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种质资源茎杆抗倒伏性状的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泓超 凌波 +6 位作者 陈小玲 谢展文 张玉婷 李相宜 梁莹莹 程祖锌 林荔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2-1449,共8页
[目的]抗倒伏是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关注性状,评价种质资源抗倒伏特性对培育抗倒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国内200份种质资源为材料,系统调查9个与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采用形态学聚类及通径分析,评价上述种质资源抗倒伏性状的育种价值... [目的]抗倒伏是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关注性状,评价种质资源抗倒伏特性对培育抗倒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国内200份种质资源为材料,系统调查9个与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采用形态学聚类及通径分析,评价上述种质资源抗倒伏性状的育种价值。[结果]以倒伏指数为标准,将供试材料分为高抗倒型、抗倒型和倒伏型3种类型,其中81.5%的种质资源具有较好的抗倒能力。不同抗倒类型种质资源的茎秆物理性状与倒伏指数相关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如恢复系等材料的株高、弯曲力矩和基部第2节长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789;而基部抗折力、鞘叶厚度与倒伏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和-0.659^(**)。不育系的株高和基部第2节长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株高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681^(**);基部抗折力与倒伏指数相关系数为-0.841^(**)。通径分析表明,恢复系等材料的弯曲力矩对倒伏指数为直接正向效应(Py=0.519),不育系的株高对倒伏指数呈直接正向效应(Py=0.737),双亲基部抗折力对倒伏指数均呈直接负向效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31和-0.702。[结论]水稻抗倒伏性状是一个复合性状,不同种质资源具有不同抗倒特性,科学利用育种资源是水稻抗倒伏育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倒伏性状 聚类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后代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梁莹莹 钱子燕 +7 位作者 肖长春 李相宜 谢展文 王泓超 凌波 张玉婷 程祖锌 林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7-597,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效应,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系统评估了20个亲本的抗倒伏特性,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6×14)方法配制了84个杂交组合,考察了亲本及杂交组合在茎秆物理和解剖结构等16个抗倒伏性... 【目的】通过分析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效应,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系统评估了20个亲本的抗倒伏特性,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6×14)方法配制了84个杂交组合,考察了亲本及杂交组合在茎秆物理和解剖结构等16个抗倒伏性状上的表现,并估算了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籼粳中间型亲本在茎秆的物理和解剖性状上均优于籼稻亲本。除基部第二节长外,其他14个性状与倒伏指数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株高、基部抗折力、秆型指数、大维管束数和小维管束数对倒伏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7、-0.566、0.189、-0.775和0.447。1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85.51%~99.12%,狭义遗传率为9.24%~79.04%。籼粳中间型恢复系对杂交后代的抗倒伏性状具有显著影响,而籼粳中间型不育系则能够降低后代的重心高度,提高抗折力。恢复系R105、R106、R108和不育系CS61、CS66、CS48在倒伏指数上的一般配合力为负值,而在基部抗折力、茎直径和茎壁厚上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这使得在育种时容易选育出茎秆粗壮、基部抗折力较强的杂交后代。此外,R106、CS61和CS48在茎秆解剖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均为正值,可有效增加后代组合的大、小维管束面积或数量。【结论】在水稻育种中,应根据亲本和组合的抗倒伏特性进行科学选配,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出具有抗倒伏优势的籼粳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倒伏性状 育种评价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超级杂交粳稻倒伏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76
3
作者 华泽田 郝宪彬 +4 位作者 沈枫 张忠旭 王岩 王彦荣 马秀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与偏高秆超级稻抗倒伏有关的性状 ,研究表明 :抗折力矩与试验材料茎秆的物质含量关联密切 ,水稻茎秆基部0~40cm部分 ,是茎秆抗折的最薄弱部位。同时探讨了与水稻倒伏性状有关的研究方法 。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超级杂交粳稻 倒伏性状 灰色关联度 育种 抗折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倒力及相关抗倒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江 藤本宽 +6 位作者 郭龙彪 曾大力 张光恒 董国军 王小虎 朱立煌 钱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4,共4页
