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消减证据 被引量:9
1
作者 尹滔 李威 +3 位作者 尹显科 张伟 袁华云 裴亚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5-1115,共11页
对拉萨地块北部阿翁错地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年龄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花岗闪长岩U-Pb年龄为(114.4±1.9)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典型镁安山岩/闪长岩(MA)... 对拉萨地块北部阿翁错地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年龄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花岗闪长岩U-Pb年龄为(114.4±1.9)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典型镁安山岩/闪长岩(MA)的地球化学特征,所有样品均具有较高Mg#值(45.42~54.29),低的TFeO*/MgO值(1.58~2.26);所有样品都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研究表明,阿翁错花岗闪长岩是班公湖—怒江洋壳在俯冲消减背景下,由俯冲洋壳脱水熔融产生的溶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为晚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南向俯冲消减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 镁安山岩/闪长岩 俯冲消减 锆石U-PB测年 地质调查工程 拉萨地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俯冲消减古洋壳的地球化学鉴定 被引量:28
2
作者 高长林 秦德余 +1 位作者 吉让寿 殷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本文据笔者所提出的鉴定俯冲消减古洋壳的地质地球化学方法,证实了东秦岭商南松树沟地区存在有俯冲消减的古洋壳的残余。蛇绿岩套和对火山岩带的存在是鉴定俯冲消减古洋壳的主要可靠证据。 松树沟蛇绿岩套中,超基性岩为纯橄榄岩和斜辉... 本文据笔者所提出的鉴定俯冲消减古洋壳的地质地球化学方法,证实了东秦岭商南松树沟地区存在有俯冲消减的古洋壳的残余。蛇绿岩套和对火山岩带的存在是鉴定俯冲消减古洋壳的主要可靠证据。 松树沟蛇绿岩套中,超基性岩为纯橄榄岩和斜辉辉橄岩,具亏损地幔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其中的(变)基性岩为大洋拉斑玄武岩,SiO_2含量值小于52%,TiO_2含量值大于0.80%,TiO_2/SiO_2值高,Q值高,K值低,∑REE低,∑Ce/∑Y值低,不富集轻稀土,与大洋玄武岩相类似。而与蛇绿岩套紧邻的丹凤群火山岩为钙碱性岛弧型岩石,其TiO_2/SiO_2值低,Q值低,K值高,∑REE高,∑Ce/∑Y值高,富轻稀土,与岛弧型火山岩相似,据上述资料及常量元素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丹凤群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松树沟地区的(变)火山岩形成于大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洋壳 地球化学 陕西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生微洋块:俯冲消减系统下盘的复杂演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金平 李三忠 +6 位作者 索艳慧 朱俊江 李玺瑶 戴黎明 刘永江 于胜尧 郭玲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2-778,共17页
残生微洋块,即正在俯冲消减或俯冲停滞的原大型洋壳板块的海底残余,位于俯冲消减系统的俯冲盘,一般被活动或死亡的洋中脊、海沟及转换断层所围限,但也存在例外,如里维拉(Rivera)微洋块与科科斯(Cocos)板块的边界。现今已确认的残生微洋... 残生微洋块,即正在俯冲消减或俯冲停滞的原大型洋壳板块的海底残余,位于俯冲消减系统的俯冲盘,一般被活动或死亡的洋中脊、海沟及转换断层所围限,但也存在例外,如里维拉(Rivera)微洋块与科科斯(Cocos)板块的边界。现今已确认的残生微洋块有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里维拉(Rivera)、瓜达卢佩(Guadalupe)等法拉隆(Farallon)板块的残余和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菲尼克斯(Phoenix)微洋块。此类微洋块的边界以及恢复其演化过程主要是通过地形、重力异常、震源分布、磁异常条带、地震剖面和构造解释等手段辨析。洋中脊与俯冲带的相对位移使围限的洋壳板块面积整体或局部不断减小,当整块洋壳面积减小到10万平方千米以下时形成残生微洋块,其产生的动力机制为地幔对流驱动下的相邻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的微洋块可能因新生洋壳的浮力等因素造成俯冲速度及方向的差异,破裂为数个更小的微洋块。残生微洋块的形成和演化与洋中脊、俯冲系统、板片窗形成及三节点的转化密不可分,研究其成因模式可为探索板块起源和动力提供参考。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可能产生大洋汇聚边界并以此作为微洋块新的边界(如里维拉?科科斯边界),可与陆内变形带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生 微洋块 三节点 板块构造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次点火山岩中地幔包体的研究揭示大洋岩石圈在俯冲消减前的交代作用
4
作者 夏群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8-258,共1页
次点火山(petit-spot volcano)是指远离大洋中脊和地幔柱的大洋板块在即将进入俯冲带之前,由于板块的弯曲引发部分熔融所导致的局部海底火山作用。次点火山有时夹带有来自深部岩石圈的包体和捕虏晶,是了解大洋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的... 次点火山(petit-spot volcano)是指远离大洋中脊和地幔柱的大洋板块在即将进入俯冲带之前,由于板块的弯曲引发部分熔融所导致的局部海底火山作用。次点火山有时夹带有来自深部岩石圈的包体和捕虏晶,是了解大洋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信息载体。次点火山自从在日本外海发现以来.在智利,汤加及巽他等俯冲带外围陆续被发现,显示次点火山并非是偶然,孤立的现象,其对大洋岩石圈组成、俯冲带的物质再循环和深部地幔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岩石圈 地幔包体 火山岩 交代作用 俯冲消减 海底火山作用 深部地幔 大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北部去申拉组火山岩: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的产物? 被引量:87
