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东部马尼拉俯冲带的地壳结构和俯冲过程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朱俊江
李三忠
孙宗勋
李先鹏
李健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1-351,共11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201607010220)
-
文摘
全球汇聚板块边缘是产生8级以上大地震和破坏性海啸的地方,一直以来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区域。马尼拉俯冲带位于南海东部,也是许多地震、海啸和活火山活跃的区域。本文依据以往穿过马尼拉俯冲带的多条多道反射地震测线和海底地震仪剖面数据,分析了马尼拉俯冲带海沟沉积物充填厚度变化、增生楔宽度变化、海底变形特征以及地壳速度结构变化,提出马尼拉俯冲带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分为北吕宋区段、海山链区段和南部西吕宋区段。不同区段的俯冲过程明显不同,提出俯冲增生和俯冲剥蚀(构造剥蚀)两种机制分别控制了该俯冲带的南、北区段。北段主要受到俯冲增生机制的控制,在海沟和弧前盆地之间形成巨大的增生楔构造,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10~15km厚的减薄陆壳不断俯冲作用下,引起许多与俯冲有关的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南段海山链区段海底地形复杂和粗糙,在俯冲增生、剥蚀或构造剥蚀的联合控制下,5~6km厚大洋板块不断俯冲形成较小的增生楔结构,部分沉积物可能随着板块的俯冲被拖曳到板块边界的深部。
-
关键词
俯冲过程
马尼拉俯冲带
俯冲增生和剥蚀
地壳结构
-
Keywords
subduction process
Manila subduction zone
subduction accretion/erosion
crustal structure
-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