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培加倍单倍体为材料,考查了抗倒力、株围、株高、有效穗数、重心高和地上部生物量等抗倒伏相关性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区间作图分析,除地上部生物量外,其他5个性状均检测到了相关... 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培加倍单倍体为材料,考查了抗倒力、株围、株高、有效穗数、重心高和地上部生物量等抗倒伏相关性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区间作图分析,除地上部生物量外,其他5个性状均检测到了相关的QTL,其中与抗倒力、株围、有效穗数相关的QTL各1个,分别位于第8、8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8.4%、12.6%和10.6%。与株高相关的QTL2个,位于第4和第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7%和12.5%。与重心高相关的QTL3个,位于第4、8和10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5%、14.6%和10.0%。相关分析表明,抗倒力与株围、株高、重心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伏性状 抗倒力 加倍单倍体 数量性状座位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产量及茎秆抗倒伏性状对不同肥料滴灌配施的响应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经廷 陈青云 +3 位作者 吕丽华 李谦 梁双波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9-215,共7页
为探索密植玉米群体茎秆质量改善,抗倒伏能力提高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与茎秆质量、抗倒伏相关的农学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肥料配施处理:仅施氮肥(N)、氮配施磷肥(N+P)、... 为探索密植玉米群体茎秆质量改善,抗倒伏能力提高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与茎秆质量、抗倒伏相关的农学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肥料配施处理:仅施氮肥(N)、氮配施磷肥(N+P)、氮配施钾肥(N+K)、氮配施4种微肥(N+4M)、氮配施磷钾和4种微肥(N+P+K+4M),并以传统施肥方式(全部肥料一次性底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滴灌配施钾肥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模式也得以优化,同时控制株高和重心高度、缩短基部节间、增加基部节间的直径、干质量从而使单位长度干质量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弯曲力、穿刺强度、机械强度以及抗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和基部节间长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植株干鲜质量以及基部节间直径、干质量和单位长度干质量呈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滴灌条件下不同肥料配施玉米茎秆的抗弯曲力、穿刺强度、机械强度显著以及抗倒伏指数都高于或者显著高于传统施肥方式,尤其是配施钾肥处理效果最为明显,这可为该地区玉米密植抗倒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夏玉米 产量 倒伏性状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得孝 员海燕 +1 位作者 武玉华 周联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按Griffing设计2对10个抗倒特性不同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组合进行试验,研究9个与倒伏有关的茎秆性状。结果表明,茎秆抗倒性可用3个主成分作为综合选择指标,利用第一主成分进行选择可改良茎秆穿刺强度和横折强度,但应考虑第三主成分的负效... 按Griffing设计2对10个抗倒特性不同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组合进行试验,研究9个与倒伏有关的茎秆性状。结果表明,茎秆抗倒性可用3个主成分作为综合选择指标,利用第一主成分进行选择可改良茎秆穿刺强度和横折强度,但应考虑第三主成分的负效应;株高等可用第二主成分加以选择;利用这3个指标进行选择可能对增加茎粗效果不明显。遗传分析指出,株高和茎秆横折强度的基因加性效应更重要。茎粗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控制。气生根数和茎秆穿刺强度的两种基因效应的作用相当,且非加性效应略高。利用不同自交系的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对有利用价值的自交系进行了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倒伏性状 遗传分析 一般配合力 基因加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高杨 王杰 +3 位作者 石丽娟 葛家康 李昱樱 宋喜娥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232-1236,共5页
选用2个谷子品种,通过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于谷子拔节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个品种均在75 mg/L处理... 选用2个谷子品种,通过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于谷子拔节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个品种均在75 mg/L处理时矮化效果最佳;同时,烯效唑处理能够显著缩短和增粗节间,在75 mg/L处理时各节间长度均达到最短,各节间粗度均达到最大;喷施烯效唑后谷子倒二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比CK均显著提高,各处理在75 mg/L时均达到最大,光合色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叶面喷施烯效唑质量浓度为75 mg/L时,谷子倒二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抗倒伏效果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烯效唑 倒伏性状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基粗适宜取样量及其与抗倒伏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小虎 方云霞 +9 位作者 张栋 祝阳舟 余海平 胡江 钟卫国 潘斌清 俞良 端木银熙 梁国华 钱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89,共5页