5
作者 康志强 许继峰 +1 位作者 王保弟 陈建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06-3116,共11页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首次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缘的去申拉组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主、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去申拉组火山岩...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首次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缘的去申拉组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主、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去申拉组火山岩主要包括亚碱性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主体为中钾钙碱性系列;其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右倾型,少数具有较平坦的配分模式,无Eu异常;具有低Sr、高Nd(εNd:0.32~5.29)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暗示其为俯冲带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去申拉组火山岩代表了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盆沿拉萨地块北缘南向俯冲消减的产物,从而为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南向俯冲消减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去申拉组 班公湖-怒江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中北部白垩纪则弄群火山岩:Slainajap洋南向俯冲的产物? 被引量:83
6
作者 康志强 许继峰 +1 位作者 董彦辉 王保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314,共12页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出露于拉萨地块中北部的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的则弄群火山岩主要由玄...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出露于拉萨地块中北部的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的则弄群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组成,根据化学成分可将其分为中基性(SiO_2<58%)和中酸性(SiO_2>58%)两个组。中基性岩以低钾和中钾钙碱性岩为主,而中酸性岩则主要位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二者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相似,如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有着明显的负异常,具有明显的弧火山岩成分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均表现为一致的轻稀土富集右倾型,可能反应了其母岩浆的同源性。精确的锆石U-Pb LA-ICPMS定年获得了113.6±1.0Ma年龄,说明研究区则弄群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初步认为则弄群火山岩可能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的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嘉黎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古洋(Slainajap洋)在早白垩世向南俯冲消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则弄群 早白垩世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特提斯洋盆南向俯冲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5
7
作者 胡隽 万永文 +2 位作者 陶专 张旦 陈国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515,共11页
对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侧纳屋错地区盐湖复式岩体的岛弧型岩浆岩岩基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龄分析研究,为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南向俯冲消减提供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侵入岩的岩性为酸性到基性,属于中... 对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侧纳屋错地区盐湖复式岩体的岛弧型岩浆岩岩基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龄分析研究,为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南向俯冲消减提供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侵入岩的岩性为酸性到基性,属于中-高钾钙碱性岩;火山岩的岩性主要为中性和基性的安山岩和玄武岩,属亚碱性范围的中钾钙碱性岩,说明侵入岩和火山岩都归类于典型的岛弧型岩浆岩。岛弧型侵入岩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Pb、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P,说明其具备岛弧型岩浆岩的痕量元素特征,为缝合带南向俯冲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稀土元素组合特征说明岛弧型侵入岩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进一步的岩石成因研究发现火山岩产生于火山弧环境,由俯冲洋壳上部局部熔融形成的岩浆向上侵位并喷发形成,侵入岩为上地幔玄武岩浆与下地壳熔融而形成的产物。锆石U-Pb LA-ICPMS测龄结果显示岛弧型岩浆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在晚白垩世(约93.0Ma B.P.)到早白垩世(约114.7Ma B.P.),说明俯冲消减时间至少持续了21.7Ma,体现出随时代从早到晚,岩浆岩从中钾钙碱性岩向高钾钙碱性岩、岩性从中性向酸性演化的趋势。通过分析认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很可能存在多期次俯冲和多条洋内俯冲带,特提斯洋盆的属性为一系列局限性小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岛弧型岩浆岩 大离子不相容元素 高场强元素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云南德钦白马雪山岩体演化的年代学约束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肖萍 谢客家 +1 位作者 王伟 杨国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2-1360,共19页
