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偏离与体验--消费空间设计中的风格修辞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玉波
朱钟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0期24-25,共2页
在体验消费背景下,消费空间既是消费行为的发生地,也是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内容,消费空间设计承担着营造消费体验的重要职能。本文通过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消费空间设计,从修辞学中风格修辞的概念引伸出空间设计中风格修辞的内涵;文中总结了...
在体验消费背景下,消费空间既是消费行为的发生地,也是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内容,消费空间设计承担着营造消费体验的重要职能。本文通过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消费空间设计,从修辞学中风格修辞的概念引伸出空间设计中风格修辞的内涵;文中总结了在消费空间设计中语体和语境两种风格修辞路径,并通过相关设计案例予以解析;通过分析风格修辞在消费空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格偏离对消费体验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消费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批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消费
风格
修辞
消费空间设计
偏离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方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二语学术写作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延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6-150,共5页
传统的对比修辞理论认为,语言与写作是文化现象,受其影响的母语思维模式与语篇模式对二语学术写作起着干扰作用,这种对比修辞观在二语写作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比修辞学自身的成熟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比...
传统的对比修辞理论认为,语言与写作是文化现象,受其影响的母语思维模式与语篇模式对二语学术写作起着干扰作用,这种对比修辞观在二语写作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比修辞学自身的成熟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比修辞研究进一步更新了其研究兴趣与重点,许多研究者将认知和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到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强调修辞风格与文化含义之间的关系,重视文化因素在语篇修辞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即从跨文化角度对二语学术写作中的修辞风格及其交际效果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修辞
二语学术写作
修辞风格
文化含义
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延君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4期32-35,共4页
以Kaplan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对比修辞学认为,语言与写作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受文化影响的思维与交际模式对于二语写作有干扰作用.传统的对比修辞研究注重写作成果的分析,过于强调二语写作的修辞准则.90年代以来,对比修辞研究的兴趣与重点...
以Kaplan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对比修辞学认为,语言与写作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受文化影响的思维与交际模式对于二语写作有干扰作用.传统的对比修辞研究注重写作成果的分析,过于强调二语写作的修辞准则.90年代以来,对比修辞研究的兴趣与重点都有了更新,开始注重写作过程的研究,并将认知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纳入二语写作研究框架中.本文拟在新的对比修辞理论框架下,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修辞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修辞
学
二语写作
修辞风格
文化含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与黑》风格的鉴识和再现
被引量:
2
4
作者
许钧
《外国语文》
1996年第1期77-79,共3页
《红与黑》风格的鉴识和再现南京大学许钧关于文学翻译,有“忠实”与“再创造”之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不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保持原作语言特色的问题。而一部作品的风格,除社会、环境、时代特征、文坛风尚等因素外,主要是由作家...
《红与黑》风格的鉴识和再现南京大学许钧关于文学翻译,有“忠实”与“再创造”之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不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保持原作语言特色的问题。而一部作品的风格,除社会、环境、时代特征、文坛风尚等因素外,主要是由作家的精神气质、创作方法、言语技巧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原作
风格
斯丹达尔
文学翻译
许渊冲
文字
风格
语言
风格
修辞风格
司汤达
语言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舍小说的修辞语言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秋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Z期83-84,共2页
老舍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语言,从修辞上能深入地赏析与探究他的语言风格。在研究老舍小说时会发现"辞欲巧"中的"巧"体现在各种修辞方式中。本文主要从修辞角度来探讨老舍作品语言中最突出的两大特色:比喻与夸张...
老舍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语言,从修辞上能深入地赏析与探究他的语言风格。在研究老舍小说时会发现"辞欲巧"中的"巧"体现在各种修辞方式中。本文主要从修辞角度来探讨老舍作品语言中最突出的两大特色:比喻与夸张,借此理解老舍修辞语言的运用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修辞风格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修辞方法的文化意蕴与学术形态
被引量:
1
6
作者
姚亚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39-45,共7页
修辞方法与修辞观念是中国修辞传统的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修辞观念是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对“修辞”的根本态度与基本观点;修辞方法则是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贯彻、表达、体现这种态度与观点的主要途径与基本手段,两者是统...