利用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代花培加倍单倍体(DH)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水培法在齐穗期考查了与抗倒伏相关根基粗等性状。根基粗在DH群体中呈明显的连续性变异分布。根基粗总平均数与10、20、30、40、50、60、70、80、90... 利用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代花培加倍单倍体(DH)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水培法在齐穗期考查了与抗倒伏相关根基粗等性状。根基粗在DH群体中呈明显的连续性变异分布。根基粗总平均数与10、20、30、40、50、60、70、80、90、100个最粗根基粗平均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根基粗总平均数(Y)与10-100个最粗根基粗平均数(X)两者关系符合直线回归方程Y=a+b X。根基粗总平均数与30、40个最粗根基粗平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根基粗与水稻抗倒伏相关的地下部根系性状以及地上部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根基粗与总根数、最大根长、根干物质量、根冠比等根系性状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除分蘖数外,根基粗与地上部株高、株周长、单蘖直径、地上部干物质量之间也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根基粗与地上部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根基粗只与单蘖直径、地上部干物质量成显著线性关系,这说明单蘖直径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对根基粗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寻求水稻根基粗的最适调查方法,为水稻根系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基粗 取样量 倒伏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鸡A系鸡冠直立/倒伏性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申杰 黄涛 +7 位作者 潘爱銮 吴艳 皮劲松 梁振华 孙静 张昊 蒲跃进 谢子晗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1期91-93,共3页
为了探究江汉鸡A系鸡冠直立/倒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观察、记录了核心群母鸡鸡冠直立/倒伏、冠齿、冠厚、冠高、开产日龄、开产体重、40周龄产蛋数的个体观测数据,发现江汉鸡鸡冠左右倒伏在群体中分布比例相近,倒伏冠占直立冠的1/4;采用... 为了探究江汉鸡A系鸡冠直立/倒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观察、记录了核心群母鸡鸡冠直立/倒伏、冠齿、冠厚、冠高、开产日龄、开产体重、40周龄产蛋数的个体观测数据,发现江汉鸡鸡冠左右倒伏在群体中分布比例相近,倒伏冠占直立冠的1/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冠高和冠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冠倒伏现象;江汉鸡A系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40周龄产蛋数与冠直立/倒伏性状没有显著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江汉鸡A系笼养模式下,鸡冠的直立/倒伏对母鸡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 直立/倒伏性状 生产性能 江汉鸡A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施用量对糜子产量 农艺性状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显瑞 赵敏 +1 位作者 张立媛 赵禹凯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5-7,12,共4页
为明确糜子栽培中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以糜子品种赤黍1号为试材,设钾肥施用量0(不施,CK)、60、120、180、240和300 kg/hm2计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不同施钾量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黍1号上... 为明确糜子栽培中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以糜子品种赤黍1号为试材,设钾肥施用量0(不施,CK)、60、120、180、240和300 kg/hm2计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不同施钾量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黍1号上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时产量最高;对株高、穗长和节数影响不显著,对茎粗和分蘖数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单丛穗粒重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倒伏率和倒伏角度,施钾量为120 kg/hm2时倒伏率和倒伏角度均最小。施钾量为120 kg/hm2时能够同时提高赤黍1号的籽粒产量和抗倒能力,赤黍1号栽培中理想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糜子 产量 农艺性状 倒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胺鲜酯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源 梁斌 +1 位作者 隋方功 刘建功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55-260,307,共7页
以夏玉米品种青农11和郑单958为材料,探索了不同密度(5.5万株/公顷、6.7万株/公顷和7.5万株/公顷)下喷施胺鲜酯对玉米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胺鲜酯的玉米弹性模量、抗弯折强度、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增强,最... 以夏玉米品种青农11和郑单958为材料,探索了不同密度(5.5万株/公顷、6.7万株/公顷和7.5万株/公顷)下喷施胺鲜酯对玉米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胺鲜酯的玉米弹性模量、抗弯折强度、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增强,最大增强幅度分别为18.0%、22.4%、16.5%和22.6%。玉米株高降低,气生根数增多,茎秆基部第三节节间长缩短,茎秆增粗,最大调节幅度分别为9.2%、24.6%、14.2%和12.4%。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9.2%、14.0%和12.9%。上述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大,喷施胺鲜酯的效果越显著。