为深入理解金沙江构造带的地质演化历史及其时间框架,本研究对江达—德钦—维西岩浆弧西侧的地质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聚焦于尼侬英云闪长岩和白马雪山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和时代。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这两类岩石分别形成于... 为深入理解金沙江构造带的地质演化历史及其时间框架,本研究对江达—德钦—维西岩浆弧西侧的地质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聚焦于尼侬英云闪长岩和白马雪山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和时代。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这两类岩石分别形成于二叠纪早期(279±2.9 Ma)和晚期(255.8±5 Ma),这为金沙江构造带的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时间框架。全岩分析表明岩体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系列,属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为典型的弧岩浆特征。该岩体与加仁及鲁甸闪长岩类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岩浆来源相似,但经历了不同的岩浆演化过程。结合已发表数据,本研究表明自古生代以来,金沙江构造带可能经历了至少5期花岗质岩浆事件:347~340 Ma,292~279 Ma,261~249 Ma,237~235 Ma和232~214 Ma;尼侬英云闪长岩(279±2.9 Ma)形成于金沙江古特提洋西向俯冲消减的起始阶段,而白马雪山花岗闪长岩(255.8±1.8 Ma)可能形成于俯冲阶段结束或俯冲向碰撞的转换阶段;金沙江构造带碰撞造山发生在中三叠世而止于晚三叠世中期。这些发现为理解金沙江构造带乃至整个青藏高原东部区域的构造演化和板块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金沙江构造带 岩浆弧 俯冲消减 碰撞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早石炭世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对克拉美丽洋闭合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涤 何登发 +2 位作者 唐勇 樊春 孔玉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40-2354,共15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南缘的滴南凸起地区广泛发育石炭系凝灰岩,本文对滴南凸起滴西14井的石炭系流纹质凝灰岩的锆石SHRIMP年龄、地球化学与构造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样品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特征,SHRIMP锆石U-Pb年龄(337.2Ma)揭示...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南缘的滴南凸起地区广泛发育石炭系凝灰岩,本文对滴南凸起滴西14井的石炭系流纹质凝灰岩的锆石SHRIMP年龄、地球化学与构造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样品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特征,SHRIMP锆石U-Pb年龄(337.2Ma)揭示该凝灰岩形成于早石炭世。火山岩样品具有较高的硅含量(SiO2=63.47%~77.36%),低钛(TiO2=0.19%~1.01%)、钠(Na2O=0.98%~4.01%)、Mg#(21~53)的特点,K2O/Na2O比值为0.56~2.09,A/CNK大于1;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La/Nb比值介于1.71~3.74之间,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尤其是Sr、P、Ti负异常明显,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滴南凸起石炭系凝灰岩具有壳源特征,为活动大陆边缘产物。且滴西14井岩性综合柱状图显示,深部和浅部凝灰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浅部凝灰岩SiO2含量相对低于深部。结合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得出:盆地内陆东地区在早石炭世仍处于洋壳消减环境,洋盆闭合时间不早于337.2Ma。克拉美丽-三个泉(陆梁隆起)-达尔布特代表的洋盆从早石炭世末期开始,自东向西呈"剪刀式"闭合模式。石炭纪在准噶尔地区存在多岛格局,从滴南凸起早石炭世火山岩的成因以及盆地周围地区的构造背景来看,岛弧最终的相互拼贴可能构成了准噶尔盆地基底的主体。另外,该区来自壳源的凝灰岩中并未见到老的继承性锆石,表明准噶尔盆地可能不存在前寒武系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西14井火山岩 滴南凸起 早石炭世 俯冲消减 洋盆闭合时限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塔尔浪地区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蔡克大 袁超 +5 位作者 孙敏 肖文交 陈汉林 龙晓平 赵永久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7-888,共12页
