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俯冲碰撞的深反射地震剖面证据 |
张兴洲
曾振
高锐
侯贺晟
郭冶
蒲建彬
付秋林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2
|
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在南羌塘的岩浆岩证据:西藏荣玛乡冈塘错花岗岩 |
李静超
赵中宝
郑艺龙
袁国礼
梁晓
王根厚
刘曦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3
|
秦岭造山带斜向俯冲—碰撞与南秦岭金—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响应 |
张复新
于岚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4
|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斑岩铜矿的找矿方向 |
张红
钟康惠
吴华
杨海锐
李光明
马东方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15 |
3
|
|
5
|
地壳对接消减带和叠接消减带与陆-陆碰撞造山和俯冲增生造山:来自侵入岩构造组合的记录 |
邓晋福
刘翠
狄永军
冯艳芳
苏尚国
肖庆辉
赵国春
戴蒙
段培新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6
|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两类橄榄岩——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
宋述光
张立飞
牛耀龄
张贵宾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7
|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从大洋到大陆的深俯冲过程 |
张贵宾
张立飞
宋述光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0
|
|
8
|
滇西北金沙江斜向碰撞-走滑造山带的确定 |
葛孟春
江元生
冯庆来
谢德凡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4
|
|
9
|
论碰撞作用时间 |
万天丰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0
|
藏东贡觉地区早—中三叠世马拉松多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金沙江古特提斯碰撞时间的约束 |
吴喆
冀建平
王保弟
唐渊
秦雅东
巩小栋
贺娟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1
|
印度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过程岩石圈热结构模拟 |
江万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
|
12
|
海南岛东北缘榴辉岩的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对东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启示 |
郑勇
林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
朱小辉
陈丹玲
王超
王红
刘良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8
|
|
14
|
通化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地壳演化 |
路孝平
吴福元
郭敬辉
殷长建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7
|
|
15
|
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彭渊
马寅生
刘成林
李宗星
孙娇鹏
邵鹏程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9
|
|
16
|
北冈底斯带日松花岗岩体的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组成 |
关俊雷
耿全如
王国芝
彭智敏
张璋
丛峰
李娜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7
|
|
17
|
松嫩地块东缘和佳木斯地块西缘电性结构 |
梁宏达
金胜
魏文博
高锐
侯贺晟
韩江涛
韩松
刘国兴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18
|
北冈底斯带日土县-拉梅拉山口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组成 |
关俊雷
耿全如
王国芝
彭智敏
张璋
寇福德
丛峰
李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19
|
藏北双湖鄂柔地区变质岩和玄武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
王立全
潘桂棠
朱弟成
朱同兴
林仕良
李宗亮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20
|
北波拿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 |
龚承林
王英民
崔刚
郎淑敏
官宝聪
周兴海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