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ta2候选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骥诚 张向明 +3 位作者 王春台 刘学群 徐鑫 刘新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33-2135,共3页
为了验证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ta2的功能,利用长片段PCR技术从基因的供体品种PiNo.4中扩增了2个候选基因Pita2-1,Pita2-2,长度分别为6.1 kb和16.5 kb,电泳回收目的片段,然后利用双酶切分别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对阳性克隆通过... 为了验证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ta2的功能,利用长片段PCR技术从基因的供体品种PiNo.4中扩增了2个候选基因Pita2-1,Pita2-2,长度分别为6.1 kb和16.5 kb,电泳回收目的片段,然后利用双酶切分别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对阳性克隆通过菌落PCR、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已成功地获得了2个候选基因的重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研究Pita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候选抗性基因 长片段PCR技术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新抗性基因Pi36候选基因双元载体的构建
2
作者 刘新琼 王春台 +1 位作者 刘学群 王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为了验证Pi36候选基因的功能,利用长片段PCR(long-range PCR,LR-PCR)技术从Pi36基因的供体品种Q61中扩增了3个候选基因Pi36-1,Pi36-2,Pi36-3,长度分别为5.9kb,9.6kb和16.5kb,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将Pi36-1和Pi36-2分别克隆到双元载体pCAMBI... 为了验证Pi36候选基因的功能,利用长片段PCR(long-range PCR,LR-PCR)技术从Pi36基因的供体品种Q61中扩增了3个候选基因Pi36-1,Pi36-2,Pi36-3,长度分别为5.9kb,9.6kb和16.5kb,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将Pi36-1和Pi36-2分别克隆到双元载体pCAMBIA1300,而将Pi36-3克隆到双元载体pYLTAC27的AscI位点。为了将Pi36-3也克隆到具有高效转化效率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0中,首先在不改变pCAMBIA1300基本骨架的前提下,在其多克隆位点增加了AscI酶切位点,获得新载体pCAMBIA1300AscI;然后将克隆在载体pYLTAC27上的Pi36-3片段切下来,组装到新载体pCAMBI-A1300AscI上。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已成功地获得了3个候选基因的重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地研究Pi36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候选抗性基因 长片段PCR技术 双元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抗性候选基因GmRSCN4-3克隆与功能初步鉴定
3
作者 韩英鹏 孙秋霞 +4 位作者 包冬芳 董海冉 张婵娟 赵雪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38,47,共8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一种土传专化性内寄生大豆根系的世界性大豆病害,二龄幼虫可入侵大豆维管组织周围,导致大豆根部组织变形并形成"合胞体",造成大豆生产严重损失。借鉴已有研...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一种土传专化性内寄生大豆根系的世界性大豆病害,二龄幼虫可入侵大豆维管组织周围,导致大豆根部组织变形并形成"合胞体",造成大豆生产严重损失。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东农L-10为试验材料,克隆抗病候选基因GmRSCN4-3的CDS序列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300-GmRSCN4-3,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大豆感病材料东农50验证候选基因抗病性。结果表明,候选基因GmRSCN4-3在转基因植株与空白对照的雌虫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GmRSCN4-3参与大豆对大豆孢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抗性反应,研究为大豆抗SCN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胞囊线虫病 候选基因 基因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