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象:广告的重要修辞形式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27,共4页
广告的修辞形式在竞争极其激烈的修辞环境中,具有吸引受众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广告的修辞形式,超越了修辞格的传统视角,而将其扩展到新修辞学所谓的"激起读者的某种欲望和紧张"的形式的范围。本文阐述了拟象这种重要的修辞... 广告的修辞形式在竞争极其激烈的修辞环境中,具有吸引受众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广告的修辞形式,超越了修辞格的传统视角,而将其扩展到新修辞学所谓的"激起读者的某种欲望和紧张"的形式的范围。本文阐述了拟象这种重要的修辞形式在广告中的修辞理据和作用方式,即广告如何利用语音、形态、质、顺序的拟象使得广告受众从对形式的认同转移到对内容的认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象 广告 修辞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预审语言的两种对应修辞形式
2
作者 宋健 《政法论丛》 CSSCI 1994年第1期49-50,共2页
略论预审语言的两种对应修辞形式宋健预审是预审员同案犯进行的一场面对面的交锋。一位合格的预审员,若想出色地完成审讯工作,除了应具备扎实的法律业务知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娴熟的讯问技巧外,正确运用好语言... 略论预审语言的两种对应修辞形式宋健预审是预审员同案犯进行的一场面对面的交锋。一位合格的预审员,若想出色地完成审讯工作,除了应具备扎实的法律业务知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娴熟的讯问技巧外,正确运用好语言这一表达工具也是搞好预审业务的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 预审员 语言的模糊性 查清犯罪事实 修辞形式 精确语言 喷射点 惧怕心理 共同犯罪 对敌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深度是当代修辞研究的主要症结——兼论修辞研究数量化、形式化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炼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5-91,共7页
中国修辞学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起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但在后期 ,“低谷”也随之出现。“低谷”来自修辞学自身的不完善和未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修辞学的迫切需要。为适应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 ,修辞学要科学化 (主要指修辞研究数量化、... 中国修辞学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起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但在后期 ,“低谷”也随之出现。“低谷”来自修辞学自身的不完善和未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修辞学的迫切需要。为适应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 ,修辞学要科学化 (主要指修辞研究数量化、形式化 )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由于不少修辞学者对此缺乏深入研究 (尤其是理论研究 )和有效实践 ,因而举步维艰。缺乏深度 ,是修辞研究的主要症结。修辞学只有研究深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人文性 科学性 数量化 形式 修辞言语形式 修辞言语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 被引量:71
4
作者 鞠玉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从肯尼斯·伯克对修辞的定义可以看出他的新修辞学思想。试图对伯克的关于修辞学的定义进行分析与评介,主要围绕同一、修辞范围、修辞功能与修辞形式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阐释伯克的修辞体系。
关键词 同一 修辞范围 修辞功能 修辞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通俗诗的语言形式
5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28,共1页
谢思炜在“唐代通俗诗研究”一文(《中国社会科学》95年2期)中说:唐代通俗诗的语言形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似平可以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反修辞文学.在中国诗歌发展中的常见现象是,由文人对来自民间的诗歌形式不断施以润色... 谢思炜在“唐代通俗诗研究”一文(《中国社会科学》95年2期)中说:唐代通俗诗的语言形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似平可以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反修辞文学.在中国诗歌发展中的常见现象是,由文人对来自民间的诗歌形式不断施以润色和修辞加工,最终在修辞上达到完美程度.而通俗诗的情况却恰好相反,由一批从文人中降落的分子对业已在文人手中成熟的诗形式作“反修辞”处理.这是文学基本取向上的一次反叛和倒转,其影响和意义不可低估.通俗诗反修辞的基本手段是语汇的选择:不选择《诗经》、汉乐府和建安以来文人诗歌的语汇,而选择其他多种活跃于社会生活中的“异态语”.所选择的语汇主要有两种:佛教语言和社会俗语.它将佛教自身的形象比喻、说理恐吓与民间的谣谚俗谈及大量口语词汇融汇在一起,并直接采用一般口语的句型结构,不作“诗”的加工.在这一形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诗 语言形式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 修辞形式 佛教语言 句型结构 中国诗歌 诗歌形式 口语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义表达形式小议
6
作者 吴新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89-92,共4页
一、选择同义表达形式的依据同一基本意思的不同表达形式,叫语言的同义表达形式。修辞形式多样,变幻无穷。
关键词 表达形式 同义词 小议 修辞形式 词语选择 句式 语言 修辞效果 句子类型 句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修辞的思维动因
7
作者 何宇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7-49,共3页
文章中出现的大量修辞现象,可以说是作者思维语言物化的结果。因为“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①思维语言可以物化成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等等。本文所指文章的修辞语... 文章中出现的大量修辞现象,可以说是作者思维语言物化的结果。因为“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①思维语言可以物化成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等等。本文所指文章的修辞语言当属书面语言一类。由于修辞语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手段 修辞形式 托尔斯泰 修辞语言 思维语言 写作活动 人民文学出版社 接受心理 语言形式 “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格理路与语篇建构
8
作者 殷晓芳 张铁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8-63,共6页
辞格机制是反映某种思维的运作 ,因此对语篇建构有一定的映射关系。文章从人类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思维程式入手 ,将呈一维线性的句内辞格扩展为语篇辞格 ,从而建立起辞格与语篇建构的内在联系与对应框架 ,为语篇搭构提出新的理论依据 ... 辞格机制是反映某种思维的运作 ,因此对语篇建构有一定的映射关系。文章从人类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思维程式入手 ,将呈一维线性的句内辞格扩展为语篇辞格 ,从而建立起辞格与语篇建构的内在联系与对应框架 ,为语篇搭构提出新的理论依据 ,并为辞格理论辅助语篇的解构阅读做深入探讨。文章所涉指的辞格超越了句内修辞而转向语篇层次 ,而语篇也不单纯指向文学文本 ,而是对所关注事物的广义语言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格 语篇 语篇建构 解构阅读 修辞形式 修辞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