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斌 陆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6,共5页
陶瓷艺术在发展历程中不断与科技文化交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瓷艺术设计表现手法,文学修辞手法运用到陶瓷艺术设计中可以使陶瓷艺术作品充满个性,增强作品感染力,达到传达意境的效果。本文针对陶瓷艺术作品中的设计元素,探讨了隐喻、... 陶瓷艺术在发展历程中不断与科技文化交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瓷艺术设计表现手法,文学修辞手法运用到陶瓷艺术设计中可以使陶瓷艺术作品充满个性,增强作品感染力,达到传达意境的效果。本文针对陶瓷艺术作品中的设计元素,探讨了隐喻、象征、叙事、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以创造出适合人们需要的陶瓷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艺术作品 修辞手法 设计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花儿"中的对喻程式化修辞手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武宇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0,共5页
本文以西北地区流传的部分传统"花儿"为例,对其中植物类和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植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景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以及其他组合式对喻表现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对喻表现的内在组合... 本文以西北地区流传的部分传统"花儿"为例,对其中植物类和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植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景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以及其他组合式对喻表现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对喻表现的内在组合规律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喻 组合方式 民歌 "花儿" 修辞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贴语中的修辞手法及社会文化心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徐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45,共2页
随着私家车普及率的提高,汽车尾部张贴个性标语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有车一族彰显个性的新形式,成为像服装、发型一样传达个性定位的工具,有人称之为“后窗文化”。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语文建设》也曾发文讨论,本文在前人讨... 随着私家车普及率的提高,汽车尾部张贴个性标语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有车一族彰显个性的新形式,成为像服装、发型一样传达个性定位的工具,有人称之为“后窗文化”。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语文建设》也曾发文讨论,本文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作些补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理 修辞手法 个性定位 语文建设 普及率 私家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拟——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手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曾庆茂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仿拟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手法,凭借现有的语言形式,根据表达的需要,仿造新的词语,并将其溶入自己的语言之中,表达一种全新的思想。仿拟以文字技巧为特点,具有朴实风趣,幽默滑稽的风格,深受群众喜爱,可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广泛应用... 仿拟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手法,凭借现有的语言形式,根据表达的需要,仿造新的词语,并将其溶入自己的语言之中,表达一种全新的思想。仿拟以文字技巧为特点,具有朴实风趣,幽默滑稽的风格,深受群众喜爱,可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广泛应用。仿拟毕竟是凭借现有的语言形式仿造新词语的现象,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其内涵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被人理解。模仿作品能否达到最佳效果,取决于作者对被模仿作品的了解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拟 修辞手法 构成汉式 运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修辞手法——以The Day Mother Cried一文为例
5
作者 刘凤侠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35期96-97,共2页
修辞的作用在于淋漓尽致地表现语句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意境。如"The Day Mother Cried"一文中使用了夸张、降格陈述等修辞手法,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英语教师应重视修辞教学,以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修辞手法 修辞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词翻译中常见修辞手法的翻译对策分析
6
作者 刘艳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Z期76-77,共2页
诗是语言的艺术,历代的诗人为了使诗歌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往往会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来对语言进行处理。对于古诗词而言,修辞是语言"诗化"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本文对古诗词中... 诗是语言的艺术,历代的诗人为了使诗歌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往往会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来对语言进行处理。对于古诗词而言,修辞是语言"诗化"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本文对古诗词中的几种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的翻译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翻译 修辞手法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文化文本《茶经》的翻译修辞手法诠释
7
作者 任强 《福建茶叶》 2019年第1期304-305,共2页
我国传统茶文化历史久远且深厚,并且具备着灵活多变的表达形式以及非常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在中国千年文化文本《茶经》中,有着很多有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描述,进而其也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表达之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千年文化... 我国传统茶文化历史久远且深厚,并且具备着灵活多变的表达形式以及非常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在中国千年文化文本《茶经》中,有着很多有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描述,进而其也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表达之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千年文化文本《茶经》的翻译修辞手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文化文本 茶经 翻译修辞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英文广告的主要修辞手法 被引量:6
8
作者 丁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8-71,55,共5页
广告是对于任何以公众为对象,以推销某产品或服务为目的的文案的总称。广告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特点,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通常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这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广告 修辞手法 明喻 暗喻 借代 提喻 双关 造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玉兰 《西部论坛》 1999年第2期68-70,共3页
本文从语义、句法、育韵修辞等诸方面归纳总结了广告英语的常见修辞手法。
关键词 广告英语 修辞手法 语义修辞、句法修辞 音韵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泽西圣经公会英文版《圣经》的修辞手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永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10-413,共4页
从句法和词法两个层面入手,对《圣经》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了探讨,如句法层的语篇衔接、平行结构、修辞疑问句和感叹句,词法层的重复法、明喻与隐喻和头韵法。
关键词 《圣经》 修辞手法 句法 词法 语篇衔接 平行结构 疑问句 感叹句 重复法 明喻 隐喻 头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联修辞手法种种 被引量:2
11
作者 襄岸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5-296,299,共3页
关键词 修辞手法 茶联 文学形式 人民群众 艺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夸张:广告语中的基本修辞手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兰宾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55-158,共4页
