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接受与修辞表达——从《古文关键》评点看吕祖谦的修辞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秋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2-75,共4页
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评点修辞之宗。他在评点中对修辞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的从整体到部分也就是从篇章到字词的修辞接受思想和辩证、求新的修辞表达思想。其思想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 吕祖谦 修辞接受 修辞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修辞学与翻译——兼评郑振铎译《飞鸟集》与周策纵译《失群的鸟》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肖晶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5-67,共3页
接受修辞学与翻译———兼评郑振铎译《飞鸟集》与周策纵译《失群的鸟》朱肖晶1.接受修辞学的理论要点接受修辞学的理论基础是接受美学,其基本理论为:修辞是对言语的调适,言语调适的结果产生了修辞本文。修辞本文的修辞效果通过接... 接受修辞学与翻译———兼评郑振铎译《飞鸟集》与周策纵译《失群的鸟》朱肖晶1.接受修辞学的理论要点接受修辞学的理论基础是接受美学,其基本理论为:修辞是对言语的调适,言语调适的结果产生了修辞本文。修辞本文的修辞效果通过接受者的审美反应而表现出来。调适者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修辞 《飞鸟集》 郑振铎 泰戈尔 修辞接受 个人因素 接受 译文 翻译研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修辞学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汝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14-117,共4页
接受修辞学是与表达修辞学对立互补的一门新兴修辞学科。在国内外诸多修辞学理论和学派中,表达修辞学已占有一席之地,而接受修辞学却未见端倪,既然表达与接受相对峙。那么,当代修辞学在倡导表达修辞学的同时,就不应忽视接受修辞学的存在。
关键词 接受修辞 调适 接受 理论架构 修辞 修辞活动 语调 修辞效果 接受效果 审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修辞学的理论架构
4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2期41-41,共1页
孙汝建在《人文杂志》93年6期撰文说,接受修辞学是与表达修辞学对立互补的一门新兴修辞学科。接受修辞学借用接受美学中的接受理论,建立起修辞的"调适—接受"模式。笔者从八方面来阐述:(一)修辞是对言语的调适;(二)修辞本文... 孙汝建在《人文杂志》93年6期撰文说,接受修辞学是与表达修辞学对立互补的一门新兴修辞学科。接受修辞学借用接受美学中的接受理论,建立起修辞的"调适—接受"模式。笔者从八方面来阐述:(一)修辞是对言语的调适;(二)修辞本文是言语调适的产物;(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修辞 理论架构 接受理论 孙汝建 人文杂志 接受 理论要点 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6
5
作者 宗世海 刘文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9-126,共8页
本文从讨论修辞、修辞学和语用、语用学的定义入手,重点讨论了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方向。修辞学和语用学虽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是它们是两门平行发展的学科,其异远远大于同。现有不少关于修辞学和语用学关系的看法之所以不... 本文从讨论修辞、修辞学和语用、语用学的定义入手,重点讨论了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方向。修辞学和语用学虽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是它们是两门平行发展的学科,其异远远大于同。现有不少关于修辞学和语用学关系的看法之所以不妥,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修辞学、语用学的理解有误。近年兴起的"接受修辞学"、"修辞控效说"、"语用修辞学"等修辞学新论难以经得起推敲。革新中国修辞学的可取之道是多做原创性研究,多修正业已发现的缺陷,多研究口语修辞,而不是在概念上标新立异,创立未经扎实论证、也没有原创性成果支持的各种修辞学假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语用学 接受修辞 修辞控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不同于“无须”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德和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1,共2页
对于“无需”与“无须”,《现代汉语词典》是作为异体关系来处理的,即把它们看成书写形式有别的同一个词。该词典1996年修订第3版给“无须”立了词条,作了比较详细的注释;而对“无需”仅交代一句“同‘无须’”便戛然止住。说... 对于“无需”与“无须”,《现代汉语词典》是作为异体关系来处理的,即把它们看成书写形式有别的同一个词。该词典1996年修订第3版给“无须”立了词条,作了比较详细的注释;而对“无需”仅交代一句“同‘无须’”便戛然止住。说“无需”与“无须”为异体关系是有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 结构组合 语法特点 中国诗学 语法功能 毛泽东《论持久战》 接受修辞 叶维廉 主谓结构 《现代汉语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