阿尔泰塔尔浪地区出露一些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其中,斜长角闪岩为基性岩浆岩变质的产物,SiO_2含量为45.42%~52.96%,具有较高的Al_2O_3(13.14%~17.92%)、Fe_2O_3~T(9.08%~16.88%)和TiO_2(0.82%~3.23%)含量。斜长角闪岩样品稀土元素... 阿尔泰塔尔浪地区出露一些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其中,斜长角闪岩为基性岩浆岩变质的产物,SiO_2含量为45.42%~52.96%,具有较高的Al_2O_3(13.14%~17.92%)、Fe_2O_3~T(9.08%~16.88%)和TiO_2(0.82%~3.23%)含量。斜长角闪岩样品稀土元素曲线比较平坦,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La/Yb_N=1.53~1.79),无明显的Nb和Ta亏损。通过野外产状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海山的构造环境。辉长岩SiO_2(46.96%~49.86%)含量稍低,TiO_2(0.38%~1.89%)变化较大,并富Al_2O_3(15.0%~20.81%)、CaO(10.13%~11.60%),具有中等至较高MgO含量(7.3%~8.3%)和相对较低的钾含量(K_2O=0.34%~1.03%),属亚碱性岩石系列(Na_2O>K_2O)。辉长岩呈现两种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一种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配分曲线比较平坦(La/Yb_N=1.10~1.67),具有轻微的Eu正异常(δEu=1.03~1.10);另一种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_N=5.97~6.39)并具有正的Eu异常(δEu=1.31~1.44),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斜长石堆晶的影响。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辉长岩具有明显的Ti、Nb和Ta负异常和Pb、Sr正异常,反映出明显的消减带岩浆特征。角闪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样品的坪年龄为266.9±6.1Ma,且年龄坪谱显示在其形成之后没有受到后期热事件的明显干扰,基本上反映了辉长岩的形成年龄。斜长角闪岩的^(40)Ar-^(39)Ar结果呈现出似马鞍型坪谱,其中最小的年龄坪(297.3±6.1Ma)可能反映了最近一期的变质事件,而且明显早于辉长岩的侵入。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不同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组成表明二者可能代表了两期不同的基性岩浆活动。斜长角闪岩所具有的板内和消减带的复合特征表明其原岩可能是洋壳在俯冲消减过程中增生的海山残片,而辉长岩所具有消减带特征显示在二叠纪时期阿尔秦地区仍存在受俯冲作用影响的地幔源区。阿尔泰二叠纪岩浆活动无论在岩浆属性还是规模上都与泥盆和石炭纪的岩浆活动存在巨大差异,表明这两个时期的构造背景存在较大不同,可能反映阿尔泰正处于某种构造转换机制的控制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辉长岩 ^40 Ar-^39 AR年龄 俯冲消减 阿尔泰 构造转换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不同时代榴辉岩的识别及其意义——来自榴辉岩及其围岩^(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4 位作者 李才 陈文 施建荣 张彦 王生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15-1824,共10页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目前已先后在片石山地区、果干加年山地区和冈玛错地区发现典型的榴辉岩,...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目前已先后在片石山地区、果干加年山地区和冈玛错地区发现典型的榴辉岩,以片石山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为研究对象。片石山地区的榴辉岩为低温型榴辉岩,围岩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为T=500℃,p=2.3GPa。已获得230~244Ma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石榴子石Lu-Hf等时线年龄,代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榴辉岩及其围岩在误差范围内具有相同的Ar-Ar年龄,为210~220Ma,代表了榴辉岩及其围岩冷却抬升至近地表的时代。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具有和片山地区榴辉岩相似的野外产状、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和围岩。Ar-Ar年代学研究显示,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在240Ma左右即已折返并抬升至近地表,其变质作用峰期时代明显要早于片石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中部 榴辉岩 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 40Ar-39Ar测年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桑日群火山岩的时代:来自晚期马门侵入体的约束 被引量:23
12
作者 康志强 许继峰 +2 位作者 陈建林 王保弟 董彦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30,共11页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桑日群火山岩通常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沿拉萨地块南缘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但其喷发持续时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在桑日群火山岩系中识别出一套稍晚于桑日群火山岩的侵入岩脉,脉岩中的锆石用U-Pb LA-ICPMS法测得年龄...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桑日群火山岩通常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沿拉萨地块南缘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但其喷发持续时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在桑日群火山岩系中识别出一套稍晚于桑日群火山岩的侵入岩脉,脉岩中的锆石用U-Pb LA-ICPMS法测得年龄为(93.4±1.1)Ma。据此认为桑日群火山岩的喷发时间应不晚于93.4 Ma。前人的研究表明桑日群的活动时限可以追溯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因此其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至少从晚侏罗世延续到了93.4 Ma左右。另一方面,这些侵入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俯冲成因的桑日群弧火山岩,如埃达克岩(麻木下组)和钙碱性的火山岩(比马组),而与东部朗县和里龙一带的侵入岩非常相似,它们很可能是板片俯冲导致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这种差异暗示在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过程中其深部动力学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消减 LA—ICPMS测年 马门侵入岩 拉萨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白垩纪桑日群麻木下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7
