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Ⅰ)-呋塞米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翠侠 刘绍璞 +1 位作者 刘忠芳 胡小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257,共6页
在pH=3.5的HAc-NaAc介质中,呋塞米(FUR)与Ag(Ⅰ)形成1∶1(摩尔比)的螯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10,584和330 nm.在一定范围内,3种散射信号的增强(ΔI... 在pH=3.5的HAc-NaAc介质中,呋塞米(FUR)与Ag(Ⅰ)形成1∶1(摩尔比)的螯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10,584和330 nm.在一定范围内,3种散射信号的增强(ΔIRRS,ΔISOS和ΔIFDS)均与呋塞米浓度成正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RRS,SOS和FDS法对FUR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3,3.0和6.9 ng/mL.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提出了简便、快速、准确且高灵敏测定痕量呋塞米的光散射新方法,并应用于片剂和尿样中呋塞米的测定.同时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Ag(Ⅰ)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Ⅱ)与法莫替丁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混配物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佩丽 刘绍璞 +1 位作者 刘忠芳 胡小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7-862,共6页
在pH=5.9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法莫替丁(FMTD)与Hg(Ⅱ)反应形成五元环螯合阳离子([Hg(FMTD)]2+),再进一步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反应,形成1∶1∶2的三元混配物[Hg... 在pH=5.9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法莫替丁(FMTD)与Hg(Ⅱ)反应形成五元环螯合阳离子([Hg(FMTD)]2+),再进一步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反应,形成1∶1∶2的三元混配物[Hg(FMTD)(AS)2].此时,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明显增强.最大的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45~352 nm(RRS法)、544 nm(SOS法)和352 nm(FDS法),3种散射强度(ΔI)的顺序均为SLS体系>SDS体系>SDBS体系,在一定范围内ΔI与FMTD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3~3.9 ng/mL(RRS法)、14.6~16.3ng/mL(SOS法)和7.0~8.5 ng/mL(FDS法).据此建立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测定FMTD的光散射新方法,该法适用于注射液、血清和尿样中FMTD含量的测定.另外,探讨了[Hg(FMTD)(AS)2]的形成对吸收和RRS光谱的影响及引起RRS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莫替丁 汞(Ⅱ)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红Y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及倍频散射法测定痕量铝 被引量:2
3
作者 樊玮鑫 徐海军 +1 位作者 李生泉 高雪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试验表明:在pH 5.0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铝(Ⅲ)与曙红Y反应体系的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均有增敏现象。分别选择λex=λem=598nm(RRS),λex=330nm、λem=660nm(SOS)和λex=604nm、λem=302nm(FDS)作为3种散射强度... 试验表明:在pH 5.0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铝(Ⅲ)与曙红Y反应体系的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均有增敏现象。分别选择λex=λem=598nm(RRS),λex=330nm、λem=660nm(SOS)和λex=604nm、λem=302nm(FDS)作为3种散射强度的测定波长。试验时,选择曙红Y溶液的浓度为5.0×10-5 mol·L-1;在室温反应3min。结果表明:上述3种散射光谱法所测得的ΔIRRS,ΔISOS和ΔIFDS均与铝(Ⅲ)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依次为7.5,4.0,8.0μg·L-1。二级散射法的线性范围较宽(0.012~1.5mg·L-1),且检出限最低。用此法分析了人发和茶叶样品,所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相符。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6.3%~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曙红Y 铝(Ⅲ) 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与12-磷钨酸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4
作者 李俊波 杨小丽 +1 位作者 杨金香 来丽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9-884,共6页
在pH=1.5的HCl介质中,阿苯达唑(ABZ)与12-磷钨酸(TPA)形成摩尔比为3∶1的离子缔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72nm、726nm和392nm。在一定范围内,三种散射信号的... 在pH=1.5的HCl介质中,阿苯达唑(ABZ)与12-磷钨酸(TPA)形成摩尔比为3∶1的离子缔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72nm、726nm和392nm。在一定范围内,三种散射信号的增强(△IRRS、△ISOS和△IFDS)均与ABZ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RRS、SOS和FDS法对ABZ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0ng/mL、3.7ng/mL和2.5ng/mL。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选择性良好。据此,提出了简便、快速、准确且高灵敏度的测定痕量ABZ的光散射新方法,并应用于片剂和尿样中ABZ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12-磷钨酸 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与12-磷钨酸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与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勤 田丰玲 +2 位作者 郑小波 李金 杨季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62-1367,共6页
