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礼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由司马迁《史记》开创的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唐代开始的传奇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比较法,从整体篇章结构、起首结构、起首之"生平"次结构、结尾结构、"文备众体"修辞模式五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渊源... 由司马迁《史记》开创的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唐代开始的传奇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比较法,从整体篇章结构、起首结构、起首之"生平"次结构、结尾结构、"文备众体"修辞模式五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体 传奇小说 篇章结构 修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学语域学术论文的宏观结构和修辞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坚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5期37-42,共6页
透彻了解所从事领域学术交流的体裁,是迈向职业成功的基本要素。国内对学术论文的宏观结构的研究却几乎是个空白。本研究旨在探索语言学语域学术论文的宏观结构和修辞模式,所用语料为英文和中文语言学类学术论文各30篇。我们把语料中... 透彻了解所从事领域学术交流的体裁,是迈向职业成功的基本要素。国内对学术论文的宏观结构的研究却几乎是个空白。本研究旨在探索语言学语域学术论文的宏观结构和修辞模式,所用语料为英文和中文语言学类学术论文各30篇。我们把语料中出现的结构成分分为以下5个范畴:Introduction(I)、Background(B)、Method(M)、Results(R)及Discussion(D)。对Introduction(I)部分还运用CARS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语步分析。研究发现。英汉语言学语域的学术论文的宏观结构以引言(Introduefion)-背景(Background,或称文献综述)-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的线性结构为主线,在语篇推进过程中又出现步骤的循环,是螺旋式和线性有机结合的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裁 语域 学术论文 宏观结构 修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说“言语”修辞模式简论
3
作者 侯玲宽 郭洪雷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3,共6页
话本起于市井,受讲说方式及特定情境和受众影响,形成了注重"言语"和"在场"效果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后来小说对"说话"情境的虚拟和模仿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小说较为固定的修辞模式之一。本文在还原"说... 话本起于市井,受讲说方式及特定情境和受众影响,形成了注重"言语"和"在场"效果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后来小说对"说话"情境的虚拟和模仿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小说较为固定的修辞模式之一。本文在还原"说话"作场空间的基础上,对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考察,并就话本刊行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言语”修辞模式 “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思维的修辞模式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婕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6-367,共2页
本文阐述了依托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和思维,所带动的茶文学的吟咏辞令。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茶文化输出对英语产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茶文化的思维特点和英语口语学习的表达模式,并考察了中国传统茶文化思维的修辞模式对英语口语表... 本文阐述了依托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和思维,所带动的茶文学的吟咏辞令。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茶文化输出对英语产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茶文化的思维特点和英语口语学习的表达模式,并考察了中国传统茶文化思维的修辞模式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思维 修辞模式 英语口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文法修辞理念: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中的表达策略
5
作者 姜利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3,238,共10页
社会学知识的发展史不仅是这门学科得以延续存在的见证史,也是这门学科话语表达走向成熟的规范史。通过对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进行考察发现,该学科所生产的知识潜藏着“如何言说以及怎么言说”的文法修辞表达技巧,即学科知识生产仍没有... 社会学知识的发展史不仅是这门学科得以延续存在的见证史,也是这门学科话语表达走向成熟的规范史。通过对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进行考察发现,该学科所生产的知识潜藏着“如何言说以及怎么言说”的文法修辞表达技巧,即学科知识生产仍没有离开语言表达和观点呈现过程中所运用到的修辞理念。具体而言,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里的文法修辞理念,主要通过修辞表达模式和修辞具象策略两种形式得以呈现出来。其中,修辞表达模式主要侧重知识生产所欲达到的“最佳说服抑或论证方式是什么”而进行的整体谋划;修辞具象策略则关联到局部表述所欲采取的表现手法进而谋划的细节构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修辞表达模式和修辞具象策略已成为社会学家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表达理念,其对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甚至整个社会学学科发展都具有特定的经验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文法修辞 修辞表达模式 修辞具象策略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修辞批评研究20年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科 解学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4-44,共11页