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条件下喷施胺鲜酯对弹性模量、抗弯折强度、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增幅分别提高3.8%~5.2%、15.9%~17.2%、4.8%~5.0%、4.3%~5.1%。在7.5万株/公顷密度下,喷施胺鲜酯的青农11和郑单958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1%和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种植密度 夏玉米 倒伏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系)抗倒伏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苏亚蕊 孙少光 +7 位作者 刘浩婷 郭春强 曹燕燕 黄杰 王君 张振永 齐双丽 廖平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8-1246,共9页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小麦材料的不同生育时期抗倒性,明确影响小麦倒伏的关键因素,以147份我国育成的主推小麦品种及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测定其10个倒伏性相关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这...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小麦材料的不同生育时期抗倒性,明确影响小麦倒伏的关键因素,以147份我国育成的主推小麦品种及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测定其10个倒伏性相关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这些小麦材料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抗倒伏相关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气候因素间及生育时期间均存在显著的变异;在不同生育时期,性状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基部茎节壁厚度、实心度、茎秆强度对小麦的抗倒伏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茎节长度、髓腔直径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茎秆强度是影响植株抗倒性的最关键性状。基于三个生育时期主成分的综合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显示,有70份材料的综合抗倒性优良,其中部分新育成小麦材料抗倒性表现优异,可作为小麦强秆抗倒改良育种资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倒伏相关性状 茎秆强度 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样后处理措施对小麦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庆勤 万成 +5 位作者 李晓庆 任兰天 闫素辉 张从宇 倪鹤 李文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2-64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优化与改进小麦取样后的后处理措施,为提高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2个试验:取样后3种放置方式(取样后去除根系、取样后保留根系和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与取样后7... [目的]本文旨在优化与改进小麦取样后的后处理措施,为提高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2个试验:取样后3种放置方式(取样后去除根系、取样后保留根系和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与取样后7个放置时间(0、2、4、6、8、10和12h)为试验条件;以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的7个放置时间(0、0.5、1、1.5、2、2.5和3h)为试验条件,分析其对抗倒伏相关形态指标和茎秆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推移,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在放置12h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放置10h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h内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取样后去除根系放置方式下,单茎鲜质量、机械强度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h时与对照差异显著。随着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放置时间的延长,机械强度、抗倒伏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0.5h内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变化较小,但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0.5h时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7.21%、5.63%和19.91%。放置方式和放置时间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田间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植株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10h内测定结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抗倒伏性状需在2h内测完;同时基部节间剥除叶鞘后应立即进行相关性状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后处理措施 倒伏性状 倒伏指数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倒伏性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晓斌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倒伏性状、产量的影响,以提升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为小麦种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方法】对种植田块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氮肥施入量设...