修辞方法与修辞观念是中国修辞传统的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修辞观念是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对“修辞”的根本态度与基本观点;修辞方法则是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贯彻、表达、体现这种态度与观点的主要途径与基本手段,两者是统一的。对修辞方法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但能在修辞本身的研究上与修辞观念的研究相互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手法
修辞
方法
修辞
研究
修辞
活动
修辞
观
修辞
运用
修辞风格
结构关系
认知对象
传统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体风格与抒情性
7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47,共1页
谭洛非、谭兴国在《视角·结构·语调——论巴金小说的文体美》(《当代文坛》1991年5期)一文中指出: 每一个大作家都有自己的文体。文体常常表现为语言修辞风格,但又不仅仅是语言修辞风格。它是一个整体,是作家在审美传达上全...
谭洛非、谭兴国在《视角·结构·语调——论巴金小说的文体美》(《当代文坛》1991年5期)一文中指出: 每一个大作家都有自己的文体。文体常常表现为语言修辞风格,但又不仅仅是语言修辞风格。它是一个整体,是作家在审美传达上全部个性、独创性的集中展示。巴金说他的创作“诀窍”是“把心交给读者”,说他的艺术追求是“更明白地、更朴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他的小说创作是想“把故事讲得好一些,感情倾注得多一些”,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风格
修辞风格
抒情性
结构
当代文坛
巴金小说
小说创作
审美传达
艺术追求
独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十年来的汉语修辞学
被引量:
1
8
作者
宗廷虎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3期7-15,共9页
本文共四个部分。前两部分论述大陆“白话修辞学从普及走向提高”时期(1949-1966)及“现代修辞学众多分支多角度齐头并进”时期(1977—1999)。第三部分评述台港澳修辞学50年来的发展。第四部分总体概括这一阶段...
本文共四个部分。前两部分论述大陆“白话修辞学从普及走向提高”时期(1949-1966)及“现代修辞学众多分支多角度齐头并进”时期(1977—1999)。第三部分评述台港澳修辞学50年来的发展。第四部分总体概括这一阶段汉语修辞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修辞
学
修辞
学理论
修辞
格
词句篇章
修辞
语体
风格
修辞
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学生议论文与英语议论文评判对比研究
9
作者
杨慧琴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几十年来,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不同语言及文化之间在写作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其硕果累累但结果往往迥异。本文探讨中国学生所写的英语议论文被英语国家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接受度及评判依据。作者将同一题目不同来源的三篇文章交与英...
几十年来,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不同语言及文化之间在写作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其硕果累累但结果往往迥异。本文探讨中国学生所写的英语议论文被英语国家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接受度及评判依据。作者将同一题目不同来源的三篇文章交与英语为母语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进行评价,从而获得了他们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看法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结果验证了有关理论,同时也否定了某些理论。该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论说文写作
修辞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勰论艺术形式的因承和创新
10
作者
吴予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66-70,77,共6页
刘勰在《通变》篇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设文之体”与“变文之数”之间的通变关系: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
刘勰在《通变》篇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设文之体”与“变文之数”之间的通变关系: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疎耳。刘勰在这里是从微观的方面,深入揭示作品的艺术形式的因承和创新问题,这涉及到:一、对设文之体的研究,主要指对文体名理诸因素的常规常态的把握。二、对创作中设情位体,即体成势规律的认识,以及向作家提出的通众体、总群势的要求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风格
文体性质
艺术形式
通变
文章体裁
作家
风格
类型
创新问题
文体
风格
文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技文体中的形容词
11
作者
李淑芬
张正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7-32,共6页
科技文作为一种文体,在语法结构,修辞风格上有它的特色。科技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用词简洁,无词藻的堆砌和华丽的渲染。表面上看来,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精雕细刻,讲究修辞。文学作品中为了说明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费了不少笔墨,...