修辞批评研究由来已久,但真正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近20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进而归纳出国内外该领域不同的研究趋势。研究发现,国内西方修辞批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介国外修辞批评... 修辞批评研究由来已久,但真正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近20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进而归纳出国内外该领域不同的研究趋势。研究发现,国内西方修辞批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介国外修辞批评理论、构建新的西方修辞批评模式、对比中西修辞批评理论以及洋为中用等方面;国外西方修辞批评研究,尤其在美国,则主要在原有深厚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并更新原有修辞批评理论、拓展修辞批评的研究范围。梳理近20年的西方修辞批评研究,可为我国的西方修辞批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未来应继续加强修辞批评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并不断促进西方修辞批评与我国修辞实践的对接研究,进而展示西方修辞批评的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修辞批评 西方修辞 修辞理论 理论综述 修辞批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对比修辞学的产生过程及其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大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79-84,134,共7页
笔者在《试论对比修辞学的产生过程及其发展》一文中,曾对美国、苏联及中国的对比修辞(contrastive rhetoric)研究作了一些探讨。文中谈到,苏联对比修辞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辞书编纂和翻译教学;美国对比修辞学则是应... 笔者在《试论对比修辞学的产生过程及其发展》一文中,曾对美国、苏联及中国的对比修辞(contrastive rhetoric)研究作了一些探讨。文中谈到,苏联对比修辞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辞书编纂和翻译教学;美国对比修辞学则是应第二语言或外语(以下统称L<sub>2</sub>)写作教学的需要而诞生的。本文拟据新近材料,专就对比修辞学与L<sub>2</sub>写作教学的关系,围绕对比修辞学自诞生以来的争论要点,对前文作些补充。为了进一步明确对比修辞学用于本文的含义,不妨先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作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修辞 写作教学 修辞模式 产生过程 英语作文 话语分析 过程教学法 英汉对比 英语写作 文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庾信《春赋》中的对偶谈到修辞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振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7-74,97,共9页
一、庾信和他的《春赋》这篇文章是从庚信(文学史上有争议的名人)的一篇小赋——《春赋》作出来的。主要想研究一下其中的对偶。通过对偶的分析再去观察一下修辞的问题。庚信(513—580)的赋有名的有好多篇,特别是《哀江南赋》是公认的... 一、庾信和他的《春赋》这篇文章是从庚信(文学史上有争议的名人)的一篇小赋——《春赋》作出来的。主要想研究一下其中的对偶。通过对偶的分析再去观察一下修辞的问题。庚信(513—580)的赋有名的有好多篇,特别是《哀江南赋》是公认的代表作。但这里却没有选用。这是因为,一则我们研究的是语言学,不是文学。《哀江南赋》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而我这里研究的是他的对偶,完全不必选他那篇洋洋洒洒的自传兼抒情议事的长篇。二则是这篇《春赋》也有其代表性,篇幅虽小,却通篇都是对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 修辞模式 修辞 语言单位 语言结构 代表作 节奏性 线条性 语言模式 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修辞学视角下汉语论说文段落修辞的特殊性研究——基于教材和作文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东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17,共15页
传统对比修辞学研究把英语修辞作为典范,强调英语修辞地位高于非英语修辞,因而遭到学者们的普遍反对。有些西方学者虽然认为汉英修辞模式具有同等地位,但在其试图为汉语语篇修辞地位辩护的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两种修辞模式趋同,而忽略... 传统对比修辞学研究把英语修辞作为典范,强调英语修辞地位高于非英语修辞,因而遭到学者们的普遍反对。有些西方学者虽然认为汉英修辞模式具有同等地位,但在其试图为汉语语篇修辞地位辩护的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两种修辞模式趋同,而忽略了汉语特有的修辞特征。本文从比较修辞学视角出发,对汉语段落的修辞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段落写作指南和学生汉语论说文作文中的段落。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学语文教材中没有包含系统的段落写作理论及指南;汉语作文中的"主题句"不同于英语,段落多为非归纳演绎式,且运用了较多的情感化语言。由此,本文认为,当今汉语论说文写作仍然具有特殊性,其修辞范式并未与英语相接近。提高汉语的修辞地位不能依靠强调其与英语修辞的相似性,应该正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修辞 汉语修辞 论说文写作 修辞模式 英语写作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叙事形式及其架构要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效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电视叙事 修辞模式 电视文化传播 叙事者 节目时间表 叙事理论 叙事形式 电视节目 节目预告 研究与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因果网络结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跃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5,共5页
本文从认知-功能视角分析语言篇章结构,揭示语言的本质属性;从研究语篇的概念段因果结构规律入手,论证语言篇章结构是因果网络结构。
关键词 认知-功能视角 篇章 因果网络结构 概念段修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茶文化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雨 《福建茶叶》 2018年第2期200-201,共2页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承接着悠久历史风韵,凝聚了东方文化元素,会聚了各大文化派别的智慧,汲取了不同层面的文化营养,是集东方文化的大成者。因此,通过茶文化视角下研究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阐述耐人寻味的茶文化与隽永深刻茶思想,重点...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承接着悠久历史风韵,凝聚了东方文化元素,会聚了各大文化派别的智慧,汲取了不同层面的文化营养,是集东方文化的大成者。因此,通过茶文化视角下研究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阐述耐人寻味的茶文化与隽永深刻茶思想,重点分析了茶文化中古代文学、修辞模式的相关内容;以茶文化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为例,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法模式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将茶文化元素与英语写作结合起来,有利于传播中国的茶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写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茶思想 修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