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倒伏性状、产量的影响,以提升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为小麦种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方法】对种植田块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氮肥施入量设置A(135kg/hm^(2))、B(180kg/hm^(2))、C(225kg/hm^(2))、D(270kg/hm^(2))四个不同水平,基追比设置E(10∶0)、F(7∶3)、G(5∶5)、H(3∶7)四个水平分析小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及抗倒指数、茎秆基部节间干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氮肥施入量为135-225kg/hm^(2)这一范围内,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前期基肥量的提升,小麦株高、重心高度以及基部节间长度均有所提升,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小麦基部节间茎壁厚度以及粗度达到了最大值;在氮肥施入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小麦茎壁厚度以及粗度并未持续增加。在氮肥施入量超过225kg/hm^(2)时,小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明显提升。在氮肥施入量为135-225kg/hm^(2)时,在基追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氮肥施入量超过225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略微降低。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小麦产量达到了最大值。【结论】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田间小麦群体结构较为合理、茎秆节间具备良好的综合抗倒性,可有效降低小麦茎秆倒伏率,减轻小麦倒伏程度,实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小麦 倒伏性状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倒伏相关性状的SRAP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隋白婧 孙艳楠 +3 位作者 纪明雪 王永聪 杨超 齐冰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81,104,共10页
【目的】挖掘与燕麦倒伏性状相关的SRAP分子标记,为燕麦倒伏相关性状的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遗传基础。【方法】以62份燕麦种质为试材,测定其表型性状、茎秆力学特性以及茎秆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筛选的10... 【目的】挖掘与燕麦倒伏性状相关的SRAP分子标记,为燕麦倒伏相关性状的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遗传基础。【方法】以62份燕麦种质为试材,测定其表型性状、茎秆力学特性以及茎秆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筛选的10对SRAP引物组合对其进行多态性和关联分析。【结果】供试燕麦种质的茎壁厚度、茎秆弯曲强度、茎秆穿刺强度、茎秆压碎强度、倒伏指数、产量,以及茎秆第2节间的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和钾含量等11个性状差异较大;燕麦的株高、重心高度、穗位高和茎秆第2节间氮含量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茎秆第2节间的可溶性糖、纤维素、木质素和钾含量及茎秆穿刺强度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SRAP多样性分析显示,多态信息含量均值为0.4076,遗传多样性较高。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46个和25个标记位点与倒伏相关性状关联,其中位点A17B2和T4G4与多个倒伏性状关联。【结论】供试燕麦种质遗传差异大,多样性指数较高。关联分析找到与燕麦倒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RAP分子标记,可用于燕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育种 倒伏性状 SRAP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水培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小虎 方云霞 +10 位作者 祝阳舟 潘斌清 余海平 张栋 曾大力 胡江 钟卫国 俞良 端木银熙 梁国华 钱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0-858,共9页
为研究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培加倍单倍体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水培法在齐穗期考查了与水稻抗倒伏相关的根基粗、总根数、最大根长、根干物重和根冠比等地下部根系性状及分蘖数、株高、... 为研究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培加倍单倍体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水培法在齐穗期考查了与水稻抗倒伏相关的根基粗、总根数、最大根长、根干物重和根冠比等地下部根系性状及分蘖数、株高、株周长、单蘖直茎和地上部干物重等地上部性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区间作图分析,除分蘖数、地上部干物重外,其它8个性状共检测到13个相关的QTL。其中与根基粗、根冠比、株周长、单蘖直茎相关的QTL各1个,分别位于第8、第1、第7和第8染色体上。与总根数、最大根长、根干物重相关的QTL各2个,分别位于第1和第2、第1和第6、第1和第12染色体上。与株高相关的QTL共3个,分别位于第1、第4和第8染色体上。相关分析表明,各根系性状相互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除根冠比外,其它根系性状与地上部分蘖数、株高、株周长、单蘖直径和地上部干物重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除分蘖数外,地下部根系性状与其它地上部性状存在着显著线性效应。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水稻抗倒伏因子的遗传基础及制定抗倒伏性育种策略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培 倒伏性状 加倍单倍体 数量性状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倒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文滨 吴航 +6 位作者 刘冀 张翔超 郭志文 郑立娜 赵雪 韩英鹏 滕卫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研究以150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开展2年3点试验,在收获期测定抗倒伏相关性状,并利用RTMGWAS方法作关联分析,共检测到99个显著关联SNP位点,其中48个效应显著位点,解释0.28%~3.38%表型变异;89个与环境互作显著位点,解释0.53%~7.04%表型变... 