采用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研究了阿苯达唑(ABZ)与12-磷钨酸(TP)的相互作用。在盐酸(p H 1.2)介质中,ABZ与TP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ABZ:nTP=3∶1),使RRS、SOS与FDS的光谱信号大大增强。在一定范围内,散射... 采用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研究了阿苯达唑(ABZ)与12-磷钨酸(TP)的相互作用。在盐酸(p H 1.2)介质中,ABZ与TP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ABZ:nTP=3∶1),使RRS、SOS与FDS的光谱信号大大增强。在一定范围内,散射强度(ΔI)与ABZ的浓度成正比。对于ABZ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98μg/L(RRS法)、3.75μg/L(SOS法)、5.07μg/L(FDS法),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文中讨论了ABZ与TP的最佳反应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和反应历程。据此发展了一种用RRS法快速、简便、灵敏测定ABZ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阿苯达唑 12-磷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咪唑与曙红Y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6
作者 李勤 田丰玲 +3 位作者 周尚 傅凌莉 刘蕖 杨季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8,共8页
在pH值3.4-3.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甲苯咪唑(MBZ)与曙红Y(EY)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不仅导致荧光光谱的猝灭,还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最大的RRS峰位于326 nm处。荧光猝灭法... 在pH值3.4-3.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甲苯咪唑(MBZ)与曙红Y(EY)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不仅导致荧光光谱的猝灭,还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最大的RRS峰位于326 nm处。荧光猝灭法、RRS法、FDS法的检出限分别为32.31、7.24和11.65μg/L,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实验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该方法用于甲苯咪唑片剂以及尿样中M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瑞利散射 倍频散射 荧光猝灭 甲苯咪唑 曙红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蛋白质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法测定硫酸软骨素A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健 刘忠芳 +2 位作者 胡小莉 孔玲 刘绍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42-848,共7页
在pH值为2.5~4.0的BR缓冲溶液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糜蛋白酶(Chy)和α-淀粉酶(α-Amy)等蛋白质与酸性多糖硫酸软骨素A(CS)形成结合物。此时将会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和二级散射(SOS)、倍频散射(FD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的强度显著增... 在pH值为2.5~4.0的BR缓冲溶液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糜蛋白酶(Chy)和α-淀粉酶(α-Amy)等蛋白质与酸性多糖硫酸软骨素A(CS)形成结合物。此时将会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和二级散射(SOS)、倍频散射(FD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的强度显著增大。在蛋白质过量时,3种散射增强(ΔIRRS、ΔISOS和ΔIFDS)均在一定范围内与CS的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当用Chy、BSA和α-Amy作探针时,3种散射法对于CS的检出限分别在1.4~5.8μg/L、2.0~13.2μg/L和1.8~9.6μg/L。其中以Chy-CS体系的RRS法最灵敏(检出限1.4μg/L),可用于痕量CS的测定。研究了反应体系的RRS、SOS和FDS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以Chy-CS体系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将其用于滴眼液中CS的测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硫酸软骨素A 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12与12-钨磷酸相互作用的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崔志平 刘绍璞 +1 位作者 刘忠芳 胡小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05-2212,共8页
建立了一种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测定维生素B12的新方法.在pH=1.0的HCl介质中,维生素B12(VB12)与12-钨磷酸(TP)形成摩尔比为3∶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DWO-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散... 建立了一种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测定维生素B12的新方法.在pH=1.0的HCl介质中,维生素B12(VB12)与12-钨磷酸(TP)形成摩尔比为3∶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DWO-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30和370 nm(RRS),608 nm(SOS)和386 nm(FDS).在一定范围内,3种散射增强(ΔIRRS,ΔISOS和ΔIFDS)均与VB12的浓度成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RRS,SOS和FDS法对VB12的检出限(3σ)在2.0~7.6 ng/mL之间.研究了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提出了简便、快速、准确且高灵敏测定痕量VB12的光散射新方法,适用于片剂和尿样中VB12的测定.还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12-钨磷酸 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与Pd(Ⅱ)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志平 刘绍璞 +1 位作者 刘忠芳 胡小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31-1336,共6页
