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有过程变量线性-倒数模型的D-最优区组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晓明 关颖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5期542-546,共5页
对于含有过程变量的三分量有下界约束的线性-倒数混料模型,本文研究了参数估计的D-最优正交区组设计,给出了这些D-最优正交区组设计与混料分量下界之间的关系式.
关键词 混料设计 线性 倒数模型 最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倒数混料模型参数估计E最优正交区组设计
2
作者 杨中兵 孔庆海 《黄金学报》 200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对含过程变量的三分含下界约束的线性—倒数混料模型 ,研究了参数估计的 E最优正交区组设计 ,并应用最优化理论给出了 ε0 =0 .5~ 3.
关键词 混料设计 线性-倒数模型 E最优性 正交区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谱分析的重力场统计特征建模方法
3
作者 黄佳喜 边少锋 +1 位作者 纪兵 杨军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82-2595,共14页
重力场的统计特征主要包括协方差(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球谐阶方差等参量,是从空域、频域和球谐域描述重力场变化规律的主要依据.本文以扰动位的距离倒数协方差模型为核函数,研究了一种能在不同重力场元之间自洽解析转换的统计特征... 重力场的统计特征主要包括协方差(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球谐阶方差等参量,是从空域、频域和球谐域描述重力场变化规律的主要依据.本文以扰动位的距离倒数协方差模型为核函数,研究了一种能在不同重力场元之间自洽解析转换的统计特征建模方法.分别利用高分辨率的地面重力异常和实测航空重力梯度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结合EGM2008模型构建了3组重力场统计特征模型,分析了本文模型与经典模型的差异,并用于高频重力场随机模拟,验证了本文方法在不同频率区间建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模型可用于重力梯度探测、高频重力场随机模拟、重力场推估等方面的定量分析,相关算法和思路也可为构建更精细的统计特征模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密度 协方差 阶方差 统计特征 航空重力梯度 距离倒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似士维螨实验种群的生殖力、性比率和世代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利敏 郭素芬 +1 位作者 王琦 马桂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1,共8页
【目的】研究产卵时段和培养温度对似士维螨(Schwiebea similis Manson(蜱螨目:粉螨科))亲代雌螨生殖力、子代性比率和世代期的影响,为防治西洋参新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A为亲代雌螨群产卵时段,设3个水平... 【目的】研究产卵时段和培养温度对似士维螨(Schwiebea similis Manson(蜱螨目:粉螨科))亲代雌螨生殖力、子代性比率和世代期的影响,为防治西洋参新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A为亲代雌螨群产卵时段,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批34头亲代雌螨在夜间产卵12h(N12h)、白天产卵12h (D12h)、昼夜产卵24h(DN24h);因素B为培养温度(T),设9个水平,分别为11.0,12.0,14.9,17.7,21.0,23.7,27.1,30.0和33.0℃。将子代卵、幼螨和若螨用群体培养法培养,统计各有效组合内子代雌、雄螨数及世代期,计算亲代雌螨均殖数(PCR)、子代性比率和世代期均值(N),并使均值服从方差分析;计算世代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并组建N与T间的倒数模型。【结果】亲代雌螨昼夜产卵,由此2时段内所产卵粒育活的子代成螨数近似,PCR均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1.0~27.1℃,子代全螨PCR均值达13.9头/d,而在23.7℃最高为16.2头/d。产卵时段和培养温度对子代雌雄性比率都无显著影响(P>0.05),均值1.10,有波动但无定向偏差。培养温度对子代成螨世代期的影响极显著(P<0.01),世代期随温度的上升而骤降。子代全螨世代期N与温度T间的倒数模型为:N=K/(T-C)=(184.3±4.55)/[T-(8.43±0.28)];估算此螨在当地发生6~9代/年。【结论】昼夜节律不影响似士维螨的产卵习性,亲代雌螨均殖数显示其有高产特例,子代雌雄性比率反映其种群结构,而倒数模型揭示其生理学时期,并为估算其田间种群增长趋势提供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士维螨 西洋参 群体培养 倒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大型滑坡时序微小形变分析及其灾变时间预报 被引量:6
5
作者 马闯 缪海波 +3 位作者 杨犇 朱隆奇 安广强 杨冰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04-9412,共9页
发育于高山峡谷区的大型滑坡往往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高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基于传统监测方法的时序形变数据通常非常匮乏,从而给此类滑坡的早期识别和灾变时间预报带来了极大困难。鉴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滑坡为例,基于23... 发育于高山峡谷区的大型滑坡往往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高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基于传统监测方法的时序形变数据通常非常匮乏,从而给此类滑坡的早期识别和灾变时间预报带来了极大困难。鉴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滑坡为例,基于23幅C波段Sentinel-1A升轨雷达影像,利用短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了2017年3月18日至2018年10月3日的垂直方向地表时序形变数据,分析了该滑坡的年平均形变速率、累积形变演化以及典型观测点的累积位移变化,然后利用速度倒数模型对其灾变时间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白格滑坡灾变前具有明显的形变分区,即强烈变形区、次强烈形变区、一般形变区和基本稳定区,其中强烈形变区的垂直方向年平均形变速率为-39~-67 mm/a;白格滑坡的形变模式概括为后缘滑移牵引—前缘阻滑段渐进滑移—中后部整体变形,与此对应形成了牵引区、阻滑区和主滑区,且阻滑区的形变对降雨较敏感;速度倒数模型预报白格滑坡灾变时间滞后于实际灾变时间8 d,预报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在类似大型滑坡灾变前的形变演化特征分析及灾变时间预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时序微小形变 SBAS-InSAR 灾变时间预报 速度倒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