研究以150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开展2年3点试验,在收获期测定抗倒伏相关性状,并利用RTMGWAS方法作关联分析,共检测到99个显著关联SNP位点,其中48个效应显著位点,解释0.28%~3.38%表型变异;89个与环境互作显著位点,解释0.53%~7.04%表型变异;其中,21个位点主效表型变异解释率高于1%;与6个倒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SNP位点中,与茎粗显著关联SNP位点最多,与抗倒指数显著关联SNP位点最少;获得22个有功能注释基因,根据基因表达量和基因功能注释,推测3个基因(Glyma.18G149700、Glyma.04G244100、Glyma.18G011400)可作为与大豆抗倒伏相关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倒伏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抗倒伏相关性状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孟令志 买春艳 +5 位作者 于立强 刘宏伟 杨丽 李辉利 周阳 张宏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8-895,共8页
半矮秆品种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简称"抗倒")能力,但当小麦株高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势必造成产量降低。为了明确除株高外影响小麦抗倒性的关键性状,采用一组抗倒性较好的品种(系)(石4185、轮选103、轮选163、轮选126... 半矮秆品种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简称"抗倒")能力,但当小麦株高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势必造成产量降低。为了明确除株高外影响小麦抗倒性的关键性状,采用一组抗倒性较好的品种(系)(石4185、轮选103、轮选163、轮选126、矮抗58、小偃101和周麦18)与另一组抗倒性较差的品种(系)(轮选49、轮选136、中麦875、轮选87和轮选199),对抗倒性相关的1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倒性较好的品种(系)一般表现为植株较矮,第1、第2节间较短且较粗,第2节间壁较厚,大、小维管束数目较多,薄壁组织和厚壁组织较厚,茎秆抗折断力较强,而且两组品种(系)间在株高、第2节间长度、小维管束数目、厚壁组织厚度和茎秆抗折断力5个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抗倒性品种(系)在抗倒伏相关性状上表现不尽相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明确株高、第2节间长度和茎秆抗折断力是引起两组品种(系)抗倒性差异的关键性状,这3个性状可作为小麦抗倒伏育种的主要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倒伏 倒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与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雪 周顺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6,共12页
茎倒伏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收获成本增加,籽粒生理成熟后无法继续田间站秆脱水,影响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关于玉米抗茎倒伏相关的性状,前人从植株形态、节间形态、解剖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结果不完全一致,同时这... 茎倒伏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收获成本增加,籽粒生理成熟后无法继续田间站秆脱水,影响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关于玉米抗茎倒伏相关的性状,前人从植株形态、节间形态、解剖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结果不完全一致,同时这些性状对茎秆抗倒性作用大小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茎秆力学测定方法、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的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内容,希望为进一步研究玉米抗茎倒伏相关性状及其评价方法,培育抗倒伏品种和优化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倒伏 评价指标 茎秆力学性状测定 倒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卟吩铁和乙烯利复配喷施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蒋伟勤 宋佳敏 +11 位作者 车阳 李可 文章荣 文廷刚 李其胜 杜小凤 杨文飞 顾大路 杨威 徐永刚 贾军 刘汉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2-127,共6页
研究二氢卟吩铁、乙烯利不同用量复配并于始穗期喷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设置2个二氢卟吩铁处理A1、A2,用量分别为22.5、45.0 g/hm^(2);4个乙烯利处理B1、B2、B3、B4,用量分别为1.8、1.5、1.2、 0.9 L/hm^(2),兑水量300 L/... 研究二氢卟吩铁、乙烯利不同用量复配并于始穗期喷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设置2个二氢卟吩铁处理A1、A2,用量分别为22.5、45.0 g/hm^(2);4个乙烯利处理B1、B2、B3、B4,用量分别为1.8、1.5、1.2、 0.9 L/hm^(2),兑水量300 L/hm^(2),两两组成8个处理,并以喷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相较于CK,该复配剂于始穗期喷施有利于冬小麦实现稳产甚至增产,其中二氢卟吩铁用量45.0 g/hm^(2)与乙烯利复配可实现平均增产5.82%,增产的原因在于穗粒数增加,同时花后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增强,叶绿素降解趋缓。该复配剂能够降低小麦株高和倒1节间、倒2节间的长度,而不影响穗长,也能够增加倒1节至倒5节的节宽,以及基部3个节的壁厚和抗折力,以乙烯利用量1.8、1.5 L/hm^(2)与二氢卟吩铁复配,其综合抗倒伏效果更好。结合产量因素,认为二氢卟吩铁用量45.0 g/hm^(2)与乙烯利用量1.8、1.5 L/hm^(2)复配处理,能兼顾小麦产量和抗倒伏能力,可作为进一步开发抗倒增产调理剂产品的基础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 倒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