13
作者 康志强 许继峰 +1 位作者 陈建林 王保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1-341,共11页
桑日群火山岩位于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的中、东段,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北侧,包括下部麻木下组与上部比马组中的火山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沿冈底斯南缘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但是这些火山岩还未见系统的地球化学数... 桑日群火山岩位于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的中、东段,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北侧,包括下部麻木下组与上部比马组中的火山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沿冈底斯南缘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但是这些火山岩还未见系统的地球化学数据,对其成因也缺乏深入的讨论。通过对桑日群火山岩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识别出麻木下组火山岩具有典型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高Sr(平均为977μg/g),低Y(平均为10.4μg/g)、Yb(平均为0.942μg/g)含量,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平均为24.8);另外岩石还具有相对低Sr和高Nd的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3506~0.704369,(143Nd/144Nd)i=0.512728~0.512778,εNd(t)平均为5.58,显示出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MORB相似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可能来源于新特提斯雅鲁藏布江洋岩石圈的部分熔融。而相对高的MgO(平均为4.38%)、Cr(平均为198μg/g)和Ni(平均为117μg/g)含量暗示原始的埃达克质熔体在其上升过程中与上覆地幔楔发生了反应。综合考虑新特提斯洋以及冈底斯造山带的演化历史,提出麻木下组埃达克岩可能是在早白垩世时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的初始阶段由洋壳部分熔融所形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桑日群 麻木下组 俯冲消减 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武关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平 陈隽璐 +3 位作者 徐学义 王洪亮 李婷 高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0-624,共15页
武关岩体位于北秦岭武关镇,侵入于丹凤岩群之中,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LILE/HFSE比值,且显示出有俯冲沉积物的地球化学... 武关岩体位于北秦岭武关镇,侵入于丹凤岩群之中,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LILE/HFSE比值,且显示出有俯冲沉积物的地球化学信息,因而其形成与大洋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为LREE富集、HREE平坦的右倾型且无明显的Eu负异常。此外,其明显富铝、富钠,有较高的Sr/Yb比值和CaO/Na2O比值,因而极有可能为角闪石作为主要残余条件下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假定有角闪石为稳定残留的中下地壳压力条件下,通过对稀土元素的模拟计算表明:以丹凤岩群中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的斜长角闪岩为源岩在部分熔融程度为30%~40%,残余矿物相以角闪石为主并伴有少量的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石榴子石极有可能无残余)的条件下,可以形成该类岩体。经锆石阴极发光(CL)研究及LA-ICPMS同位素测年技术分析后可知,武关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38.6±2.2Ma。该年龄晚于商丹洋的俯冲消减阶段,但仍明显保留有俯冲消减环境所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因而其可能继承有俯冲消减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岛弧成因的斜长角闪岩为源岩进行的稀土元素部分熔融模拟计算,可以证明武关岩体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期中下地壳源区岩石在碰撞造山过程中由"滞后的消减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关岩体 丹凤岩群 商丹构造带 俯冲消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明舒井岩体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小菲 张成立 +3 位作者 李雷 包志安 张帮禄 魏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21-2538,共18页
