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思考——以中国宪法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春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法典修改是一种修辞现象,又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语用修辞活动。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双重结构论)与陈望道"修辞学的功用观"均对法典修改有积极意义。中国宪法文本修改这一修辞现象和言语行为表明,法典修改可... 法典修改是一种修辞现象,又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语用修辞活动。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双重结构论)与陈望道"修辞学的功用观"均对法典修改有积极意义。中国宪法文本修改这一修辞现象和言语行为表明,法典修改可作为语用学与修辞学"联姻"的一个中介。考察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理据,有助于推动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助于语用学、修辞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修改 修辞现象 言语行为 语用修辞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语的语用修辞学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0-53,共4页
本文以语用修辞学的全新视角重新对反语进行分类,并在认知语用的阐释其本质的基础上指出了反语的五大语用特征,由此展开对反讽这一传统修辞的新解读。首先,本文认为反语的分类除了从传统的手法入手,更应该从语用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分类... 本文以语用修辞学的全新视角重新对反语进行分类,并在认知语用的阐释其本质的基础上指出了反语的五大语用特征,由此展开对反讽这一传统修辞的新解读。首先,本文认为反语的分类除了从传统的手法入手,更应该从语用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其次,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科学认知反语的本质;最后,笔者总结出了反语的几大语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语用修辞 语用特征 认知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绰号:汉英修辞探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卢卫中 《外语研究》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以汉语和英语世界里存在的真实绰号作为语料 ,从内部修辞和外部修辞两个层面探讨了绰号的结构修辞和语用修辞特点。前者主要论述了绰号在内部构成上所采用的各种积极修辞手段 ;后者则详细讨论了绰号使用的各种语境因素以及绰号的语... 本文以汉语和英语世界里存在的真实绰号作为语料 ,从内部修辞和外部修辞两个层面探讨了绰号的结构修辞和语用修辞特点。前者主要论述了绰号在内部构成上所采用的各种积极修辞手段 ;后者则详细讨论了绰号使用的各种语境因素以及绰号的语用修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绰号 结构修辞 语用修辞 汉语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视角下的法律语言翻译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9,共6页
法律语用修辞是具有法律文化负荷的用语,是词汇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法律文化特色。为实现法律文本翻译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译文不仅要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转达原文信息,而且要透过语言形式体现其文化语用内涵,体现中外... 法律语用修辞是具有法律文化负荷的用语,是词汇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法律文化特色。为实现法律文本翻译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译文不仅要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转达原文信息,而且要透过语言形式体现其文化语用内涵,体现中外法律文本特有的文化内容在法律语言中所产生的语义效果及不同的语用特征。文章拟通过探讨法律语用修辞对于法律文化的构成性作用,从而使法律文本翻译能够超越语言的表面形式兼顾文化和语用内涵而实现功能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修辞 法律语言翻译 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修辞学会举行第九届学术年会
5
作者 李胜梅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5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修辞 修辞学史 修辞语用 学术年会 精神文明建设 汉语修辞 语言风格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修辞效果 民族共同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关何以为构式:词汇—构式语用学视角
6
作者 刘小红 侯国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48-162,共15页
