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成时频通道注意力的倒残差神经网络干扰识别 被引量:6
1
作者 靳增源 张晓瀛 +2 位作者 谭思源 张学庆 魏急波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准确识别干扰类型是实施高效抗干扰举措的先决条件。针对低干噪比(Jamming-to-Noise Ratio,JNR)的条件下干扰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将信号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后的时频图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训练输入,... 准确识别干扰类型是实施高效抗干扰举措的先决条件。针对低干噪比(Jamming-to-Noise Ratio,JNR)的条件下干扰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将信号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后的时频图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训练输入,提出一种以倒残差结构为主体的神经网络架构,并引入联合时频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同时从时频图像提取时频域和通道域的综合干扰特征,充分利用多维度的干扰特征信息来准确识别干扰类型。仿真结果表明,在JNR=-8 dB时,本文所提算法能够实现对8种类型干扰100%的准确识别,在JNR=-10 dB时所有类型的干扰信号识别准确率都能达到98.3%以上,在JNR=-14 dB准确率也依然可以达到90%以上。同时分析了所提算法的网络复杂度,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上得到了较好的折中,验证了模型的性能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识别 深度神经网络 倒残差结构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rtResNet:基于深度学习和近红外光谱的药品定性分析方法
2
作者 黄天宇 杨辉华 李灵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18-2227,共10页
分类或定性分析是药品溯源、真伪鉴别的关键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非线性特征、样本量不足、数据噪声干扰以及复杂的预处理过程等技术挑战。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难以充分捕捉光谱数据中的深层次信息,导致分类性能... 分类或定性分析是药品溯源、真伪鉴别的关键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非线性特征、样本量不足、数据噪声干扰以及复杂的预处理过程等技术挑战。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难以充分捕捉光谱数据中的深层次信息,导致分类性能有限。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自动特征提取和处理能力为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本研究提出一种名为InvertResNet的卷积神经网络:该方法首先将一维光谱数据转换为二维伪图像,并在转换过程中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对数据进行填充,以确保二维化后的光谱数据完整性;InvertResNet在经典卷积神经网络(CNN)框架基础上,引入倒残差结构,通过先扩展后压缩特征维度,优化了模型的深度和宽度,在保持轻量级特性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噪声干扰,并提升了特征提取和表达能力。该方法采用二维转换不仅解决了数据长度不足的问题,还保留了光谱数据的局部和全局空间相关性,从而增强了模型对复杂模式和非线性信息的识别能力。为全方位评估InvertResNet的性能,利用草莓泥近红外光谱数据集对该方法展开初步验证,结果显示其在草莓泥光谱数据处理中展现出良好适应性与初步有效性,为后续深入研究筑牢根基。此后,研究重点转向公开的药品近红外光谱分类数据集。在此数据集上,将本方法与传统的偏最小二乘法(PLS)、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标准卷积神经网络(CNN)、Swin-Transformer模型(SwinTR)、GhostNetV2及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SpectraTr模型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训练样本比例下,InvertResNet均优于PLS等传统算法和标准CNN结构。在低训练样本比例的情况下,InvertResNet实现了95.97%的分类准确率,显著优于PLS-DA(79.39%)、SVM(68.44%)、RF(67.74%)、CNN(91.94%)、SwinTR(92.74%)和GhostNetV2(89.91%)。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InvertResNet的分类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并在高比例训练样本条件下达到了100%,相比于其他模型,如CNN的98.39%、SwinTR的98.38%和GhostNetV2的98.39%,依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综上所述,InvertResNet通过其创新的倒残差结构和二维光谱数据变化及增强方法,在药品近红外光谱分析中表现出色,显著提升了分类准确率,在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卷积神经网络 倒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轻量级CNN玉米病害图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史宝明 贺元香 赵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207,共7页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和运算量超大,难以部署在资源受限的移动终端或嵌入式设备上的问题,以VGG16作为基础框架,结合MobileNet v3模型思想,提出了一种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玉米病害图像识别方法,通过逐级渐进的方式建立网络模型,...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和运算量超大,难以部署在资源受限的移动终端或嵌入式设备上的问题,以VGG16作为基础框架,结合MobileNet v3模型思想,提出了一种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玉米病害图像识别方法,通过逐级渐进的方式建立网络模型,用线性瓶颈的倒残差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标准卷积,用卷积层来代替全连接层,大幅度降低了模型的参数量和运算量。在深度卷积和点卷积之间加入改进的squeeze and excitation通道注意力模块,来增强模型精度。注意力模块的第2个全连接层的激活函数使用hard-swish代替sigmoid,可以大幅度提高运算速度。试验样本数据为PlantVillage数据集的玉米病害子数据集,由于样本数据集偏小,通过随机旋转、随机缩放大小、随机宽度高度偏移、水平翻转、垂直翻转、随机错切变换、随机亮度变化、样本零均值化等方式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增强和扩充,扩充后的数据集在改进模型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和VGG16对比,改进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1.48百分点,参数量是原模型的1/5,运算量是原模型的1/15;在不降低准确率的前提下,模型的参数量和运算量大幅度降低,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改进模型可以部署在移动终端等手持设备上,为农业病害识别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害 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 倒残差结构 深度可分离卷积 VGG 病害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Tor暗网流量的MorViT指纹识别模型