科技文作为一种文体,在语法结构,修辞风格上有它的特色。科技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用词简洁,无词藻的堆砌和华丽的渲染。表面上看来,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精雕细刻,讲究修辞。文学作品中为了说明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费了不少笔墨,使用许多形容词加以描述,使人感到亲临其境,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形容词
科技文体
文学作品
科技文献
修辞风格
结构严谨
语法结构
瞬时速度
逻辑性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偏离与体验--消费空间设计中的风格修辞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玉波
朱钟炎
机构
同济大学
江苏大学
出处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0期24-25,共2页
文摘
在体验消费背景下,消费空间既是消费行为的发生地,也是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内容,消费空间设计承担着营造消费体验的重要职能。本文通过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消费空间设计,从修辞学中风格修辞的概念引伸出空间设计中风格修辞的内涵;文中总结了在消费空间设计中语体和语境两种风格修辞路径,并通过相关设计案例予以解析;通过分析风格修辞在消费空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格偏离对消费体验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消费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批评模式。
关键词
体验消费
风格
修辞
消费空间设计
偏离
体验
Keywords
Experiential Consumption
Style Rhetoric
Consumption Space Design
Deviation
Experience
分类号
TU247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二语学术写作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延君
机构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6-150,共5页
文摘
传统的对比修辞理论认为,语言与写作是文化现象,受其影响的母语思维模式与语篇模式对二语学术写作起着干扰作用,这种对比修辞观在二语写作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比修辞学自身的成熟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比修辞研究进一步更新了其研究兴趣与重点,许多研究者将认知和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到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强调修辞风格与文化含义之间的关系,重视文化因素在语篇修辞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即从跨文化角度对二语学术写作中的修辞风格及其交际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
对比
修辞
二语学术写作
修辞风格
文化含义
语篇
Keywords
contrastive rhetoric
L2 academic writing
rhetorical styles
cultural meaning
discourse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延君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4期32-35,共4页
文摘
以Kaplan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对比修辞学认为,语言与写作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受文化影响的思维与交际模式对于二语写作有干扰作用.传统的对比修辞研究注重写作成果的分析,过于强调二语写作的修辞准则.90年代以来,对比修辞研究的兴趣与重点都有了更新,开始注重写作过程的研究,并将认知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纳入二语写作研究框架中.本文拟在新的对比修辞理论框架下,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修辞风格.
关键词
对比
修辞
学
二语写作
修辞风格
文化含义
Keywords
Contrastive Rhetoric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hetorical styles
cultural meaning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与黑》风格的鉴识和再现
被引量:
2
4
作者
许钧
机构
南京大学
出处
《外国语文》
1996年第1期77-79,共3页
文摘
《红与黑》风格的鉴识和再现南京大学许钧关于文学翻译,有“忠实”与“再创造”之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不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保持原作语言特色的问题。而一部作品的风格,除社会、环境、时代特征、文坛风尚等因素外,主要是由作家的精神气质、创作方法、言语技巧来体...
