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认同:《人民日报》(1979-2018)元旦社论话语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钟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6,169,共10页
本文从博克新修辞理论的视角出发,以1979-201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语料,结合社会语境,从祝福模式、篇幅变化、高频语词、时间叙事和仪式话语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修辞策略演变,观察与解释社论话语如何... 本文从博克新修辞理论的视角出发,以1979-201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语料,结合社会语境,从祝福模式、篇幅变化、高频语词、时间叙事和仪式话语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修辞策略演变,观察与解释社论话语如何深度参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修辞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 修辞认同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同”修辞观与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互动关系探究
2
作者 那倩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4,共6页
王寅将体验哲学修补为本土化的体认哲学,强调“体”指身体和现实的互动体验,“认”指心智中的认知加工,并提出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西方当代修辞学奠基者肯尼斯·伯克的“认同”修辞观包括身体、经验和象征... 王寅将体验哲学修补为本土化的体认哲学,强调“体”指身体和现实的互动体验,“认”指心智中的认知加工,并提出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西方当代修辞学奠基者肯尼斯·伯克的“认同”修辞观包括身体、经验和象征三个要素,与体认语言学有着显著的相通性。其中,身体是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重视的要素,但经验和象征尚未获得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研读肯尼斯·伯克聚焦“认同”的重要著作,构建“认同”修辞观(身体—经验—象征),并深入探究其与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身体连接现实和认知,经验弥合认知和语言差异,象征连通现实和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认同修辞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对立”的认同:战争隐喻中的社会治理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芸 胡阳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96-106,共11页
新闻报道通过修辞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建构2020年初中国国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2020年初国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道的新闻文本话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相关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修辞与认同修辞的使用。研究发现:因为战... 新闻报道通过修辞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建构2020年初中国国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2020年初国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道的新闻文本话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相关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修辞与认同修辞的使用。研究发现:因为战争隐喻所形成的“敌我对立”语境,“对立认同”成为最为凸显的认同修辞策略,人与病毒的“对立”衬托了引导同情认同的话语,也成为误同的基础;这样的修辞框架下,疫情防控的一线人员被塑造成战时精神领袖、战时“冲锋军”等形象,疫情防控过程被建构成“战时同盟”的抵抗过程,发挥了疏导社会焦虑、缓和社会矛盾的治理功能。战争隐喻的治理逻辑来自二元对立语境中“他者”与“我们”的塑造,通过割裂的手段制造与唤醒认同,形成内部团结从而实现社会的相对稳定。当然,战争隐喻仅仅使受众聚焦符合战争叙事的概念系统,但容易忽略疫情中不符合战争概念的其他面向。此外,新种族主义、人类沙文主义、社会认知失衡等问题也与战争隐喻的泛用有一定程度的勾连。因而,警惕战争隐喻在族群间与族群内的弥散,提防新种族主义、关心人与自然的共生尤为重要;另外,隐喻本身是一种强调某一面、遮蔽另一面的修辞手法,因而也须警惕过度的战争隐喻带来的社会认知失衡与社会问题的忽视。总之,战争隐喻为认同提供了具象与有指向性的认知环境,而认同成为战争隐喻发挥社会功能的内在机制,在“修辞服务于意图”这一基础上,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得以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隐喻 认同修辞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东北工业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影像修辞实践
4
作者 张晓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1,共4页
新时代东北工业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影像修辞实践,从以“推”为主的“劝服”修辞转向以“引”为主的“认同”修辞。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种意旨转向的成因,然后从影像叙事和价值表意两个维度梳理了新时代东北工业题材主旋律电影达成认同的影像... 新时代东北工业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影像修辞实践,从以“推”为主的“劝服”修辞转向以“引”为主的“认同”修辞。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种意旨转向的成因,然后从影像叙事和价值表意两个维度梳理了新时代东北工业题材主旋律电影达成认同的影像修辞策略。在影像叙事上主要采用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认同三种“认同修辞”策略,在价值表意上主要采用基于“ERC”意指系统的隐喻修辞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为新时代工业题材主旋律电影讲好中国工业故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影像修辞 认同修辞 隐喻意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际主流媒体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修辞策略提升研究
5
作者 李乾丙 王真真 +2 位作者 王雪莲 王相飞 袁家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99-107,共9页
以《中国日报》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体育报道为例,探究我国国际主流媒体讲述中国体育故事的修辞实践。研究发现,《中国日报》围绕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展的叙事实践中,注重人物形象和体育历史记忆修辞的同情认同策略;强调全球体育发展挑战... 以《中国日报》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体育报道为例,探究我国国际主流媒体讲述中国体育故事的修辞实践。研究发现,《中国日报》围绕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展的叙事实践中,注重人物形象和体育历史记忆修辞的同情认同策略;强调全球体育发展挑战和全球体育发展目标修辞的对立认同策略;以及与中外人民、他国政要身份模糊化修辞的无意识认同策略。但也存在国家之间的体育记忆叙事相对较少、体育纾困公共性问题的作用阐释不足、模糊性叙事情境建构不足等问题。未来我国国际主流媒体在讲述中国体育故事时,应更进一步丰富国家关系和个人层面的情感修辞,促进同情认同构建;突出体育介入公共问题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实践,促进对立认同构建;注重突出具有共同特征的模糊性情境建构,促进无意识认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主流媒体 中国体育故事 认同修辞 《中国日报》 体育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