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如其人与“修辞立其诚”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希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6,128,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修辞立其诚"。周振甫批评《修辞学发凡》抛弃了这一原则。霍四通用有"文不如其人"现象主张修辞可以不"立其诚"。修辞要不要"立其诚"?这是一个问题,需要认真地思考。"修...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修辞立其诚"。周振甫批评《修辞学发凡》抛弃了这一原则。霍四通用有"文不如其人"现象主张修辞可以不"立其诚"。修辞要不要"立其诚"?这是一个问题,需要认真地思考。"修辞立其诚"是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翻"修辞立其诚"的传统,需要非常地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修辞立其诚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兼评王希杰与霍四通的争论 被引量:2
2
作者 肖书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8,127,共6页
王希杰对霍四通的批评未击中要害,霍的要害是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并未抛弃和忽视"修辞立其诚"原则,而是在引论中表明他处处都贯通着这一原则,如他把修辞定义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 王希杰对霍四通的批评未击中要害,霍的要害是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并未抛弃和忽视"修辞立其诚"原则,而是在引论中表明他处处都贯通着这一原则,如他把修辞定义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修辞要"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并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这都是"修辞立其诚"的体现。但他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多处地方用西方的修辞理论遮蔽了自己的真正立场,导致了一些文化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修辞立其诚 调整语辞 适应题旨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立其诚”的言语行为限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立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8,共8页
汉语修辞学史上的著名命题"修辞立其诚"提出了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修辞理想,但是作为学术研究,我们还应该从言语行为的全过程去追问"修辞"为何难以"立其诚"。本文探讨了影响修辞之诚的种种... 汉语修辞学史上的著名命题"修辞立其诚"提出了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修辞理想,但是作为学术研究,我们还应该从言语行为的全过程去追问"修辞"为何难以"立其诚"。本文探讨了影响修辞之诚的种种言语行为要素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1.言语形式本身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2.发话主体的交际意图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3.接受主体的解码心理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4.不同语境系联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我们只有在明晓了修辞的种种行为限制之后才有可能无限地接近或者捕捉到修辞之"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言语行为 形义扭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传》“修辞立其诚”的文学理论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晓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4-71,共8页
《周易》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哲学文献,分《经》、《传》二部分。其中《易传》共有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包括《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杂卦》。《易传》大致产生于春秋战... 《周易》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哲学文献,分《经》、《传》二部分。其中《易传》共有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包括《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杂卦》。《易传》大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作者非止一人,当是孔子的门生及后学依据师说对《易经》所作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易传 文学思想 先秦时期 文学观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 周易 作家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评冯友兰所说“修辞立其诚”
5
作者 申光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3-64,45,共3页
海外有论者对冯友兰先生1982年参加夏威夷世界理学会议发言所说“修辞立其诚”颇有微词,以为先生50至70年代的言论是言不由衷的。先生重提“修辞立其诚”是一种忏悔,无异于承认自己以往的言论有“应帝王”的性质(见台湾《当代》35期,198... 海外有论者对冯友兰先生1982年参加夏威夷世界理学会议发言所说“修辞立其诚”颇有微词,以为先生50至70年代的言论是言不由衷的。先生重提“修辞立其诚”是一种忏悔,无异于承认自己以往的言论有“应帝王”的性质(见台湾《当代》35期,1989年3月号)。这关系冯先生后数十年生平思想的评价,有必要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冯友兰先生 夏威夷 言论 帝王 古语 自序 生平思想 中国哲学史新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辞立其诚”到《修辞学发凡》
6
作者 王有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文心雕龙》 口语修辞 修辞学发凡》 中国现代修辞 修辞理论 传统修辞 中国修辞 修辞思想 中国古代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庄子的修辞哲学--从庄子的“三言”说开去 被引量:6
7
作者 邓晓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2,共11页