北山明舒井岩体为一由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岩浆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辉长岩442.9±1.2Ma、闪长岩437.0±2.3Ma、花岗岩435.9±2.2Ma的形成年龄。其中,辉长岩为富钙、高铁和镁的钙碱性岩,相对富集... 北山明舒井岩体为一由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岩浆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辉长岩442.9±1.2Ma、闪长岩437.0±2.3Ma、花岗岩435.9±2.2Ma的形成年龄。其中,辉长岩为富钙、高铁和镁的钙碱性岩,相对富集LREE和LILE、贫化HFSE,亏损Nb、Ta、Ti、Zr和P,Pb正异常,具中等偏高的(87Sr/86Sr)i(0.705892)、高放射性成因Pb,低εNd(t)(0.1),锆石εHf(t)变化大(-7.1^+8.3)。闪长岩和花岗岩富钠、低钙、铁和镁,为准铝质钙碱性岩;它们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Nb、Ta及Sr、P、Ti明显负异常;也显示中等偏高的(87Sr/86Sr)i(0.705951~0.706196)和高放射性成因Pb、低εNd(t)(-0.2^-0.1),但锆石εHf(t)明显偏正(-1.1^+12.0)。不同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相对一致的Sr-Nd-Pb同位素及明显不同的锆石Hf同位素,指示它们形成于板块消减带构造环境,为源自受流体交代和陆壳物质改造的幔源岩浆与新元古代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和分离结晶演化的产物,代表北山南部早古生代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晚期与大洋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Pb-Hf同位素 俯冲消减环境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北缘库斯拉甫一带寒武纪中酸性岩浆活动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建国 杨瑞东 +2 位作者 杨剑 崔春龙 侯兰杰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54-466,共13页
西昆仑北缘库斯拉甫一带寒武纪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分布,据野外接触关系可分为前后两个序次。早序次岩石为浅灰一麻灰色似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具贫硅、中碱、高钙和过铝质等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平均... 西昆仑北缘库斯拉甫一带寒武纪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分布,据野外接触关系可分为前后两个序次。早序次岩石为浅灰一麻灰色似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具贫硅、中碱、高钙和过铝质等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平均15.56),中等Eu负异常(δEu为0.56~0.88,平均0.73)。晚序次岩石为灰白色似斑状粗粒(二长)花岗岩,具富硅、低钙、富钾和过铝质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平均13.39),Eu负异常明显(6Eu为0.25~0.57,平均0.40)。早序次岩体侵位规模大,出露广泛,为I型花岗岩;晚序次岩体规模小,以岩株、岩脉状穿插其中,属于S型花岗岩范畴。两序次岩石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均为岛弧,可能由昆仑洋的俯冲消减引起,不同之处在于早序次岩石产于活动大陆(西昆仑地块)边缘位置,而晚序次形成在俯冲消减带上,两序次岩石为消减洋壳上部不同源区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花岗岩 岩浆活动 俯冲消减 西昆仑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开都河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睿 肖龙 +3 位作者 王绘清 王国灿 罗彦军 刘函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1-553,共13页
位于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与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是最具代表性的造山带之一,其中发育一条不完整的蛇绿岩带——南天山南缘库勒湖-科克铁克达坂蛇绿岩带,暗示古缝合线的存在。该蛇绿岩带北面的开都河水电站泥盆纪地层... 位于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与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是最具代表性的造山带之一,其中发育一条不完整的蛇绿岩带——南天山南缘库勒湖-科克铁克达坂蛇绿岩带,暗示古缝合线的存在。该蛇绿岩带北面的开都河水电站泥盆纪地层中发育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包括熔结凝灰岩、含晶屑酸性玻璃质熔岩和安山岩等),属于碱性-钙碱性系列,A/CNK值在0.82-1.31之间;该套岩石整体REE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并具强烈的Eu负异常。对熔结凝灰岩中岩浆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获得其结晶年龄为393.1±3.4 Ma,与中泥盆统(D2)萨阿尔明组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安山岩可能来自于玄武岩分离结晶;熔结凝灰岩、含晶屑酸性玻璃质熔岩来自于上地壳部分熔融。推测其形成机制是:库勒洋盆在中泥盆世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释放出流体,导致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玄武质岩浆,部分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安山岩,随着俯冲持续和地壳不断加厚,玄武质岩浆对上部地壳加热使得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母岩浆,并最终喷发至地表形成熔结凝灰岩和含晶屑酸性玻璃质熔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熔结凝灰岩 LA-ICP-MS 锆石年龄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油气勘探新启示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隆栋 单江 罗建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2,633,共3页
