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诗词英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借代辞格的连用以及与其它辞格的结合
被引量:
2
1
作者
顾正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95-99,共5页
本文就如何翻译古诗词中同一词语及不同词语的借代辞格连续应用、借代辞格与其它辞格的结合使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古诗英译
借代辞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借代辞格心理基础初探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乃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8-102,共5页
修辞学家们发现借代辞格的本名和借名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並“随所借事物与所说事物的关系,大別为两类,一为旁借;二为对代”。进而依次再分小类。我们从这样的分类实例中发现了矛盾和问题: 其一:在旁借(随伴事物与主干事物的关系...
修辞学家们发现借代辞格的本名和借名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並“随所借事物与所说事物的关系,大別为两类,一为旁借;二为对代”。进而依次再分小类。我们从这样的分类实例中发现了矛盾和问题: 其一:在旁借(随伴事物与主干事物的关系)大类中,有“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小类。举例: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代辞格
海棠花
事物
大脑皮层
感知对象
暂时神经联系
不可分离
客观对象
联想
理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借代修辞格的认知心理基础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宝胜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借代
修
辞格
认知心理
认知框架
显著度
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文言文中的“借代”
4
作者
周玉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9-51,共3页
借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中学生掌握借代辞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那么,借代,在文言文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关键词
文言文
借代
义
本义
借代辞格
词义
分代
修辞手法
烟尘
行为的意义
语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圆规”是借喻和借代的兼用
5
作者
周密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40-41,共2页
一九八八年第2期《汉语学习》上刊登了崔经臣同志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以下简称“崔文”)文中说:“我认为初中语文第六册课本‘修辞复习提纲’(以下简称“修辞复习提纲”)中所举例⑨不恰当,‘圆规’应是借喻...
一九八八年第2期《汉语学习》上刊登了崔经臣同志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以下简称“崔文”)文中说:“我认为初中语文第六册课本‘修辞复习提纲’(以下简称“修辞复习提纲”)中所举例⑨不恰当,‘圆规’应是借喻,而不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说“圆规”是借喻,固然有理可据(“崔文”已有论述);但说“圆规”不是借代,则未免有些绝对。 为了能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修辞复习提纲”中的例⑨: “一个凸颧骨,薄嘴辱,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 这是广为人知的鲁迅《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规
修辞手法
汉语学习
兼用
初中语文
《故乡》
鲁迅
课本
画图
借代辞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专家、学者评本刊
6
作者
章培恒
沈起炜
+2 位作者
蒋家俊
倪墨炎
吴欢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12-113,共2页
上海大学学报,从已出的几期来看,质量较高(指语言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论文,其他的非我本行)。发表的论文,一般均有新意,论据也较充分;探讨的问题,大都比较重要;有些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并有所突破。举例来说,1985年第1期的《借代辞格心理基...
上海大学学报,从已出的几期来看,质量较高(指语言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论文,其他的非我本行)。发表的论文,一般均有新意,论据也较充分;探讨的问题,大都比较重要;有些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并有所突破。举例来说,1985年第1期的《借代辞格心理基础初探》,不仅对修辞学方面的权威著作《修辞学发凡》中的有关论述提出了不同看法,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修辞学中的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相当圆满的解决,这在修辞学研究中是具有开拓性的。1985年第三期的《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学
修辞学发凡
大学学报
研究方法
修辞学研究
借代辞格
语言学
心理基础
文学艺术
副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
7
作者
孙镜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要写好文章,不能不讲点文采.在中学阶段适当讲点修辞,无疑是必要的.目前我国一些修辞著作有把修辞分为三十多格的.作为研究,固无不可.作为中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就无此必要.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以...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要写好文章,不能不讲点文采.在中学阶段适当讲点修辞,无疑是必要的.目前我国一些修辞著作有把修辞分为三十多格的.作为研究,固无不可.作为中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就无此必要.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考虑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中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只讲其中常用的十三格: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语、引用、设问、反问,这无疑也是正确的.至于其他未提到的修辞手法,教师自然也可以根据课文实际,适当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方式
修辞著作
提纲
借代辞格
统编教材
语文教学
修辞手法
中学教学
中学阶段
