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基坑倒挂井壁法开挖对地层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涛 郑力蜚 +1 位作者 高源 刘光磊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50,共6页
为了研究倒挂井壁法基坑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和井壁的变形情况,以位于成都市牛市口的我国首个共享单车智能停车库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施工现场人工测量和自动化监测数据分析了基坑附近地层变形情况,然后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井壁土体共同... 为了研究倒挂井壁法基坑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和井壁的变形情况,以位于成都市牛市口的我国首个共享单车智能停车库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施工现场人工测量和自动化监测数据分析了基坑附近地层变形情况,然后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井壁土体共同作用的三维计算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基坑周围土体竖向沉降和基坑井壁横向收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倒挂井壁法能保证较小的施工变形,且施工变形以水平向变形为主;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土体在施工初期会出现少量隆起,然后随土体开挖而下沉,当初衬封底之后,基坑周围土体不再发生沉降;基坑井壁横向收敛最大值发生在井壁约0.7倍深度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工程 深基坑 倒挂井壁 变形监测 自动化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挂井壁法在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振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16-120,共5页
地铁联络通道施工多在隧道洞通后采用暗挖和冷冻法施工,北京地铁7号线东延高楼金站~施园站区间(高施区间)受盾构始发端加站变更影响,工期严重滞后。区间联络通道采用冷冻法施工已无法保证通车目标,经四方会议进行多方案比选后,选择了可... 地铁联络通道施工多在隧道洞通后采用暗挖和冷冻法施工,北京地铁7号线东延高楼金站~施园站区间(高施区间)受盾构始发端加站变更影响,工期严重滞后。区间联络通道采用冷冻法施工已无法保证通车目标,经四方会议进行多方案比选后,选择了可以先期施工的明挖倒挂井壁法施工。倒挂井壁法施工可在区间盾构未开始施工前施工,提前完成联络通道结构主体,相比原方案(冻结法),倒挂井壁法施工改变了联络通道施工顺序,变控制节点工作为非关键工作,并且节省了施工成本,有效解决了地铁区间联络通道节点滞后、施工工艺后置的施工难题。本施工方法丰富了地铁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倒挂井壁 竖井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挖孔桩井壁构造及受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生生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 1997年第4期76-78,84,共4页
提出了人工挖孔桩井壁的几种设计工况及计算公式,考虑到井壁与桩身的共同工作,既保证了施工人员安全,配筋也合理经济。
关键词 挖孔桩 倒挂井壁 人工挖孔桩 受力分析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竖井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响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立云 邱忠旺 +1 位作者 杜修力 郭云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6-1094,共9页
为明晰地铁竖井施工过程中周边场地的响应,减少地铁施工风险,以长春地铁1号线自由大路车站竖井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竖井周围场地及邻近建筑物沉降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倒挂井壁法竖井施工过程中周围场地地表变形特点和机理,分... 为明晰地铁竖井施工过程中周边场地的响应,减少地铁施工风险,以长春地铁1号线自由大路车站竖井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竖井周围场地及邻近建筑物沉降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倒挂井壁法竖井施工过程中周围场地地表变形特点和机理,分析了工程中隔离排桩的作用。研究表明:衬砌水平变形与井底隆起变形是竖井开挖引起周围地层变形移动的主要原因;设置的隔离排桩阻断了上部地基的变形传递,降低了竖井开挖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地基的累积沉降及差异沉降量的影响。最后,对隔离排桩桩长设置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对类似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倒挂井壁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竖井钢波纹板-模袋混凝土支护结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明聚 韩忆萱 +2 位作者 李鹏飞 郭彩霞 吴爱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6-1155,共10页
为解决喷射混凝土工作环境差、能耗高以及施工中跑浆、漏浆等问题,提出钢波纹板结合模袋混凝土的新型支护方案。依托圆形竖井,采用倒挂井壁逆作施工法展开现场试验,分析灌注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模袋混凝土可充填开挖... 为解决喷射混凝土工作环境差、能耗高以及施工中跑浆、漏浆等问题,提出钢波纹板结合模袋混凝土的新型支护方案。依托圆形竖井,采用倒挂井壁逆作施工法展开现场试验,分析灌注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模袋混凝土可充填开挖面与钢波纹板之间的构造间隙及预留空间,与钢波纹板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组合结构,能够维持开挖面稳定、抵抗开挖面变形,施工工艺具有可行性;(2)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可知,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模袋内混凝土流动性良好,能充分填充模袋,注满后,灌注压力逐渐消散,且钢波纹板产生的环向应变很小,支护结构在工作状态下均匀受力;(3)试验选用的土工布均具有透气、透水、不透浆的特性,能有效解决喷射混凝土施工存在的跑浆、漏浆等问题,但材料特性和加工性能略有差异;(4)钢波纹板与模袋混凝土结合形成的新型支护结构,为隧道等地下工程支护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圆形竖井 钢波纹板 模袋混凝土 倒挂井壁逆作法 支护结构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