吉木萨尔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面积仅410 km2、石油资源量1.1×108t的一个小凹陷,近期在该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的进展,发现吉祥油田。将吉木萨尔凹陷、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的勘探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吉祥油田可能是吐哈盆地内吐... 吉木萨尔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面积仅410 km2、石油资源量1.1×108t的一个小凹陷,近期在该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的进展,发现吉祥油田。将吉木萨尔凹陷、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的勘探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吉祥油田可能是吐哈盆地内吐鲁番油气富集带的向北延伸;吐哈盆地内鄯善油气富集带向北延伸可能会在木垒地区出现;卡拉麦里山边缘煤矿自燃现象,很可能是天然气苗显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三塘湖盆地、巴里坤盆地与吐哈盆地同处一个油气富集带上,应引起注意。据此,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出了新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沉积凹陷 油气富集带 反天山构造带 俯冲消减碰撞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土白垩纪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闭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艺云 唐菊兴 +3 位作者 胡为正 丁帅 黄东荣 胡正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以西藏日土县北东地区的小型酸性侵入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年龄测试,探讨岩石的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确定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闭合的时限。研究区酸性岩体的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其主要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是:Si... 以西藏日土县北东地区的小型酸性侵入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年龄测试,探讨岩石的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确定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闭合的时限。研究区酸性岩体的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其主要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是:SiO_2为63.89%~77.49%,全碱(K_2O+Na_2O)为8.06%~8.95%,全铁(FeOT)为0.48%~4.37%,Al_2O_3为12.43%~16.17%;大离子亲石元素中Rb、Th、U、K明显富集,但Ba、Sr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中Nb、Ta、P、Ti明显亏损,而Zr、Hf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负Eu异常明显(δEu=0.09~0.67,平均为0.47),球粒原始标准化分布模式为向右缓倾的V型,属于A型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206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7.8±1.2)Ma,属于中生代早白垩世中期。从岩石碰撞后A1型花岗岩特征推测,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在日土地区的闭合时间应在早白垩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中特提斯洋 A型花岗岩 俯冲消减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县南洞卡组粗面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辜平阳 何世平 +3 位作者 计文化 董增产 时超 陈奋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9-1082,共14页
青海玉树县南洞卡组粗面安山岩的SiO2含量为55.92%~57.85%,高Na,O、MgO和A12O3,低K20、Ti02和P205,铝饱和指数A/CNK=0.98~1.08,具有准铝一弱过铝质的特点。岩石K:O含量低,Na2O/K2O=12.60~15.97,显示出钠质粗面安... 青海玉树县南洞卡组粗面安山岩的SiO2含量为55.92%~57.85%,高Na,O、MgO和A12O3,低K20、Ti02和P205,铝饱和指数A/CNK=0.98~1.08,具有准铝一弱过铝质的特点。岩石K:O含量低,Na2O/K2O=12.60~15.97,显示出钠质粗面安山岩特征。SiO2-K2O图解和里特曼指数(2.89~3.25),说明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弱富集右倾型,铕弱负异常(δEu=0.90~0.96)。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和u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样品Ce/Pb、Nb/U并未随着Mg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样品的La/Nb、Zr/Nb、Ba/Nb比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其源区特征的反映。研究表明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结晶分异,且受到俯冲板片熔体对源区的改造作用。结合234Ma的形成年龄,说明该粗面安山岩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的地质记录,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也为江达一维西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世火山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金沙江洋盆 俯冲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