在pH=10.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多菌灵与Pd(Ⅱ)反应形成1:1的六元螯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09、606和310 nm。... 在pH=10.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多菌灵与Pd(Ⅱ)反应形成1:1的六元螯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09、606和310 nm。在一定范围内,3种散射增强(ΔIRRS、ΔISOS和ΔIFDS)均与多菌灵的浓度成正比,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多菌灵的检出限分别为7.1×10-9 g/mL(RRS)、7.4×10-9 g/mL(SOS)和10.7×10-9 g/mL(FDS)。据此提出了测定多菌灵的光散射新方法。以灵敏度最高的RRS法为例,测定了西芹和市售农药中多菌灵的含量,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文中还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Pd(Ⅱ) 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亚甲蓝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飒 刘绍璞 +2 位作者 谢锂纱 胡小莉 宋彦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6-970,共5页
在0.05 mol/L(pH=1.3)的HCl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亚甲蓝(MB)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2∶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急剧增强,光谱最大散射强度分别位于310、648和341 nm,... 在0.05 mol/L(pH=1.3)的HCl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亚甲蓝(MB)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2∶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急剧增强,光谱最大散射强度分别位于310、648和341 nm,并在一定范围内与MB的浓度成正比,对于MB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2×10-9g/mL(RRS法)、1.4×10-9g/mL(SOS法)和1.7×10-9g/mL(FDS法)。据此建立了光散射法测定痕量亚甲蓝的新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亚甲蓝含量的检测,回收率在94.4%~103.7%之间。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讨论了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产生及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亚甲蓝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苄氨基腺嘌呤-Cu(Ⅱ)-三苯甲烷类染料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小艳 杨季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6-454,共9页
在pH值为5.37~5.5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6-苄氨基嘌呤(6-BA)能与Cu(Ⅱ)反应生成螯合物[6-BA.Cu]2+,可再与三苯甲烷类染料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其摩尔比分别为2∶1(里斯沙明绿)、3∶1(固绿)和2.5∶1(水溶性苯胺蓝)。反应体系的吸收光谱... 在pH值为5.37~5.5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6-苄氨基嘌呤(6-BA)能与Cu(Ⅱ)反应生成螯合物[6-BA.Cu]2+,可再与三苯甲烷类染料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其摩尔比分别为2∶1(里斯沙明绿)、3∶1(固绿)和2.5∶1(水溶性苯胺蓝)。反应体系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其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3个体系的最大RRS峰均位于372 nm附近,6-B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与相应的RRS强度(ΔIRRS)、FDS(ΔIFDS)强度和吸光度(ΔA)均呈线性关系。其RRS检出限分别为5.48μg/L(里斯沙明绿)、18.43μg/L(固绿)和9.34μg/L(水溶性苯胺蓝)。据此建立6-BA-Cu(Ⅱ)-里斯沙明绿染料体系测定痕量6-BA的RRS法,并用于豆芽中6-BA的快速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此外,还应用计算化学软件Gaussview3.07和Gaussian03W,采用密度泛函法,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计算6-BA的电荷分布,并对里斯沙明绿体系的反应机理及RRS增强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氨基嘌呤 共振瑞利散射 倍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Ⅱ)-邻菲啰啉-刚果红缔合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谦 杨迎春 +1 位作者 叶芝祥 张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在pH=9.0的弱碱性环境中,Hg2+与邻菲啰啉(phen)反应形成无色螯合物[Hg(phen)3]2+,再与刚果红(CR)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Hg(phen)3CR,其摩尔比为1∶1。此时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最大的散... 在pH=9.0的弱碱性环境中,Hg2+与邻菲啰啉(phen)反应形成无色螯合物[Hg(phen)3]2+,再与刚果红(CR)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Hg(phen)3CR,其摩尔比为1∶1。此时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最大的散射波长分别位于578 nm(RRS法)、612 nm(SOS法)和352 nm(FDS法)。在一定条件下,散射增强(ΔI)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32μg/L(RRS法)、3.20μg/L(SOS法)和1.56μg/L(FDS法),考察了最佳实验条件和影响因素,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以RRS法为例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据此建立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测定Hg2+的光散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Hg2+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并对RRS增强的原因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汞(Ⅱ) 邻菲啰啉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