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会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2期4113-4114,共2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BPPV患者7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手...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BPPV患者7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前庭症状指数(VSI)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I得分为(22.67±1.83)分,低于对照组的(31.95±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46.1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牧 程相杰 +3 位作者 韩娟 乔林赏 袁磊 朱星阳 《北方药学》 2019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75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75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75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以及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VA左、VA右、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眩晕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眩晕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后循环缺血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靳久增 刘琴 +1 位作者 代全德 张亮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前庭症状指数(VSI)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盲选法将12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Epley手法复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前庭症状指数(VSI)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盲选法将12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Epley手法复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记录两组患者VSI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后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6.67%vs 80.00%)(P<0.05);治疗后,联合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时复发率分别为21.67%、30.00%,联合组复发率分别为1.67%、5.00%,联合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Epley手法复位治疗可以缓解BPPV患者前庭症状,提高平衡功能,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症状指数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素玉 颜光华 郭进财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13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动脉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痰饮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泽泻汤合苓... 目的:探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动脉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痰饮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欧洲眩晕评估量表(EEV)评分、基底动脉及左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5%(25/31),高于对照组的61.2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E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EEV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及左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基底动脉及左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脑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痰饮 泽泻汤 苓桂术甘汤 倍他司汀片 欧洲眩晕评估量表 脑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少斌 《北方药学》 2015年第4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4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照组47例,单纯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疗程为... 目的:观察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4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照组47例,单纯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疗程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显效率70.2%;对照组总有效率87.2%,显效率51.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和血流变学明显改善。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高于单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颈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眩晕症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铨成 叶松福 蓝秀梅 《北方药学》 2022年第12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良性眩晕症患者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探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了使实验更加准确可靠,在本次研究开展过程中,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急诊收入的96名良性眩晕症患者为本实验研... 目的:研究良性眩晕症患者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探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了使实验更加准确可靠,在本次研究开展过程中,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急诊收入的96名良性眩晕症患者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入院后,由研究人员随机将其进行均分为两组。在分组完成后,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方法对患者进行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单组均设置48名患者,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作为治疗药物,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在接受治疗后,研究人员采用常规手段记录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眩晕感受,同时评估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在进行良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方案配合常规治疗方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病情状况得到改善,对于促进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者的眩晕状况,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良性眩晕症 临床分析 管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乾乾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 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80例眩晕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联合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80例眩晕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联合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血清学标志物、血液粘度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简明眩晕症状量表(VSS-S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DHI评分(14.36±3.54)分、VSS-SF评分(9.12±2.13)分均低于参照组的(23.65±4.24)、(15.69±3.54)分,BBS评分(45.36±3.54)分高于参照组的(38.36±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髓过氧化物酶(MP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H-FABP(47.36±5.72)ng/ml、MPO(33.65±4.98)ng/ml、NES(57.36±6.12)ng/ml低于参照组的(56.63±5.98)、(41.25±5.13)、(68.36±5.7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全血低切粘度(7.13±1.53)mPa·s、全血中切粘度(4.74±0.96)mPa·s、全血高切粘度(3.92±0.73)mPa·s均低于参照组的(9.12±1.55)、(5.63±1.13)、(4.72±0.87)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效果显著,能够促进疾病症状消失,改善血清学标志物、血液粘度水平,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眩晕 血清学标志物 血液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亢丽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0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用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甲磺酸倍他... 目的:探讨用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的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的评分、前庭症状指数评定量表(VSI)的评分、计时平衡试验的评分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DHI的评分、VSI的评分及其病情的复发率均更低,其BBS的评分、计时平衡试验的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用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耳石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缓解其眩晕的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手法复位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浩虹 《北方药学》 202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性眩晕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复康颗粒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某院第一、第二季度盐酸倍他司汀片处方点评与分析
10
作者 王紫盈 何秀云 王淑芬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2期66-68,共3页
目的:对2023年某院第一、第二季度盐酸倍他司汀片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了解盐酸倍他司汀片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某院2023年1月至6月开具的4724张包含盐酸倍他司汀片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每张处方对应1例患者),其中第一季度开具的处方有... 目的:对2023年某院第一、第二季度盐酸倍他司汀片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了解盐酸倍他司汀片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某院2023年1月至6月开具的4724张包含盐酸倍他司汀片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每张处方对应1例患者),其中第一季度开具的处方有2558张,第二季度开具的处方有2166张。对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了解其合理与否,并就其中的不合理情况提供针对性建议。结果:该院2023年第一季度开具的2558张处方中合理处方有1930张(75.45%),不合理处方有628张(24.55%);2023年第二季度开具的2166张处方中合理处方有1844张(85.13%),不合理处方有322张(14.87%),第二季度处方的合理率较第一季度高(P<0.05)。不论是2023年第一季度还是第二季度,心血管内科门诊均是不合理处方的主要来源科室,其总占比为14.86%(702/4724),其次为神经内科门诊,再者为疼痛科门诊。2023年第一季度,628张不合理处方产生的原因均为适应证不适宜;2023年第二季度,322张不合理处方产生的原因有适应证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单次给药剂量不适宜、疗程不适宜、配伍禁忌不适宜,分别有208张、49张、43张、16张、6张。结论:该院盐酸倍他司汀片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需要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倍他司汀片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眩益脑汤治疗痰瘀阻滞型慢性脑供血不足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林文 潘晓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定眩益脑汤治疗痰瘀阻滞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30例倍他司汀,8mg/次,3次/d。中成药组30例益脉康胶囊,0.3g/次,3次/d。治疗组30例定眩益脑... [目的]观察定眩益脑汤治疗痰瘀阻滞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30例倍他司汀,8mg/次,3次/d。中成药组30例益脉康胶囊,0.3g/次,3次/d。治疗组30例定眩益脑汤(法半夏12g,白术15g,绞股蓝18g,天麻10g,丹参15g,茯苓20g,三七粉吞服2g,大血藤15g,生姜2片,甘草6g);1剂/d,水煎200mL,早中晚口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血脂水平、hs-CRP血清超敏C蛋白、中医证侯疗效指数。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西药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6.70%。中成药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3.30%。血脂及hs-CRP三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眩益脑汤治疗痰瘀阻滞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痰瘀阻滞 定眩益脑汤 倍他司汀片 益脉康胶囊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