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略论李清照以词言志的诗化美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晓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和本色著称。通过阅读清照《漱玉词》文本,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词更具有一种诗化美,一种以词言志的诗化美。
关键词
李清照
以词
言志
借物言志
诗化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卜算子》咏雁词探赜——兼与陆游同词牌《咏梅》比较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耕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59,共4页
咏物题材是中国诗词一大宗,可以借物言志,发抒心怀,也可以把不便明言或言之有碍的心头话语,借客观物体曲折传出。苏轼与陆游各有一首《卜算子》,一借大雁曲传自己处境的困危,一借梅花叙说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苦闷。动植物都成了诗人的...
咏物题材是中国诗词一大宗,可以借物言志,发抒心怀,也可以把不便明言或言之有碍的心头话语,借客观物体曲折传出。苏轼与陆游各有一首《卜算子》,一借大雁曲传自己处境的困危,一借梅花叙说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苦闷。动植物都成了诗人的化身,物与人融为一体,都写得非常贴己,为人传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苏轼
词牌
中国诗词
借物言志
动植
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杨礼赞》的历史性和典范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吕东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3,共3页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不过,它更多地为人所知则是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之后。许多年来,这篇文章被当作范文来阐释和学习,它所运用的象征、借物言志等手法一直被视为散文写作的圭臬。和许多经典作品一样,...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不过,它更多地为人所知则是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之后。许多年来,这篇文章被当作范文来阐释和学习,它所运用的象征、借物言志等手法一直被视为散文写作的圭臬。和许多经典作品一样,《白杨礼赞》的经典化使它脱离了最初产生的时空,从而迈入永恒,它的典范性的修辞价值冲淡了它所携带的历史意义。现在看来,《白杨礼赞》的历史意义似乎更值得重视,因为要找出同样一篇借物言志的象征性抒情散文并不困难,而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白杨礼赞》是独一无二的,它预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转折,并开启了后来的写作范式。这一点,语文教学似乎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礼赞》
历史意义
典范性
中国现代散文
中学语文教材
借物言志
散文写作
经典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挺立太空唱欢歌——读郭沫若的《银杏》
4
作者
李泱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140-141,139,共3页
《银杏》是郭沫若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郭老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礼赞银杏树的文章呢?显然,这是为了咏物抒怀,借物言志,通过对端直、蓬勃、青翠、莹洁、精巧的银杏树的赞美,振奋我们中华民族...
《银杏》是郭沫若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郭老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礼赞银杏树的文章呢?显然,这是为了咏物抒怀,借物言志,通过对端直、蓬勃、青翠、莹洁、精巧的银杏树的赞美,振奋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奋斗,去夺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激情难抑地呼喊道:“银杏,我思念你”,接着,就介绍了银杏的通俗的别名-白果。作者以其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又具体介绍了银杏的果实的特征。“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作者又特别强调了银杏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树
郭沫若
抒情散文
国树
果实
纪念塔
中国人文
咏
物
抒怀
八荒
借物言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李清照以词言志的诗化美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晓霞
机构
内蒙古财经学院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词关系与词体演进"(09XZW0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和本色著称。通过阅读清照《漱玉词》文本,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词更具有一种诗化美,一种以词言志的诗化美。
关键词
李清照
以词
言志
借物言志
诗化美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卜算子》咏雁词探赜——兼与陆游同词牌《咏梅》比较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耕原
机构
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59,共4页
文摘
咏物题材是中国诗词一大宗,可以借物言志,发抒心怀,也可以把不便明言或言之有碍的心头话语,借客观物体曲折传出。苏轼与陆游各有一首《卜算子》,一借大雁曲传自己处境的困危,一借梅花叙说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苦闷。动植物都成了诗人的化身,物与人融为一体,都写得非常贴己,为人传颂。
关键词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苏轼
词牌
中国诗词
借物言志
动植
物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杨礼赞》的历史性和典范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吕东亮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3,共3页
文摘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不过,它更多地为人所知则是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之后。许多年来,这篇文章被当作范文来阐释和学习,它所运用的象征、借物言志等手法一直被视为散文写作的圭臬。和许多经典作品一样,《白杨礼赞》的经典化使它脱离了最初产生的时空,从而迈入永恒,它的典范性的修辞价值冲淡了它所携带的历史意义。现在看来,《白杨礼赞》的历史意义似乎更值得重视,因为要找出同样一篇借物言志的象征性抒情散文并不困难,而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白杨礼赞》是独一无二的,它预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转折,并开启了后来的写作范式。这一点,语文教学似乎不能忽略。
关键词
《白杨礼赞》
历史意义
典范性
中国现代散文
中学语文教材
借物言志
散文写作
经典作品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挺立太空唱欢歌——读郭沫若的《银杏》
4
作者
李泱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140-141,139,共3页
文摘
《银杏》是郭沫若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郭老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礼赞银杏树的文章呢?显然,这是为了咏物抒怀,借物言志,通过对端直、蓬勃、青翠、莹洁、精巧的银杏树的赞美,振奋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奋斗,去夺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激情难抑地呼喊道:“银杏,我思念你”,接着,就介绍了银杏的通俗的别名-白果。作者以其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又具体介绍了银杏的果实的特征。“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作者又特别强调了银杏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
关键词
银杏树
郭沫若
抒情散文
国树
果实
纪念塔
中国人文
咏
物
抒怀
八荒
借物言志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略论李清照以词言志的诗化美
王晓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轼《卜算子》咏雁词探赜——兼与陆游同词牌《咏梅》比较
魏耕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杨礼赞》的历史性和典范性
吕东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挺立太空唱欢歌——读郭沫若的《银杏》
李泱
《中国文学研究》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