关键词 广告语 消费者 表现方式 修辞手法 商品信息 受众 个性心理特征 综合运用 商品类型 美容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学角度看《西游记》译本中的修辞手法
13
作者 范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X期29-30,共2页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但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喜爱,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学者将它译成不同版本进而广泛流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较多且独具特色的修辞方法在译本中却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但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喜爱,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学者将它译成不同版本进而广泛流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较多且独具特色的修辞方法在译本中却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在译本中失去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及所想表达的意境美[1]。因此,本文从语言学、修辞手法等相关概念界定出发,简要介绍了《西游记》、《西游记》译本及其作者,进而从语言学角度视角下分析了在《西游记》中一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为其他学者对其的翻译提供一定的语言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西游记》 修辞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修辞手法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燕 《福建茶叶》 2019年第6期177-178,共2页
俄国人的姓名有很丰富的意义,十分具有联想性。在历史上一些俄国人的名字或者名字为代表民族文化的都会带给人很多联想,引起心中共鸣。因此在俄国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用一些极具深意,富有联想性的名次来为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命名通过谐... 俄国人的姓名有很丰富的意义,十分具有联想性。在历史上一些俄国人的名字或者名字为代表民族文化的都会带给人很多联想,引起心中共鸣。因此在俄国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用一些极具深意,富有联想性的名次来为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命名通过谐音联想的方法使人物更加生动,从姓名当中也能反映出作家想要表达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作品 人物命名 修辞手法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征
15
作者 赵霞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3期49-51,共3页
谚语(proverb)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际经验的话语。许多深刻的道理,复杂的经验,有益的教训,在谚语里仅仅用两三个字或者一两句话就把它恰当地概括出来了。因而谚语总是具有简洁洗炼,哲理深刻的艺术特点。正如高尔基所说的... 谚语(proverb)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际经验的话语。许多深刻的道理,复杂的经验,有益的教训,在谚语里仅仅用两三个字或者一两句话就把它恰当地概括出来了。因而谚语总是具有简洁洗炼,哲理深刻的艺术特点。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谚语 修辞手法 艺术特点 英语修辞 修辞运用 词语重复 生活实践 ALLITERATION 平行对照 比喻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语修辞手法——迭用
16
作者 黄新成 《外国语文》 1987年第2期75-83,105,共10页
在法语中,迭用(Accumulation)是作家运用极为频繁的修辞方法之一。 正确地使用迭用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和谐,使表达意图更为明确、突出、完美,能够表达丰富多采的思想感情,叙述一连串迅速完成的动作,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在法语中,迭用(Accumulation)是作家运用极为频繁的修辞方法之一。 正确地使用迭用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和谐,使表达意图更为明确、突出、完美,能够表达丰富多采的思想感情,叙述一连串迅速完成的动作,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描写千变万化的场面,渲染环境气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手法 法语 修辞方法 思想感情 内心活动 刻画人物 环境气氛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
17
作者 盛济民 《汉语学习》 1988年第5期36-40,共5页
反复,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许多结构精巧,文笔优美的课文,尽管体裁不同,风格迥异,但是,在运用反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这一点上,却常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这种修辞技巧,帮助学生深刻... 反复,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许多结构精巧,文笔优美的课文,尽管体裁不同,风格迥异,但是,在运用反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这一点上,却常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这种修辞技巧,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这种语言艺术的魅力,逐步提高驾驭这种语言的能力。 反复是言语照应的一种特殊形式 教材知识短文《比较复杂的记叙》在论述文章照应的时候说道:照应,“可以是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行文和标题互相照应,关键性词句和细节反复出现反复照应……恰当的照应,有助于揭示前后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表现为统一的整体。”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手法 中学语文教材 语言艺术 修辞技巧 阅读教学 修辞现象 表达效果 知识短文 内在联系 特殊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修辞手法中的“通感”
18
作者 史文贵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5-46,共2页
浅谈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江苏泗阳县广播电视局史文贵当我们仔细品味两个普通而生动的词:"冷眼"和"热望"时,都会明显感觉到,"冷眼"把对人的轻视态度,"热望"把人的盼望心情,表现得是那样的深刻和贴切2这种动人心弦的效果... 浅谈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江苏泗阳县广播电视局史文贵当我们仔细品味两个普通而生动的词:"冷眼"和"热望"时,都会明显感觉到,"冷眼"把对人的轻视态度,"热望"把人的盼望心情,表现得是那样的深刻和贴切2这种动人心弦的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手法 修辞效果 听觉 文学鉴赏 文言小说 通感手法 互相联系 朱自清 无生物 王小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冠切云之崔嵬”说开去——谈谈古汉语中的“词序错位”修辞手法
19
作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00-100,共1页
在古汉语中,某些句子的词序是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例如在古汉语的否定句里和疑问句里,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就应把它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合乎古汉语语法的正常句子结构方式的。不这样,反而是个别的例外情况。本文所要讲的“词序错位... 在古汉语中,某些句子的词序是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例如在古汉语的否定句里和疑问句里,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就应把它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合乎古汉语语法的正常句子结构方式的。不这样,反而是个别的例外情况。本文所要讲的“词序错位”,不包括这类为古汉语语法所认可的情况,而是专指那些在古诗文中并不合乎语法的词序错位的句子而言的。例如屈原《涉江》中“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两句话,照直译出就是“佩带着宝剑的长长,头戴着帽子的高高”,这显然不成话。如写成“带陆离之长铗,冠崔嵬之切云”方才文从字顺合于常规。更有甚者,不仅是词序颠倒简直是词序错乱了。例如杜甫《秋兴》中“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就属于这种情况。“红豆”怎能发出“啄”的动作呢?“碧梧”又怎么会“栖”呢?但上举两例却偏偏都是著名大诗人的名句,这该怎样来理解呢?况且,类似上述情况的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序 古汉语语法 修辞手法 古诗文 现代汉语 句子 否定句 结构方式 修辞方式 疑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反复修辞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
作者 李付前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3期67-68,共2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在原先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这表明反复修辞手法极有可...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在原先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这表明反复修辞手法极有可能在今后的高考中体现。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反复这种手法呢?建议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手法 “反复” 学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注意 考试大纲 全国统一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