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中国修辞方法的文化意蕴与学术形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姚亚平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39-45,共7页
-
文摘
修辞方法与修辞观念是中国修辞传统的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修辞观念是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对“修辞”的根本态度与基本观点;修辞方法则是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贯彻、表达、体现这种态度与观点的主要途径与基本手段,两者是统一的。对修辞方法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但能在修辞本身的研究上与修辞观念的研究相互发明。
-
关键词
修辞手法
修辞方法
修辞研究
修辞活动
修辞观
修辞运用
修辞风格
结构关系
认知对象
传统修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征
- 2
-
-
作者
赵霞
-
机构
宁波电大
-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3期49-51,共3页
-
文摘
谚语(proverb)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际经验的话语。许多深刻的道理,复杂的经验,有益的教训,在谚语里仅仅用两三个字或者一两句话就把它恰当地概括出来了。因而谚语总是具有简洁洗炼,哲理深刻的艺术特点。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与情感”。
-
关键词
英语谚语
修辞手法
艺术特点
英语修辞
修辞运用
词语重复
生活实践
ALLITERATION
平行对照
比喻词
-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陌生化原则与新闻写作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刘斌
-
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
-
出处
《当代传播》
2003年第5期91-92,共2页
-
文摘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中指出:"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便变得带有机械性了."①人往往带着先前积累的感觉、经验进入新的认知领域,这种经验赋予了人们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的敏锐感知能力,同时也造成知觉的钝化,这就是所谓的自动化.为了恢复人们对于作品的感知,就要使事物陌生化或奇特化,以背离主体经验的新奇性与新异性来打破主体意识上的自动化与钝化,使主体产生对客体认知的兴趣.
-
关键词
新闻写作
陌生化原则
新闻视角
新闻细节
细节刻画
修辞运用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赏析《三寸金莲》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孟玉红
-
机构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2-143,共2页
-
文摘
本文对冯骥才的小说《三寸金莲》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实例分析,论述了小说在用词的准确、恰当方面达到了精当至极的高度,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方面,各显特色又浑然天成。
-
关键词
用词准确
修辞手法的运用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考仿写题分析及备考方略
- 5
-
-
作者
熊雪佳
张彦宏
-
机构
云南省宾川县力角初级中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6-57,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种开放性试题——仿写题。仿写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意连贯、语法结构、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这种题型的特点及应对策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中考试题
仿写题
备考方略
开放性试题
语法结构
修辞运用
教学实践
语意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比喻与非比喻
- 6
-
-
作者
刘柏青
-
机构
广东丰顺县一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43,共1页
-
文摘
比喻与非比喻广东丰顺县一中刘柏青在本体与喻体之间,用“像、仿佛”等比喻来表示比喻关系,是明喻的辞格。但并不是凡出现这些词语的就一定是比喻句。构成比喻的条件是:①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②两者必须有相似点。这两个条件是判断是不是比喻...
-
关键词
非比喻句
相似点
丰顺县
辨析方法
不同性质
清清嗓子
修辞运用
完全推翻
后一分句
早起床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古典诗文中的“较喻”
- 7
-
-
作者
路志伟
成九田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5年第4期58-60,共3页
-
文摘
“较喻”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与一般的比喻不同之处是:一般的比喻总是将甲物喻乙物,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较喻则是将甲物与乙物相比较,从而相喻,即在比较中进行比喻,不是说甲物象乙物,而是说甲物不如乙物,或甲物胜过了乙物。这种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用语也较简洁,通过比较而进行比喻,比喻的结果。
-
关键词
古典诗文
回乐
汪伦
蜀道
长信怨
安陵君
唐且
此恨绵绵
秦王
修辞运用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法语的隐含逻辑状语
- 8
-
-
作者
柏令茂
-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
-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71-77,共7页
-
文摘
本文从隐含逻辑语义的角度对法语的分词类从句、分用关系从句、并列分句、一些以虚介词引导的虚介名代结构和虚介动从结构等五种句子成分隐含逻辑语义而充作状语的结构形态、语义及修辞表达功能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
关键词
法语
隐含逻辑
状语
结构形态
语义表达功能
修辞运用
-
Keywords
French
implicit logical adverbial
structure form
logical semanteme
rhetoric application
-
分类号
H32
[语言文字—法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