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理论研究与汉语修辞实践——当代汉语修辞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家珍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2-66,共5页
汉语修辞理论的发展 ,不仅要向国外的先进理论、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邻近的各种学科汲取营养 ,而且需要十分重视对自身研究对象的研究 ,需要重视对当代汉语修辞实践的研究 ,因为这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这意味着汉语修辞理... 汉语修辞理论的发展 ,不仅要向国外的先进理论、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邻近的各种学科汲取营养 ,而且需要十分重视对自身研究对象的研究 ,需要重视对当代汉语修辞实践的研究 ,因为这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这意味着汉语修辞理论研究应注重联系当前的社会需求、联系当前的言语实际与汉语修辞教研的实际。修辞的理论探索与汉语修辞实践 ,彼此作用 ,相互推动 ,共同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理论 汉语 修辞实践 研究对象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劝服”到“邀请”:邀请修辞的理论内涵及知识生产范式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涛 刘锦鹏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观念与形式,邀请修辞的诞生,向传统修辞观念中的“劝服”模式发起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话观念的“邀请”模式。无论是古典修辞学的劝服观,还是新修辞学的同一观,本质上都体现为一种以修辞者为中心的理论话语,强调... 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观念与形式,邀请修辞的诞生,向传统修辞观念中的“劝服”模式发起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话观念的“邀请”模式。无论是古典修辞学的劝服观,还是新修辞学的同一观,本质上都体现为一种以修辞者为中心的理论话语,强调对接受者施加影响乃至控制。受到女性主义修辞学的影响和启发,邀请修辞旨在改写修辞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说服或霸权关系。所谓邀请修辞,意为一种基于平等、尊重、自由、对话、共同理解之交往观念的修辞形式与实践。邀请修辞的理论框架主要体现为修辞动机维度的共同理解目标之设定,修辞行为维度的平等互惠关系之建构,以及修辞文化维度的自由认知模式之形成。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范式,邀请修辞在价值论、认识论、本体论上都呈现出有别于传统修辞学的理论本质。当接受者被“邀请”到一个平等、自由的修辞世界时,邀请修辞不仅意味着一种重构社会交往模式和秩序的修辞实践,而且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协作的、参与性的知识生产范式,由此诞生了一种新兴的知识形态——邀请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邀请修辞 女性主义修辞 修辞实践 认知自由 邀请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迷惘与希望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亚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共7页
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近三十多年来步履蹒跚 ,未能取得人们一度预期的重大突破。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 ,西方修辞学界将目光局限于学术话语内部 ,仅期望通过和其它学科的互动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 ,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修... 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近三十多年来步履蹒跚 ,未能取得人们一度预期的重大突破。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 ,西方修辞学界将目光局限于学术话语内部 ,仅期望通过和其它学科的互动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 ,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修辞研究是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中和实践的关系特别密切的一个部门。修辞学科的中心任务是对发生于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修辞实践高屋建瓴地作出富有阐释和指导意义的理论表述。如果忽略了这一根本任务 ,西方修辞学科将难以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更不用说将自己发展为一门当代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修辞 学科建设 边缘化 学术话语 修辞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