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中,“卮言”是其他言说的根本。“卮言”的实质是打破一切语言的世俗束缚,以“无厘头”的方式展示自然的“天倪”。由此而涉及庄子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同于西方传统“修辞立其真”的技术实用主义... 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中,“卮言”是其他言说的根本。“卮言”的实质是打破一切语言的世俗束缚,以“无厘头”的方式展示自然的“天倪”。由此而涉及庄子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同于西方传统“修辞立其真”的技术实用主义,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儒家“修辞立其诚”的政治实用主义,而是通过自然情感与“天倪”“天均”共舞,即“修辞立其情”,其本质是“修辞立其性”。它作为一种带有形而上层次的语言哲学,体现着比儒家更为诚信的道家式的“修辞立其诚”。若能进一步对人性之诚加以反思,使之不再作为一种可以依赖的人心底线,而是暴露出其伪善和欺骗的无限可能性,从而展开为一个向内自我批判的历程,就有可能据此建立起一门融合中西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修辞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卮言 庄子 天倪 修辞立其诚 修辞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3
8
作者 夏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8,共7页
古人对于"诚"的理解,大体上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维度展开。前者是关乎德行事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功夫论、修养论,后者是关乎存在方式、审美需要方面的本体论、境界论。"诚"不仅是源自日常经验总结的道德范畴,更是... 古人对于"诚"的理解,大体上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维度展开。前者是关乎德行事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功夫论、修养论,后者是关乎存在方式、审美需要方面的本体论、境界论。"诚"不仅是源自日常经验总结的道德范畴,更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本体范畴,其审美意蕴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明” “以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走与回归:中国20世纪修辞学的文化启示
9
作者 肖书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9,共7页
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主流倾向,如果概括地来说,就是求新务变的倾向。除了这种倾向外,或者说在这种倾向的基础上,还有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中国现代修辞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保守的方面和开新的方面。一方面是保守传统,或者借用新的... 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主流倾向,如果概括地来说,就是求新务变的倾向。除了这种倾向外,或者说在这种倾向的基础上,还有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中国现代修辞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保守的方面和开新的方面。一方面是保守传统,或者借用新的方法和眼光回归传统;另一方面是努力出走,剥离中国传统而引进外来思想,以迫使中国修辞学走上一条"科学化"之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保守的方面旧中有新,开新的方面新中也有旧,往往同时并存,但整个说来,求新的方面要更占主流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修辞立其诚 技术主义 修辞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的修辞研究价值
10
作者 梁春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司马迁《报任安书》修辞手法运用出色,值得认真分析、总结,其中婉曲、引用、排偶、比喻等代表了汉初修辞运用的最高水平,为汉语修辞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报任安书》也反映了司马迁强调“情欲信,辞欲巧”和“综合”的修辞观。
关键词 修辞手法 综合 展示 修辞立其诚 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修辞学纵横谈——兼论比较修辞学的对象与任务
11
作者 王长春 《外语研究》 1988年第1期54-60,66,共8页
(一)中西修辞学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修辞”二字,最早见于《易·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著述勃兴,便有许多对修辞的论述。例如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一)中西修辞学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修辞”二字,最早见于《易·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著述勃兴,便有许多对修辞的论述。例如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反对多言、辩言和美言的修辞观点。孔子提出“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史 修辞立其诚 比较修辞 文体学 发展历史 中西修辞 修辞学家 汉语修辞 郑子瑜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汪曾祺故里小说的气氛审美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岱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123,128,共10页
汪曾祺称自己的小说作品为"散文化的小说",其"谈生活"的小说创作观颇值得深究:"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要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qu... 汪曾祺称自己的小说作品为"散文化的小说",其"谈生活"的小说创作观颇值得深究:"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要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1)的确,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已经不再倚重情节、故事作为小说叙事的推力。"故事"在汪曾祺小说中依然存在,但不是以悬念的方式进行布局,而是化为叙述者或主人公的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散文化 小说作品 小说叙事 传奇性 修辞立其诚 小说创作观 讲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徐则臣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7-195,共9页
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到《如果大雪封门》,从《午夜之门》《夜火车》《水边书》到《耶路撒冷》《王城如海》以及刚刚出版的《青云谷童话》,十余年来,立志创新、不走老路的徐则臣恪守“修辞立其诚”的写作伦理,马不停蹄... 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到《如果大雪封门》,从《午夜之门》《夜火车》《水边书》到《耶路撒冷》《王城如海》以及刚刚出版的《青云谷童话》,十余年来,立志创新、不走老路的徐则臣恪守“修辞立其诚”的写作伦理,马不停蹄地奔跑在“通往乌托邦的旅程”上,不仅实现了对重复的规避、对路障的跨越,一砖一瓦地建构起“一个人的乌托邦”,也同时召唤着批评家们对其穷追不舍,谈论不休。事实上,无论是“花街系列”、“京漂系列”还是“谜团系列”,无论是关于中国的事,还是关于“外面的事”,在不同的题材背后,徐则臣始终聚焦于那群身心离散、精神动荡的“走在半路上的中国人”,坚持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中心解决问题,以个体的时代感重述历史,以共时性的结构形式表现共时性的生活世界,竭力逼近某种真相。