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北地区小黑麦不同生育时期草产量、品质及茎秆水分的研究
1
作者 岳竞之 孙迷平 +5 位作者 边景景 张春荣 陈丽 杜文华 张月玲 李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15-120,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豫西北地区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不同生育时期草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茎秆水分(MST)含量对纤维代谢及饲用价值的调控作用。试验选取甘农2号(GN2)和石大1号(SD1)2个品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 试验旨在探究豫西北地区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不同生育时期草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茎秆水分(MST)含量对纤维代谢及饲用价值的调控作用。试验选取甘农2号(GN2)和石大1号(SD1)2个品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GN2、SD1),副区为拔节期(JT)、抽穗期(HD)、开花期(FL)和乳熟期(MS)4个刈割时期,每时期3个重复,共24个小区。测定各生育时期的草产量、营养品质及MST变化。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时期小黑麦草产量差异显著,鲜草产量于HD达到峰值(107.08 t/hm^(2)),显著高于JT(59.65 t/hm^(2))和MS(60.70 t/hm^(2))(P<0.05);干草产量则随生育期持续升高,MS最高(31.20 t/hm^(2)),较HD提高33.50%。MST含量由JT的78.29%降至MS的48.42%。MST含量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呈正相关。GN2主要通过增加分蘖数协同提升草产量与品质,SD1则主要依赖株高和茎秆强度实现高产。研究表明,HD是小黑麦产量形成与倒伏风险的关键窗口,MST是调控纤维沉积与营养品质的核心指标。GN2在HD刈割、SD1在MS刈割,可实现高产与品质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生育阶段 产量-品质动态 茎秆水分 倒伏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