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滦平盆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田树刚 庞其清 +2 位作者 牛绍武 李佩贤 柳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70-1179,共10页
在发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连续剖面的基础上,补充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含义,将2组系统分为7个岩段,命名4个标志层;确定年代地层层序,完善大北沟阶和义县阶定义内容;研究重点门类化石分布和演化,建立系统生物地层分带序列,包括7... 在发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连续剖面的基础上,补充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含义,将2组系统分为7个岩段,命名4个标志层;确定年代地层层序,完善大北沟阶和义县阶定义内容;研究重点门类化石分布和演化,建立系统生物地层分带序列,包括7个介形虫带和6个叶肢介带;划分陆相生物群发展阶段,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置于“早期热河生物群”阶段的底部;开展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识别盆地演化的3个阶段和5个构造期;测得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O同位素高值异常;锆石206Pb/238U测得张家口组顶部年龄为135.4Ma±1.6Ma,大北沟组中部为133.9Ma±2.5Ma和130.1Ma±2.5Ma。综合多学科研究成果,将界线层型剖面点定在张家沟剖面第9层底,以介形虫化石Cyprideastenolonga的首现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候选层型剖面 冀北滦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庆军 杨卫东 +3 位作者 赵元龙 朱立军 杨瑞东 袁金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9,共7页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界线剖面12~13层之间变化明显,突变点主要分布在这两层样品中。因此,将八郎界线剖面上中、下寒武统界线置于剖面12~13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界线候选剖面 地球化学特征 贵州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中寒武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碳同位素研究
3
作者 郭庆军 刘丛强 +4 位作者 H.Strauss 赵元龙 朱立军 皮道会 袁金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之差的Δδ值,沿剖面不断变小,指示剖面上部样品可能受到热扰动和成岩后期作用影响。碳同位素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最初的沉积信息,特别是有机质埋藏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早-中寒武世环境变化和生物组合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 碳酸盐岩 有机质 下、中寒武统界线候选剖面 贵州台江八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