落及岩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节理影响下覆岩断裂破坏、应力演化及损伤发展特性,对岩体冒落及岩移机理进行... 为研究倾斜厚矿体开采岩体冒落及岩移机理,以某铁矿崩落法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对开采过程中顶板覆岩冒落及岩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节理影响下覆岩断裂破坏、应力演化及损伤发展特性,对岩体冒落及岩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冒落表现为缓慢—快速交替的拱形冒落特征,岩体冒落的剧烈程度与冒落发展正相关;地表水平变形以波浪形变化为主,上盘侧最大水平变形值为下盘的1.4~1.9倍,运输道路附近的最大沉降值约为32.5 mm,沉降中心在采矿后期以非对称形式向上盘偏移,沉降率逐渐下降。岩体冒落是拉伸与剪切裂纹沿着节理与完整岩桥相互贯通所致,分为滑移破坏区与倾倒破坏区,应力拱周期性演化是导致冒落进程变化的主要原因;地表沉降特征受节理与开采跨度的共同影响,断裂角发生偏转并以上盘破坏为主,是导致地表沉降中心偏移的主要原因。在未来采矿过程中,塌陷坑上盘有发生大规模沉降及塌陷的风险,研究提出的塌陷坑废石充填岩移控制措施,可实现对运输道路的有效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矿体 岩体冒落 断裂角 岩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霖 黄明清 +2 位作者 唐绍辉 张铭 刘青灵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51,共8页
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法是安全高效开采倾斜极厚矿体的有效方法,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维持采场稳定的前提。以Jama铜矿1000万t/a超大规模地下开采为工程背景,利用Mathews稳定图法计算了采场稳定区间和水力半径,并基于“隔三采一”的... 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法是安全高效开采倾斜极厚矿体的有效方法,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维持采场稳定的前提。以Jama铜矿1000万t/a超大规模地下开采为工程背景,利用Mathews稳定图法计算了采场稳定区间和水力半径,并基于“隔三采一”的开采方案,采用FLAC^(3D)软件开展了4组采场结构参数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数值模拟,从而优选出合理的高中段大采场结构参数。Mathews稳定图法采场顶板、侧帮暴露尺寸与水力半径的关系分析表明,当采场顶板跨度为15 m、中段高度为100 m时,采场长度应小于46 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二步骤矿柱宽度从15 m增加至19.5 m时,采场顶板的位移、塑性区体积随着跨度增大而增加,底部结构堑沟的两帮安全系数较低且易发生部分剪切破坏。数值模拟与Mathews稳定图法分析结果一致,确定了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法的最优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长度45 m,一步骤矿房宽15 m,二步骤矿柱宽18 m,采场高100 m。研究结果为实现倾斜极厚矿体高中段大采场安全回采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矿体 超大规模地下开采 高中段大采场 采场稳定性 Mathews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 roof thickness and span of stope under complex filling body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周全 谢承煜 +2 位作者 贾楠 杨彪 程贵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641-3647,共7页
Longhole caving method was used to mine gently inclined thick orebody step by step in a test stope of tin mine under complex filling body.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plex filling body around the stope affects the stabili... Longhole caving method was used to mine gently inclined thick orebody step by step in a test stope of tin mine under complex filling body.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plex filling body around the stope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roof thickness, chamber and spacer pillar in actual mining was investigated; meanwhile, the formed goaf during mining is so vulnerable that surrounding rock collapses early. Based on this point, elasticity mechanics and limit span theory were used to study separately the roof thickness and the span limit of goaf formed in mining, and then a reasonable roof thickness of 8 m and goaf span of 14 m are proposed. In addition, the stability of roof thickness, chamber and spacer pillar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meanwhile, the field monitoring on the displacement of caving chamber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of surrounding rock is 20 MPa, and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is 1.2 MPa, which is less than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2.4 MPa. Moreover, plastic zone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stope stability. In addition, the displacement of 11 mm is also smaller. Th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us, the roof thickness and span of goaf proposed are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filling body roof thickness span of goal mechanical analysis 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