本文在“词汇—构式语用学”框架下,把传统修辞学的“双关”当作“双关触发器”,而把真正的双关当作“双关构式”进行研究,以双关构式的音形义效为语用修辞参数,将双关构式分为3类:(1){X+同音同形异义异效词+X}双关构式;(2){X+同/近音... 本文在“词汇—构式语用学”框架下,把传统修辞学的“双关”当作“双关触发器”,而把真正的双关当作“双关构式”进行研究,以双关构式的音形义效为语用修辞参数,将双关构式分为3类:(1){X+同音同形异义异效词+X}双关构式;(2){X+同/近音近形异义异效词+X}双关构式;(3){X+同/近音异形异义异效词+X}双关构式。对于语效,除了前人指出的风趣幽默、新颖别致以及让人产生联想等修辞效果之外,本文还发现并阐述了双关构式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避实就婉、刻意曲解、缓解尴尬等语用功能,浅论了双关构式的语义—语用模糊性、传承性、网络性以及语用修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关构式 词汇—构式语用 音形义效统一体 语义—语用模糊 语用修辞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说超句句式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国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2,156,共5页
超句句式是大于小句、由至少一个非内嵌依附小句构成的句子形式,其中的非内嵌依附小句是不作其他小句的成分而又在语法语义上依附于其他小句或者整个句式的小句。对超句句式进行准确描写和充分解释,既需要语法语义的分析方法,也离不开... 超句句式是大于小句、由至少一个非内嵌依附小句构成的句子形式,其中的非内嵌依附小句是不作其他小句的成分而又在语法语义上依附于其他小句或者整个句式的小句。对超句句式进行准确描写和充分解释,既需要语法语义的分析方法,也离不开修辞语用的分析手段。探讨超句句式不仅有助于语言本体的研究,而且有助于语言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超句句式 语法语义分析 修辞语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漫议之八(三篇)
8
作者 王德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7-41,共5页
变化多端的“恭喜” 每逢大年初一,就听见一片“恭喜”声。“恭喜、恭喜”、“恭喜发财”成为春节见面的吉利用语。在其它喜庆场合,也常常互道恭喜,表示祝愿、庆贺。“恭喜”一词成为祝贺别人喜事的客套用语。可是,它的修辞语用色彩变... 变化多端的“恭喜” 每逢大年初一,就听见一片“恭喜”声。“恭喜、恭喜”、“恭喜发财”成为春节见面的吉利用语。在其它喜庆场合,也常常互道恭喜,表示祝愿、庆贺。“恭喜”一词成为祝贺别人喜事的客套用语。可是,它的修辞语用色彩变化多端,并非都是令人高兴的。 据上海报载,市郊一位老农挑菜过马路时,被疾驰而过的小汽车吓得摔了一跤。这时小车停下,走出一位中年台湾同胞拱手说道:“老先生,恭喜您了!”这一声“恭喜”引起老农和路人的不快。原来按大陆语用习惯,“恭喜”一词限用于喜庆场合,表示祝贺喜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漫议 “对不起” “人家” 英语 闲事 第三人称 修辞语用 客套用语 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语言的研究现状及其反思 被引量:6
9
作者 翁玉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传统以"工具"定位的新闻语言研究,从语言运用、表达效果、辞格使用诸方面对新闻语言进行分析,而新闻语言的本体研究又是以静态的形式描写为主,这些研究都无法对新闻语体的识别性因素作确认,新闻语言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功能的、... 传统以"工具"定位的新闻语言研究,从语言运用、表达效果、辞格使用诸方面对新闻语言进行分析,而新闻语言的本体研究又是以静态的形式描写为主,这些研究都无法对新闻语体的识别性因素作确认,新闻语言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功能的、系统的,具有语言研究自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语言 语言转型 语用修辞 静态描写 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文明建设与广告传媒语言”研讨会成功举行
10
作者 金修禹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6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语言文明建设 传媒语言 研讨会 修辞语用 精神文明建设 广告语言 中国修辞 学术年会 天津市 学术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情景剧《老友记》看双关语的妙用
11
作者 王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4-65,共2页
双关语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它结合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为语言的理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作为家喻户晓的美国情景剧之一,大量双关语的运用使《老友记》增添不少喜剧因素。本文从剧中双关语出发,结合其中大... 双关语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它结合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为语言的理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作为家喻户晓的美国情景剧之一,大量双关语的运用使《老友记》增添不少喜剧因素。本文从剧中双关语出发,结合其中大量的例子和双关语的不同表现形式,来解析双关语的语用修辞功能,不仅指出成功运用双关语必须要掌握充分的背景知识,而且《老友记》中的双关语所蕴涵独特的美式幽默将使我们更好的了解美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关语 《老友记》 语用修辞功能 背景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