关键词
《红与黑》
原作
风格
斯丹达尔
文学翻译
许渊冲
文字
风格
语言
风格
修辞风格
司汤达
语言特色
分类号
I565.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舍小说的修辞语言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秋莹
机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Z期83-84,共2页
文摘
老舍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语言,从修辞上能深入地赏析与探究他的语言风格。在研究老舍小说时会发现"辞欲巧"中的"巧"体现在各种修辞方式中。本文主要从修辞角度来探讨老舍作品语言中最突出的两大特色:比喻与夸张,借此理解老舍修辞语言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
老舍
修辞风格
语言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修辞方法的文化意蕴与学术形态
被引量:
1
6
作者
姚亚平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39-45,共7页
文摘
修辞方法与修辞观念是中国修辞传统的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修辞观念是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对“修辞”的根本态度与基本观点;修辞方法则是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贯彻、表达、体现这种态度与观点的主要途径与基本手段,两者是统一的。对修辞方法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但能在修辞本身的研究上与修辞观念的研究相互发明。
关键词
修辞
手法
修辞
方法
修辞
研究
修辞
活动
修辞
观
修辞
运用
修辞风格
结构关系
认知对象
传统
修辞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体风格与抒情性
7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47,共1页
文摘
谭洛非、谭兴国在《视角·结构·语调——论巴金小说的文体美》(《当代文坛》1991年5期)一文中指出: 每一个大作家都有自己的文体。文体常常表现为语言修辞风格,但又不仅仅是语言修辞风格。它是一个整体,是作家在审美传达上全部个性、独创性的集中展示。巴金说他的创作“诀窍”是“把心交给读者”,说他的艺术追求是“更明白地、更朴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他的小说创作是想“把故事讲得好一些,感情倾注得多一些”,达到“
关键词
文体
风格
修辞风格
抒情性
结构
当代文坛
巴金小说
小说创作
审美传达
艺术追求
独创性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十年来的汉语修辞学
被引量:
1
8
作者
宗廷虎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3期7-15,共9页
文摘
本文共四个部分。前两部分论述大陆“白话修辞学从普及走向提高”时期(1949-1966)及“现代修辞学众多分支多角度齐头并进”时期(1977—1999)。第三部分评述台港澳修辞学50年来的发展。第四部分总体概括这一阶段汉语修辞学的特点。
关键词
汉语
修辞
学
修辞
学理论
修辞
格
词句篇章
修辞
语体
风格
修辞
学史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学生议论文与英语议论文评判对比研究
9
作者
杨慧琴
机构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济南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文摘
几十年来,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不同语言及文化之间在写作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其硕果累累但结果往往迥异。本文探讨中国学生所写的英语议论文被英语国家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接受度及评判依据。作者将同一题目不同来源的三篇文章交与英语为母语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进行评价,从而获得了他们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看法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结果验证了有关理论,同时也否定了某些理论。该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对比研究
论说文写作
修辞风格
Keywords
contrastive studies
essay writing
rhetoric style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勰论艺术形式的因承和创新
10
作者
吴予敏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66-70,77,共6页
文摘
刘勰在《通变》篇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设文之体”与“变文之数”之间的通变关系: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疎耳。刘勰在这里是从微观的方面,深入揭示作品的艺术形式的因承和创新问题,这涉及到:一、对设文之体的研究,主要指对文体名理诸因素的常规常态的把握。二、对创作中设情位体,即体成势规律的认识,以及向作家提出的通众体、总群势的要求的意义。
关键词
修辞风格
文体性质
艺术形式
通变
文章体裁
作家
风格
类型
创新问题
文体
风格
文辞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技文体中的形容词
11
作者
李淑芬
张正举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7-32,共6页
文摘
科技文作为一种文体,在语法结构,修辞风格上有它的特色。科技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用词简洁,无词藻的堆砌和华丽的渲染。表面上看来,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精雕细刻,讲究修辞。文学作品中为了说明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费了不少笔墨,使用许多形容词加以描述,使人感到亲临其境,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
复合形容词
科技文体
文学作品
科技文献
修辞风格
结构严谨
语法结构
瞬时速度
逻辑性
计算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偏离与体验--消费空间设计中的风格修辞研究
李玉波
朱钟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方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二语学术写作的跨文化研究
张延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
张延君
《山东外语教学》
200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红与黑》风格的鉴识和再现
许钧
《外国语文》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老舍小说的修辞语言研究
黄秋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中国修辞方法的文化意蕴与学术形态
姚亚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文体风格与抒情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五十年来的汉语修辞学
宗廷虎
《高校教育管理》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学生议论文与英语议论文评判对比研究
杨慧琴
《山东外语教学》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刘勰论艺术形式的因承和创新
吴予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科技文体中的形容词
李淑芬
张正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