比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诗词英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借代辞格的连用以及与其它辞格的结合
被引量:
2
1
作者
顾正阳
机构
上海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95-99,共5页
文摘
本文就如何翻译古诗词中同一词语及不同词语的借代辞格连续应用、借代辞格与其它辞格的结合使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古诗英译
借代辞格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借代辞格心理基础初探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乃立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8-102,共5页
文摘
修辞学家们发现借代辞格的本名和借名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並“随所借事物与所说事物的关系,大別为两类,一为旁借;二为对代”。进而依次再分小类。我们从这样的分类实例中发现了矛盾和问题: 其一:在旁借(随伴事物与主干事物的关系)大类中,有“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小类。举例: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
关键词
借代辞格
海棠花
事物
大脑皮层
感知对象
暂时神经联系
不可分离
客观对象
联想
理解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借代修辞格的认知心理基础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宝胜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借代
修
辞格
认知心理
认知框架
显著度
借体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文言文中的“借代”
4
作者
周玉清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9-51,共3页
文摘
借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中学生掌握借代辞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那么,借代,在文言文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关键词
文言文
借代
义
本义
借代辞格
词义
分代
修辞手法
烟尘
行为的意义
语言环境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圆规”是借喻和借代的兼用
5
作者
周密
机构
四川南充教育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40-41,共2页
文摘
一九八八年第2期《汉语学习》上刊登了崔经臣同志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以下简称“崔文”)文中说:“我认为初中语文第六册课本‘修辞复习提纲’(以下简称“修辞复习提纲”)中所举例⑨不恰当,‘圆规’应是借喻,而不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说“圆规”是借喻,固然有理可据(“崔文”已有论述);但说“圆规”不是借代,则未免有些绝对。 为了能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修辞复习提纲”中的例⑨: “一个凸颧骨,薄嘴辱,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 这是广为人知的鲁迅《故乡》
关键词
圆规
修辞手法
汉语学习
兼用
初中语文
《故乡》
鲁迅
课本
画图
借代辞格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专家、学者评本刊
6
作者
章培恒
沈起炜
蒋家俊
倪墨炎
吴欢章
机构
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
上海历史学会
复旦大学经济系
上海出版局<编辑学刊>
上海大学文学院新文学研究室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12-113,共2页
文摘
上海大学学报,从已出的几期来看,质量较高(指语言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论文,其他的非我本行)。发表的论文,一般均有新意,论据也较充分;探讨的问题,大都比较重要;有些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并有所突破。举例来说,1985年第1期的《借代辞格心理基础初探》,不仅对修辞学方面的权威著作《修辞学发凡》中的有关论述提出了不同看法,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修辞学中的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相当圆满的解决,这在修辞学研究中是具有开拓性的。1985年第三期的《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其形成》。
关键词
古文字学
修辞学发凡
大学学报
研究方法
修辞学研究
借代辞格
语言学
心理基础
文学艺术
副教授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
7
作者
孙镜之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文摘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要写好文章,不能不讲点文采.在中学阶段适当讲点修辞,无疑是必要的.目前我国一些修辞著作有把修辞分为三十多格的.作为研究,固无不可.作为中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就无此必要.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考虑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中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只讲其中常用的十三格: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语、引用、设问、反问,这无疑也是正确的.至于其他未提到的修辞手法,教师自然也可以根据课文实际,适当补充.
关键词
修辞方式
修辞著作
提纲
借代辞格
统编教材
语文教学
修辞手法
中学教学
中学阶段
比喻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诗词英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借代辞格的连用以及与其它辞格的结合
顾正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借代辞格心理基础初探
张乃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借代修辞格的认知心理基础
张宝胜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谈文言文中的“借代”
周玉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圆规”是借喻和借代的兼用
周密
《汉语学习》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专家、学者评本刊
章培恒
沈起炜
蒋家俊
倪墨炎
吴欢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评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
孙镜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