4
作者 朱懿 蔡满春 +2 位作者 姚利峰 张溢文 陈咏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0-281,共12页
网络攻击日趋频繁,为保护用户隐私,匿名通信系统不断涌现。但这也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各类违法活动而形成暗网。监测和识别暗网流量对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用于Tor暗网流量的MorViT指纹识别模型。该模型将流... 网络攻击日趋频繁,为保护用户隐私,匿名通信系统不断涌现。但这也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各类违法活动而形成暗网。监测和识别暗网流量对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用于Tor暗网流量的MorViT指纹识别模型。该模型将流量数据转换为图像以便于可视化和模型输入,并融合一维倒残差结构、二维倒残差结构和MobileViT模块,用以同时提取流量局部特征以及整体流量的全局特征和长距离依赖关系。为弥补Transformer在小数据集上的不足,引入可学习的温度系数和对角掩码增强局部归纳能力。实验结果表明,MorViT模型在封闭世界和开放世界场景下的分类准确率、召回率、AUC等指标上均优于既有模型,能够有效完成Tor暗网流量指纹识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路由 网站指纹识别 暗网 倒残差结构 V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CWT和LightweightNet的滚动轴承实时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飞龙 和伟辉 +1 位作者 刘立芳 齐小刚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505,共10页
针对普通的深度学习算法用于轴承故诊断分类时计算量大、消耗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和轻量级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实时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Morlet母小波函数对轴承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连续小波变换,提取出时频域特征... 针对普通的深度学习算法用于轴承故诊断分类时计算量大、消耗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和轻量级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实时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Morlet母小波函数对轴承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连续小波变换,提取出时频域特征并将一维信号转换成二维图片;然后,结合分组卷积、通道混洗、倒残差结构等轻量级神经网络设计元素设计一个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LightweightNet用于时频图片的故障分类,LightweightNet网络在保证具有足够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还具有轻量级特点。使用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故障数据集进行实验表明,本方法相比于其他使用经典轻量级神经网络的方法具有更少的参数、最高的准确率和更快的诊断速度,基本可以实现滚动轴承的实时故障诊断,且在内存消耗与模型存储占用空间方面远小于其他同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连续小波变换 时频域特征 轻量级神经网络 分组卷积 通道混洗 倒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端到端的人脸对齐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康智慧 王全玉 王战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7-213,共7页
现有的人脸对齐方法多数是非端到端的,中间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导致人脸关键点检测的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端到端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对齐方法。基于MobileNets系列网络的子模块,使用类VGG结构的方式进行搭建,将整张图片作为... 现有的人脸对齐方法多数是非端到端的,中间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导致人脸关键点检测的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端到端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对齐方法。基于MobileNets系列网络的子模块,使用类VGG结构的方式进行搭建,将整张图片作为输入,采用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进行特征提取,并运用改进的倒残差结构避免网络训练过程的梯度消失,减少特征损失。在此基础上将眼间距离作为正规化方法,在300W人脸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CDM、DRMF等方法相比,该方法在保证较优精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对齐 人脸特征点 特征提取 深度可分离卷积 倒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头影标志点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家豪 张光华 +1 位作者 乔钢柱 武秀萍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79,共9页
头影标志点检测对于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和研究至关重要。为提高自动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检测模型AIW-Net。采用经过预训练的轻量型网络MobileNetV2作为主干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使用上、下采样路径构成中间模块,利... 头影标志点检测对于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和研究至关重要。为提高自动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检测模型AIW-Net。采用经过预训练的轻量型网络MobileNetV2作为主干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使用上、下采样路径构成中间模块,利用改进的倒残差模块减少下采样过程中的特征损失。在解码器模块中引入从粗到细的中间监督,将得到的多个尺度热图与特征图进行融合,并在跳跃连接中使用注意力门,有效抑制特征图中的背景区域响应。在ISBI 2015 Grand Challenge提供的基准数据集Test 1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径向误差为1.14 mm,在临床可接受的误差范围2 mm与2.5 mm内的成功检测率分别为86.38%与92.10%,性能优于W-Net、IW-Net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点检测 多尺度特征融合 倒残差结构 注意力门 热图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