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的基本建立,使其作品实现了对当下现实问题的反映,对历史深度的揭示,以及对形式美学的创新,具有了一定的“当代性”以及“走出当代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历史意识 徐则臣 《天上人间》 《耶路撒冷》 修辞立其诚 人与世界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语境法:推进真实写作的重要方法——兼评荣维东《圣女果》写作教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凡成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28,共4页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力倡真实写作,但收效甚微。探其原因,可能与不知真实写作的实质有关,也与不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真实写作有关。 一、真实写作的实质是交际语境写作受"修辞立其诚"的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真实写作一向强调写...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力倡真实写作,但收效甚微。探其原因,可能与不知真实写作的实质有关,也与不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真实写作有关。 一、真实写作的实质是交际语境写作受"修辞立其诚"的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真实写作一向强调写作态度要真诚,内容表达要有真情实感,要写真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写作 写作教学 语境法 虚拟 新课程改革 修辞立其诚 教学方法 传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节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寿祺 《齐鲁学刊》 1984年第6期42-45,共4页
一、《易传》与孔子的关系自来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人,多取材于《论语》;而对《易传》中所涵有的孔子教育思想,则较少有人注意。这大概和许多人不承认《易传》为孔子所作有关。《易传》为孔子所作,自汉至唐,历代学者皆笃信此说。自北宋... 一、《易传》与孔子的关系自来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人,多取材于《论语》;而对《易传》中所涵有的孔子教育思想,则较少有人注意。这大概和许多人不承认《易传》为孔子所作有关。《易传》为孔子所作,自汉至唐,历代学者皆笃信此说。自北宋欧阳修《易童子问》传世以来,异说渐多,辩论之文渐繁,完全否定《易传》与孔子有关者亦多有之。我现在只提出我所同意的说法,其他的就不罗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孔子教育思想 子曰 完全否定 圣人之道 论语 北宋 周易本义 言不尽意 修辞立其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达”论
16
作者 方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3-97,共5页
关键词 辞达而已 文心雕龙 “辞达”说 孔子 修辞立其诚 写作实践 语言的发展 章学 “辞” 提炼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 被引量:1
17
作者 曲彦斌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33-35,共3页
略论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曲彦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举凡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语言生活之中。即或是聋哑人,也要通过特定的方式交流语言信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基本的,是生活交际语言。有人以为,... 略论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曲彦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举凡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语言生活之中。即或是聋哑人,也要通过特定的方式交流语言信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基本的,是生活交际语言。有人以为,生活交际语言繁杂琐碎,大多用于非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语言 礼貌语言 言语交际 语言文明建设 社会语言生活 道德准则 修辞立其诚 雅与俗 称呼语 言语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传》美学二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志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76-79,共4页
《易传》美学二题陈志椿《易传》是对《易经》最古的解释、引申和发挥。《易经》和《易传哈起来称之谓《周易》。《周易》一书,自汉代始尊之为“六经之首”,至清代纪晓岚编就《四库全书》,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可见《周易》在... 《易传》美学二题陈志椿《易传》是对《易经》最古的解释、引申和发挥。《易经》和《易传哈起来称之谓《周易》。《周易》一书,自汉代始尊之为“六经之首”,至清代纪晓岚编就《四库全书》,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可见《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根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观物取象 艺术思维 美学意义 象征性 修辞立其诚 空间意识 《周易》 《易经》 《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变文避复”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甦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94-95,共2页
《核舟记》里在交代核舟的大小时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试问“二黍”究竟是多么高呢?因为古代曾以一百粒黍的长度作为一尺,所以一黍就等于一分。那么,“高可二黍许”自然也就等于说核舟的高处大约有二分多一点了。既... 《核舟记》里在交代核舟的大小时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试问“二黍”究竟是多么高呢?因为古代曾以一百粒黍的长度作为一尺,所以一黍就等于一分。那么,“高可二黍许”自然也就等于说核舟的高处大约有二分多一点了。既然如此,作者说“高可二分许”不就完事了吗?为什么偏要换成个“黍”字呢?原来古人做文章在用字上是十分讲究的,很忌讳在上下文中,特别是上下句中用重复的字。因为这里在上句说“长约八分有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文 上下文 修辞手法 上下句 修辞 修辞立其诚 尾长 用字 表达效果 谢灵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衷之言的伦理困境——孔子的言语伦理思想
20
作者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3,共4页
"修辞立其诚"是儒家言语伦理学构建的核心命题,它包含"非礼勿言""言必及义""无征不信""言之必行"和"时然后言"等言语伦理原则;儒家由衷之言的伦理困境实际上是传统社会背... "修辞立其诚"是儒家言语伦理学构建的核心命题,它包含"非礼勿言""言必及义""无征不信""言之必行"和"时然后言"等言语伦理原则;儒家由衷之言的伦理困境实际上是传统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在言语问题上的反映,这种以牺牲言语效用价值以维护言语道德价值的致思取向,对当代言语伦理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言语伦理 由衷之言 修辞立其诚 巧言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